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研究

麋鹿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克清 编
图书标签:
  • 麋鹿
  • 野生动物
  • 动物学
  • 生态学
  • 生物学
  • 哺乳动物
  • 自然科学
  • 保护生物学
  • 林业
  • 动物行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39640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346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麋鹿是世界上已经绝灭于野外,但被安全地保存在园囿条件下,目前正试行重新在原栖息地放野的大型哺乳动物中的少数物种之一;也是我国动物群的典型代表,以及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悠久绵长的影响,也许在我国还很少有其他动物能力与其媿美,因而《麋鹿研究》所涉及的时空和内容的跨度是很大的。
这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穿古今、跨文理、资料极为丰富翔实,包含许多新发现、新认识和新思路,信息量大。
书中还完善了作者1990年提供的一个不仅适用于研究麋鹿、而且适用于研究其他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新的研究方法和具体操作方案,因而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将是比较大。因书中包含了许多生动的小故事和传奇情节,以及不少掌故和轶闻趣事,所以读来也许不至枯燥乏味。

作者简介

曹克清,1939年8月生,江苏镇江人。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学专业。历任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上海自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兼理论研究会副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暨上海学组副组长、《自然博物馆学报》常务编委、《上海地质》编委、国际传记中心(IBC)顾问、江苏大丰麋鹿研究会顾问和科教影片《麋鹿传奇》顾问等。
1984年以来,连续主持了3个麋鹿课题组的工作,为麋鹿回归祖国原自然栖息地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特别是大丰保护区的选点和建立,其正确性已为中外学者的科学实践反复验证。发表论文200多篇,专著5本,曾获1989年上海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1997年中国地质学会全国地质科普奖、199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有关业绩被编入国内外(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的若干传记中。

目录

第一章 传奇式的身世、历史记载和研究简史
第一节 传奇式的身世
第二节 历史记载
第三节 研究简史
第二章 形态、习性和生态需求
第一节 外形外解剖
第二节 习性与其他相关的生物学特征
第三节 野生麋鹿古生态学的考证和研究
第四节 现生麋鹿生态需求的昭示
第三章 一幅重塑的历史画卷
第一节 中国东南全新世中期的一个化石组合——麋鹿动物群
第二节 古代野生麋鹿生活景观的再造
第四章 历史地理分布和重引进的科学实践
第一节 以化石资料为依据的野生麋鹿分布
第二节 野生麋鹿的分布以及重引进最佳区域的厘定
第三节 北京南海子的麋鹿重引进
第四节 江苏大丰的麋鹿重引进
第五节 湖北石首的麋鹿重引进
第五章 麋鹿的风土再驯化、复壮与繁荣
第一节 栖息环境的改善
第二节 有效种群的建立
第三节 完全放野的初步探索与尝试
第六章 有关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目的与内容
第二节 有关的两个理论
第三节 缓冲区、走廊和过渡区
第四节 生态旅游
第五节 保护区与动物园(鹿场)
第六节 疾病与天敌
第七节 保护、管理与科学研究
第七章 进化线索和盛衰大势
第一节 起源
第二节 盛衰大势
第三节 野生麋鹿的绝灭
第四节 野生者绝灭对保护理存珍稀物种及其环境的借鉴意义
第八章 麋鹿的价值及其研究和利用展望
第一节 中国古代麋鹿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第二节 利用价值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外文摘要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野生麋鹿在我国绝灭可以说是人类影响作为一个关键因素,造成珍贵野生动物绝灭恶果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既然清朝时在我国的江苏(如嘉庆《东台县志》和《海曲拾遗》)、湖北(如同治《巴东县志》)、海南(如道光《琼州府志》;光绪《昌化县志》)和台湾[如康熙《台湾府志》和《裨海记游》竹堑(今新竹)等]等省的野外还有麋鹿生息,那么,如果没有人为因素,它们完全可能延续到今天,因为这些地区现今的自然环境与清朝时比较,未曾有过剧烈的变化,麋鹿的适应性也无变化,即在这极短时间间隔里麇鹿不可能沿着特化的道路继续有显著的发展。
二、地区和时间
对野生麋鹿最后绝灭的地区和时间的推断主要根据3个方面的资料。
首先,从最晚近的糜鹿化石的发现来看。根据现有资料,在麋鹿的298个化石产地中,确认是全新世的(未包括全新世早期或更新世晚期的)就占到249个,合83.6%。换句话说,距今200万年左右的糜鹿产地只占16.4%,而距今1万年的产地竟占到83.6%!麋鹿的已知化石记录的西界,也是全新世的西界,约在东经109。附近,向东直到大海。这249个全新世地点在此区间还不是平均分布的,偏西的很少,中部的也不多,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平原,特别是长江下游沿海平原(图4-2,表4-2)。全新世所属的时代最晚近,化石所代表的显然是最晚近的动物。全新世化石分布密集的地区也许可被指示为野生麋鹿最后生活的地区和野生糜鹿最适宜生活的地区。较之于其他地区,行将绝灭的动物在最适宜的地区生活,当然应该较后绝灭。如果考虑历史记载和现生标本的发现,则更加有利于这个结论。
其次,从动物本身的生态要求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全新世古地理、古气候条件来看,野生麋鹿是一种喜温湿水域环境的平川兽类。在第四纪,特别在全新世化石分布区以内,我国靠东部比靠西部的古地理、古气候更具备野生麋鹿所需求的生态条件。那么,中国东部又是哪一段更合适呢?东部北段,如华北和东北,那儿的气候不理想,尤其冬天的气候对野生麋鹿来说比较严酷。东部南段,如浙中、浙南、福建和粤北,那里又主要是野生麋鹿不爱栖息的丘陵山地、较少有其喜爱栖息的平原,也不理想。只有东部的中段,滨海临江,水域星罗棋布,坦荡的长江中下游各平原,以及这一线南部的一些海岛平原,如台湾、海南和舟山等岛屿的平原,才可能是全新世时那些最后的野生麇鹿繁衍生息的地区。
第三,从古文献来看,反映古代野生麋鹿分布的最晚近的古文献全部都集中在我国东南,包括江苏、湖北、海南和台湾等的那些省区(见第四章第二节)。
综合以上3个方面的资料得出的结论是:野生麋鹿最后绝灭是在我国东南部,比如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及其南部的一些平原或沿海岛屿的一些平原(图4-3)。可能自商周以来,野生麋鹿一方面开始走向衰落,同时另一方面受到人们的驯养。在较长的时间内,野生者和驯养者同时并存,野生者日益稀少,直到清后期,甚至清朝稍后,野生者才完全绝灭。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显示更少 虎研究》是“十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作者马建章和金崑两位先生长期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学、管理学及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与虎有关的研究工作。

评分

好用当然要给好评,有优惠活动继续支持!

评分

求发票????????

评分

的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

评分

很好,一本不错的科普读物

评分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你看那茶时,刚冲入水的时候,在水里来回翻滚,不就像初涉世事的我们吗?到处碰壁,遍体鳞伤。 如是,我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虽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已到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于我而言,最喜欢在一个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心急的我常常等不得茶泡好,就轻吹杯口,带动一漾一漾的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你看那茶时,刚冲入水的时候,在水里来回翻滚,不就像初涉世事的我们吗?到处碰壁,遍体鳞伤。 如是,我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虽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已到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于我而言,最喜欢在一个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心急的我常常等不得茶泡好,就轻吹杯口,带动一漾一漾的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

评分

  死亡主题、隔绝主题、被幽禁的外来者、孤独、战争、涌入镇子的枯枝败叶、多视角叙述、一点点(但是不多)魔幻现实主义、香蕉公司,以及他身为上校的外祖父。

评分

正版图书,质量很好,京东活动力度大,赞!

评分

显示更少 虎研究》是“十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作者马建章和金崑两位先生长期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学、管理学及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与虎有关的研究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