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本该是最美好、幸福、丰富的人生内容。然而,更多的家长感受到的却是“育儿焦虑”。尤其成为小学生家长之后,与孩子学前阶段相比,明显地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娃的问题咱不怕(小学阶段)》按照小学的年级组成分为六部分,通过介绍小学不同阶段孩子面临的具体现实问题和发展需求,分析孩子性格、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帮助家长提高沟通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收获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愉悦。作者松婀鹂认为,对家长来说,学会洞察孩子的需求比简单去发现孩子的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关注孩子的需求,才是真正地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内容简介
《娃的问题咱不怕(小学阶段)》按照小学的年级组成分为六部分,每一部分用一句轻松的童谣为标题,点明各年级孩子的共性,易于家长了解与掌握不同阶段孩子的特征。也希望家长能用一颗童心理解孩子,与孩子轻松交流,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收获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愉悦。每一部分中都有一篇“父亲功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特意给父亲们提供一些参考。各章节中每一篇文章都采用了鲜活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引出孩子的问题并给出方法对策。每篇故事后都有一个贴心的“爱心小提示”,进一步提醒家长朋友们要重视的注意事项及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需求,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学会洞察孩子内心的需求,比发现孩子的问题更为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才是真正地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作者简介
松婀鹂,本名吴秀芹,笔名是她家乡的母亲河“松花江”的满语谐音。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婴儿世界》杂志专栏作者。亲子教育作品散见于《婚姻与家庭》《中华家教》、《孩子》、《家教与成才》、《现代家长》、《家庭百事通》、《家家乐》等杂志。
目录
第一章 一年级的小豆包
一、准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几个概念
二、如何帮孩子走好小学的第一步
三、如何让孩子知道考试是怎么回事
四、六七十分丢人吗
五、训练天生爱溜号的孩子
六、如何让“小豆包”在学校感到快乐
七、游戏,游戏,请慢些走开
八、如何让孩子有做题思维
九、孩子写作业时,家长陪读不
十、遇上了爱占小便宜的同桌
十一、父亲功课:管住自己的好办法
十二、不妨做个不露声色的“错”妈妈
十三、假期生活:委托班加“拼生活”
第二章 二年级的小不点
一、妈妈总说我不好
二、孩子嫌老师表扬得少
三、孩子上进心哪里找
四、孩子对待错误像根小油条
五、孩子边学边玩
六、父亲功课:“补齐一二五”
七、心中静不下来的那棵草怎么来的
八、孩子读书总丢字的问题怎么解决
九、每天都进行生活比赛
十、孩子明知道错题不愿意改
十一、错一罚三,越罚越错咋办
十二、捡到的钱交给谁
十三、假期生活:和孩子一起看部连续剧
第三章 三年级的吃饱饭
一、成绩“南波万”的学生也焦虑
二、巧妙“部署”,和孩子一起击败错别字
三、以离家出走相逼的孩子
四、和孩子一起去经历美丽的谎言
五、培养孩子的家族荣誉感
六、当孩子很在意老师的肯定时
七、父亲功课:给小家伙来点哲学思维
八、孩子的作文咋变难的
九、孩子的作文咋变不难的
十、因性施教,让男孩远离娘娘腔
十一、爱给妈妈揽差事的小姑娘
十二、无声的行为记录帮孩子矫正坏习惯
十三、假期生活:家长会上怎么与老师交流
第四章 四年级的会捣蛋
一、让孩子做自己时间的小主人
二、是朋友不会失去
三、从“心”培养,听课的功夫在课外
四、精力旺盛的孩子不再让人头疼
五、增强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免疫力
六、孩子为什么怕检查作业
七、父亲功课:玩笑是让人开心的
八、家穷,快乐的情感不能穷
九、当孩子爱上了校园歪诗
十、当孩子不喜欢一方家长时
十一、是丑的,为什么不改叻
十二、第一名是“悍母”打出来的?
十三、假期生活:给孩子找个伴
第五章 五年级的准青春期
一、打开爱猜疑女孩的心锁
二、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评价
三、孩子间的交易:一张借条
四、教孩子认识勇敢
五、父亲功课:孩子的偶像不是你时
六、及时消灭厌学的前兆和原因
七、打造“顾家好男孩”
八、我希望我能帅起来
九、想对女儿看的书说“不”
十、恐怖片孩子能看不
十一、该不该奖励考试作弊的孩子
十二、女儿竟然“早恋”了
十三、假期生活:埋下一坛女儿红
第六章 六年级的回头看
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二、孩子为什么爱关门
三、对学习心中无数的孩子
四、由“对着干”到“同盟军”
五、精心打碎儿子当游戏玩家的梦
六、女孩大了会变笨吗
七、这个“犀利哥”是不是骗子
八、父亲功课:科学的安全教育
九、和儿子一起去丢丑.
十、教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十一、当孩子抱怨老师太负责时
十二、聪明的家长会解压
十三、咱们在小学里收获了什么
后记
精彩书摘
一、准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几个概念
老师发生的变化
“儿子,小学老师跟你幼儿园老师一样,不用怕。”木耳妈妈信心十足地鼓励着儿子。她可不像很多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担心这操心那,她对孩子的适应能力充满信心。她的小木耳不光长得漂亮,打扮得干净、时尚,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他有一张讨人喜欢的小嘴巴,老师妈妈长、老师妈妈短地缠着老师,木耳妈妈相信儿子仍会像在幼儿园里一样,额外得到一份宠爱。
木耳,以自己成为小学生而骄傲。入学的第一天,他眼睛亮亮地将新发的课本抱在怀里。喜欢课本的木耳,还喜欢穿校服,尽管校服穿在他身上显得过于宽大。但是有那么一天,对小学生活热情高涨的木耳突然来了个大转变——躲在家里无论如何不肯去学校了。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下课的时候,木耳跑去和老师亲呢,小手被老师重重地扒拉了下来,木耳被“打”的心理感受很强烈,拒绝再去学校了。一向以儿子会与老师沟通而自豪的妈妈,也慌神了,与木耳爸爸商量对策。
木耳爸爸分析,大多数孩子会对自己的新生身份充满渴望与担心,想做得更出色,同时也会担心自己做不好,新老师不喜欢自己。有一小部分孩子很自信,像木耳,但对“老师”的理解仍停留在幼儿园老师的阶段,用幼儿园的处事经验与老师沟通。
木耳妈妈想起儿子的“前科”。在幼儿园时,木耳趁几个家长来接孩子的混乱之机,离开座位跑到老师身边,看到有小朋友向妈妈撒娇,受到刺激的木耳忽地将老师的衣角撩起来,弄得老师很尴尬,好在当时在场的都是女性。老师嗔怪地向妈妈告状,但没引起妈妈的重视。
见哭诉过的孩子情绪开始平稳,妈妈赶紧说:“木耳,你能说说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哪里不一样吗?”
爱动脑筋的木耳使劲转动起大眼睛,答道:“小学老师严格,厉害,不哄我们玩。”
“答得真好!”妈妈继续启发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嗯嗯……”木耳回答起来有些难度。
“你现在和上幼儿园时,有什么不一样呢?”听到妈妈如此问,木耳答:“以前做游戏,现在学知识。”
“答到点子上了!”木耳很喜欢听到夸奖,又恢复了自信的小模样。见孩子有些理解两个老师的不同概念,爸爸妈妈松了一口气,觉得应该替老师说说话了。爸爸告诉孩子,小学老师教你们学知识的任务很重,没有过多时间哄你们,想想如果你是老师,是不是也会很忙?木耳想了想,点点头。
理解了老师的孩子,还需要了解自己的情况。“老师和每位同学间都需要花费多些的时间来磨合。”爸爸做着手势向孩子解释磨合的意义,“磨合中,孩子与老师间有‘冲突’很正常,就像木耳和老师的问题。你想想,别的同学是不是也有问题?”认真想一想,木耳觉得不那么难过了。接下来妈妈严肃地告诉木耳,有些行为过于亲昵,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对上学时间的错觉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许搞小动作!”妈妈嘱咐好动、爱玩的松果。
松果呢?倒没反映上课枯燥。老师也没反映孩子上课有问题。相反,做了几天小学生的松果对妈妈讲,小学生太好做了!总让下课去玩!妈妈有些奇怪儿子的反应,仔细和儿子聊天才知道,原来小学生活给松果的感觉非常好。以前在幼儿园多在教室里玩,户外玩的时间总是很短暂。而小学却不同了,一上午让去“户外”玩好几次,并且还可以在偌大的校园里随便跑,没有约束与限制。更让人开心的是,如果能“碰到”一堂体育课,能整整跑上一节课!太让人开心了!玩得太爽了!
“上课好玩吗?”妈妈疑惑地问。
“好玩!真好玩!”松果美滋滋地回答。
见到儿子如此开心的样子,妈妈也为孩子感到开心:见过爱上学的,没见过这么爱上学的!谁知开心了一段日子后,松果开始觉得学校不那么好了,开始盼双休日,盼长假,盼寒暑假……怎么一下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原来是贪玩惹的祸。
上课的40分钟与下课的10分钟构成孩子小学生活的全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时间关系。40分钟与10分钟相比,前者是后者的4倍,但上学初期的松果却忽略了前者的漫长,因为松果在上课时“小玩”,下课时“大玩”。上课时的小动作也因为在幼小过渡期,一开始的时候被老师宽容,但后来慢慢被老师纠正时,孩子就觉得不那么自在了。有一部分孩子认为上课有意思,与老师形成互动,不觉得枯燥,这种情况是最理想的,但松果却不属于这一类,他看不到一节课40分钟,他能强烈感受的是下课时间,他享受的是快乐错觉。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妈妈掌握了松果的情况。她很后悔入学前没有对贪玩的孩子谈谈小学里的时间安排和这样安排的目的,使孩子对时间分配有概念,其实她有条件带孩子去家附近的小学,感受一下小学的上课铃声和下课铃声,让孩子对时间的认识更具体。
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但有一个词叫“弥补”。妈妈买了一个小闹钟,帮孩子建立时间概念,让他明白上、下课铃声的意义。妈妈还和松果做了一个小游戏,一起体验在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会过得快。妈妈贴在儿子的耳朵上故作神秘地说:“你以后课堂上多回答老师的问题,看时间过得快不快。”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松果在课堂上逐渐体验到师生互动的快乐,很快适应了学校的作息时间。
有关责任的承担
榴莲觉得上学可真烦——早晨要被妈妈揪着起床;在学校里有上课铃催,不让玩够;上课玩玩书包带也要躲着老师的眼光,得提防被叫起来提问,往往吓了一跳,还不知道老师问的什么问题;盼来的双休日也不好玩,得写大量的破作业,写得不认真,妈妈又让重写:在学校里也是,写错的作业被罚重写、多写。上学太没意思了!事太多,太麻烦!总是被催来催去的,闹人!
……
前言/序言
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本应是最美好、最幸福、最丰富的人生内容。然而,更多的家长感受到的却是“育儿焦虑”。尤其孩子成为小学生后,与孩子学前时相比,家长明显地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心里存在着不少担忧:一年级的小孩子要与许多高年级的大孩子在一个校园里,会不会被欺负?老师开始将小不点儿当做学生来对待,可孩子会听课吗?知道考试是怎么回事吗?……随着孩子的升级,家长忧虑的问题也在升级,开始觉得孩子越大越难管,尤其恼人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几乎成了当今家庭教育问题的集中爆发点。学习成绩不好,孩子的百般好似乎都变得暗淡,可家长恨铁不成钢的心态非但不能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相反更造成孩子自暴自弃,使一些没来得及对学校知识进行主动学习的孩子,变成了被动面对学业,引发出更多问题。这就背离了小学教学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之根本。而孩子学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家长常常又会忽略好成绩掩盖着的孩子的另一些问题:难独立、自私、性格孤僻等。孩子小学阶段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成为很多家长与孩子扎心的“隐痛”。
本书按照小学的年级组成分为六部分,每一部分用一句轻松的童谣为标题,点明各年级孩子的共性,易于家长了解与掌握不同阶段孩子的特征。也希望家长能用一颗童心理解孩子,与孩子轻松交流,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收获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愉悦。每一部分中都有一篇“父亲功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特意给父亲们提供一些参考。各章节中每一篇文章都采用了鲜活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引出孩子的问题并给出方法对策。每篇故事后都有一个贴心的“爱心小提示”,进一步提醒家长朋友们要重视的注意事项及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需求,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学会洞察孩子内心的需求,比发现孩子的问题更为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才是真正地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本书尤其强调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能力得到发挥的快乐。这里的学习能力,不单纯针对课本上的知识学习而言,家长不妨用长远的眼光将它看做是一个人终生的一种对生活的追求和热情。因为相对于孩子的一生而言,学生生活只是短暂的一段,想在这段短暂的时光使孩子能拥有一生的“财富”——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素质等,每一个家长都需要探索与努力。本书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家长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灵活地找到更好的解决对策,用智慧的爱去滋养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能保持对学习的激情,快乐地度过小学时光。
在线试读
《娃的问题咱不怕(小学阶段)》 相关信息
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本应是最美好、最幸福、最丰富的人生内容。然而,更多的家长感受到的却是“育儿焦虑”。尤其孩子成为小学生后,与孩子学前时相比,家长明显地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心里存在着不少担忧。
《孩童心事,勇敢直面:一本陪伴成长的指南》 在童年斑斓的画卷上,孩子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小麻烦”,它们或藏匿于细微的日常,或突然闯入敏感的心灵。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未知数,让孩子们有时迷茫,有时不知所措,甚至有时会感到一丝不安。然而,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勇气和探索未知的潜力,他们只是需要一面清晰的镜子,一个温暖的引路人,来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并勇敢地跨越这些成长的阶梯。《孩童心事,勇敢直面》正是为这样一群好奇、敏感、充满活力的孩子们量身打造的读物,它旨在用最贴近童心的方式,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内心强大与解决问题的坦途。 这本书绝非简单的“问题解答手册”,而是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捕捉那些最真实、最细微的情感波动与思维困惑。它所触及的“问题”,涵盖了小学阶段孩子们可能面临的方方面面,这些问题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的生活片段,是学习中的挑战,是人际交往中的摩擦,是情绪管理时的无助,更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又带着些许胆怯的探索。 关于学习的挑战: 学习的旅途并非总是坦途。孩子们在课堂上可能遇到听不懂的知识点,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感到力不从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产生自我怀疑。本书会以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角色,展现孩子们是如何一步步克服这些学习上的“拦路虎”的。例如,书中可能会讲述一个名叫小明的孩子,他发现自己总是记不住英语单词,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他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效果甚微,渐渐地,他对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通过书中一个充满智慧的长辈(也许是他的奶奶,也许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小明了解到,学习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死记硬背并非唯一途径。长辈引导他用游戏化的方式学习,比如制作单词卡片,和小伙伴们进行单词竞赛,甚至将单词融入日常对话中。小明在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后,惊喜地发现,原来学习英语可以这么有趣,他重拾了对这门学科的信心。 再比如,面对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孩子们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因为一道题的卡壳而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书中会展现一个名叫乐乐的小女孩,她数学成绩一直不错,但有一次遇到了一道需要多步推理的难题,她反复尝试都得不到正确答案,感到沮丧和气馁。这时,她的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她一步步分解问题,鼓励她画出解题思路图,或者用积木来模拟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乐乐在爸爸的帮助下,逐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独立解决了难题。通过乐乐的经历,孩子们会明白,遇到难题时,分解问题、寻求帮助、坚持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 关于人际交往的困惑: 童年是孩子们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同伴的交往是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建立友谊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误解、冲突、排斥、被排斥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情绪上的困扰。 本书会描绘一个叫莉莉的小女孩,她因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在班级里总是显得有些孤单。她渴望和小伙伴们玩耍,但又害怕被拒绝,于是常常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书中会通过莉莉的视角,展现她内心的挣扎,以及她观察到其他孩子是如何建立友谊的。最终,一个同样有些害羞但非常友善的同学主动邀请莉莉一起画画,莉莉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她发现,原来主动一点,世界也会对你微笑。通过莉莉的故事,孩子们会学习到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识别友谊的信号,以及如何克服社交中的胆怯。 此外,书中还会呈现关于“分享”和“合作”的故事。例如,两个小朋友为了争夺同一个玩具而发生争执,他们不懂得轮流或分享,最终谁也玩不成。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或者长辈,会巧妙地引导他们认识到,只有学会分享和合作,才能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大家都能从中获得快乐。通过这样的情节,孩子们能够理解合作的价值,学习协商和妥协的技巧。 关于情绪的波动与管理: 孩子们的情绪就像夏天的天气,变幻莫测,有时烈日炎炎,有时又细雨蒙蒙。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也可能因为一次挫折而闷闷不乐。本书会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去理解和管理它们。 书中会有一个名叫轩轩的小男孩,他非常容易生气。当他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满足时,或者当事情不顺他的意时,他就会大喊大叫,甚至哭闹不止。他的父母会尝试用一些方法来引导他,比如教他深呼吸,或者在他冷静下来后,和他一起分析为什么会生气,以及如何用更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书中还会通过轩轩的经历,让孩子们明白,生气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学习一些“降温”的小技巧,比如暂时离开让你生气的环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一下,或者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哭闹或发脾气。 书中还会涉及“害怕”的情绪。比如,小宇第一次独自去上学,他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感到非常紧张和害怕。他的妈妈并没有强迫他,而是和他一起提前熟悉校园,告诉他老师会很温柔,同学也会很友好,并鼓励他在感到害怕时可以紧紧握住妈妈送给他的一枚小小的幸运符。当小宇在学校遇到困难时,他会想起妈妈的鼓励,并且勇敢地向老师寻求帮助。通过小宇的故事,孩子们会学习到,害怕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准备和寻求支持来克服它。 关于探索世界的好奇与疑惑: 孩子们天生就充满好奇,对周围的世界有着无穷的疑问。他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也可能对一些现象感到不解。本书会鼓励孩子们保持这份好奇心,并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途径去寻找答案。 书中会有一个名叫琪琪的小女孩,她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她会问:“为什么小鸟会飞?”,“为什么叶子会变黄?”。她的爸爸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鼓励她去观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甚至带她去科技馆、植物园去探索。书中会描绘琪琪如何从一本关于鸟类迁徙的书籍中找到答案,如何从观察落叶的过程中理解季节的变化。通过琪琪的经历,孩子们会明白,获取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而阅读和观察是打开世界大门的两把金钥匙。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孩童心事,勇敢直面》之所以特别,在于它并非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一种平等、亲切、充满理解的姿态,与孩子们一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本书的语言风格活泼有趣,贴近儿童的认知水平,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每一个故事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能够深深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不是只提出问题,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生硬的规定,而是渗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如何管理情绪,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探索未知。它强调的是“授人以渔”,让孩子们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给他们一个现成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本书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告诉孩子们,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一次能力的提升。它鼓励孩子们要勇敢,要自信,要相信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轻易放弃。 这是一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的书,它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也能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宝贵的参考。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将成为一个温暖的伙伴,一个智慧的引路人,帮助孩子们在充满挑战和惊喜的童年旅途中,自信地迈出每一个坚实的步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充满智慧、热爱生活的人。 《孩童心事,勇敢直面》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充满无限潜力的种子,只要给予适当的阳光、雨露和土壤,他们必将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这本书,便是为这片沃土所播撒的希望之种,它将帮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畏风雨,勇往直前,最终成为那个最闪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