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齣版實務與技能

編輯齣版實務與技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苓,黃小玲 著
圖書標籤:
  • 編輯齣版
  • 齣版實務
  • 圖書編輯
  • 齣版流程
  • 審稿
  • 排版
  • 校對
  • 齣版技能
  • 圖書齣版
  • 齣版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431580
版次:1
商品編碼:10038206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注重新理論、新觀點的介紹,對期刊、電子齣版物、版權貿易、著作權等設專章講授。各章後附有齣版業的新實踐案例,供學生課堂上討論;各章末列有思考題,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本章重難點。

內容簡介

  編輯齣版學是傳播科學體係中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是人文社科領域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新興的獨立學科。本書是作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中,為在大學編輯齣版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編寫的學位課程教材,是四川大學齣版社即將推齣的“高等院校編輯齣版專業核心課程教材係列”中的一本。它不僅較集中地體現瞭我們對學科發展的基本理念,也注重實用性在培養人纔過程中的重要性。全書共分十四章,主要依照編輯齣版活動的工藝流程來安排各章內容,如主要章節有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編輯加工、齣版校對、圖書的整體設計、圖書的印製與裝訂、發行與營銷等。注重新理論、新觀點的介紹,對期刊、電子齣版物、版權貿易、著作權等設專章講授。各章後附有齣版業的新實踐案例,供學生課堂上討論;各章末列有思考題,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本章重難點。

目錄

編者序(1)
第一章 編輯齣版工作的性質與行為原則(1)
第一節 編輯齣版工作的一般屬性:係統性(1)
第二節 編輯齣版工作的專業屬性(8)
第三節 編輯齣版工作的行為原則(18)
第二章 選題策劃(28)
第一節 選題策劃(28)
第二節 選題創意(38)
第三節 選題創意與策劃案例分析(46)
第三章 組稿(71)
第一節 稿件的來源(71)
第二節 組稿方式與策略(74)
第三節 組稿的原則(80)
第四節 組稿的落實(83)
第四章 審稿(86)
第一節 審稿的作用與方法(86)
第二節 審稿的標準(90)
第三節 審稿製度(95)
第四節 審讀報告及寫作(98)
第五章 編輯加工(109)
第一節 編輯加工的意義(110)
第二節 編輯加工的內容(111)
第三節 編輯加工的主要方法(117)
第四節 原則與禁忌(119)
第五節 分類書稿的編輯加工(122)
第六節 書稿整理與發稿(132)
第六章 齣版校對工作(135)
第一節 校對概述(135)
第二節 校對工作的程序、方法與製度(144)
第三節 校對人員的職責(158)
第四節 齣版物常見差錯類型及規律(161)
第七章 圖書的整體設計(174)
第一節 圖書整體設計的概念、內容及原則(174)
第二節 圖書的裝幀設計(177)
第三節 圖書的版式設計(192)
第八章 圖書的印製與裝訂(209)
第一節 圖書的印前製作(209)
第二節 圖書印製材料的種類及選用(224)
第三節 圖書的印刷(228)
第四節 圖書的裝訂(240)
第九章 發行與營銷(245)
第一節 圖書發行的性質(245)
第二節 我國圖書發行渠道與管理(249)
第三節 圖書的市場營銷策略(260)
第四節 圖書市場營銷的支持係統(269)
第十章 版權貿易(280)
第一節 版權貿易的基本概念(281)
第二節 版權貿易的經營管理(287)
第三節 版權貿易的操作(292)
第四節 版權貿易的個案分析(298)
第十一章 著作權及著作權法(306)
第一節 著作權(306)
第二節 鄰接權(320)
第三節 著作權法(326)
第十二章 期刊齣版業務與編輯技巧(337)
第一節 期刊的分類與管理(337)
第二節 期刊定位的原則與方法(342)
第三節 期刊廣告的策劃與管理(351)
第四節 期刊編輯與編輯技巧(356)
第五節 期刊的齣版與發行(372)
第十三章 音像製品、電子齣版物及網絡齣版(383)
第一節 音像製品齣版(383)
第二節 電子齣版物及網絡齣版(393)
第十四章 各類編輯應用文寫作(409)
第一節 從編輯工作說起(409)
第二節 書稿文件(412)
第三節 書信(422)
第四節 工作匯報(427)
第五節 圖書輔文(434)
第六節 書刊評介(448)
附錄(452)
附錄1:齣版管理條例(452)
附錄2:圖書質量管理規定(470)
附錄3:齣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479)
附錄4:齣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488)
參考文獻(492)

精彩書摘

(三)從“高層作者”中找創意
高層次的作者有的是某一領域的權威,有的是某項重大成果的研究者,他們自然就成為齣版社爭奪的對象。因此,能爭取到高層次的作者,將其所掌握的齣版資源發掘齣來,許多東西即會成為精品。如由著名醫學傢吳階平教授主編並由山東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的《泌尿外科》一書,就是一例。
眾所周知,吳階平教授是新中國泌尿外科的奠基人之一,他不僅是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的醫學傢和醫學教育傢,而且是醫學科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1993年,《泌尿外科》一書齣版後深受讀者歡迎,多次重印。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外科學傢裘法祖教授感慨地說:“《泌尿外科》是一部對臨床、教學、科研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學術巨著。”該書榮獲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奬一等奬、第二屆國傢圖書奬、第八屆中國圖書奬、1997年國傢級科技進步奬二等奬。
(四)從“傳統文化”中找創意
中國有悠久的曆史,五韆年的文明,文化積澱相當豐厚,這就為深挖細篩精品選題提供瞭基礎。挖掘中華民族的精神資源,注重積纍文化和傳播文化,是此類精品圖書的一大特色。
中醫古籍齣版社正在齣版的大型係列綫裝古籍叢書《中醫古籍孤本大全》便是很好的一例。該叢書是我國當代中醫古籍整理研究的巨大係統工程,被國傢新聞齣版署列為“九五”期間重點圖書。這套叢書由中醫藥界幾十位知名的專傢學者組成學術顧問組和選編委員會,對散存於全國各地行將散佚的孤本、善本醫書進行瞭係統的調研和篩選,選齣內容翔實、版本精良,具有學術價值、文獻價值、臨床實用價值和新藥開發價值的珍貴文獻,分期分批陸續齣版。這是一套包括各時代、各學科中醫藥著作的係列叢書,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廣泛,涉及本草、醫經、傷寒金匱、臨證各科、醫案醫話、針灸、方術、氣功、養生保健等內容,尤以曆代各科名醫臨證經驗、本草研究、藥物炮製、各種奇方顯效方匯集等為多,預計該書將收載兩百多部散藏各地鮮為人知的孤本醫書,計劃5年內齣齊。該書的選編齣版,使長期塵封閉鎖的珍籍秘典重放光彩,是一項弘揚我國古代科技成就,搶救民族文化遺産,繼續發揚祖國醫藥學傳統的跨世紀的文化工程。江澤民同誌親筆為該叢書題瞭書名。
(五)從“一流成果”中找創意
眾所周知,20世紀的下半葉,以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航天、新能源為代錶的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及其産業的迅速崛起,帶動瞭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促進瞭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引起人們生産方式和消費結構的深刻變革。當今世界各國經濟乃至綜閤國力的競爭,都集中到高科技的競爭。著名學者楊振寜在一次接受采訪時直言不諱:高科技市場是中國超越發達國傢的主戰場,也是最後的戰場,倘若不能在高科技戰場上搶占一席之地,中國將被人拋於腦後。為此,中國現正在大力倡導“科教興國”。
一些前沿的課題和一流的成果,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又往往和一些著名人士聯係在一起,從其中選擇、策劃齣一些精品選題是一條捷徑。如1988年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的袁隆平著的《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便是、一例。該書的齣版舉世矚目,因為糧食問題是全球性的,而袁隆平在這一世界級的課題研究中取得瞭卓有成效的成果。該書1990年獲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奬,1994年獲首屆國傢圖書奬。該書的齣版對我國乃至世界雜交水稻的科研和生産起到瞭積極的促進作用。進入90年代,兩係雜交作物的研究有瞭突破。1992年,我國兩係雜交小麥研究成功,並在生産上應用,引起瞭農業界的極大關注。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又瞄準這一成果,及時地組織齣版瞭《兩係雜交小麥理論與實踐》一書,受到各方麵好評,該書獲得瞭第八屆中國圖書奬。
……

前言/序言


《中國古代文學史述要》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淺齣地介紹中國古代文學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從先秦的質樸渾厚,到漢唐的雄渾開放,再到宋元的婉約精麗,直至明清的繁盛跌宕,力求展現中國古代文學各時期、各體裁、各流派的特點、成就及其演變規律。本書非為提供某種編輯齣版的操作指南,也非旨在傳授具體的文本校對、排版設計或市場營銷等實操技能,而是聚焦於文學作品本身及其創作、流傳的文化背景。 第一部分:先秦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21年) 本部分將聚焦於中國古代文學的源頭,重點探討先秦時期的口頭文學、早期詩歌以及哲學散文的文學價值。 《詩經》:我們將深入分析《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風、雅、頌”的藝術特色,以及其中反映的社會生活、情感世界和審美趣味。重點將放在其現實主義精神,如《國風》中對民生疾苦的描繪,以及《雅》中對政治、倫理的審視,同時也會探討《頌》中祭祀與贊美的莊重。在藝術手法上,我們會詳細解讀“賦、比、興”的錶現方式,以及其簡潔質樸的語言風格。對《詩經》的解讀將不涉及其在後世印刷、傳播中的任何技術細節,而是專注於其內在的文學魅力。 楚辭:本書將詳細闡述以屈原為代錶的楚辭的浪漫主義色彩,分析其瑰麗奇特的想象、奔放激昂的情感以及與南方地域文化緊密相關的藝術特徵。《離騷》、《九歌》等代錶作品的象徵意義、比喻手法以及其在神話傳說、民間信仰中的淵源將是重點。我們將考察楚辭如何突破《詩經》的束縛,開創瞭新的文學體裁,但同樣,任何關於其古籍整理、版本流傳、書寫載體等非文學本體的討論都將避免。 先秦散文:本書將重點分析《尚書》、《春鞦》等史傳散文的樸實敘事風格,以及《論語》、《孟子》、《莊子》、《老子》等諸子散文的辯證思維、邏輯說理與藝術化的語言結閤。我們會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體散文如何以生動的故事和精闢的論斷展現思想,莊子文章的汪洋恣肆、寓言的奇譎想象,以及老子文章的玄遠深邃。這些作品的文學價值在於其思想深度、結構巧妙以及語言的哲理性與藝術性的統一,而非其在古代文獻流傳過程中涉及的抄寫、校訂等過程。 第二部分: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 此階段是中國文學從早期積纍走嚮成熟的關鍵時期,辭賦、史傳文學、樂府詩以及文人五言詩逐漸興盛。 漢賦:本書將深入探討漢代賦的特點,如鋪陳誇飾、辭藻華麗、結構宏大。《史記》、《漢書》中的“敘事賦”與揚雄、班固、張衡等人的“鋪陳書啓”型賦作的異同。我們將分析賦的虛構性、想象力以及其作為一種高度程式化的文學體裁,如何反映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包括宮廷、祭祀、宴飲、山川風物等。對賦的分析將側重於其藝術技巧,如比喻、誇張、對偶、排比的運用,以及其在錶現漢代帝國氣象中的作用。 史傳文學:除瞭《史記》和《漢書》的文學價值,我們還將關注《三國誌》等史書的敘事藝術。本書將從文學角度分析這些史書如何通過生動的人物刻畫、緊張的情節安排、精巧的結構設計,使曆史敘事具備瞭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成為後世小說、戲麯的寶貴素材。對這些作品的分析將集中於其敘事技巧、人物塑造的生動性,而非其作為史料的史學價值或其編纂、傳播的史實。 樂府詩:我們將考察樂府詩在繼承《詩經》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如何通過更廣泛的題材(如戰爭、徭役、民生、愛情)和更貼近口語的語言,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與情感。南北朝時期樂府民歌的進一步發展,其優美動人的鏇律感和純真自然的抒情方式也將是重點。我們將分析這些詩歌如何通過白描手法,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錶達真摯的情感。 建安文學與正始文學:本書將重點介紹“建安風骨”,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文學成就,特彆是曹植《七步詩》等作品的慷慨悲壯、清新俊逸。同時,我們也會探討阮籍、嵇康等“正始文學”在思想上的叛逆與藝術上的追求,如阮籍的《詠懷詩》的淒婉哀愁與象徵隱喻。這些文學流派的特點在於其時代精神的體現和藝術手法的創新,與任何非文學本體的考據無關。 魏晉玄學與文學:我們將探討玄學思潮如何滲透到文學創作中,影響瞭文人的人生觀和藝術觀,如山水詩的興起,陶淵明詩歌的田園情趣與衝淡自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將從其思想內涵、藝術構思和語言運用等方麵進行賞析,展現其作為一篇兼具哲學與文學價值的散文的獨特魅力。 第三部分:隋唐五代時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 這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黃金時代,詩歌的輝煌達到頂峰,詞開始興起,散文也呈現齣新的麵貌。 唐詩:本書將詳細闡述唐詩的多元風格與卓越成就。從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到李白的豪邁奔放,杜甫的沉鬱頓挫,白居易的通俗寫實,以及晚唐的意境深遠。我們將分析不同詩人如何通過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意象、多樣的格律,錶達人生體驗、社會關懷和哲學思考。對盛唐、中唐、晚唐詩歌的流變、地域風格(如邊塞詩)以及詩歌體裁(如古體詩、近體詩)的演變也將逐一探討。 詞的興起與發展:我們將追溯詞的起源,分析其在唐代晚期及五代時期的初步發展,如溫庭筠、韋莊的艷科詞,以及李煜的亡國之痛所賦予詞的深沉情感。詞作為一種與音樂緊密結閤的文學體裁,其音樂性、抒情性和語言的獨特韻味將是分析的重點。 唐代散文:我們將重點分析古文運動的興起,韓愈、柳宗元在散文創作上的革新。他們的散文如何以“文以載道”為宗旨,提倡質樸、自然的語言,反對駢文的華而不實。我們會深入解讀他們的作品,分析其議論的深刻性、敘事的生動性、諷刺的犀利性以及情感的真摯性。 第四部分:宋遼金元時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 宋代文學在詩、詞、文、史方麵均有重要發展,遼金元時期則展現瞭北方民族文學的特色以及雜劇、元麯的繁榮。 宋詩:本書將分析宋詩的理性化、議論化傾嚮,以及其在繼承唐詩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的詩歌風格,以及宋代理學思想對詩歌創作的影響。我們會探討宋詩如何更注重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其語言風格的多樣性(如歐陽修的平易、蘇軾的曠達)。 宋詞:我們將重點梳理宋詞的發展脈絡,從晏殊、歐陽修的婉約,到柳永的市民氣息,再到蘇軾的豪放,以及南宋辛棄疾、陸遊的愛國情懷。我們將深入分析詞牌的格律如何限製又如何激發創作,詞作為一種抒情性極強的文學體裁,其在錶達細膩情感、描繪生活場景方麵的獨特優勢。 宋代散文:蘇洵、蘇軾、蘇轍“三蘇”的散文成就,以及歐陽修、曾鞏等人的作品。宋代散文如何在議論、敘事、寫景等方麵達到新的高度,其語言的洗練與思想的深刻。 遼金元文學:我們將介紹契丹、女真、濛古等民族文學的特色,如契丹的詩歌、女真的詞,以及元雜劇和元麯的興盛。重點分析元雜劇的結構、人物塑造、唱腔音樂性以及其對市民生活的關注,如關漢卿、王實甫、馬緻遠等人的代錶作品。元散麯的俚俗淺白、直抒胸臆的特點也將被探討。 第五部分:明清時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小說、戲麯的集大成時期,詩文創作也保持瞭相當的活力。 明清小說:本書將深入解讀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分析它們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思想內涵、藝術風格等方麵的巨大成就。《金瓶梅》、《聊齋誌異》等其他重要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意義也將被納入探討範圍。我們將分析小說如何從市井走嚮文壇,反映社會現實,塑造典型人物。 明清戲麯:除瞭元雜劇,本書還將關注明代傳奇的特點,如湯顯祖的《牡丹亭》等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對人性的探索。我們將分析戲麯在情節設置、人物塑造、唱念做打等方麵的藝術規律。 明清詩文:我們將考察明代公安派“獨抒性靈”的文學主張,以及清代桐城派散文的“義法”說。同時,也會關注明清時期大量的詩歌創作,如高啓、李夢陽、歸有光、袁宏道等人的作品,以及清代“性靈派”、“神韻派”等詩歌流派的特點。 總結 本書的寫作宗旨,在於勾勒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演變的宏大畫捲,解析各個時期文學的獨特魅力和藝術價值。我們緻力於提供一種關於文學本身的鑒賞與理解,而非任何形式的行業指南或技術手冊。每一章節都將聚焦於文學作品的審美特徵、創作背景、思想內涵以及曆史地位,旨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博大精深。本書不對任何實際操作層麵的信息進行闡述,旨在純粹的文學史梳理與文學鑒賞。

用戶評價

評分

第四段: 這部作品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它沒有一味地堆砌枯燥的流程說明,而是在介紹完一個環節後,立刻會引齣相關的風險預警和應對策略。這種“教你如何做,也教你如何避免犯錯”的雙軌並行模式,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效率和實用價值。例如,在談到校對的藝術時,作者細緻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錯誤可能帶來的後果,以及如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輔助人工審核,這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實務”書籍的期待。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供應鏈管理——從紙張采購到物流配送——的描述,展現瞭齣版業在實體商品製造方麵的復雜性。這讓我明白瞭,一本看似簡單的書籍,背後牽動著多少跨行業的協作和精密的計算。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看待齣版行業的新窗戶,一個更為立體、更具挑戰性的世界。

評分

第二段: 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實務”的書籍往往流於錶麵,缺乏實操的深度。然而,這部作品展現齣的那種對細節近乎偏執的關注度,徹底徵服瞭我。尤其是關於不同媒介形態下的內容適配和數字化轉型的論述,簡直是神來之筆。它沒有停留在對傳統紙質書的歌頌上,而是以一種極其審慎的態度,探討瞭在信息爆炸時代,如何保持內容的生命力和傳播力。排版設計的章節,那種對字體選擇、留白藝術的精妙解讀,讓我重新審視瞭手中的每一本書的“長相”。我過去總覺得設計是錦上添花,讀瞭這本書纔明白,那是決定讀者閱讀體驗的基石。那些關於印前準備和質量控製的描述,專業術語雖多,但作者總能用最貼切的比喻將其闡釋清楚,讓你在緊張的專業知識海洋中,始終能找到可靠的浮木。

評分

第一段: 這本書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齣版流程的認知。我原本以為齣版無非就是文字的堆砌和簡單的排版,但讀完後纔發現,背後的門道深似海。作者對版權、法律事務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詳盡,讓我對“知識産權”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特彆是在市場推廣和發行策略的章節,那種與時俱進的洞察力,簡直像是在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未來齣版業的大門。我一直好奇那些暢銷書背後的“秘密武器”,這本書給齣瞭非常具體的分析,從選題策劃到最終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每一個細節,都體現瞭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對市場脈搏的精準把握。文字流暢易懂,但內容密度極高,我需要時不時停下來,反復琢磨其中蘊含的深意。對於任何想踏入齣版行業,或者僅僅是對書籍誕生過程感到好奇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提供瞭無與倫比的視角和實踐指導。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份行業精英的內部工作手冊。

評分

第三段: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極其紮實和體係化的,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個從“零”到“一”的完整齣版邏輯框架。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並未將自己定位成高高在上的理論傢,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手把手地拉著你走過每一個充滿陷阱的關卡。談到成本控製和預算編製時,那種精打細算、錙銖必較的筆調,充滿瞭真實商戰的氣息。我尤其關注瞭關於稿酬談判和作者關係維護的部分,這部分內容對於初入行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它教會瞭你如何既維護商業利益,又不損害與創作者之間的長期閤作關係。行文風格沉穩大氣,很少有情緒化的錶達,所有的觀點都有堅實的行業案例作為支撐,這使得整本書的可信度大大增強。閱讀它,就像是拿到瞭一張通往齣版界內部運作的VIP通行證。

評分

第五段: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具有啓發性,它不僅僅是在告知“是什麼”,更在於深入剖析“為什麼”和“如何纔能做得更好”。作者在探討數字版權保護和新興閱讀體驗(比如有聲書和交互式內容)時,展現齣的前瞻性和批判性思維令人印象深刻。它沒有盲目追逐潮流,而是冷靜地分析瞭每種新模式對傳統齣版價值鏈的衝擊與機遇。我特彆欣賞它對編輯角色的重新定義——不再是簡單的“把關人”,而是內容生態的架構師。這種對職業身份的拔高與重塑,給瞭我極大的職業認同感和前進的動力。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像經曆瞭一次高強度的行業洗禮,每一個章節都緊密銜接,形成瞭一個無法分割的知識整體。它確實是行業內人士案頭必備的案頭工具,值得反復翻閱和實踐。

評分

第二節

評分

第二節

評分

音像製品、電子齣版物及網絡齣版(l383)

評分

審讀報告及寫作(98)

評分

喜歡劉瑜文字的人,在本書中仍然可以找到驚喜,她是幽默的:“所謂民主,就是選一個人上去挨罵。”她還是犀利的:“彆說什麼‘關瞭燈都一樣’,21世紀瞭,為什麼總要關著燈呢。”書中內容,包括、國際時政、政治書評影評以及一些個體化思考的雜論,更為多樣化,閱讀上帶有跳躍感,但並不會有斷裂之感,相反,用劉瑜自己的話說:“我相信這些文章集結在一起所傳遞的信息,相比它們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樣的,而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國值得被反復和清晰地傳遞。”

評分

書都還好,印裝都不錯,是正版書籍。與其他報紙編輯學相比這本書沒有過多介紹文字編輯方麵的內容而是在新聞圖錶、新聞漫畫和新聞照片這些視覺元素方麵花費瞭不少精力,可見作者對這部分內容很有研究。書內容比較淺顯易懂,這也是新聞傳播係列的一個共性。

評分

此書大概是大中專學校的教材,讀各級標題就能瞭解全書梗概.重概念輕實務是本書的不足.

評分

朋友說不錯啊,印刷清晰

評分

組稿方式與策略(74)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