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景嶽博覽群書,學驗俱豐,采摭廣博,議論宏富,治學嚴謹,勇於創新,全書可謂集當時醫學之大成。後世醫傢有尊為“醫門之柱石”之稱,視其著作為“度世之津梁,衛生之丹訣”。因此,《景嶽全書》(上)為中醫工作者必讀之作。
內容簡介
《景嶽全書》(上)是上冊,《景嶽全書》為明-張介賓(號景嶽)著。全書64捲,本次分為上下冊齣版。《傳忠錄》3捲,論述中醫陰陽、錶裏、虛實、寒熱、氣味,以及辨證、診法、治則等,明辨前人得失,暢發己見,尤對“命門”學說的獨到見解,頗有影響。《脈神章》3捲,精選先賢著作脈法、脈義精華,並提齣對脈診的看法,切閤臨床實際。《傷寒典》2捲,辨析傷寒諸證,論述各傢經驗,很有新義。《雜證謨》29捲,論述內科雜病及眼、耳、鼻、喉、齒等70餘種疾病的癥因脈治,每病證列經義、論證、論治、述古、辨古、新案等內容,論述全麵、縝密,溯本求源,有論有案,述古不泥古,對有些疾病的認識頗有創見。
作者簡介
張介賓,明代醫學傢(1563-1640年)。字會卿,號景嶽,彆號通一子。原籍四川綿竹,後徙居浙江會稽(今紹興)。自幼聰穎,素性端靜。後在京師從名醫金英(夢石)學醫,盡得其傳。又曾從戎,遊於北方,因成就不豐而棄戎就醫,悉心鑽研,尤其對《素問》、《靈樞》有深入精研,經三十載而著成《類經》三十二捲,將《內經》加以分門彆類,詳加闡釋,亦多所發明,後代醫傢譽之。又為增補不足,再撰《類經圖翼》。至晚年,又將其畢生醫療經驗撰成《景嶽全書》,其他著作亦不少。其醫理多與易學相通,主張醫易同源,療病思想以“陽非有餘,真陰不足”為中心,認為“人體虛多實少”,強調命門在人體中之重要性,治療則主張補真陰元陽,創立左歸、右歸之法,常重用熟地,故人有“張熟地”之稱。是為溫補學派之主要代錶人物,於後世有重大影響,人多贊譽其說,雖則亦有反對其見解者。
張介賓,字會卿,號景嶽,又號通一子,明代浙江紹興人,生於1563~1640年。祖籍四川省綿竹縣,其先世在明朝初期以軍功授以紹興衛指揮,遂定居浙江。張介賓齣身官僚之傢,纔思敏捷,自幼開始學習,凡天文、音律、兵法、象數等無不通曉,有比較紮實的文學、史學、哲學基礎。青年時代,拜當時的名醫金英(字夢石)為師,盡得其傳。中年時代,又曾從戎幕府,經過瞭河南、河北、東北等地區,積纍瞭豐富的臨床經驗。至五十餘歲,張氏纔返迴鄉裏,全力研究岐黃之術。由於張氏一方麵有多個學科的豐富知識,同時又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因此,不僅在中醫基本理論方麵很有研究,而且在臨床治療方麵亦頗有造詣,成為明代一大醫傢。餘姚大文學傢黃宗羲於《南雷文定前集》捲十為之作傳曾說:“是以為人治病,沉思病原。單方重劑,莫不應手霍然。一時謁病者,輻輳其門,沿邊大帥,皆遣金幣緻之。其所著《類經》,綜核百傢,剖析微義,凡數十萬言,曆四十年而後成。西安葉秉敬,謂之海內奇書。”充分說明張氏學經兩富的成就。著有《類經》、《類經圖翼》、《類經附翼》、《景嶽全書》,《質疑錄》等。
張氏非常重視陰陽學說的闡發。認為陰之與陽,本是同一事物對立的兩個方而,即《類經?陰陽類》所說“陰陽者,—分為二。”但二者又是統一於—個事物之中,無陰則無陽,無陽亦無陰。陽根於陰,陰根於陽。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他認為,就人體而言,精氣二者雖分陰陽,但精可化氣,氣可生精,二者又是相互為根的。將陰陽學說運用於人體,形成瞭人體中精氣一體的觀點。由於精氣一體,因此治療時,不僅要注意到精、氣本身的調治,還要注意陰陽精氣互根的一麵。也即對於陰陽精氣虧虛的病癥,張氏提齣瞭“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氣。善治氣者,能使氣中生精。”總之,張氏重視人體陰陽精氣互根的關係,重視陰陽相濟,在治療學上很有實際意義。
張氏的另一觀點為“陽非有餘”論。首先,他從形氣、寒熱和水火之辨三個方麵,探討自然界的一些現象,從而闡明陽氣在人體的重要性,應時時慮其不足,不能任意戕伐。形氣之辨,認為人體生命的存在,主要是陽氣的錶現,而生命的終止,主要是陽氣的先脫先絕,說明陽氣隻能慮其虧損而時時加以保養。寒熱之辨,認為陽熱有利於生命活動的存在,而陰寒則對生命活動非常不利。故而,熱惟畏其不足,而不必過於傷耗。寒惟畏其過盛,而不能妄加補益。水火之辨,認為水之所以長養萬物,亦依賴水中之陽。無陽之水,不僅不能長養萬物,相反還會凍殺萬物。所以雖言水有滋養萬物作用,實際離不開陽氣的作用。因此,陽氣要時時慮其不足。
張氏重視陽氣,但並不忽視真陰,認為真陰在人體生命活動中也十分重要。他從真陰之象、真陰之髒、真陰之用、真陰之病、真陰之治等五個方麵加以闡發。真陰之象,即指真陰在外的錶象。張氏指齣可以根據形質的好壞,判斷真陰的盛衰。真陰之髒,即指真陰所在之髒腑。張氏在命門學說的啓示下,提齣腎中命門為藏精之所,是人身之太極。命門藏有真陰,既是陰精化生之所,也是陽氣生成之宅,內具水火,是人體性命之本。真陰之用,是指真陰在人體中的作用。一方麵,真陰充盛,則形體強壯。另一方麵,真陰又是元氣之根,真陰充盛,則元氣充足,髒腑各自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真陰之病,是指真陰虧虛所齣現的病理錶現。既然無水無火諸種病證,均與真陰之病有關。所以,張氏認為虛損病證,見有水虧而陰虛陽盛者,病屬真陰之病,故不待言。另一方麵,證見陽虛陰盛者,雖屬火衰水盛,而真陰又是火之源,火衰亦由真陰不足所緻,亦屬於真陰之病的範疇。故此,張氏總結說“無水無火,皆在命門,總曰陰虛之病。”真陰之治,是指真陰虛損的治療方法。張氏創立左歸丸、左歸飲以填補真陰。
張氏認為中風一證,主要是由於內傷積損所緻,不能概以外感風邪論。這一看法,實與劉完素、李杲、硃震亨的觀點有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張氏論非風之證,強調正氣虛衰,肝風內動是其病本。因此治療強調培補氣血,以治其本。注意陰陽水火的盛衰。對於卒然昏倒不醒者,又當救其急,或化痰開竅,或益氣固脫,根據虛實加以分辨。對於肢體麻木、眩運掉搖者,認為乃非風之先兆,又當防微杜漸,培補氣血,防止非風之病的加重。雖然,張介賓治療中風一病,尚不十分完善,然其強調中風非風,從內因分析,從內傷論治,為後世中風的治療提齣瞭新的思路。又如其論治三消病證,認為果為實火,但去其火,則津液自生,消渴自止。若由真水不足,則悉屬陰虛,無論上、中、下,急宜治腎,必使陰氣漸充,精血漸復,則病必自愈。治實火,用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治水虧火旺,用玉女煎(石膏、知母、牛膝、生地、麥鼕)或一陰煎(生地、熟地、芍藥、麥鼕、甘草、牛膝、丹參)。
又如其對不寐證的認識,亦能反映其重視辨證的精神。他說:“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皆虛證。凡如傷寒、傷風、瘧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擾也,如痰,如火,如寒氣水氣,如飲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內邪滯逆之擾也。捨此之外,則凡思慮、勞倦、驚恐、憂疑,及彆無所纍,而常多不寐者,總屬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張氏並不僅從虛損方麵認識,而是強調神不安的病機,從邪氣與正氣兩方麵分辨虛實,認為或由邪氣之擾,或由精血不足,導緻陰陽不交,均可導緻不寐。這種對病機的認識,已相當全麵。張氏這種對每一疾病都依前人經驗、病因病機、辨證分型及治療等進行論述闡發的方法,對後世雜病治療頗有影響。
張介賓十分重視溫補真陰真陽,後世稱其為溫補派的代錶。又由於其創立左右歸丸、左右歸飲諸方劑,方中喜用熟地,後世又稱其“張熟地”。張氏臨證十分重視寒熱虛實辨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雖然張氏之學,引起後世一些醫傢的非議,如陳修園著《景嶽新方》、章楠著《論景嶽書》等,均認為張氏之學概論溫補,有矯枉過正之失。但多數醫傢對其學術上的貢獻,均持肯定態度,認為張介賓不失為中醫學術發展中的一大醫傢,對祖國醫學的發展作齣瞭卓越的貢獻。
目錄
入集
一捲
傳忠錄目錄
傳忠錄上
二捲
傳忠錄中
道集
三捲
傳忠錄下
四捲
脈神章上
五捲
脈神章中
六捲
脈神章下
須集
七捲
必讀叢書
傷寒典上
八捲
傷寒典下
從集
九捲
雜證謨目錄
十捲
雜證謨
諸風
十一捲
雜證謨
非風
厥逆
傷風
十二捲
雜證謨
風痹
汗證
痙證
性集
十三捲
雜證謨
瘟疫
十四捲
雜證謨
……
理集
明集
心集
必集
貫集
天集
精彩書摘
君火相火論十三 餘嚮釋《內經》,於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義,說固詳矣,而似猶有 未盡者。及見東垣雲:相火者,下焦包絡之火,元氣之賊也。丹溪亦述而 證之。予聞此說,嘗掩口而笑,而覺其不察之甚也。由此興感,因再繹之 。 夫《內經》發明火義,而以君、相、明、位四字為目,此四字者,個 個著實,是誠至道之綱領,有不可不闡揚其精義者。亦何以見之?蓋君道惟 神,其用在虛;相道惟力,其用在實。故君之能神者,以其明也;相之能 力者,以其位也。明者明於上,為化育之元主;位者位於下,為神明之洪 基。此君相相成之大道,而有此天不可無此地,有此君不可無此相也明矣 ,君相之義,豈泛言哉! 至若五運之分,各職其一,惟於火字獨言君相,而他則不及者,何也? 蓋兩間生氣,總日元氣,元氣惟陽為主,陽氣惟火而已。第火之為用,其 道最微,請以火象證之。如輕清而光焰於上者,火之明也;重實而溫蓄於 下者,火之位也。明即位之神,無明則神用無由以著;位即明之本,無位 則光焰何從以生?故君火之變化於無窮,總賴此相火之栽根於有地,雖分之 則一而二,而總之則二而一者也,此君火相火之辨。凡其為生化,為盛衰 ,為本末,重輕攸係,從可知矣。人生所賴者惟此,故《內經》特以為言 。 然在《內經》,則但錶其大義,原無分屬之條,惟《刺禁論》曰:七 節之傍,中有小心。此固穩然有相火所居之意,故後世諸傢鹹謂相火寄在 命門,是固然矣。然以予之見,則見君相之義,無髒不有,又何以辨之?蓋 總言大體,則相火當在命門,謂根菱在下,為枝葉之本也。析言職守,則 髒腑各有君相,謂誌意所齣,無不從乎形質也。故凡以心之神,肺之氣, 脾胃之倉廩,肝膽之謀勇,兩腎之伎巧變化,亦總皆發見之神奇,使無其 地,何以生此?使地有不厚,何以蓄此?此皆從位字發生,而五髒各有位, 則五髒亦各有相,相強則君強,此相道之關係,從可知矣。故聖人特命此 名,誠重之也。而後人指之為賊,抑何異耶!此萬世之疑竇,故予不得不辨 。 或曰:是若謬矣,第彼之指為賊者,亦有深意。蓋謂人之情欲多有妄 動,動則俱能起火,火盛緻傷元氣,即所謂元氣之賊,如何不可?予曰:此 固邪正分歧最當明辨者也。夫情欲之動,邪念也,邪念之火為邪氣;君相 之火,正氣也,正氣之蓄為元氣。其在身傢,譬之産業,賢者能守之,不 肖者能蕩之,罪與不罪,在子孫之廢與不廢,鐓基何與焉?相火之義亦猶此 耳。夫既以相稱之。而競以賊名之,其失聖人之意也遠矣。且凡火之賊傷 人者,非君相之真火,無論在內在外,皆邪火耳。邪火可言賊,相火不可 言賊也。矧六賊之中,火惟居一,何二子獨知畏火,其甚如是,而並昧邪 正之大義,亦何謂耶?予聞其言,固知其之錯認麵目矣,不覺因而失笑。 先天後天論十四 人生於地,懸命於天,此人之製命於天也;栽者培之,傾者覆之,此 天之製命於人也。天本無二,而以此觀之,則有天之天者,謂生我之天, 生於無而由乎天也;有人之天者,謂成我之天,成於有而由乎我也。生者 在前,成者在後,而先天後天之義,於斯見矣。故以人之稟賦言,則先天 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後天培養者,壽者更壽,後天斫削者,天 者更夭。 若夫骨骼者,先天也;肌肉者,後天也。精神者,先天也;容貌者, 後天也。顔色之有辨也,蒼者壽而妖者天,嫩中有蒼者吉,蒼中有嫩者凶 。聲音之有辨也,充者壽而怯者夭,雖細而長者吉,雖洪而促者凶。形體 之有辨也,堅者壽而脆者夭,身雖贏瘦而動作能耐者吉,體雖強盛而精神 易睏者凶。動靜有辨也,靜者壽而躁者夭,性雖若急而急中有和者吉,陽 雖若厚而陰中蘊薄者凶。至若少長之辨,初雖綿弱而漸長漸堅者,晚成之 徵也。氣質之辨,少年華麗而易盈易滿者,早凋之兆也。是故兩天俱得其 全者,耆艾無疑也;先後俱失其守者,夭促弗蔔也。 若以人之作用言,則先天之強者不可恃,恃則並失其強矣;後天之弱 者當知慎,慎則人能勝天矣。所謂慎者,慎情誌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 保肺氣,慎酒色可以保肝腎,慎勞倦飲食可以保脾胃。惟樂可以養生,欲 樂者莫如為善;惟福可以保生,祈福者切勿欺天。但使錶裏無虧,則邪疾 何由而犯,而兩天之權不在我乎?故廣成子曰:毋勞爾形,毋搖爾精,乃可 以長生。至矣哉,兩言盡之矣!勿以此為易而忽之。 標本論十五 病有標本者,本為病之源,標為病之變。病本惟一,隱而難明;病變 甚多,顯而易見。故今之治病者,多有不知本末,而惟據目前,則最為斯 道之大病。且近聞時醫有雲: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互相傳誦,奉為 格言,以為得其要矣。予聞此說而詳察之,則本屬不經而亦有可取。所謂 不經者,謂以其治標治本對待為言,則或此或彼,乃可相參為用矣。若然 ,則《內經》日治病必求其本,亦何謂耶?又《內經》說:夫陰陽、逆從、 標本之為道也,小而大,淺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為害也。以淺而知 深,察近而知遠,言標與本,易而勿及。又曰: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 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 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熱者治其本;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 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 其標,先中滿而後生煩心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先 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由此觀之,則諸病皆當治本,而惟中滿與小 大不利兩證當治標耳。蓋中滿則上焦不通,小大不利則下焦不通,此不得 不為治標以開通道路,而為升降之所由,是則雖日治標,而實亦所以治本 也。自此以外,若以標本對待為言,則治標治本當相半矣,故予謂其為不 經者此也。然亦謂其可取者,則在緩急二字,誠所當辨。然即中滿及小大 不利二證,亦各有緩急。蓋急者不可從緩,緩者不可從急,此中亦自有標 本之辨,萬不可以誤認而一概論也。今見時隋,非但不知標本,而且不知 緩急。不知標本,則但見其形,不見其情;不知緩急,則所急在病,而不 知所急在命。故每緻認標作本,認緩作急,而顛倒錯亂,全失四者之大義 。重命君子,不可不慎察於此。 P34-37
前言/序言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景嶽全書(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經典中醫著作,很喜歡這套書,印刷很好,字體大小適中,價格實惠,送貨速度快。
評分
☆☆☆☆☆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
書品包裝俱佳。投遞快,服務好。
評分
☆☆☆☆☆
書的包裝十分糟糕。隻有一層薄薄的塑料袋。裏麵都是灰塵,塑料袋已經破損,希望京東能夠改善。
評分
☆☆☆☆☆
哈哈哈還好還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
景嶽博覽群書,學驗俱豐,采摭廣博,議論宏富,治學嚴謹,勇於創新,全書可謂集當時醫學之大成。後世醫傢有尊為“醫門之柱石”之稱,視其著作為“度世之津梁,衛生之丹訣”。因此,《景嶽全書》(上)為中醫工作者必讀之作。
評分
☆☆☆☆☆
哈哈哈還好還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
很喜歡,是我想要的,物流很快
評分
☆☆☆☆☆
中醫經典,屯書中,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