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厚厚的“合订本”时,我原本期待能一册解决所有问题,毕竟是“中册”加上“2008年版”,想必涵盖了当时的主流技术和规范。然而,阅读体验却像是在一座巨大的图书馆里寻宝,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定位所需信息。它的组织结构更偏向于按部就班的知识体系梳理,而不是以功能模块划分。比如,关于防火和应急照明的部分,内容是有的,但找起来很费劲,需要翻阅好几个相关的章节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点拼凑起来。更让我感到困扰的是,2008年的资料,在今天的实践中,很多地方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虽然基础原理不变,但面对如今市场上大量新型设备和更严格的节能要求,书中对于新型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的探讨明显不足,这使得我们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时,不得不频繁地跳出来查阅最新的标准。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体系的完整性,但缺陷也显而易见——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对实际工程难点的针对性指导。
评分从装帧上看,这个“合订本”的设计明显是面向大批量、高频率使用的需求,封面材质坚固,足以应对经常性的翻阅和携带。但实际的体验告诉我,这本书的“携带性”与它的“厚重感”是成正比的。它更适合静置于案头,作为参考工具书使用。在内容组织上,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目录详尽到可以精确到页码,这一点值得称赞,极大地提高了查找特定知识点的效率,避免了盲目翻阅。然而,这种清晰的结构也限定了知识的边界——当你需要跨章节进行综合分析时,信息之间的跳转就不那么流畅了。例如,消防报警系统与供电系统的交叉影响分析,在书中往往是分散在不同章节,需要读者自己去建立联系。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为“知道自己要找什么”的专业人士准备的工具书,它提供了坚实的地基,但如果你想盖一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你还需要自己去添置更先进的钢筋和玻璃。这本书的重量,更多的是知识的沉甸甸,而非阅读过程中的轻松愉快。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严谨,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权威感,但这同时也带来了阅读上的障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用最精炼的语言讲述他的毕生所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掌握技能的后辈来说,有些过于“惜字如金”。很多地方,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或者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仅仅用一句话带过,然后就迅速进入到下一组计算公式中。我尝试用它来辅助我做一次小型办公楼的强弱电系统初步设计,结果发现,书中给出的通用做法,在应用到我们这个特定项目时,需要做大量的“本土化”修改和补充说明。它没有提供任何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深层次逻辑解释,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种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有限,更多的是在巩固既有经验。纸张的触感倒是很不错,油墨清晰,但在晚上使用台灯阅读时,偶尔会出现轻微的反光现象,让人不太舒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一言难尽,那种老旧的、带着年代感的排版,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学校发的那些技术手册。当我翻开内页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图表和公式,内容确实非常扎实,对于理解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理很有帮助。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尤其是对一些规范的引用和解释,感觉写得比较理论化,缺乏一些实际工程中的案例来辅助说明。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低压配电系统的章节,里面的计算步骤详细得令人发指,但总觉得缺少一些“聪明”的解法,很多时候还是得靠自己去消化吸收,然后对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本书的字体选择也比较普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容易感到疲劳。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本教科书,而非一本操作指南,适合那些需要深入研究理论基础的设计人员,但对于日常查阅规范或寻找快速解决方案的工程师来说,可能不是最佳选择。书页的纸张质量中规中矩,装订倒也算牢固,希望它能陪伴我度过这段艰难的学习期。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恐怕更多体现在其历史参考意义上,而非即时应用性。当我对比我手头现有的几本新版设计规范时,立刻能感受到信息时代的变迁。2008年的版本,对于网络布线、数据中心电源要求,乃至智能建筑的集成度描述,都显得比较初级和概念化。翻阅起来,我总有一种在“考古”的感觉。我个人比较欣赏它在传统电气设备选型和线路敷设方面的详尽描述,比如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电缆载流量校核,那部分内容写得扎实可靠,几乎可以作为行业标准来信赖。然而,一旦涉及到需要进行复杂系统集成的部分,这本书就显得力不从成了。它更像是过去时代的“百科全书”,而不是未来的“路线图”。如果读者是想了解某一特定技术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脉络,它是一份很好的佐证材料,但如果指望它能指导你完成一个2024年的项目,恐怕需要搭配大量的最新资料进行交叉验证。
评分对工作帮助很大!!!!
评分服务挺好!送货很及时!
评分书籍旧了,书脚部分起皱,页纸变黄了
评分很好,很实用,下次还会来
评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是对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04G101—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的修编。本次修编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1.2010、《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等新规范对图集中标准构造详图部分进行了修订;结合设计人员习惯对制图规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修编将原03G101—1、04G101—4内容合并为一本,将原08G101—5中地下室部分内容与上部结构协调统一后编入,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结构施工图设计,方便设计施工人员使用。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书还没看,但是应该不错,信赖京东!
评分很好的图集,工作中需要
评分叫我“亲”不如质量“金”,货源正宗售后到位,网购还是选京东最省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