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文化(插圖典藏本)(精裝) 瀋從文 中華書局

古人的文化(插圖典藏本)(精裝) 瀋從文 中華書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從文 著
圖書標籤:
  • 文化史
  • 民俗學
  • 文學
  • 曆史
  • 中國古典文化
  • 瀋從文
  • 中華書局
  • 精裝本
  • 插圖本
  • 典藏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大韆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2703
版次:1
商品編碼:10497744603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4-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古人的文化(插圖典藏本)(精裝)

:56.00元

售價:43.7元,便宜12.3元,摺扣78

作者:瀋從文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0110270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作者長子作序推薦:瀋從文先生長子瀋龍硃專門為本書作序,詳細講述瀋從文早年從事文學創作的經過和成就,以及建國後從事古代物質文化研究的過程和艱辛。
2、好讀的精粹篇章:選篇多為瀋從文研究的精華之作,內容涵蓋古代扇子、鏡子、玉石、陶瓷、玻璃、龍鳳獅子魚圖案、服飾、車乘等演變和發展以及古代養身保健、百姓日常生活、文化娛樂種種方麵。研究對象多為日常用品,大傢喜聞樂見。文學大傢寫文物研究文章,語言優勢時時體現,沒有論文的詰屈聱牙,文字優美生動,言簡意賅,好讀易懂。
3、豐富的彩色插圖:所配79幅精美大圖,均來自故宮、國博等博物館,直觀再現瀋從文先生的古代物質文化研究,堪稱同類圖書中的配圖精良之作。

內容提要


《古人的文化》(布麵精裝)為瀋從文古代物質文化史研究隨筆集,以“古代文化”為主題,涵蓋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藝美術等內容。

目錄


勤奮和對生命的思索(瀋龍硃)/1

扇子史話/1
古代鏡子的藝術/5
鏡子的故事(上)/14
鏡子的故事(下)/26
中國古玉/43
玉的應用/51
中國古代陶瓷/59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67
我國古代人怎麼穿衣打扮/74
宋元時裝/81
從文物中所見古代服裝材料和其他生活事物點點滴滴/88
從文物來談談古人的鬍子問題/104
龍鳳藝術/113
魚的藝術/121
獅子在中國藝術上的應用及其發展/127
玻璃工藝的曆史探討/140
螺甸工藝試探/149
我們從古漆器可學些什麼/170
漆工藝問題/179
談輦輿/188
談車乘/195
說“熊經”/199
談金花箋/207
過節和觀燈/215
談寫字(一)/225
談寫字(二)/230
[附錄]瀋從文簡要年錶/239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中的文化密碼》 本書是一部以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為主題的文化讀物,旨在通過對古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細節的深入剖析,揭示隱藏在其中的豐富文化內涵、社會風貌和思想觀念。全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輔以大量的珍貴曆史圖片和文物插圖,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近距離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一章:錦綉華裳——古人的衣著智慧 衣,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古人的衣櫥,探尋從上古時期的簡陋蔽體到曆代王朝繁復精緻的服飾演變。我們將深入瞭解不同朝代的服飾特點,如漢代的麯裾、直裾,唐代的襦裙、圓領袍,宋代的褙子、直裰,明代的馬麵裙、官服等,並分析其背後所蘊含的等級製度、禮儀規範、審美情趣以及地域文化差異。 材質的變遷與工藝的精湛: 從最初的獸皮、麻布,到絲綢的齣現與普及,再到棉布的興盛,衣物材質的進步反映瞭生産力的發展。我們將探討古代紡織、印染、刺綉等工藝的精湛技藝,例如緙絲的“絕技”、雲錦的華麗、蘇綉的細膩,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工藝賦予衣物獨特的生命力。 色彩的語言與紋飾的寓意: 古代服飾的色彩並非隨意選用,而是遵循著嚴格的禮製和象徵意義。“五色”與五行、方位的對應,皇室的黃色、龍紋,官員的官階紋飾,都承載著豐富的政治和文化信息。我們將解讀吉祥紋樣如龍、鳳、麒麟、祥雲等在服飾上的運用,以及它們所寄托的美好願望。 禮儀與身份的象徵: 服飾在古代社會扮演著重要的禮儀角色,不同的場閤、不同的身份,需要穿著不同的服飾。從祭祀的祭服、朝會的朝服,到日常的常服,再到婚禮的喜服,每一件服飾都蘊含著特定的規矩。我們將分析古代官服的品級製度,以及士人、庶民的服飾特點,揭示服裝如何成為區分身份、地位的“名片”。 審美觀念的流轉: 古人的審美標準並非一成不變,受時代思潮、民族融閤、對外交流等因素的影響,服飾風格也經曆瞭多次變革。我們將對比不同朝代的審美取嚮,例如唐代的雍容華貴、宋代的清雅內斂,以及明清時期逐漸走嚮繁復華麗的過程,理解古人對美的追求。 第二章:饕餮盛宴——古人的飲食文化 “民以食為天”,飲食不僅是生理需求,更是文化、習俗、情感的凝聚。本章將帶您品味古人的餐桌,從粗糲的榖物到精緻的菜肴,從樸素的烹飪到繁復的宴飲,展現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主食的演變與地域特色: 從北方的粟、麥,到南方的稻米,主食的差異構成瞭中國飲食的基本版圖。我們將追溯稻作與麥作的起源與發展,以及不同地區在主食製作上的獨特工藝,如麵食的百變(饅頭、麵條、餃子、餅等)和米食的多樣(米飯、粥、糕點等)。 菜肴的創新與烹飪技法: 古代的菜肴製作遠不止簡單的蒸煮炒炸。我們將深入探討古代的烹飪技法,如“醢”(肉醬)、“脯”(肉乾)、“炙”(烤肉)、“羹”(湯羹)等,並介紹古代常用的調味品,如鹽、醬、醋、蔥、薑、蒜、酒等。我們將從古代典籍中挖掘經典的菜肴,如“白玉羹”、“燒尾宴”等,感受古人的烹飪智慧。 茶、酒、飲品的文化: 除瞭正餐,飲品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我們將重點介紹中國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從唐代的茶道,到宋代的點茶、擂茶,再到明清的泡茶,理解茶在古代社會的功能與意蘊。同時,也將探討酒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角色,從祭祀、宴飲到日常消遣,以及不同酒類的製作與品鑒。 節日與飲食的關聯: 許多重要的節日都與特定的食物緊密相連,如春節的餃子、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節的粽子、中鞦節的月餅等。我們將探究這些節日食品的起源、象徵意義以及與古代民間習俗的淵源。 宴飲禮儀與飲食觀念: 古代的宴飲並非隨意為之,而是有著嚴格的禮儀規範。我們將分析古代宴飲的程序、座次安排、敬酒方式等,以及“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等飲食觀念的形成,理解古人對飲食的態度。 第三章:安居樂業——古人的居住智慧 “安居”是人們安身立命的基礎,古人的居所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場所,更是承載傢族文化、社會等級和生活哲學的空間。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古人的傢園,從宏偉的宮殿到樸實的民居,感受古代建築的藝術魅力和居住智慧。 建築的選址與布局: 古代建築的選址深受“風水”觀念的影響,強調“背山麵水”、“藏風聚氣”。我們將探討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建築在選址上的考量,以及院落式布局、軸綫對稱等傳統建築模式的形成,理解古人對自然和諧的追求。 材料的選擇與工藝的應用: 木、土、石、瓦是古代建築最主要的材料。我們將介紹古代建築材料的來源、加工工藝,以及榫卯結構、鬥拱等精巧的建築技藝,這些技藝不僅保證瞭建築的穩固,更體現瞭古人的匠心獨運。 不同階層的居所: 從帝王的宮殿、王侯的府邸,到士大夫的宅院、普通百姓的民居,不同社會階層的居住空間有著顯著的差異。我們將分彆介紹這些不同類型建築的特點、功能分區以及裝飾風格,揭示建築如何反映社會等級。 室內陳設與生活藝術: 居所內部的陳設同樣承載著文化信息。我們將探究古代傢具(如床榻、幾案、屏風、櫃子)、器皿、字畫、盆景等室內陳設,以及它們在空間中的擺放與運用,理解古人如何通過這些細節營造舒適、雅緻的生活環境。 園林藝術與自然情趣: 中國古代園林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聞名於世。我們將深入探究古典園林的布局、疊石理水、植物配置等,以及園林中的亭颱樓閣、麯徑通幽的設計,理解古人寄情山水、追求詩意生活的理想。 第四章:行跡天下——古人的齣行方式 “足跡”丈量著世界的廣度,也記錄著文明的交流。本章將帶領讀者迴顧古人的齣行方式,從簡陋的步行到便捷的交通工具,展現古代社會的交通發展和人們探索世界的腳步。 陸地上的足跡: 步行是最古老、最普遍的齣行方式。我們將追溯古代道路的修建與發展,以及驛站製度的建立,為長途旅行提供便利。我們將探討古代的交通工具,如肩輿、轎子、人力車等,這些交通工具的設計如何適應當時的社會需求。 馬背上的傳奇: 馬在古代交通和軍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的馬匹,以及騎馬的技藝,並探討馬車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何影響瞭古代的貿易、軍事和人口遷移。 水上的脈絡: 舟船是中國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水係發達的地區。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的船隻,如木筏、竹筏、帆船、駁船等,以及水運在古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我們將探究古代著名的航道,如京杭大運河,以及其對中國曆史進程的影響。 旅途中的風物與故事: 古代的旅途充滿艱辛與傳奇。我們將通過古代文人的遊記、詩歌、繪畫,以及史書的記載,還原古代旅途中的風土人情、民俗風貌,以及旅行者所經曆的奇遇與感悟。 交通與文化交流: 交通的便利促進瞭人員、物資、信息的流動,進而推動瞭文化的交流與融閤。我們將探討古代的商貿路綫、絲綢之路等,以及它們如何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又如何吸納外來文化,豐富中華文明。 《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中的文化密碼》一書,不僅是一次對曆史的迴顧,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通過對古人日常生活細節的細緻描繪,本書旨在讓讀者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的底蘊,感受古人生活的智慧與情趣,從中汲取養分,啓迪當下。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曆史、文化、民俗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也為研究古代社會生活提供瞭豐富的素材和獨特的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就足夠吸引人,采用的是精裝,拿在手裏很有分量,觸感也很好。封麵設計簡潔大方,插圖風格古樸典雅,瞬間就勾起瞭我對古人生活的好奇。翻開書頁,紙質細膩,印刷清晰,每一頁都像一幅精心繪製的畫捲。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古代服飾、建築、器物的描繪,無論是細節還是整體風格,都透露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藝術的美感。閱讀的體驗非常愉悅,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遙遠的年代,親身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趣。這本書不隻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視覺的盛宴,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感受,是對古人生活態度的理解。它沒有刻意去渲染曆史的輝煌或是批判曆史的黑暗,而是以一種平和、客觀的視角,展現古人如何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用他們的方式生活、思考、感受世界。我從中看到瞭古人的勤勞樸實,他們的節儉持傢,他們對自然的熱愛,他們對傢庭的珍視,以及他們在麵對生活睏境時的堅韌與樂觀。這種生活態度,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有著重要的啓示意義。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豐富的當下,不要忘記那些更加根本、更加持久的精神追求,那些源自於對生活本身的熱愛與尊重。

評分

瀋從文先生的文字功底自然不必多說,他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情,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一個生動鮮活的古代場景。這本書所展現的古人文化,並非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我被書中描述的古人日常瑣事所吸引,他們如何起居,如何社交,如何看待生死,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構成瞭鮮活的曆史畫捲。書中對古代節日、婚喪嫁娶、節日習俗的描寫,讓我對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傳承有瞭更深的理解。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體會到一種溫潤如玉的情感,仿佛與古人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樸實而又豐富的生活智慧。

評分

作為一本插圖典藏本,本書的視覺呈現無疑是其一大亮點。那些精美的插圖,不僅僅是對文字內容的補充,更是獨立存在的藝術品。它們以細膩的筆觸和鮮活的色彩,再現瞭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麵,從宏偉的宮殿廟宇到樸素的民居院落,從華麗的宮廷服飾到尋常百姓的衣著,無不栩栩如生。尤其是一些對古代生活場景的描繪,如市井小販的叫賣聲,孩童嬉戲的身影,文人雅士的品茗論道,都通過插圖得到瞭生動的展現。這些插圖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看到”古人的生活,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獨特韻味和美學追求,為我對古人文化的理解增添瞭無數色彩。

評分

不得不說,中華書局的齣版質量一如既往地令人稱道。這本書從選材到編輯,再到最後的印製,都體現瞭專業和用心。精裝的封麵設計不僅耐看,而且非常實用,能夠更好地保護書頁。紙張的選用恰到好處,既有閱讀的舒適感,又保證瞭插圖的色彩還原度。整體的裝幀風格,也與書中內容所傳達的文化底蘊完美契閤,給人一種沉靜而典雅的感覺。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對於熱愛傳統文化,尤其是有心深入瞭解古人生活細節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收藏,既有學術價值,又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