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精)》(作者 佚名)为清代郋园刻本,较他本图文*为清晰。另附 道藏本《搜神记》与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
自有史以来,就有关于神仙的传说。神灵崇拜不仅是 一种宗教现象,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 方面。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精)》适合中 国神佛信仰研究者阅读。
出版說明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重刊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序
儒氏源流
释氏源流
道教源流
玉皇上帝
聖祖尊號
聖母尊號
東華帝君
西靈王母
后土皇地祇
玄天上帝
梓潼帝君
三元大帝
東嶽
至聖炳靈王
佑聖真君
南嶽
西嶽
北嶽
中嶽政
四瀆
泗州大聖
五聖始末
萬迴號國公
許真君
寶誌禪師
盧六祖
三茅真君
龙真人
袁千里
傅大士
崔府君
普庵禪師
吳客三真君
昭靈侯
義勇武安王
清源妙道真君
成惠顯聖王
祠山張大帝
掠刷使
沽江遊奕神
常州武烈帝
楊州五司徒
蒋莊武帝
蠶女
威济李侯
趙元帥
杭州蒋相公
增福相公
蒿里相公
靈派侯
鍾馗
神茶鬱壘
五瘟使者
司命宽神
福神
五盜將軍
紫姑神
五方之神
南華莊生
觀音菩薩
王元帥
谢天君
大奶夫人
……
搜神記
新编連相搜神廣記
索引
这本书的书名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精)》,光是这个名字就透着一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探秘的冲动。我得说,我带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它,希望能在这厚重的篇幅中找到一些关于古代宗教、神话体系的脉络和图像记录。然而,当我沉浸其中时,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详尽的、侧重于文化史和艺术史的研究著作,而非我最初想象中那种充满奇谈异闻的“搜神”手册。书中对儒、释、道三教在历史长河中的交融与演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尤其是对那些被后世神化或附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有扎实的文献考证作为支撑。它没有直接给我那种“神仙下凡”的直观体验,而是提供了一把钥匙,让我得以窥见这些信仰体系是如何在社会结构、政治变迁中一步步构建起它们宏伟的图景。那些大量的插图和版画,配合着文字的阐释,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对于图像叙事的精妙运用。整体而言,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的书,它所给予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普通读者的预期。
评分这部《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精)》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对图像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我原以为书名中的“绘图”只是一个装饰性的修辞,但实际上,大量的版画、壁画乃至出土文物图像,都被细致地收录和分析,成为阐述观点的核心证据。它没有把这些图像仅仅当作插图来使用,而是将其视为与文字同等重要的史料。作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图像风格差异的对比分析,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将图像文本化、将神话体系符号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整部作品的学术价值。它不是在简单地记录“有哪些神”,而是在探究“这些神是如何通过视觉语言被建构起来的”。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极具专业深度和学术厚度的著作,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化的路径去理解中国传统宗教的复杂肌理。
评分拿到这本《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精)》后,我主要的阅读体验集中在它对“源流”二字的考据上。我原以为会读到很多关于神仙的生平轶事,或者那些耳熟能详的神怪故事的集合,但实际内容却将我的关注点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文化符号学和宗教传播学。作者似乎将重点放在了“如何”而不是“是什么”——即,这些教派的思想是如何通过图像和文本的结合,渗透并扎根于民间的。例如,书中对于某些特定神祇形象的演变,从早期的壁画风格到后来的木刻版画,其细节的变迁被描绘得极为精准。这对于研究中国宗教艺术和民间信仰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宝库。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每一次翻阅都需要对照着大量的注释和引用,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构建的知识体系的复杂性。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更适合有一定宗教学或艺术史基础的读者,它提供的是一种结构性的、宏观的视角,而非碎片化的娱乐性信息。
评分说实话,初看这本书的装帧和厚度,我以为这是一部轻松的、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带点“大众百科”的意味。然而,实际阅读体验远比想象中要“硬核”得多。它对于“三教”的界定和区分,展现出一种高度的学术严谨性,丝毫没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进行简化或神化的倾向。那些所谓的“搜神”部分,更多是以批判性的眼光,去解构神话叙事背后的社会功能和权力结构。比如,书中对某些地方性神灵如何被纳入国家祭祀体系的过程分析,逻辑链条清晰,论证有力。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不同宗教图像元素交叉融合时的细腻笔触,那种跨越界限的文化挪用和再创造,被解读得入木三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视传统信仰的“X光片”,让你看到那些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是怎样复杂的历史经纬在支撑。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的文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探险”。它不像那些市面上常见的志怪小说那样能让人一口气读完,反而需要我经常停下来,去查阅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论述节奏。这本书的精髓,或许在于它对“图”与“说”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入探讨。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图片和文字说明,而是深入分析了图像在传播教义时的直接冲击力和文字在确立权威性时的间接引导作用。外附的两种“种”的书,虽然篇幅较小,但内容与主体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完整的知识网络,尤其是在某些具体的仪式或地方传说考证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一本需要耐心、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滋味的佳作,绝非一次性消费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