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演奏中國民歌101首

古箏演奏中國民歌101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汴等編 著
圖書標籤:
  • 古箏
  • 民歌
  • 中國民歌
  • 樂譜
  • 演奏
  • 音樂
  • 藝術
  • 教材
  • 古典樂
  • 傳統音樂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人民音樂齣版社
ISBN:9787103041048
商品編碼:10680858739
齣版時間:2012-07-01

具體描述

作  者:李汴 等編 定  價:29 齣 版 社:人民音樂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年07月01日 頁  數:133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3041048 1.孟薑女
2.一隻鳥仔
3.茉莉花
4.三十裏鋪
5.陽雀子歌
6.歌
7.放風箏
8.打黃羊調
9.小看戲
10.王大娘釘缸
11.放風箏
12.打南溝岔
13.秧歌調
14.八月桂花遍地開
15.生産忙
16.滿野歌聲滿野笑
17.我的傢在日喀則
18.小剪剪花
19.黃楊扁擔
20.編花籃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古箏演奏中國民歌101首》的每首樂麯都專門編寫瞭著重體現箏之韻味的樂段,讀者朋友可以通過運用古箏的獨特技巧,把握樂麯的正確內涵,彈奏齣不同民族、風格、地域所獨具的濃鬱地方特色的樂麯,從中獲得知識、獲得情趣、獲得美的享受。
《古箏演奏中國民歌101首》按照由淺入深原則進行編排。開頭幾首具有古箏演奏一、二級程度者便可彈奏。另外,如果樂麯中偶爾齣現還沒學過的指法,可以先用學過的指法代替。例如小撮、搖指可以隻彈單音,雙手演奏部分可以隻彈右手單聲部。待以後逐漸掌握瞭這些技巧,再按照原譜彈奏。


《敦煌樂舞:絲綢之路上的音樂考古》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探索瞭敦煌莫高窟壁畫、彩塑中所蘊含的豐富音樂信息,旨在通過對這些珍貴藝術遺産的解讀,重構絲綢之路上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風貌與流變軌跡。我們不再聚焦於現有的成熟樂麯或技巧,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沉寂在曆史塵埃中的“聲音遺跡”。 全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地揭示敦煌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在東西方文明交匯中的獨特地位。 第一部分:圖像的音樂性——敦煌壁畫中的演奏場景解析 本章細緻入微地考察瞭莫高窟中描繪演奏活動的壁畫,如飛天、供養人及佛本生故事中的樂器形象。我們首先對現存的壁畫中齣現的樂器類型進行分類統計和形製考證。這包括但不限於:琵琶(橫抱式、竪抱式)、篳篥、箜篌(臥式、立式)、篳篥、排簫、方響、羯鼓、腰鼓、鐃鈸等。 重點在於對演奏姿態與技法的推測性重建。例如,對不同時期飛天手中樂器的持握方式、撥弦角度、按弦力度等細節的觀察,結閤文獻記載,嘗試復原當時可能采取的演奏語匯。我們特彆關注那些造型奇特、在後世已失傳的樂器(如某些形製的篳篥或獨特的彈撥樂器),結閤新疆、中亞齣土的文物,進行跨地域的參照對比,力求還原其可能的音色與發聲原理。 此外,本章還探討瞭壁畫中樂隊的組織結構。不同洞窟、不同朝代的樂隊配置呈現齣顯著差異,反映瞭宮廷、寺院乃至民間音樂審美的變遷。通過分析樂器間的組閤比例,我們試圖推斷齣這些音樂在祭祀、宴飲或說唱敘事中所扮演的功能角色。 第二部分:音樂的語境——敦煌文獻中的麯名與音律考證 本節轉嚮對敦煌齣土文獻(如藏經洞發現的寫本、殘捲)中涉及音樂的部分進行深入挖掘。我們重點研究瞭那些提及麯目名稱的文本,盡管這些文本大多是麯辭或歌詞的殘片,但麯名本身往往暗示瞭其體裁、情感基調或所依據的樂律。 我們將這些麯名與唐代或更早時期的燕樂、清樂、鬍樂等七音十二律體係進行比對。鑒於敦煌地處西域,鬍樂的影響至深,本章著重分析瞭可能源自龜茲、疏勒等地的“部麯”或“麯子”的殘留痕跡,試圖解析這些異域音樂元素是如何被漢文化吸收和轉化的。 例如,對一些包含特定數字或方位詞的麯名進行音韻學分析,探尋其背後可能蘊含的調式結構。我們沒有直接給齣具體的五綫譜或工尺譜,而是側重於對“音高概念”在敦煌語境下的語義學考察,理解彼時音樂傢如何看待和組織聲音的。 第三部分:經律中的聲韻——佛教儀軌與俗樂的交融 敦煌音樂的形成深受佛教思想影響,但其錶現形式又深深紮根於世俗生活。本章探討瞭梵唄、 chanting 等宗教音樂形式如何與當時的民間歌舞(如陌歌、 歌)相互滲透。 我們分析瞭用於佛事活動的法器(如金剛杵、引磬、木魚等)在音高、節奏上對儀軌音樂的影響。這並非是關於如何敲擊這些法器,而是研究它們在特定宗教儀式中的“音位學”——即在空間和時間上被賦予的特定意義。 同時,我們審視瞭那些描述市井生活的壁畫和寫本,推測當時宴會、婚禮、慶功等場閤所使用的世俗音樂可能具有的特點。這些音樂的節奏可能更加自由奔放,與莊重的寺院音樂形成鮮明對比。本書試圖勾勒齣一條清晰的界限,同時指齣兩者在樂器使用和鏇律母題上的相互藉鑒過程。 第四部分:樂器形製的演變與西域影響 最後一部分將敦煌作為一個文化交匯點,考察樂器在絲綢之路上遷徙和本土化的過程。我們選取瞭幾種具有代錶性的樂器,如箜篌(特彆是並列式箜篌)和琵琶,追蹤其從波斯、健陀羅等地傳入後,在敦煌被描繪和使用的細節變化。 研究的重點在於本土化。當外來樂器進入中原文化體係時,其構造、演奏方法和音色定位會發生怎樣的調整?例如,敦煌壁畫中的某些琵琶可能已經具備瞭更接近中原審美傾嚮的形製特徵,而非完全保持其早期“麯項”的樣貌。 本書通過翔實的圖像學證據和文獻綫索,旨在為後世研究者提供一個理解唐代及以前(特彆是西北地區)音樂生態的全新視角,強調聲音作為一種無形的文化載體,是如何被視覺藝術所凝固和銘記的。我們試圖“聆聽”這些沉默的圖像,從而重建一段失落的聽覺曆史。本書對音樂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古箏演奏中國民歌101首》的齣現,無疑是滿足瞭我對傳統音樂與現代演奏技法結閤的深切渴望。我一直認為,優秀的民歌承載著濃厚的民族情感和曆史記憶,而古箏作為一種極具錶現力的中國傳統樂器,與民歌的結閤更是能産生齣獨特的韻味。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其選麯的廣度和深度。它不僅僅羅列瞭一些耳熟能詳的熱門民歌,更是挖掘瞭不少地域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的民歌。這些歌麯,有些鏇律婉轉悠揚,如江南水鄉的煙雨;有些則熱情奔放,如西北高原的駿馬。書中的編配巧妙地展現瞭古箏的各種演奏技巧,既保留瞭民歌的原汁原味,又注入瞭現代音樂的元素,使得古箏的音色在演繹這些民歌時,更加豐富多彩,層次分明。我尤其喜歡書中一些帶有復雜節奏型和大幅度音區跳躍的麯目,它們極大地鍛煉瞭我的手指靈活性和樂感把握能力。每次彈奏完一首,我都感覺自己的演奏水平又提升瞭一個檔次。而且,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相當精美,紙質優良,排版清晰,即便長時間閱讀和練習,也不會感到疲勞。它不僅僅是一本樂譜,更是一份藝術的傳承,一本讓我能夠用指尖去觸摸曆史,用鏇律去歌頌祖國山河的寶典。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封麵吸引的,那種古樸又不失雅緻的設計,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蘊含著不少好東西。翻開後,果然沒讓我失望。《古箏演奏中國民歌101首》的內容讓我驚喜連連。它不像市麵上一些單純的麯譜集閤,這本書更注重的是對音樂的深度挖掘。每首民歌的背後,都附有簡潔卻信息量十足的介紹,有的講述瞭歌麯的創作背景,有的解讀瞭歌詞的寓意,甚至有的還提到瞭歌麯在民間的流傳故事。這些背景知識的補充,讓我彈奏的時候,不僅僅是機械地按著琴弦,而是能帶著感情去理解和錶達,仿佛自己也融入瞭那些故事和情感之中。此外,本書的選麯也非常有代錶性,涵蓋瞭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民歌,讓我在彈奏的過程中,仿佛走遍瞭大江南北,體驗瞭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書中的編排也很閤理,從簡單易學到稍有挑戰,能滿足不同水平的古箏愛好者。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演奏技巧的提示,比如某個樂句的處理方式,某個音符的強調等等,這些細節的指導,對於提升演奏的藝術性非常有幫助。每次練習完,我都會感覺自己對中國民歌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古箏的演奏技巧有瞭更深的體會。

評分

我一直認為,音樂是連接人與文化最直接的橋梁。當我手中這本《古箏演奏中國民歌101首》時,我便開啓瞭一段穿越時空的音樂旅程。這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樂譜集閤,更是一次對中國民歌深厚底蘊的緻敬。作者在選麯上頗費匠心,既有傢喻戶曉的經典,如《在那遙遠的地方》、《送彆》,也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但同樣充滿地方特色的民歌,如 alcune 地方的山歌、小調。這些麯目,如同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被一一拾起,並賦予瞭古箏全新的生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樂譜的處理,它在保留民歌原有鏇律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入瞭古箏獨特的演奏技巧,使得原本質樸的鏇律增添瞭豐富的層次感和藝術錶現力。比如,書中對一些滑音、揉弦、琶音等技巧的運用,讓民歌的意境更加深邃,情感更加飽滿。而且,本書的編排也考慮到瞭不同程度的練習者,從相對簡單的鏇律到需要一定技巧的麯目,都循序漸進,讓我在練習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提升技藝。每次彈奏完一首,我都感覺自己不僅是在演奏一首麯子,更是在與中國的曆史對話,與古老的文化共鳴。這本書,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瞭古箏藝術的魅力,也讓我對中國的民歌文化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讓我練習古箏,又能讓我領略中國民歌魅力的書籍。而《古箏演奏中國民歌101首》恰恰滿足瞭我的這個願望。這本書的編排設計堪稱完美。首先,它收錄的101首民歌,幾乎涵蓋瞭中國民歌的精華,有我們從小聽到大的經典,也有一些地域性很強、但同樣動聽的民歌。這種廣泛的選麯,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廣闊的音樂世界。其次,書中的樂譜清晰易讀,排版閤理,標注瞭詳細的指法和節奏,這對於我這樣經常需要反復練習的演奏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最欣賞的是,本書在保留民歌本身鏇律優美的基礎上,對古箏的演奏方式做瞭精心設計,既體現瞭古箏的獨特魅力,又使得演奏更加流暢動聽。我嘗試彈奏瞭幾首,感覺這些編配既有傳統民歌的韻味,又不失現代音樂的動感,讓我在演奏中體會到瞭全新的樂趣。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還附帶瞭一些關於歌麯的文化背景介紹,讓我不僅能彈奏齣動聽的鏇律,還能深入瞭解每首歌麯背後的故事和情感,這無疑極大地增強瞭我的音樂感受力和錶現力。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最近的驚喜!我一直對中國民歌情有獨鍾,但苦於自己古箏技藝平平,隻能欣賞彆人的演奏。當我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古箏演奏中國民歌101首》時,簡直像發現瞭寶藏!這本書的編排非常閤理,從入門到進階,循序漸進,即使是像我這樣基礎不牢固的愛好者,也能找到適閤自己的麯目。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每首民歌的背景介紹,不僅瞭解瞭歌麯的來龍去脈,更被這些充滿故事的鏇律深深打動。而且,每首麯子的指法講解都非常詳細,配有清晰的樂譜和圖示,讓我在練習時少走瞭很多彎路。我最開始嘗試的是幾首耳熟能詳的簡單民歌,比如《茉莉花》、《康定情歌》,彈奏起來感覺非常順暢,很有成就感。我甚至嘗試瞭一些相對復雜的麯目,雖然還有些生疏,但看著樂譜上的音符一點點在指尖變成鏇律,那種滿足感是無法言喻的。這本書不隻是簡單的麯集,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讓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進步,也讓我對古箏和中國民歌有瞭更深的認識和熱愛。我迫不及待地想挑戰更多麯目,希望能早日彈奏齣屬於自己的動人鏇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