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谐振接地(第二版) | ||
定价 | 48.00 |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
版次 | 2 | |
出版时间 | 2009年05月 | |
开本 | 16 | |
作者 | 要焕年 曹梅月 | |
装帧 | 精装 | |
页数 | 350 | |
字数 | 550千字 | |
ISBN编码 | 9787508380384 |
随着继电保护选择性难题的解决和自动消弧线圈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优化谐振接地系统的运行绩效;同时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的zui高电弧接地过电压与低电阻接地系统持平;近来,优化谐振接地方式在西方国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等等。这些说明谐振接地方式已经并正在成为中压电网和大型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方向。
本书在总结国内外电力系统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的不同接地方式进行了概要的讨论,重点对其中的谐振接地方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述。
本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城乡电网的建设改造具有实用与参考价值,可供电力系统中从事设计、运行、安装、检修、试验、制造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阅读,亦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论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中性点接地方式发展简史
第三节 一个概念和几个术语
一、零序阻抗
二、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绝缘
三、中性点有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
四、中性点全接地和中性点非常有效接地
五、中性点谐振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六、中性点非有效接地
第四节 接地方式的划分及电压、电流的互换特性
一、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划分
二、非故障相工频电压和单相接地故障电流
三、电压与电流的互换特性
第五节 接地程度系数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关系
第六节 典型接地方式系统的基本运行特性
一、中性点有效接地和全接地系统
1.有效接地系统
2.全接地(非常有效接地)系统
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2.谐振接地系统
三、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
四、几个有关的技术问题
第七节 发电机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一、从接地方式的发展历程看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必要性
二、5~15A的高电阻接地方式对大型发电机已不适用
三、引进技术必须考虑其先进性
第八节 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
一、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类
1.中性点非常有效接地方式
2.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
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类
1.大电流接地方式
2.小电流接地方式
三、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1.TN型低压系统
2.TT型低压系统
3.IT型低压系统
第九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谐振接地原理
第三章 单相接地时的暂态过程
第四章 影响熄弧的因素
第五章 中压电网谐振接地
第六章 高压电力系统谐振接地问题
第七章 发电机中性点谐振接地
第八章 谐振接地方式的优化
第九章 谐振接地方式实施技术
第十章 谐振接地系统的参数测量与计算
第十一章 消弧线圈的异常动作及损坏原因分析
第十二章 谐振接地系统的内部过电压及防止措施
第十三章 谐振原理在电力系统中的其他应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