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巨人
原价:69.00元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08638782
字数:280000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美国真如我们所见那般强大?
从一战到二战,它的每次参与,都很“被动”。
从911到伊拉克,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教皇对近代帝国有多大?联合国又对当代美国有多大约束?
美国,究竟是不是一个帝国?
如果是,它又是一个怎样的帝国?
尼尔·弗格森认为:美国具有的全球影响力,给世人以深刻印象。
但它所赖以支撑的基础,却比人们想象得要薄弱得多。
美国不是传统的欧洲式帝国,它也不承认自己是帝国。但它确实是一个有着低向心力、弱强权意识、架构略显松散的帝国。
内容提要
《巨人》对美国的帝国之路作了深刻独到的讲解,作者的笔墨涉及美国自成立至今全部外事纷争,并从各种角度——军事、经济、文化与政治——对美国权力阶层作了深入分析。本书论点独到新颖、令人信服,但又发人深省。在《巨人》中,作者认为美国一直以来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帝国,同时在书中展示了美国式帝国主义的致命后果。作者也探讨了对美国霸权构成主要挑战的竞争者——欧盟与中国;但也许重要的是,本书对美国国内经济发展与其外交事务间的内在关系作了出色分析,而这正是美式帝国主义中重要的两点。《巨人》对美国权力的分析堪称同类书中的佼佼者,任何对这个拒不承认自己帝国角色的国家感兴趣的读者都应将本书列为其必读书目。
目录
引言
帝国时代
帝国否定说
霸权与帝国
两个英语帝国
软实力
英国模式?
部分
崛起
章
美利坚帝国的局限性
帝国正式宣告成立
边疆待售
海上帝国
强制的民主
第二章
反帝国主义中的帝国主义
世界大战
反帝国主义的帝国主义
麦克阿瑟的卢比孔河
帝国出局
小恺撒们
第三章
冲突的文明
涌向圣地
起初的步骤
加沙与海湾之间
恐怖的逻辑
11·9
第四章
光荣的多边主义
美国和联合国
次海湾战争
永远不说“决不再来”
克劳塞维茨的再现
布莱尔先生的特别答辩
第二部分
衰落
第五章
支持自由帝国的理由
对帝国说不?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为什么非殖民地化失败了
全球化
英式全球化
帝国的疏忽罪
自由帝国的教训
第六章
撤退和“有组织的伪善”,孰优孰劣?
重新思考美索不达米亚的先例
一次性的帝国
如何争取当地人民的合作
第七章
“帝国”:在布鲁塞尔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欧洲
势均力敌?
欧盟的优势
欧盟的劣势
神话、故事和庆典游行
第八章
关上大门
第二次大趋同
重新思考“过度扩张论”
大炮与黄油
走向临界
负债的帝国
结论
乡思
平克顿和施瓦辛格
三个缺陷
走向无极化?
终结者
统计附录
致谢
媒体及专家评论:
精彩绝伦……每一页都充满着新锐、有趣且充满挑战的内容
《每日电讯报》
这是一次积极的学术探索,角度新颖、入木三分。
《金融时报》
《巨人》使尼尔·弗格森成为了当代具前瞻性的经济史学家之一。
《星期日电讯报》
作者介绍
尼尔·弗格森,英国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极少数能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著有畅销书《帝国》、《虚拟的历史》、《金融家》、《纸与铁》、《金钱交易》、《战争的悲悯》、《巨人》、《货币崛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还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此外,他还为第四频道撰写并制作了五部非常成功的电视纪录片:《帝国》、《美国巨人》、《世界战争》、《货币崛起》和《文明》。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历史题材书籍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度解读宏大叙事,并且能够以清晰、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复杂历史进程的作品。尼尔·弗格森的《巨人》(Giant)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神秘感,它预示着一场关于某个庞大实体或现象的深刻探索。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许多可能性:或许它讲述的是一个帝国崛起的壮丽史诗,又或许是对某种经济力量的剖析,亦或是对某个思想体系如何塑造世界的回顾。无论具体内容如何,我期望的不仅仅是事件的堆砌,而是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将散落的历史碎片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驱动力。我对弗格森这位历史学家的研究风格早有耳闻,他的作品往往以扎实的学术功底为基础,又不失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能够让即便是相对枯燥的史料也变得生动起来。因此,对于《巨人》这部作品,我抱有极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理解那些塑造我们当下世界的“巨人”们究竟是如何诞生、成长,又如何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探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最终汇聚成磅礴力量的细微之处,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些细节来构建其宏大的历史图景。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看见”历史的著作,而不是仅仅“读到”历史。尼尔·弗格森的名字,如同一道闪光,预示着《巨人》或许能够满足我的这一渴望。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本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它可能不仅仅是用文字来描绘,更会通过精心挑选的图像、地图、图表,甚至是数据可视化,来呈现那些宏大而抽象的历史概念。试想一下,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一个文明的扩张,或者一个经济体系的脉络,那将是多么震撼的体验。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一种更加动态和直观的叙事方式,让那些沉睡在历史书页中的人物和事件,重新活过来。也许,《巨人》会以某种非线性的方式展开,通过不同维度、不同时间点的切片,来揭示其主题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因果链条,更是一种历史的“质感”,一种能够让我们触摸到过去时代脉搏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我希望作者能够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叙事的想象力,让《巨人》成为一本能够激发读者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提供全新视角去理解历史的书籍。
评分我一直深信,理解历史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对当下的启示意义,以及对未来的某种预见。《巨人》(英)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这个书名,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他正试图通过一本书,来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具有强大推动力的“巨人”般的存在。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过去某个特定领域的介绍,而是一种能够触及人类社会发展本质的深度探讨。我希望作者能够以其一贯的深刻洞察力,将那些庞杂的历史碎片整合成一个清晰、连贯的叙事。也许,《巨人》会探讨的是某种经济形态的演变,或者某个地理区域的崛起,又或者是某种思想观念的传播和影响。我特别看重那些能够超越简单的事件罗列,而能够挖掘出深层原因和逻辑的作品。我希望在阅读《巨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思维的碰撞,一种作者与我一同探索历史奥秘的对话。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视野,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处。
评分我对历史的热爱,源于我对理解事物运作模式的渴望,而《巨人》这本书的名字,恰恰点燃了我内心的这份好奇。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来解构某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深不可测的“事物”。尼尔·弗格森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学术上的严谨和对历史叙事的卓越驾驭能力。我猜测,《巨人》可能会聚焦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个体、组织或思想,并深入探究它们是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崛起,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种“解剖”式的分析,不仅仅是呈现事件的发生,更要揭示其背后的逻辑、机制和演变过程。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辩证的眼光,展现这些“巨人”的复杂性,它们可能既是进步的推动者,也可能带来深刻的冲突和代价。我非常看重那些能够挑战我固有认知,并提供全新观察角度的作品,《巨人》似乎具备这样的潜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从全新的维度去审视那些宏大的历史力量,并从中获得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在我看来,真正的历史著作,往往能够提供一个超越时空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站在当下,回溯过去,并对未来进行审慎的思考。当我在书店的货架上看到《巨人》(英)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名字时,我的内心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激动。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可能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对某些宏大历史现象的理解之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宏观的视野,剖析那些构成我们文明基石的“巨人”,无论是国家、帝国、意识形态,还是某种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希望作者能够展现出其标志性的深刻洞察力,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提炼出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规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能启发我们思考当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那些可能塑造未来“巨人”的因素。我期待能够从书中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厚重感,但同时又不会被冗杂的细节所淹没。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清晰、有逻辑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引导我理解那些塑造人类历史进程的宏伟力量,并从中获得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