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催化(第2版)

實用催化(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高正中,戴洪興 著
圖書標籤:
  • 催化
  • 化學
  • 實用
  • 第二版
  • 工業催化
  • 催化劑
  • 化學工程
  • 反應工程
  • 精細化工
  • 環境催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119995
版次:2
商品編碼:1089514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高等學校教材
開本:其他
齣版時間:201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實用催化(第2版)》由作者多年在大學講授催化課程的講義經反復修改而成。共分5章:概論;催化中的吸附作用;催化劑製備;催化劑錶徵與測試;催化劑的失活。書中對多相催化的吸附作用進行瞭較深入仔細的討論,以使讀者建立正確的基本概念;對催化過程的核心問題--催化劑,關於其製備和錶徵的方法和原理做瞭全麵介紹,其中涉及新概念的內容討論較細。在講清講透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與應用的緊密結閤。
《實用催化(第2版)》與大學三年級前的課程有很好的銜接。每章附有適量習題,以考核學生綜閤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用催化(第2版)》可作為理工科大學應用化學、精細化工、石油化工、化工工藝、工業催化等專業的催化課程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非催化專業化學化工研究生的教材和供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引言
1.2 有關催化作用和催化劑的定義、概念
1.2.1 催化作用
1.2.2 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壽命
1.2.3 補償效應
1.3 催化劑的組成、成分
1.3.1 工業催化劑一般需考慮的問題
1.3.2 催化劑成分
1.3.3 實例
1.4 催化體係的分類
習題
第2章 催化中的吸附作用
2.1 固體的錶麵結構
2.1.1 晶體結構和晶麵
2.1.2 晶體的不完整性
2.1.3 晶體的錶麵與體相的比較
2.1.4 晶體錶麵能量的不均勻性
2.1.5 晶體的不完整性與催化作用
2.2 分子在固體錶麵的吸附
2.2.1 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
2.2.2 吸附質的可動性
2.2.3 吸附的位能麯綫
2.2.4 化學吸附的類型和錶麵中間物的命名
2.3 吸附熱
2.3.1 吸附熱的測定及其結果的復驗性
2.3.2 化學吸附熱的計算
2.3.3 化學吸附熱和反應熱
2.3.4 化學吸附熱隨吸附量的變化
2.4 晶體的電子結構
2.4.1 分子軌道理論和固體能帶模型
2.4.2 價鍵理論
2.4.3 錶麵態和錶麵不飽和
2.5 金屬上的化學吸附
2.5.1 金屬的化學吸附活性
2.5.2 化學吸附中的幾何因素
2.5.3 吸附與催化--火山形原理
2.5.4 一些氣體的化學吸附態
2.6 半導體氧化物上的化學吸附
2.6.1 非化學計量的氧化物
2.6.2 半導體氧化物的能帶結構
2.6.3 邊界層理論
2.6.4 半導體氧化物上化學吸附的特點
2.6.5 一些氣體化學吸附的機理
2.7 絕緣體氧化物上的化學吸附
習題
第3章 催化劑製備
3.1 催化材料的類彆
3.2 催化劑的類型
3.3 單一活性組分和載體
3.3.1 金屬鹽溶液
3.3.2 有控製的沉澱過程
3.3.3 凝聚和膠凝過程
3.3.4 洗滌和過濾
3.3.5 乾燥
3.3.6 焙燒
3.4 二元氧化物
3.4.1 SiO2Al2O3
3.4.2 NiOAl2O3
3.5 活性組分的沉積
3.5.1 沉澱
3.5.2 吸附
3.5.3 離子交換
3.5.4 浸漬
3.5.5 活化
3.6 浸取
3.7 特殊類型
3.7.1 混閤氧化物
3.7.2 黏結的氧化物
3.7.3 金屬網
3.7.4 蜂窩結構的單塊
3.8 催化劑成型
3.8.1 壓片
3.8.2 擠條
3.8.3 成球
3.8.4 薄片和錠劑
3.8.5 粒狀
3.8.6 粉狀
3.9 催化劑的工業製造
3.9.1 實驗室製法的重復和放大
3.9.2 連續的單元操作
3.9.3 節能和環境控製
3.9.4 對多種産品的適應性
3.9.5 機密性、秘密和訣竅保護
3.10 納米催化劑
3.10.1 固相閤成法
3.10.2 氣相閤成法
3.10.3 液相閤成法
3.11分子篩
3.11.1 簡介
3.11.2 沸石分子篩的結構
3.11.3 沸石分子篩的命名
3.11.4 沸石分子篩的閤成
3.12有序介孔材料的閤成
3.12.1 有序介孔矽材料的閤成
3.12.2 有序介孔碳材料的閤成
3.12.3 有序介孔金屬氧化物的閤成
3.13 三維有序大孔材料的閤成
習題
第4章 催化劑的錶徵與測試
4.1 比錶麵積
4.1.1 物理吸附等溫綫
4.1.2 BET方程
4.1.3 BET法測算比錶麵積
4.1.4 實驗方法要點
4.2 孔結構(孔隙組織)
4.2.1 比孔容的測量
4.2.2 用汞孔率計測定孔結構
4.2.3 氣體物理吸附法測定孔結構
4.2.4 氮吸附法與壓汞法測定孔徑分布結果的比較
4.2.5 微孔體積的測定
4.3 顆粒性質
4.3.1 顆粒大小及其分布
4.3.2 密度
4.4 機械性質和熱性質
4.4.1 機械性質
4.4.2 熱性質
4.5 本體性質
4.5.1 組成
4.5.2 相結構
4.6 錶麵性質
4.6.1 組成
4.6.2 形貌和結構
4.6.3 分散度(dispersion)
4.6.4 不均勻性
4.7 活性
4.7.1 實用的活性測試
4.7.2 測試動力學活性需考慮的問題
4.7.3 反應器科學中的基本概念
4.7.4 常用的實驗室催化反應器
習題
第5章 催化劑的失活
5.1 結焦
5.2 金屬汙染
5.3 毒物吸附
5.3.1 金屬催化劑的中毒
5.3.2 半導體氧化物催化劑的中毒
5.3.3 固體酸催化劑的中毒
5.3.4 毒物的結構和性質對其毒性的影響
5.3.5 不同催化劑的耐毒性比較
5.3.6 中毒與反應條件
5.3.7 中毒與誘導期
5.3.8 選擇中毒
5.4 燒結
5.5 生成化閤物
5.6 相轉變和相分離
5.7 活性組分被包埋
5.8 組分流失和揮發
5.9顆粒破裂
5.10結汙
5.11催化劑失活研究實例
5.11.1 汽車尾氣催化劑的失活
5.11.2 鉑催化重整催化劑的失活
5.11.3 SO2氧化用釩催化劑的失活
5.12 催化劑的再生和更換
習題
附錄從事催化教學和科研有學位授予權的大學和科研單位名錄
主題索引

前言/序言

《實用催化》第一版自1996年發行以來,讀者逐漸增多,2009年第7次印刷後,化學工業齣版社建議修訂再版,時筆者已退休多年,乃邀請戴洪興教授閤作並主承修訂之事。戴君曾在北京化工大學與筆者共事,現任教於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化學化工係。彼從事催化教學多年,一直采用此書作為教材;科研亦不離催化領域,論述頗豐;在教學和科研兩方麵皆有深厚積纍。
再版保持瞭第一版的架構和基本內容,增添瞭一些新材料以反映催化科學的現狀,尤其是近些年取得的新進展。在第3章催化劑製備中,介紹瞭幾類在催化科學實踐中有重要地位且有遠大發展前景的催化劑。在第4章催化劑錶徵與測試中對幾種目前經常采用的方法做瞭更為詳細的介紹。在其他章節也做瞭局部增補。
書末附錄匯編瞭從事催化教學和科研,有學位授予權的大學和科研單位名錄,與第一版時的名錄相比,有瞭很大的擴展。
北京工業大學鄧積光博士參與瞭第2~4章內容的修訂工作,張磊博士、夏雲生博士和劉雨溪博士參與瞭資料收集、圖錶製作和文字錄入的工作,在此錶示衷心感謝。希望讀者對本書不吝指正。
高正中
2011年5月
第一版前言
20世紀以來,化學工業的品種和規模的巨大增長無不藉助催化劑,從世紀初閤成氨的工業化、50年代以後石油化學工業和高分子工業的興起、乃至60年代以後解決環境保護問題都與使用催化劑相關,現代化的化工和石油加工過程約90%是催化過程。目前,催化劑的用途可分為三大方麵:(1)汽車排氣淨化;(2)礦物燃料加工;(3)化學品製造。催化劑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催化科學具有跨接多種學科的特點,例如催化劑的閤成涉及無機化學、膠體及界麵化學、固態化學、金屬有機化學、各種化工單元操作等;催化劑的錶徵涉及結構化學、錶麵科學、波譜學等;催化過程的研究涉及化學動力學、化學動態學、反應工程學等;催化科學正在多種生長點上蓬勃地發展著。我國自50年代開始有催化的係統教學和科研,目前已有45所大學和科研單位培養各種學位的催化專門人纔,開設催化課程的單位還不止此數。
本書是筆者多年來在大學講授催化課程的講義經反復修改而成(聽課的有應用化學專業、精細化工專業本科生、物理化學師資班,工業催化專業研究生)。如何在有限的50多學時課程內使學生對涉及麵甚廣的催化科學有一個基本的正確的瞭解,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目標。
本書主要討論工業上應用最廣的多相催化,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紹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對多相催化中起關鍵作用的一步--吸附進行瞭較深入仔細的討論;催化過程的核心問題--催化劑,關於其製備和錶徵的方法和原理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作瞭全麵介紹;第五章討論瞭催化劑使用中的失活問題。
本書在闡述一些概念和原理時,有意識地介紹瞭對它們的認識的螺鏇發展過程,旨在培養學生樹立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講清講透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注重與應用的緊密結閤。充分注意瞭與大學前三年課程的銜接。每章附有適量習題,利於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並考核自己綜閤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書末附錄匯編瞭從事催化教學和科研、有學位授予權的大學和科研單位名錄,一則反映現狀,二則可供有意深造者參考。最後有主題索引以方便讀者。
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瞿存德高級工程師參加瞭第4章的編寫,北京圖書館高瑞晶女士協助資料收集和索引的編寫。
本書的齣版得到北京化工大學教材建設委員會的支持;北京工業大學李琬教授,北京化工大學焦書科教授、王作新教授,北京化工研究院李雨芳高級工程師都曾給予關心、幫助和支持,在此錶示衷心感謝。
高正中
1996年1月

《材料科學中的先進錶徵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全麵而深入地介紹當前材料科學研究領域中最為前沿和關鍵的先進錶徵技術。隨著納米科技和新能源材料的快速發展,對材料微觀結構、化學成分、電子態及動態行為的精確、多尺度、原位(in-situ)探測能力成為推動科學突破和工程應用的核心驅動力。本書係統梳理瞭從宏觀到原子尺度的多種錶徵方法,重點突齣其背後的物理原理、實驗操作的復雜性、數據解析的挑戰,以及在解決實際材料科學問題中的獨特優勢。 第一部分:結構與形貌的精細刻畫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獲取材料的三維空間結構信息,這是理解材料性能的基石。 第一章: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與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的最新進展 詳細闡述瞭球差校正技術的突破如何將TEM的空間分辨率推至亞埃(sub-Ångström)級彆,實現對晶格缺陷、晶界結構乃至單原子位點成像的能力。內容涵蓋高角度環形暗場(HAADF-STEM)成像對原子序數的敏感性,並深入探討瞭低角度環形暗場(LAADF)以及環形明場(BF)技術在解析晶格畸變和電子密度分布中的應用。特彆關注瞭同步輻射光源驅動下的高速成像技術,以捕捉快速的結構弛豫過程。 第二章:聚焦離子束(FIB)與三維層析成像技術 講解瞭FIB在材料製備中的精確性,特彆是其作為樣品加工工具的角色。重點介紹瞭聚焦離子束結閤電子顯微鏡(FIB-SEM/TEM)的序列切片與重建(Serial Sectioning and Reconstruction)技術,用於構建復雜多相材料的3D化學和結構圖譜。討論瞭例如電子束層析成像(ET)和X射綫斷層掃描(XRT)在處理非晶或多孔材料方麵的互補作用。 第三章:同步輻射小角X射綫散射(SAXS)與廣角X射綫衍射(WAXD) 深入解析瞭SAXS在研究納米粒子尺寸分布、聚閤物鏈形貌及軟物質組裝結構中的定量分析方法。WAXD部分則側重於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帶來的高通量和高分辨率衍射數據,如何應用於原位應力/應變分析(In-situ Stress/Strain Mapping)以及快速相變動力學的追蹤。 第二部分:化學成分與電子態的探秘 理解材料中原子是如何排列,以及它們所處的電子環境,是設計新功能材料的關鍵。 第四章:X射綫光電子能譜(XPS)與俄歇電子能譜(AES)的深度分析 詳細討論瞭XPS的譜學解析技巧,如何區分不同價態和化學環境下的元素信號。強調瞭在非導電和濕敏感樣品處理中,如何有效避免充電效應和環境汙染。AES作為錶麵敏感技術,其在半導體材料界麵分析和薄膜界麵擴散研究中的優勢被著重闡述。 第五章: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在原子尺度上的應用 EELS作為STEM聯用技術的核心,本書對其高階結構(如XANES/EXAFS的電子模擬版本)的解析進行瞭詳盡論述。內容包括如何從EELS譜峰的形狀、展寬和位置提取元素價態、軌道填充信息(如3d/4d軌道雜化)以及局部電荷轉移情況。特彆分析瞭能量分辨率對準確識彆低濃度摻雜元素的重要性。 第六章:二次離子質譜(SIMS)與拉曼光譜的痕量與環境分析 SIMS部分聚焦於其極高的靈敏度,可達ppt級彆,尤其在同位素示蹤和半導體摻雜深度剖麵分析中的應用。拉曼光譜部分則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峰位識彆,而是深入探討瞭非綫性拉曼效應(如錶麵增強拉曼散射SERS),以及如何利用拉曼成像技術繪製材料的局部化學應力場和晶格振動模式分布圖。 第三部分:動態與原位(In-Situ)錶徵的前沿 現代材料科學要求對材料在真實工作條件下的行為進行實時監控,本部分集中介紹瞭如何將錶徵技術與外部刺激(如溫度、電場、光照、反應氣體)相結閤。 第七章:原位電化學/光電化學環境下的電子與結構錶徵 詳細介紹瞭如何設計和操作專用的原位反應池,將TEM、XPS或XRD與電池充放電循環、催化反應環境同步進行。重點討論瞭如何區分錶麵活性物種和體相材料的變化,以及對界麵阻抗和反應中間體的實時監控技術。 第八章:時間分辨光譜學與超快動力學 本章涉及的時間尺度已進入飛秒(femtosecond)至納秒(nanosecond)範圍。內容包括飛秒激光泵浦-探測(Pump-Probe)技術在研究光激發載流子動力學、電子-聲子耦閤以及晶格弛豫過程中的應用。強調瞭如何通過不同延遲時間的測量,構建材料能量耗散的完整路徑圖。 第九章:多尺度耦閤與數據集成方法論 最後,本書強調瞭單一技術無法解決復雜材料問題的現實。本章探討瞭如何有效整閤來自不同尺度的錶徵數據——例如,將宏觀力學測試結果與微觀晶界結構變化關聯起來,將SAXS獲得的介觀尺度信息與STEM獲得的原子尺度缺陷信息進行數字化匹配,構建更可靠的材料性能預測模型。介紹瞭先進的數據科學工具在處理高維錶徵數據時的作用。 本書麵嚮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及相關工程領域的研究生、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及資深科研工作者,旨在提供一個技術深度與應用廣度兼備的參考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一本厚重的書,封麵低調,帶著一絲學究氣。翻開它,撲麵而來的是嚴謹的學術氣息,文字密集,公式和圖錶穿插其中,看得齣來作者在內容上花瞭巨大的心血。作為一名剛剛接觸催化領域的學生,我感到既興奮又略帶壓力。書中對催化劑的分類、機理、設計和應用進行瞭係統性的介紹,從基礎理論到前沿研究,幾乎無所不包。尤其是關於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在工業生産中的應用案例,簡直是一本活的工業催化百科全書。讀的過程就像是在爬一座巍峨的山峰,每翻一頁,都感覺對催化世界的理解更深一層,但同時我也明白,這座山峰的頂端,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我去探索。書中的一些概念,例如“活性位點”、“催化循環”、“選擇性控製”等,需要反復琢磨纔能真正領會其精髓。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或許是一本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讀物,但正是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看到瞭催化科學的魅力所在,它不僅關乎化學反應的加速,更是連接理論與實踐、驅動工業進步的關鍵。我期待能通過這本書,為我的催化學習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如同撥雲見日般的清晰感。我一直對催化這個領域感到好奇,但總覺得它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麵紗,很多概念似懂非懂。然而,當我開始閱讀《實用催化(第2版)》時,我發現我的睏惑逐漸煙消雲散。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他善於用類比和實例來解釋復雜的催化原理,比如將催化劑比作“化學反應的媒人”,將催化過程比作“生産綫上高效運轉的流水綫”。書中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強調瞭“實用”二字,從催化劑的選擇、製備、錶徵到催化反應的優化設計,都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操作指導和注意事項。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催化劑失活與再生部分的講解,這對於實際的工業應用來說至關重要。書中列舉瞭多種導緻催化劑失活的原因,並提齣瞭相應的解決策略,這讓我對催化劑的壽命和維護有瞭更深的認識。整體而言,這本書的邏輯結構非常清晰,循序漸進,能夠引導讀者逐步深入瞭解催化科學的各個方麵。它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學習的道路上給予我寶貴的指導。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催化科學的博大精深與蓬勃發展。作者在介紹基礎概念的同時,並沒有迴避該領域前沿的研究動態。從納米催化到生物催化,再到光催化和電催化,書中都給予瞭相當的篇幅進行闡述,並且引用瞭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文獻。這讓我意識到,催化科學並非一個停滯不前的學科,而是在不斷地創新與突破中嚮前發展。尤其是在綠色化學和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催化劑在解決能源危機、環境保護等重大問題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書中關於催化劑在新能源(如燃料電池、太陽能製氫)和環境治理(如汽車尾氣催化轉化、工業廢氣處理)方麵的應用,讓我看到瞭催化科學的廣闊前景和巨大的社會價值。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做催化”,更是關於“為什麼要做催化”的深刻思考。它激發瞭我對這個領域的強烈興趣,並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和研究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野,讓我看到瞭催化科學在解決人類麵臨的重大挑戰方麵的潛力。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化學傢工作室裏進行瞭一次深入的交流。作者的語言風格雖然嚴謹,但卻充滿瞭對科學的熱情和對知識分享的渴望。他不僅僅是羅列事實和理論,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和“如何”。書中對各種催化劑的性質、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用大量的實驗數據和圖譜來佐證。尤其是在催化劑錶徵方法這一章節,詳細介紹瞭各種譜學、顯微鏡學技術在研究催化劑上的應用,這對於理解催化劑的微觀世界至關重要。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催化劑設計策略的討論,作者提齣瞭一係列指導性的原則,例如“結構決定性質”、“組分協同效應”等,這些都為我未來的催化劑設計提供瞭寶貴的思路。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實驗室裏反復試驗、不斷探索的過程,這種真實的研究體驗感,是其他很多教材所無法比擬的。它讓我認識到,催化研究不僅僅是理論推演,更是充滿實驗智慧的藝術。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催化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和學習者提供瞭一份寶貴的參考。其內容覆蓋麵之廣,論述之深入,都足以令我贊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概念時的耐心和細緻。例如,在講解不同類型催化劑的製備方法時,作者並沒有一概而論,而是針對不同催化劑的特點,提供瞭詳細的操作步驟和關鍵參數的控製要點。對於如何選擇閤適的催化劑來解決特定的化學反應問題,書中也給齣瞭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這讓我明白,催化劑的選擇並非盲目,而是需要結閤反應的類型、條件以及期望的産物來綜閤考量。此外,書中還涉及瞭催化反應動力學和熱力學分析,這對於深入理解催化過程的本質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集理論性、實踐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力作,它不僅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紮實的催化科學基礎,更能激發其在催化研究領域進行更深入探索的興趣。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催化科學的人來說,這本書都絕對值得擁有。

評分

實用催化(第2版)可作為理工科大學應用化學、精細化工、石油化工、化工工藝、工業催化等專業的催化課程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非催化專業化學化工研究生的教材和供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實用催化第一版自1996年發行以來,讀者逐漸增多,2009年第7次印刷後,化學工業社建議修訂再版,時筆者已退休多年,乃邀請戴洪興教授閤作並主承修訂之事。戴君曾在北京化工大學與筆者共事,現任教於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化學化工係。彼從事催化教學多年,一直采用此書作為教材科研亦不離催化領域,論述頗豐在教學和科研兩方麵皆有深厚積纍。

評分

幫彆人買的,京東送貨速度很快。

評分

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 玉。”  每到夜間,猛烈的清醒便倏然而至。在這清醒麵前,我束手無策。我被強大的力量牢牢固定在清醒的核心。那力量過於強大,我隻能始終清醒著直至天亮。在夜的黑暗中,我一直醒覺如晝。甚至不會思考。聆聽著時鍾鎸刻時間的聲音,我唯有凝望黑暗一點點變深,再一點點巒淡 直到天快亮,總算有一縷睡意前來造訪。我的指尖似乎微微觸摸到睡眠的邊緣。然而就在一層薄牆之隔的鄰室,我的意識卻清醒無比,在凝目守望著我。我的肉體蹣跚地彷徨在微明中,又始終感覺自身意識的視綫與氣息近在身畔。我是企待睡去的肉體,也是行將醒來的意識。我也在兒女的大力推薦之下細細閱讀瞭這麼一“大部頭”,越看越有味道,自己在生活中常常忽視的細節美感,竟在作者簡單、細膩的筆觸下放大瞭無數倍,讓人迴味無窮。例如在《春》裏講的“米”、“蜜餞”、“菜園”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司空見慣的東西,平時也不會去留心每種米營養材質的差異,而隻會關心每天的米價是否漲價;以前隻會在菜場上買生長成熟的果蔬,不會去注意每種蔬菜瓜果從小到成熟的形態,而書上的圖片就會顯示小瓜到大瓜的變化,這充分體現瞭作者對生活細節的關注,而這往往是我們當今時代最缺乏的東西。謝謝兒女給我看瞭這麼一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足,希望以後能對生活的細節更加留心,用“心”去看;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讓好的行為好的教育通過自身的行動感染身邊的人,讓他們也去“傳承”這生活中的智慧。一位叫亞剋敦的英國人,他的書齋裏雜亂的堆滿瞭各科各類的圖書,而且每本書上都有著手跡。讀到這裏是不是有一種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為“有瞭書,就象鳥兒有瞭翅膀”嗎!   然而,我們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書並不一定能讀好書。正如這位亞剋敦,雖然他零零碎碎地記住瞭不少知識,可當人傢問他時,他總是七拉八扯說不清楚。這裏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他不善長於讀書,而隻會“依葫蘆畫瓢”。 硃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所謂“循序漸進”,就是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諑漸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要求書有幾韆甚至幾萬,根本的目的在於對自己的書要層層深入,點點掌握,關鍵還在於把握自己的讀書速度。至於“熟讀”,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自己看過的書在看,在看,看的滾瓜爛熟,,能活學活用。而“精思”則是“循序漸進”,“熟讀”的必然結果,也必然是讀書的要決。有瞭細緻、精練的思索纔能更高一層的理解書所要講的道理

評分

第一版前言

評分

2011年5月

評分

20世紀以來,化學工業的品種和規模的巨大增長無不藉助催化劑,從世紀初閤成氨的工業化、50年代以後石油化學工業和高分子工業的興起、乃至60年代以後解決環境保護問題都與使用催化劑相關,現代化的化工和石油加工過程約90%是催化過程。目前,催化劑的用途可分為三大方麵(1)汽車排氣淨化(2)礦物燃料加工(3)化學品製造。催化劑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評分

再版保持瞭第一版的架構和基本內容,增添瞭一些新材料以反映催化科學的現狀,尤其是近些年取得的新進展。在第3章催化劑製備中,介紹瞭幾類在催化科學實踐中有重要地位且有遠大發展前景的催化劑。在第4章催化劑錶徵與測試中對幾種目前經常采用的方法做瞭更為詳細的介紹。在其他章節也做瞭局部增補。

評分

2011年5月

評分

北京工業大學鄧積光博士參與瞭第2~4章內容的修訂工作,張磊博士、夏雲生博士和劉雨溪博士參與瞭資料收集、圖錶製作和文字錄入的工作,在此錶示衷心感謝。希望讀者對本書不吝指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