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由语言学家王力、岑麟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十余位专家学者编写,是学习古汉语的推荐工具书。本字典自1979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第5版延续了第4版的特色:审音准确,例句精当,难懂例句附有注解和串讲;专设“注意”“辨析”内容,对疑难字词加以提示和辨析;附录实用,《中国历代纪元表》《古代汉语语法简介》《怎样学习古代汉语》等附录,可供读者学习参考。 王力 岑麒祥 林焘 等编 蒋绍愚 唐作藩 张万起 等修订 著作原编者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都是我国语言学家,蒋绍愚教授同时也是本次修订的负责人。王力著有《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学》《诗经韵读》《楚辞韵读》等。岑麒祥著有《语言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语音学概论》《普通语言学》《语言学史概要》《汉语外来词词典》等。林焘著有《经典释文异文之分析》(与陆志韦合作)、《关于汉语规范化问题》、《语音探索集稿》等。戴澧著有《中国文字学》等。唐作藩编著有《上古音手册》《音韵学教程》《汉语语音史教程》等。蒋绍愚著有《古汉语词汇纲要》《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唐诗语言研究》《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等。
主要修订:
(一)增加字的义项。如“小”字在义项①“小。与‘大’相对”下增加了“○又小人,卑鄙的人”义项(《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又如“幸”字在义项④“君主到某处去”下增加了“○又君主宠幸妇女”义项(《史记?项羽本纪》:“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再如“暧”字叠用时,在原有义项“昏暗不明的样子”的基础上,增加了“隐隐约约的样子”(陶潜《归田园居》诗:“~~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和“温暖的样子”(王维《赠裴十迪》诗:“~~日暖闺,田家来致词。”)两个义项。
(二)完善释义。如“哇”字义项②“靡曼之音”,第5版改为“淫邪的音乐”,更通俗易懂。又如“晞”字义项②“天明”,第5版改为“天色微明”,释义更精准。再如“携”字义项②“分离”,第5版改为“分离,离间”,释义更准确。
(三)调整字音。如“岭2”字义项①[岭巆(h等
每次接触到一本优秀的学术参考书,我都会有一种“如虎添翼”的感觉,这本书给我的便是如此。它体现出一种对知识本身的尊重和敬畏。我发现它对于一些涉及古代社会风俗、礼仪制度的词汇,其解释往往会融入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这对于理解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象至关重要。例如,当解释一个与官制相关的词汇时,它不仅给出了字面意思,还简要介绍了相应朝代的官职体系,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使得读者能够建立起更宏大、更立体的知识框架。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工具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查字,更在于它能否成为我们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一座桥梁。这本厚重的典籍,无疑是搭建这座桥梁的坚实基石,其价值远超其本身的价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考究的,从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或许正是厚实底蕴的体现。纸张的质感摸上去比较细腻,内页的排版布局也相当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这方面的学习者,应该也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字词。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它的字体选择,印刷的清晰度毋庸置疑,行距和字距把握得恰到好处,长时间查阅下来,眼睛的疲劳感相对减轻了不少。特别是对于那些笔画繁复的古汉字,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显得十分到位,不会因为排版紧凑而造成辨识困难。装订方面,它看起来很扎实,想必能经受住高频率翻阅的考验,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深入到字源和用法细节的读者来说,一本耐用的工具书简直是福音。从纯粹的物理层面上讲,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本严谨、可靠的学术参考资料,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感,让人在翻开它时,就对即将获取的知识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从使用的便利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相当人性化,尤其是针对那些不熟悉古代标点和断句规则的学习者,它的设计思路考虑得非常周全。我对比了其他几本工具书,发现它在同一个字条下,对不同古代文献中出现的例句引用数量和典型性上,似乎占据了优势。这些例句的选择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筛选的,能够最大程度地覆盖该字在不同文体和历史时期的主要用法。这种“以例证义”的编撰手法,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那些晦涩的文言句式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总而言之,它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阅读的流畅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让人愿意主动去翻阅,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摆设。
评分说实话,挑选一本合适的古汉语工具书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因为市场上同类产品不少,但真正能满足进阶需求的却不多。我特别看重的是它对“疑难字”的处理深度。有些字,在不同的古籍中用法迥异,普通词典往往处理得比较笼统,但翻阅这本时,我发现它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同形异义字,做了非常精细的区分和辨析,甚至会引用具体的出处作为例证,这对于我们进行文本校对或深入的古典文献解读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种对细微差别的捕捉和呈现,体现了编撰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极高的学术审慎度。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这种追本溯源的研究方法,让我感觉每一次查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小型的学术探究,收获感满满。
评分这次购书的体验,让我对它的内容组织方式有了初步的印象,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每一个释义,但光是浏览目录和索引部分,就能察觉到编者在梳理脉络上的用心良苦。它似乎不仅仅是罗列字形和读音,更侧重于构建一个系统的古汉语知识网络。我注意到它在解释某些高频核心词汇时,往往会引出相关的历史语境或文化背景,这种“延展式”的讲解,对于理解字义在历史演变中的细微差别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在查阅某个特定词汇时,发现它给出的解释层次分明,从本义到引申义,再到后世的变用,逻辑性极强,这大大避免了因望文生义而产生的理解偏差。对于文言文学习者而言,这种详尽的考证和归纳,无疑是构建扎实基础的关键。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字典,而是真正致力于帮助读者“吃透”每一个字的“前世今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