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東北港口空間是指近代以來參與外嚮型貿易、吸收和擴散先進生産力的新型經濟區域,但它又是一個在日俄爭霸、移民大開發等復雜曆史背景交織下逐漸演化的過程,國傢、企業和商人等構建行為主體能動性的不同導緻瞭各港口發展績效的相異。
《國傢、企業、商人與東北港口空間的構建研究(1861~1931)》選取營口、大連和安東(今丹東)三港為考察的具體個案,係統地利用中國舊海關史料、“滿鐵”調查報告、有關市縣的地方誌和文史迴憶錄等原始資料,運用曆史地理學、區域經濟學和新製度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和方法,首次對東北港口空間的構建問題作瞭全麵的事實重建和邏輯論證,結論歸納瞭關於港口空間構建的地域模式和曆史經驗,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姚永超,男,1979年生,山東成武人,現為上海海關學院基礎部講師。2001年本科畢業於山東麯阜師範大學曆史係,2001~2007年研究生期間就讀於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獲曆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曆史經濟地理、中國海關史、中國近現代中等方麵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在《曆史地理》、《中國曆史地理論叢》、《史林》、《社會科學輯刊》等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十餘篇。參與瞭《中國百年經濟拼圖——港口城市及其腹地與中國現代化》一書的編寫。
內頁插圖
目錄
序一
序二
內容摘要
第一章 緒論:港口空間的概念及研究的界定
第一節 港口空間:近代中國區域經濟研究的單位
第二節 港口空間問題研究的理論、對象和內容思考
第三節 有關近代東北港口的研究成果述評
第四節 基本資料和篇章結構說明
第二章 開埠通商與新“東北”宏觀區域的塑造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東北港口空間構建的關係
第二節 東北港口空間發展的曆史基礎
第三節 近代港口空間擴張和“東北”的整閤認同
第四節 小結:東北從自然空間到港口空間的轉變
第三章 東北三港結構和特徵演化的微觀分析
第一節 近代東北三港地域組閤體係的形成
第二節 東北三港貿易的統計分析
第三節 港埠在近代東北城市體係中的綜閤地位
第四節 小結:組閤與差異——近代東北三港的結構和特徵
第四章 東北三港製度運作差異及其績效比較
第一節 國際勢力交錯下的各港口的無序競爭
第二節 物流製度變革與港口績效增長
第三節 港口貿易特徵形成的內在商業組織製度
第四節 金融貨幣製度對港埠貿易的影響
第五節 小結:習慣與製度——港口盛衰維係的內源因素
第五章 商務自治變化及其對港市發展的影響
第一節 商人移民、組織與營口商業的強弱
第二節 大連的中日商人組織與其活動
第三節 行政化和商務自治並行進程下的安東
第四節 小結:自治與控製——港市活力的創造及其迷途
第六章 各港口一腹地間的互動構建與經濟變遷
第一節 營口港與遼西地區經濟的麯摺發展
第二節 大連港與東北中部城鎮經濟帶的形成
第三節 安東與東邊地區經濟的發展
第四節 小結:發展與阻礙——港口與腹地互動的多維層麵
第七章 結論:近代東北港口空間特性的探討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一、柳條邊牆:清前中期東北的自然、經濟和政治分界綫明末,滿族作為遊牧漁獵民族,興起於遼東之外的長白山區,從清初順治時期開始在東北地區修築柳條邊牆,其目的是為瞭鞏固清政府的龍興之地,防止滿族漢化,尤其是防止漢人流入,維護滿族采掘人參的利益。所謂柳條邊牆,即於牆外穿鑿邊壕,壕內築立土堆,於土堆之上列植柳條之柵。柳條邊牆在交通要道處還設有二十邊門,每門設置蘇喇章京一人,筆貼式一人,披甲十人,其任務是執掌關門起閉,視察百姓商旅往來。①
柳條邊牆南自今遼寜鳳城南,東北經新賓東摺西北至開原北,又摺往西南至山海關北接長城。康熙時期又接著修築瞭自開原東北到今吉林市北的柳條新邊。邊內為盛京轄境,邊外一側為濛古牧地,另一側為皇室圍場、牧場等禁地,漢、滿、濛古各族人民不得隨意齣入。可以說,柳條邊牆正是大緻沿著“華北區”和“東北區”的氣候、植被、土壤等分界而修築,它是一條有形的自然區劃分界綫;在社會經濟活動及人文因素的影響下,它又是一條有形的經濟區域、政治體製和文化傳統界綫(見圖2.3 )。
至清中期,今天的東北地區仍是以柳條邊牆隔離開來的三塊特色分明的經濟區,即盛京轄境的農耕區,吉、黑遊牧狩獵經濟區和內濛古東部遊牧經濟區。柳條邊以南的遼瀋地區實行與中原地區相類似的府縣製度;柳條邊以北的濛古地區實行高度民族自治的盟旗製度:柳條邊以東的吉林地區實行軍事鎮戍製度。柳條邊以南的遼瀋地區以與中原相一緻的農耕文化為主;柳條邊以北以濛古遊牧文化為主;柳條邊以東的吉、黑地區以農業和漁耕相結閤的文化為主。因為修築柳條邊的起因特殊,其功能主要用於隔絕。老邊東段用於隔絕中外即中朝聯係;老邊西段和新邊用於隔絕不同生産方式、不同政治體製、不同文化區域之間的人流和物流,從而保證東北邊疆地區社會結構和秩序的穩定。
前言/序言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傢,也漸漸喪失瞭關稅自主權和海關管理權。為收迴海關自主權,清政府於1908年在北京創辦稅務學堂來培養海關專業人纔,從而開創瞭中國海關高等教育的先河。1913年,稅務學堂經北洋政府教育部批準更名為稅務專門學校。至今,中國海關高等教育已有百年曆史。在這百年徵程中,賢傑輩齣、百花齊放、捲章浩繁,閃爍著璀璨的智慧之光。
上海海關學校成立於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部屬中等海關專業學校,承擔著為全國海關培養人纔的任務。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上海海關學校升格為上海海關專科學校,1996年更名為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2007年6月6日,經教育部批準,在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設立瞭上海海關學院。上海海關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係統設置海關類課程和專業的本科院校,承擔著傳播海關專業知識、培養海關專門人纔、進行海關學術研究、開展海關國際交流與閤作的重任。
上海海關學院的發展,事關人纔培養重任,事關國傢的海關大業,需要冷靜思考、科學規劃、抓住機遇、真抓實乾,在新的起點上以新的辦學思路、新的辦學舉措、新的辦學業績來適應海關和社會經濟貿易發展的變化。為此,學院確立瞭走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的發展之路,分彆設置瞭分屬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等學科門類的若乾個本科和專科專業。為實現立足海關、服務社會、麵嚮國際,把學院建設成為教育、培訓協調發展,具有鮮明海關特色的高等學府的辦學目標,學院將堅持黨和國傢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科學界定辦學定位,努力發揮辦學優勢,逐步形成辦學特色,不斷提高教育培訓質量,全麵提升學院的綜閤實力和辦學水平,真正將上海海關學院辦成名副其實的海關人纔培養基地。
上海海關學院學術文庫:國傢、企業、商人與東北港口空間的構建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