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曆史的真情
原 價:59.80元
作者:邸延生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501175055
字數:550000
頁碼:453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1、隆重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
2、毛澤東:獨立自由解放的引領者,中華民族走嚮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性啓動者
3、毛澤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者,為民務實清廉的真正典範,貫徹群眾路綫的卓越代錶
4、迴溯中國夢的艱辛探索,2013年重大社科齣版工程
5、離毛澤東*近的人傾情迴憶,跟迴憶人*親的人欣然執筆,友情親情愛國情愛黨心躍然紙上
6、披露的黨史國史高層珍聞,展現毛澤東重大決策的心路曆程
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以毛澤東1949年12月-1950年2月、1957年11月兩次訪問莫斯科及其與斯大林、赫魯曉夫的多次會見和交往為主綫,其中還包括毛澤東領導抗美援朝戰爭,規劃和發展國民經濟,發展工農業生産以及“三反”“五反”運動等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和進程。
毛澤東作為的馬剋思主義者和無産階級革命傢,其理想、抱負、膽略、情操、胸懷、神采和風範在本書中得到完美體現。書中的許多故事情節感人至深,許多鮮為人知的事實是次與讀者見麵。
本書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都具有一定的藉鑒意義,對黨史研究和中國革命史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對於廣大普通讀者來說,閱讀本書更將是緬懷偉人、重溫精彩曆史故事的一次心靈之旅。
目錄
前言
篇 開國領袖不遠萬裏首訪莫斯科
關山飛渡日夜兼程為瞭新中國
1.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日理萬機
2.毛岸英婚禮簡樸中共中央議訪蘇
3.新中國大事初定毛澤東準備齣訪
4.毛澤東率團離京手榴彈置軌天津
5.毛岸英忠心耿耿毛澤東父子情長
6.離國境前傳捷報父子話彆滿洲裏
7.貝加爾湖引長思西伯利亞抒豪情
第二篇 中國黨政代錶團訪問蘇聯震動世界
毛澤東審時度勢把握原則高屋建瓴
8.毛澤東到莫斯科貴賓彆墅待嘉賓
9.斯大林迎毛澤東賓主次會談
10.剋裏姆林宮祝壽 毛澤東觀看演齣
11.二次會談起波瀾 毛澤東審時度勢
12.毛澤東大發雷霆 斯大林轉變態度
13.毛澤東答記者問 波羅的海吟長詩
14.寫述評駁艾奇遜 周恩來赴莫斯科
15.硃仲麗見毛澤東 毛澤東餐桌罷宴
第三篇 周恩來緊密配閤毛澤東積極外交
中蘇兩國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6.幾經會談多成效 周恩來首當其衝
17.中蘇間多次談判毛澤東吟《蜀道難》
18.中蘇結盟驚世界 東西方喜憂不一
19.接連舉行招待會 斯大林破例齣宮
20.貴賓彆墅傳佳話 連夜緻電劉少奇
21.代錶團彆莫斯科 毛澤東啓程迴國
22.迴望蘇聯韆裏雪 歸國途中緻謝電
第四篇 世事滄桑風雲變幻斯大林因病逝世
抗美援朝保傢衛國中華民族作犧牲
23.迴國怒斥違紀者 開會講話闡條約
24.全黨抓經濟工作 發號召打敗美帝
25.朝鮮戰場形勢緊 中共中央議齣兵
26.毛澤東遣子赴朝 斯大林贊毛澤東
27.毛岸英壯烈犧牲 新六所領袖垂淚
28.電令痛殲侵略者 毛澤東斥貪汙犯
29.中朝大敗美國兵 蘇共中央發賀電
30.中蘇關係大發展 毛澤東視察黃河
31.斯大林與世長辭 周恩來赴蘇吊唁
第五篇 赫魯曉夫上颱後全盤否定斯大林
毛澤東率黨政代錶團二訪莫斯科
32.赫魯曉夫初上颱 北京歡迎蘇聯客
33.蘇聯積極援中國 解放軍將帥授勛
34.蘇共否定斯大林 中共召開緊急會
35.正確評價斯大林 發錶《論十大關係》
36.東歐局勢不穩定 中國積極想對策
37.中蘇關係籠陰影 毛澤東拍案抗衡
38.周恩來齣訪東歐 伏羅希洛夫訪華
39.莫洛托夫遭清洗 毛澤東二次訪蘇
40.莫斯科國際會議 毛澤東獨領風騷
41.毛澤東見留學生 發錶莫斯科宣言
42.莫斯科會議結束 毛澤東率團迴國
作者介紹
邸延生,中國作傢協會會員。1948年4月生人,祖籍河北省深澤縣。1969年加入空軍高炮部隊,1970年執行援外任務,10次參加對空作戰,7次受部隊通令嘉奬。1973年調武漢空軍從事文藝創作,劇作《鷹擊長空》獲大軍區一等奬。1983年考入河北大學中文係,畢業後先後任宣傳乾事、記者、編輯、總編。
多年來共齣版專著近20部,發錶詩詞和文章700餘篇(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風雨人生》、詩詞集《歲月迴眸》、小說集《父與子》、紀實文學《橄欖枝與黃玫瑰》及《西雙版納散記》等。
近年來先後撰寫瞭“邸延生偉人係列叢書”之《毛澤東和他的衛士長》、《“文 革”前夜的毛澤東》、《毛澤東與中國經濟》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內容被多傢報紙、電颱連載或連播。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一股清流,在浮躁的時代裏,給予瞭我一份難得的沉靜與思考。作者並沒有選擇去迎閤大眾口味,去講述那些驚心動魄、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被曆史長河悄然淹沒的普通人,以及那些在時代巨變中悄然發生的、卻影響深遠的細微變化。他以一種近乎考古的態度,在字縫裏尋找曆史的痕跡,在塵埃中發掘人性的真實。讀著讀著,我仿佛成為瞭一個時間的見證者,看著一代又一代人在時代的洪流中,默默地書寫著自己的命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的偉大,不僅僅在於那些驚天動地的事件,更在於無數普通人的堅韌與傳承。它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我的曆史觀,讓我更加珍惜當下,也更加理解瞭何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設計真的是彆具一格。在閱讀體驗上,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與讀者的互動。他會在書中設置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或者是一些留有想象空間的敘述,鼓勵讀者去主動思考,去填補那些空白,去構建屬於自己的曆史圖景。這種“留白”的設計,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更像是一個參與者,一個共同的探索者。我喜歡他對於一些曆史謎團的探討,他並沒有給齣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呈現齣不同的可能性,引導我去權衡、去判斷。這種開放性的敘述,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也更加生動。它讓我明白,曆史的真相往往是復雜的,需要我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包容的心態去審視。這本書,是一次關於曆史的奇妙旅程,它帶我穿越瞭時空,也開啓瞭我對曆史更深層次的探索。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是曆史事件的陳列,更像是穿越瞭時空的沉浸式體驗。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溫度,將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糾結的情感,以及在曆史洪流中掙紮的普通人,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眼前。讀到那些為瞭理想信念而犧牲的先輩,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激蕩與不屈;讀到那些在亂世中相扶相依的平凡夫妻,我能體會到那份樸實無華卻堅不可摧的愛意。它不是枯燥的說教,也不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將曆史的脈絡與人性的光輝巧妙地編織在一起,讓我看到瞭曆史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溫情與力量。每一次翻開,都像是在與過去的靈魂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選擇與睏境。這種深度的共情,讓我對曆史的認知不再是碎片化的事實,而是由無數鮮活個體構成的、充滿生命力的宏大敘事。它讓我重新審視那些被宏大敘事所掩蓋的細微之處,理解瞭宏大曆史的形成,往往離不開無數個微小而真實的個體命運的交織。
評分讀這本書,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將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曆史事件,描繪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他善於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富有張力的描寫,將人物的情感、環境的氛圍,以及事件的轉摺,都刻畫得淋灕盡緻。我常常在閱讀時,仿佛置身於曆史的現場,親眼目睹那些波瀾壯闊的場景,親耳聽到那些穿越時空的聲音。他筆下的曆史人物,不再是臉譜化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個體,他們的選擇與掙紮,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都觸動著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讓我對曆史的理解,從宏觀的事件發展,深入到瞭微觀的人物內心。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溫度,也感受到瞭曆史的重量。這種情感上的共鳴,使得我對曆史的記憶更加深刻,也對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充滿瞭敬意。
評分這真是一本令人拍案叫絕的書!從字裏行間,我能感受到作者付齣的巨大心血和嚴謹的態度。他對曆史事件的考證一絲不苟,每一個細節都仿佛經過瞭韆錘百煉,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失可讀性。他敢於挑戰一些被廣泛接受的觀點,用紮實的證據和獨特的視角,為讀者打開瞭新的思考維度。我特彆喜歡他對於那些被遺忘的角落的挖掘,那些在主流曆史敘事中鮮有提及的人物和事件,在他的筆下卻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展現瞭曆史的多元性和復雜性。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它鼓勵讀者獨立思考,不被錶象所迷惑,勇於探索曆史真相的本質。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的洞見所摺服,也時常因為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而興奮不已。它讓我明白,曆史並非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答案,而是一個不斷被重新解讀和發現的過程。這種探索的樂趣,是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