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你每天都能见到太阳发出的光和灯发出的光,也许你认为关于光的科学知识就这么简单吧。那你就错了!要弄清楚光的本质是很困难的,比你在晚餐会上砸开硬果壳要困难得多,事实上,比打开一大桶意大利面条还要难。
请你拿着这本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慢慢读下去。于是你会弄明白关于光的科学道理,还有许多动人心弦的关于光的知识,例如关于眼球、激光手术、幻象,以及那些黑暗而恐怖的科学谜团。看过这本书之后,你会有实实在在的获益感受。你在本书中学到的有关光学的知识一定会让你的老是大吃一惊。
内容简介
是什么阻止了你的眼睛从眼眶里掉出来?死尸是如何制造出鬼火的?激光束怎样烧焦人的皮肤?了解日食是如何将白昼变成黑夜;查清楚响尾蛇为什么在黑暗中仍然可以发现你的行踪;给游泳池一个弄弯你修长美腿的理由……
以最闪亮的手法,普及光学的完整知识,全面揭示各种关于光的神秘现象。仿佛暗夜中的指路明灯,《可怕的科学·经典科学系列:神秘莫测的光》向每一个渴望知识的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可怕的科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把对科学的探索以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幽默搞笑的方式颠覆了说教式科普,在不知不觉间拉近了孩子与科学的距离,这样就轻易触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我相信,奇迹会出现在这些读者之间……
——徐小平新东方教育集团文化研究院院长 ★家父高士其先生毕生都为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而不懈努力着。看到这套书,我真为现在的孩子能拥有如此好看又耐看的科普读物感到高兴。祝愿从今天《可怕的科学》的小读者中诞生出明天我们中国卓越的科普作家。
——高志其中国科普研究所高士其基金会秘书长 ★给附中的孩子们看这套书,大家都十分喜欢。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可以从《可怕的科学》开始。
——刘俊博士清华附中副校长 目录
说说光
观察日光
光芒四射的科学家
凸起的眼球
灼热的阳光
恐怖的光
玄妙的反射
神奇的折射
至关重要的色彩
神通广大的激光
光明的未来
疯狂测试
精彩书摘
开辟道路 尽管牛顿不是利用棱镜产生彩虹的鼻祖,但他是第一个证明了这些彩色光是阳光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由玻璃棱镜制造出来的。为了证实这一点,他让从彩虹中分离出来的红光再通过棱镜,红光却没有进一步分解。 牛顿在科学上开辟了新的道路,但他的工作也激起了层层波澜。他向英国皇家学会(这是1662年专为世界杰出科学家建立的俱乐部)寄去了很多手稿,可是他的竞争对手——科学家罗伯特·胡克(1635-1703)却声称牛顿的实验并不正确。事实上,可能是胡克所用的玻璃棱镜没有牛顿的棱镜清晰,所以他得不到同样的结果。由于两人之间的争论常常是以相互谩骂的方式结束的,所以牛顿后来不再和胡克说话了。 牛顿后来不幸遭受了另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在戴蒙德日记中提到的那场鼠疫过后,牛顿返回了剑桥大学。有一个星期天,他去了教堂,由于忘记吹灭实验室里的蜡烛而引起了实验室的火灾。可能是戴蒙德也想做实验——不知为什么,它跳到了桌子上,碰倒了蜡烛引起了一场大火。据一篇报道说:大火毁掉了牛顿所有研究光学的手稿以及实验室里所有的仪器。我真希望可怜的戴蒙德能在狗窝里平静地死去。 牛顿凭记忆重写了他的光学笔记,可他直到1704年才出版他的著作《光学》。这时胡克已经死了,所以牛顿发表了关于光的结论性说法。当然,这还不是关于光的本性的最后的判决。牛顿只是推断出光是由极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可他没法看到这些微粒,所以他的想法也只能是黑暗中的一点亮光罢了——哈哈,在一个世纪之内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就观察到了各种光的问题。 可怕的科学名人堂 托马斯·扬(1773-1829)国籍:英国 他2岁时就会看书,6岁时就已经把《圣经》阅读了两遍。年轻的托马斯·扬是绝顶聪明的,在学校里他才华出众,以至于所有同学在理科考试时都想挨着他坐。到了14岁,他已经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望远镜和显微镜了。这时他已经学会了除英语以外的4种语言,他还打算自学另外几门外语(当然是作为一种放松方式)。 1797年,托马斯已经成为一名医生,而这时他的叔叔去世了,给他留下一大笔财产。当然这对于托马斯是一个好消息,他用这笔钱做了他想要做的事——进行了大量的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能了解托马斯的发现。他的文章冗长乏味,没有人愿意费力地去读他的文章——托马斯被皇家学院解雇了,因为他的文章太枯燥无味了(注释:这种事当然不会发生在你的老师身上,你不要做白日梦了,请继续将本书读下去吧)。 1803年,托马斯证明了光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这是一个相当卓越的成就,因为你知道光波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到——你手指甲缝里能容纳大约14000个光波。事实上,光波也不是托马斯最早提出的。荷兰的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在1690年就已提出过这一理论。他是在进行了复杂的数学计算后提出这一看法的,但是只有托马斯·扬设计的实验才证明了光波的存在。 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进行试验的吧…… ……
前言/序言
说说光
说到科学,总令人感到它是高深莫测的、神秘的、难以捉摸的。
现在让我们来说说“光”这个题目。你每天都能见到太阳发出的光和灯发出的光,也许你认为关于光的科学知识就这么简单吧。
那你就错了!要弄清楚光的本质是很困难的,比你在晚餐会上砸开硬果壳要困难得多,事实上,比打开一大桶意大利面条还要难。
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光是神秘莫测的、令人困惑不解的。如果你去问科学家光是什么,你一定听不懂那些专有名词和术语。
听起来很玄,是不是?这并不奇怪,科学的深奥确实会令人望而生畏。
但是,事情总会有另一面,我们有办法消除你的迷惑和畏惧。最简单不过的办法就是,请你拿着这本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慢慢读下去。于是你会弄明白关于光的科学道理,还有许多动人心弦的关于光的知识,例如关于眼球、激光手术、幻象,以及那些黑暗而恐怖的科学谜团。看过这本书之后,你会有实实在在的获益感受。最起码,你不会再害怕老师刁钻的提问了。
你在本书中新学到的有关光学的知识一定会让你的老师大吃一惊。至于将来,谁又能预料呢?你可能会成为引导科学前进的火炬,在用炽热的光焰照亮科学道路的同时,也让你享受这闪亮的光给你带来的幸福。那么,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你是否明智地选择将这本书读完呢?
《奇妙的宇宙:黑暗能量的奥秘》 内容简介: 本书将带你踏上一场令人惊叹的宇宙探索之旅,揭示宇宙中最神秘、最深邃的现象——黑暗能量。你是否曾仰望星空,对宇宙的浩瀚与深邃感到好奇?是否曾想过,是什么力量在驱动着宇宙不断膨胀,又是什么将亿万星辰维系在一起?《奇妙的宇宙:黑暗能量的奥秘》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插图,带领11-14岁的青少年朋友们,一步步解开这些古老而迷人的谜团。 第一章:星辰大海的召唤 你是否曾被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所吸引?它们为何如此遥远,又为何如此璀璨?本章将从最基础的视角出发,带你认识宇宙的基本构成:恒星、行星、星系。我们将一起穿越光年的距离,感受宇宙的广袤无垠。你将了解到,我们所见的星星,它们的光芒穿越了多少个世纪才到达我们的眼睛,它们自身又经历了怎样的诞生与消亡。我们将一起描绘出宇宙的壮丽图景,为你打开探索未知的大门。 宇宙的邻居: 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出发,我们将认识太阳系里的各位“居民”,了解行星的特征、卫星的舞蹈,以及小行星带和彗星的奇特世界。 星系的家族: 宇宙并非只有孤立的恒星,它们以亿万为单位,聚集在被称为星系的巨大结构中。我们将探索银河系,我们自己的家园,并了解其他形态各异的星系,如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宇宙的尺度: 光年是什么概念?为什么我们谈论宇宙时,总会用到如此巨大的数字?本章将帮助你建立起对宇宙宏大尺度的直观认识。 第二章:看不见的推手——暗物质的证据 当我们审视宇宙的运转时,会发现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星系旋转的速度似乎比我们预期的要快,星系团中的星系运动也显得异常活跃。科学家们通过精密的观测和计算,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它不发光,也不反射光,但却拥有巨大的引力,影响着宇宙的结构。这种神秘的物质,我们称之为“暗物质”。 星系的旋转之谜: 为什么星系外围的恒星旋转速度不会像太阳系那样随着距离增大而减慢?暗物质是如何填补这一“引力缺口”的? 星系团的“粘合剂”: 星系团是宇宙中最大的结构之一,其中的星系为何能保持在一起,而不至于四散飞去?暗物质在此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引力透镜效应: 光线会受到引力的弯曲,当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时,会像通过透镜一样发生偏折。暗物质的引力透镜效应,为我们提供了探测它的重要线索。 寻找暗物质的足迹: 科学家们正在利用各种地下实验室和太空望远镜,努力探测暗物质的粒子,试图揭开它的真实面貌。 第三章:宇宙的加速膨胀——黑暗能量的惊人发现 就在科学家们试图理解暗物质的奥秘时,一项更加令人震惊的发现颠覆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20世纪末,天文学家们在观测遥远超新星时,意外地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还在加速膨胀!这似乎违背了我们对引力的基本理解。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对抗引力,并推动着宇宙不断加速远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主角——黑暗能量。 超新星的“标准烛光”: 超新星,特别是Ia型超新星,因为其亮度相似,被誉为宇宙中的“标准烛光”。通过测量它们的亮度,天文学家可以计算出它们与我们的距离,进而推断出宇宙的膨胀历史。 加速膨胀的证据: 当我们比较不同距离的超新星发出的光时,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远处的超新星似乎比我们预期的要暗,这意味着它们离我们比理论计算的更远。这只能说明,宇宙的膨胀速度在过去的时间里一直在增加。 反引力的推手: 黑暗能量具有一种奇特的性质,它会产生一种“排斥力”,与引力相反,正是这种排斥力在推动着宇宙加速膨胀。 宇宙的命运: 黑暗能量的密度对宇宙的未来至关重要。如果黑暗能量的密度保持不变,宇宙将可能永远膨胀下去,最终变得寒冷而空寂。而如果黑暗能量的密度随时间增加,宇宙的膨胀甚至可能最终导致“大撕裂”。 第四章:黑暗能量的本质——宇宙中最深邃的谜团 黑暗能量占据了宇宙总能量的约70%,它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却微乎其微。它究竟是什么?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常数?是某种全新的能量场?还是我们尚未理解的物理定律在起作用? 宇宙常数:真空的能量?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入了宇宙常数,最初是为了维持宇宙的静态平衡。虽然他后来放弃了这个想法,但如今,宇宙常数又重新被提上台面,成为解释黑暗能量的一种可能。真空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量子涨落,这些涨落是否蕴含着能量,并产生排斥力? 第五种力? 黑暗能量是否代表着一种我们尚未发现的全新基本力?它与已知的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有何不同? 变化的黑暗能量? 黑暗能量的密度是否恒定不变?科学家们正在通过更精确的观测,试图区分不同的黑暗能量模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它的性质。 挑战现有理论: 黑暗能量的存在,对我们现有的宇宙学模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空间的本质、能量的来源以及宇宙的终极命运。 第五章:探索的未来——我们离真相还有多远? 尽管黑暗能量的本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但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新的望远镜、新的探测器,以及更先进的理论模型,正在帮助我们一点点拨开迷雾。 新一代望远镜: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新一代观测设备,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观测遥远的星系和超新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黑暗能量的数据。 空间探测任务: 专门针对黑暗能量和宇宙学的空间探测任务,将进行大规模的巡天观测,绘制出宇宙的三维结构图,并精确测量宇宙的膨胀历史。 理论模型的进步: 物理学家们正在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模型,试图解释黑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质,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对。 人类的好奇心: 最重要的是,人类永不停歇的好奇心,将驱动我们不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将让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更进一步。 《奇妙的宇宙:黑暗能量的奥秘》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读者们走进前沿的宇宙学领域,点燃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大家认识到,宇宙中充满了未知,而探索未知正是科学最迷人的魅力所在。从浩瀚的星辰到看不见的能量,从微小的粒子到巨大的宇宙结构,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等待我们去发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