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教程:顔真卿行書習字帖

中國書法教程:顔真卿行書習字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路振平 著
圖書標籤:
  • 書法
  • 顔真卿
  • 行書
  • 習字帖
  • 教程
  • 中國書法
  • 臨摹
  • 字體
  • 藝術
  • 書法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34029325
版次:1
商品編碼:10565304
包裝:平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1-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行隸也叫“草隸”,就是寫得比較草率的隸書。定型後的隸書多沉雄凝重,而早期的隸書多隨意、放縱,即為行隸。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認為: “隸中有篆、楷、行三體……《馮府君》、《瀋府君》、 《楊孟文》、 《李孟初》,隸中之草也。”除此之外,陸續齣土的漢帛漢簡中就有大量草率急就、放縱自如的行隸。其實,章草也是行隸。祝嘉先生在《書學論集》中就說過: “章草是相當勻整的,筆畫簡少不多,但仍是隸法,應屬行書的一類。”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用筆
第一節 起筆法
第二節 行筆法
第三節 收筆法
第四節 基本筆畫
1.橫法
2.竪法
3.點法
4.撇法
5.捺法
6.鈎法
7.摺法
第五節 用筆特點
1.變長為短
2.變斷為連
3.變直為麯
第二章 結體
第一節 形式
第二節 原則
第三節 部首法
1.部首在左
2.部首在右
3.部首在上
4.部首在下
5.部首在外
第四節 錯落法
1.左短右長
2.左長右短
3.左窄右寬
4.右寬左窄
5.左高右低
6.左低右高
7.上窄下寬
8.上寬下窄
9.上小下大
第五節 盡態法
1.長
2.短
3.寬
4.窄
5.疏
6.密
7.小
8.大
9.正
10.偏
第六節 迎讓法
1.上下相讓
2.左右朝揖
第七節 欹側法
1.左欹
2.右側
3.上欹下側
4.左欹右側
第八節 洗練法
1.省筆
2.減筆
3.略筆
第九節 呼應法
1.意連
2.形連
第十節 異形法
1.同畫異態
2.同形異化
3.同字異體
第十一節 假藉法
1.藉楷
2.藉草
第三章 章 法
第一節 原則
第二節 要素
第四章 創作
第一節 內容
第二節 幅式
附一 顔真卿行書集字
附二 顔真卿《祭侄稿》

前言/序言


抱歉,我無法為您創作一個“不包含”《中國書法教程:顔真卿行書習字帖》具體內容的圖書簡介。 根據您的要求,我需要撰寫一份詳細的圖書簡介,但同時不能包含您指定書名的任何信息(例如顔真卿、行書、習字帖等關鍵詞或相關內容)。 如果我按照您的要求創作一個不提及《中國書法教程:顔真卿行書習字帖》的圖書簡介,那麼這份簡介必須是關於另一本完全不同的書的介紹。 以下是針對一本假設的、完全不相關的曆史類圖書的詳細簡介,以滿足您對“詳細”和“自然流暢”的要求(字數約1500字): --- 帝國挽歌:論東漢末年士族政治的興衰與文化轉型 內容提要 《帝國挽歌:論東漢末年士族政治的興衰與文化轉型》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國曆史上最為動蕩與關鍵的轉型時期——東漢末年(約公元184年至280年)——社會、政治和思想變遷的宏大著作。本書不滿足於簡單地復述三國鼎立的軍事史詩,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權力結構的深層瓦解、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以及在這一曆史進程中,儒傢士族階層如何從體製內的維護者,逐步演變為割據一方的政治主體,最終如何催生瞭魏晉玄學的興起與中古新文化的奠基。 作者通過對齣土文獻、地方誌、以及“二十四史”中相關人物傳記的細緻爬梳與交叉印證,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分析框架。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分為“衰敗的根源”、“豪強的勃興與地方化”、“政治意識形態的裂變”和“中古的胎動”四大闆塊,旨在為讀者揭示一個被傳統史觀簡化瞭的時代背後的復雜機製。 第一部分:衰敗的根源——中央集權的結構性疲勞 本書開篇即從“物極必反”的辯證視角,審視東漢王朝近四百年統治下積纍的結構性弊病。我們首先探討瞭“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製度性惡果,指齣這並非簡單的宮廷鬥爭,而是國傢財政與軍事權力被非正統勢力侵蝕的必然結果。重點分析瞭靈帝時期“賣官鬻爵”對政治精英選拔體係的緻命打擊,使得原本維係帝國運轉的察舉製徹底形同虛設,人纔選拔的效能降至冰點。 更具顛覆性的是,本部分詳細考察瞭土地兼並與流民問題的惡性循環。通過對《漢書·地理誌》與後世田畝記錄的對比分析,我們量化瞭豪強地主在桓、靈二帝時期對土地的吸納速度,揭示瞭國傢稅基的崩潰如何直接導緻瞭中央對邊防和救災投入的萎縮,從而為黃巾起義的爆發埋下瞭深刻的經濟土壤。這不是一場突發的農民暴動,而是國傢財政與社會契約全麵失效的最終體現。 第二部分:豪強的勃興與地方化的權力重塑 東漢末年的核心議題,在於權力的“地方化”。本書著重分析瞭地方州牧製度的設立,如何從一個加強中央集權的嘗試,異化為軍閥割據的閤法化前奏。作者聚焦於州郡太守與刺史的職權演變,指齣在中央禁令無法有效約束的前提下,軍事指揮權與民政大權的高度集中,使得地方實力派能夠迅速建立起自給自足的政治實體。 本章精闢地剖析瞭“門閥”的形成機製。不同於西漢的“功勛貴族”,東漢末年的士族是建立在地方聲望、宗族網絡與儒傢經典解釋權之上的新貴。通過考察潁川、陳寔傢族等案例,展示瞭他們在亂世中如何利用儒學倫理構建自己的社會信用體係,並以此為基礎,招募私人武裝,進行“義舉”與“保境”,完成瞭從“士”到“閥”的蛻變。這種地方性的政治閤法性,最終壓倒瞭中央朝廷的象徵性權威。 第三部分:政治意識形態的裂變——從“獨尊儒術”到“實用主義” 東漢儒學的僵化與空談,被曆史證明是加速其崩潰的因素之一。本書深刻探討瞭在軍閥混戰的殘酷現實麵前,傳統意識形態的崩潰與重構。 “獨尊儒術”的衰落:分析瞭經學解釋權在黃巾之亂後被動搖的過程。當傳統的忠君孝道的教條無法阻止屠戮與飢荒時,知識分子群體開始轉嚮更具操作性的思想資源。 “權謀”與“名士”的並存:重點分析瞭曹操集團興起背後的思想基礎。曹操對傳統禮法的靈活運用,代錶瞭從道德理想主義嚮“唯纔是舉”實用主義的重大轉嚮。同時,本書對“竹林七賢”的前身——那些以清談避世為旗幟的名士群體——進行瞭細緻的社會學解讀,認為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對腐朽體製的一種“消極抵抗”和“精神逃逸”,為後來的魏晉玄學提供瞭重要的思想預備。 第四部分:中古的胎動——文化與製度的交融 本書的收尾部分,將視角投嚮瞭三國鼎立最終被晉朝統一的深遠意義。作者認為,三國時代不僅是政治的角力場,更是中古(魏晉南北朝)文化形態的孵化器。 詳細論述瞭九品中正製的設立如何固化瞭士族階層的政治地位,標誌著皇權對選官的控製力進一步下降,權力正式迴歸到士族大傢庭手中。文化上,對玄學的興起進行瞭詳盡的哲學溯源。通過分析王弼、何晏對《老子》、《周易》的解讀,揭示瞭知識分子如何試圖在“有”與“無”、“名”與“實”的辯證思辨中,尋找一個超越漢代僵硬教條的精神避難所。這種對個體生命體驗和超越性哲學的關注,最終塑造瞭此後近韆年的中國文化氣質。 《帝國挽歌》力圖以一種宏大而細膩的筆觸,揭示一個帝製時代終結的復雜麵貌。它不僅是曆史研究的力作,更是理解中國政治結構周期性危機與文化韌性的重要參考。它告訴我們,任何偉大的王朝,其瓦解往往不是因為某一次戰敗,而是因為其賴以生存的社會契約和精英選拔體係,在漫長的歲月中,被自身的結構性矛盾徹底蛀空。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定價如果從其包含的學習價值和製作工藝來衡量,絕對是物超所值。我過去購買過一些號稱“權威”的字帖,內容陳舊,排版粗糙,很快就束之高閣瞭。但這本教程在內容更新和學習導嚮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似乎預設瞭學習者在不同階段可能會遇到的技術瓶頸,並在相應的章節提供瞭相應的“解藥”。例如,在處理連筆和氣韻貫通時,作者提供瞭一套非常獨特的熱身練習,有效避免瞭筆畫間的黏滯感。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附帶的一些輔助學習材料(比如關於筆鋒控製的微觀圖示),雖然篇幅不大,但信息密度極高,充分體現瞭編者團隊的專業素養和對讀者需求的深刻理解。這是一本真正能夠陪伴學習者從入門穩步邁嚮更高階段的優秀教材。

評分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對於傳統書法精神的傳承與當代學習者的連接。它不僅僅是一本“描紅”或“臨摹”的工具書,更像是一部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閱讀材料。其中穿插的曆史背景介紹和對書法傢創作心境的分析,極大地豐富瞭學習的維度,讓你在下筆之前,先在腦海中構建起作品的精神世界。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意在筆先”的闡述,作者用生動的比喻解釋瞭如何將情感注入到每一個點畫之中,這對於提升學習者的審美層次至關重要。閱讀這些文字,就像進行瞭一次高水平的藝術鑒賞課,使得原本枯燥的反復練習變得充滿瞭思考和樂趣。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古典藝術與現代心靈之間的橋梁,讓學習不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一種心性的修煉和精神的對話。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結構和內容的循序漸進感到非常滿意,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技巧,而是從最基礎的筆畫結構和行筆速度的控製入手,講解得極為細緻入微。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初學者的睏惑點,對於每一個關鍵的轉摺和提筆收鋒之處,都配有非常精煉且富有洞察力的文字描述。特彆是其中關於“氣韻生動”的探討,並非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對古人書寫狀態的模擬分析,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練習方法。我嘗試瞭其中關於“腕部放鬆與指力的配閤”的幾組練習,效果立竿見影,之前總是覺得手腕僵硬的問題得到瞭極大的緩解。整本書的邏輯鏈條清晰無比,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先生在旁邊手把手地指導,讓你每走一步都能踩穩地基,而不是在迷霧中摸索,這種教學的嚴謹性是市麵上很多速成類書籍所不具備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觸感溫潤,吸墨性極佳,即便是使用不太昂貴的毛筆和墨水,書寫齣來的效果也清晰自然,墨跡的濃淡變化都能很好地被體現齣來。尤其是內頁的排版布局,疏密有緻,留白恰到好處,既不會讓人感到擁擠壓抑,又能清晰地引導學習者的視綫。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平攤性很好,這對於書法練習來說至關重要,不用費力去按壓書頁,可以更專注於筆鋒的提按頓挫。作者在字體的選取和範例的編排上看得齣下瞭不少功夫,每一頁的章節過渡都顯得非常平順,讓人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這本書的細節處理,從封麵到內頁的字體設計,都透露齣一種對傳統文化深深的敬畏與現代審美的融閤,拿在手上就感覺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這種對載體的重視,本身就是對書法這門藝術最好的尊重,也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意願和體驗感。

評分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墨跡清晰度是頂級的,每一筆的粗細變化、行筆的軌跡虛實感都錶現得淋灕盡緻,這對於需要在屏幕或印刷品上辨識微小差異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過去購買的一些字帖,在復印或電子掃描後細節就模糊不清瞭,而這本的墨跡處理仿佛是原稿的忠實再現。另外,書中所選取的範例兼具瞭規範性和藝術性,既有紮實的基本功展示,也有一些更具個性的精彩局部特寫,這給瞭學習者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同一風格下的多樣性。它沒有把所有東西都“標準化”到僵硬的程度,而是保留瞭學習的靈活性和創造空間。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學習者能夠更精確地捕捉到“神韻”而非僅僅是“形似”,對於進階練習的幫助是無法估量的。

評分

很好,很快,還不錯

評分

行書的神,本書教程一應俱全,非常值得學習研究

評分

送貨快;書籍被摺壞;

評分

物流快,紙質質量也不錯!京東值得信賴。

評分

這本是這個係列中最差的,字跡放大後模糊不清

評分

初學書法者很適用,正規岀版

評分

商品給力,來評價瞭。發貨及時。

評分

唐代楷書法度謹嚴,筆力遒勁,名碑薈萃,名傢輩齣,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褚遂良是唐代書法名傢中的佼佼者,他們創造的歐體、顔體、柳體、褚體精炒絕倫,成為楷書藝術史上至今無人逾越的高峰。元代趙孟頻雖齣世稍晚,但他所創造的趙體灑脫圓潤,道勁飄逸,元以後的楷書大傢很少能望其項背。

評分

很好!就是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評價成功超過20字纔能給豆豆呢,現在終於夠20個字數統計。很好!就是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評價成功超過20字纔能給豆豆呢,現在終於夠20個字數統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