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追问自己
三年之后,我将去哪里?
高中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我要读什么大学?我要选择什么专业?我的职业生涯是什么?
我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吗?
我为谁学习?
我怎么来拓展自身能力?我该怎么来规划自我个性发展?
资源整合意识,我有吗?
高中毕业后,我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内容简介
职业生涯的规划,同高考一样,对中学生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三年,是中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三年的学习,不光是以“考上大学” 这个单一目标来引导学生,除了专注高考科目的课程学习之外,学生自己应当对以后人生的发展道路有所规划。高中生需要了解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不对中学生空谈幻想,也不提难以实现的建议。《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立足于中学生所面对的现实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回避应试教育的话题,告诉中学生们如何把未来的主动权把握在手中,为自己的将来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
作者简介
熊丙奇,1972年7月生。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上海交大报主编,管理学在读博士。因2004年撰写出版的《大学有问题》一书而成为高等教育界和教育新闻界的知名人士。由于揭示中国大学教学、科研的问题与弊端,这本书在教育界和网络上风行一时,引发许多“有话要说”的教育界人士纷纷发言,也促动无数学子反省大学教育环境。《体制迷墙》可以说是熊丙奇对大学问题的再度思考,并积极寻求解决途径。
目录
第一讲 什么是高考
传统高考的录取方式
录取方式:分批次、按计划、按比例
基本特点:统一高考,集中录取
发展趋势:分数至上
高校自主招生
概况:80所高校自主招生
特点:自主招生资格确定+高考
发展趋势:高校联考+自主招生;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
高职高专自主招生
概况:全国各地高职自主招生
特点:学校完全自主
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全面放开
境外高校自主招生
概况:香港地区高校自主招生与国外高校内地招生
特点:高考+香港高校自主招生;SAT、ACT考试+自主申请
发展趋势:比例上升
继续求学的多种方式
概况:网络教育、成人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国外大学学历)
特点:学习自主、学制灵活,学历受限
发展趋势:教育的开放与平等
第二讲 什么样的高中生才是人才
第三讲 怎样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第四讲 做一个优秀的高中生
第五讲 为自己学习
第六讲 能力拓展:高中个性发展规划
第七讲 一切皆有可能:高中成长的社会资源
第八讲 多元发展:高中后话题
精彩书摘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
在今天的大学里有一个现象,就是所有大学都采取一种“定指标”的方式来管理教授。每年年初时,会给教授下达任务指标,诸如发表三篇论文,申请一个课题,申请一个专利,课题经费十万。年终时,学校来“收账”,检查教授一年的工作,达到了奖励,没达到扣分。有人把大学教授称为“学术民工”——大学的这种学术研究,就像以前农村的大队长,每天早上站在山头上喊大家起床“上工了”,然后布置大家干活,告诉大家,今天开垦一亩地,把地挖完就可以拿到T分回家。
为什么对大学教授要进行这样的管理?起源于什么地方?起源于我们的中小学。小学就是这样,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回家父母监督,基本的要求是家庭作业做完才可以看电视,没做完不能看;老师和家长会和同学一起定目标,比如语文考95分,数学考99分,等等,达到目标,奖励去北京三日游,或者去香港迪士尼,达不到,所有的奖励取消,假期也取消,回到家里,买数学的卷子重新做,报一个数学培训班强化。
同学们是靠兴趣来学习吗?显然不是,基本上都是外在的压力在驱动。这种学习是任务驱动型、压力驱动型而不是兴趣驱动型。有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接受采访谈自己的研究时都说道,搞研究时从来没有想过获奖,如果冲着能获得诺贝尔奖去做科研的话,我就不能获得诺贝尔奖了,当初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与获奖不获奖没有关系。
经常有报道赞扬科学家的精神,报道绘声绘色地描写科学家耐得住寂寞,“板凳甘做十年冷”,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与枯燥的数据打交道。“你难道不感到寂寞吗?”记者们总爱这样问。这类问题一次又一次重复,其本身就表明,我们不是从兴趣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从兴趣角度看,搞科研是科学家的兴趣,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怎么会觉得枯燥、乏味呢?!如果感到枯燥的话,他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要发掘他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同学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用兴趣来驱动学习,这样学习会更轻松,会从中感受到乐趣,对于未来上大学、选专业、求职来说,也是如此。
兴趣与升学目标的协调
说同学们没有兴趣,有的同学会“不服”:我有我的兴趣,我的兴趣是研究赛车、旅游、看电影、打游戏,你允许我去发展我的兴趣吗?
谁没有允许你发展兴趣?你喜欢研究赛车,那你是否有准备今后谋一份研究赛车的工作?而要到赛车公司工作,你应该先上大学的机械专业。你喜欢旅游,那么考虑过把旅游与事业结合起来没有,做一个职业导游、国际导游?而要成为职业导游、国际导游,你得先上大学的旅游专业或旅游管理系,最好学会几门外语。你喜欢电影,那你考虑做电影编剧、电影导演没有?而这要报考大学的中文系,或者进戏剧学院的编导班。你喜欢打游戏,同样喜欢打游戏的人,丁磊就打成中国曾经的首富,那你呢?你是否有准备从玩游戏、编游戏到管理游戏?还是一直被“游戏玩”?
兴趣其实是可以与职业、事业联系起来的,问题在于怎样找到其中的结合点。当然,对于发展兴趣,同学们也有困惑:我有很明确的职业兴趣,也想在中学发展这样的兴趣,但是老师说你不要去想,到高考之后你再说,一切要等到高考之后,你现在心想花了,高考出了问题怎么办?
家长和老师有时确实特别担心同学有自己的兴趣,而且希望同学最好没有兴趣,没有想法,没有情绪,最好变成工具,喊他于什么就干什么,变为可以安装芯片的机器,可以一天24小时不停地学习——不,最好用移动硬盘把知识直接拷贝到脑子里。
但这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即使考上了大学,也很难成才。升学目标与职业兴趣其实并非不可调和,具体调和的方式有二。一是针对职业兴趣,进行选大学、选专业的规划,结合这种规划,在中学的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老师和家长会从反对到理解到支持。有时,老师和家长的反对是因为同学们并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只是为了娱乐、为了享受,可以说,这种“兴趣”只能算为休闲娱乐,不是真正的兴趣。
……
前言/序言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高中生就开始职业规划啦??隔壁w大爷真是为孩子操碎了心,我能先翻翻不
评分
☆☆☆☆☆
如果再增加高中生高考的职业规划就更好。
评分
☆☆☆☆☆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评分
☆☆☆☆☆
对高中生很有帮助。非常值得高二学生学习
评分
☆☆☆☆☆
高中生就开始职业规划啦??隔壁w大爷真是为孩子操碎了心,我能先翻翻不
评分
☆☆☆☆☆
品质优良,价格合理。
评分
☆☆☆☆☆
给表弟买的 挺有用的
评分
☆☆☆☆☆
如果再增加高中生高考的职业规划就更好。
评分
☆☆☆☆☆
很不错的一本书,内容很详实,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