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開發與應用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開發與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練發良 著
圖書標籤:
  • 野生木本植物
  • 本地植物
  • 植物資源
  • 植物開發
  • 植物應用
  • 生態學
  • 林業
  • 園藝
  • 生物多樣性
  • 環境保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林業齣版社
ISBN:9787503858987
版次:1
商品編碼:1093414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0
字數:27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開發與應用》對浙江省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進行瞭深入研究,內容包括野生資源調查、資源評價、類型劃分、優質資源篩選與收集、生物學特性與生態適應性試驗、繁育技術、園林應用等。書中詳細列舉瞭20多種重要的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形態特徵、觀賞類型、分布特點、生態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園林用途,並篩選齣一批具有較高開發利用價值的木本地被植物,對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大量生産和應用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開發與應用》是從事園林植物研究、教學、苗木生産、園林設計和施工人員不可多得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地被植物的含義
1.2 地被植物的分類與功能
1.3 木本地被植物的特點與作用
1.4 地被植物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
1.5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的意義

第2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調查與評價
2.1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調查
2.2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多樣性
2.3 野生地被植物資源評價

第3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優良類型選擇
3.1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個體差異
3.2 小葉蚊母性狀多樣性與類型劃分
3.3 輪葉蒲桃形態變異與類型劃分

第4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生物學特性研究
4.1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生長特性
4.2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光閤特性
4.3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抗逆性研究

第5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繁育技術研究
5.1 播種育苗技術
5.2 扡插繁殖技術
5.3 組織培養技術
5.4 工程苗生産技術
5.5 耐陰野生地被植物仿生栽培技術

第6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園林應用研究
6.1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園林適應性研究
6.2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苗木園林種植技術研究
6.3 野生木本地被苗木的園林應用效果研究

第7章 部分野生木本地被植物
7.1 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
7.2 小葉蚊母Distylium buxifolium(Hance)Merr.
7.3 檻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liv.
7.4 光葉石楠Photinia glabra(Thunb.)Maxim.
7.5 尖葉黃楊Buxus aemulans(Rehd.et Wils.)S.C.Li et S.H.Wu
7.6 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L)Lindl.
7.7 厚葉石斑木Rhaphiolepis umbellata(Thunb.)Makilao
7.8 錦雞兒Caragana sinica(Buch.)Rehd.
7.9 毛鼕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rn.
7.10 尾葉鼕青llex wilsonii Loes.
7.11 矮鼕青Ilex lohfauensis Merr.
7.12 鈍齒鼕青llex crenata Thunb.
7.13 膠州衛矛Euonymus kiautschovicus Loes.
7.14 毛枝連蕊茶Camellia trichoclada(Rehd.)Chien
7.15 金絲梅Hypericum patulum Thunb.ex Murray
7.16 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7.17 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 Hook.et Arn.
7.18 輪葉蒲桃Syzygium grijsii(Hance)Merr.et Perry
7.19 短尾越橘Vaccinium carlesii Dunn
7.20 硃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
7.21 紫金牛Ardisiajaponica(Thumb.)B1.
7.22 杜莖山Maesajaponica(Thumb.)Moritzi ex Zoll.
7.23 白棠子樹Callicarpa dichtoma(Lour.)K.Koch
7.24 蘭香草Caryopters incana(Thunb.)Miq.
7.25 水團花Adina pilulifea(Lam.)Franch.ex Drake
7.26 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7.27 鵝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 Nakai
附錶A 浙江野生灌木地被植物資源名錄
附錶B 浙江野生木本園林地被植物資源綜閤評價錶
小葉赤楠籽播育苗生産技術規程
小葉蚊母扡插苗生産技術規程
硃砂根籽播容器苗生産技術規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2.1 地被植物的分類
1.2.1.1 按植物習性劃分
(1)草本地被植物。包括一、二年生和多年生的直立草本、披散草本、草質草本和匍匐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開鮮艷,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塊,能渲染齣熱烈的節日氣氛。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低矮,宿根性,管理粗放,開花見效快,色彩萬紫韆紅,形態優雅多姿,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地被植物資源調查結果錶明,現有地被植物中多年生草本占2/3,如吉祥草、石蒜、蔥蘭、麥鼕、鳶尾類、玉簪類、萱草類等都是應用非常普遍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草坪草也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由於其在園林中使用廣泛,性能與地位獨特,也可以獨立歸類。
(2)木本地被植物。包括亞灌木、灌木、木質藤本、部分小喬木或喬木。作為地被植物的木本植物應具有以下特徵:植株低矮或枝葉密集,萌芽性強,耐修剪,高度容易控製,一般以葉片小、光澤度好、葉色有變化或花色艷麗的常綠植物為好,如小葉蚊母、輪葉蒲桃、紅花檻木、六月雪、南天竹、瓜子黃楊、金絲桃、紫金牛、杜鵑等,多為一些慢生樹種。
1.2.1.2 按需光性劃分
(1)喜光地被植物。這類地被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需要有充足的陽光,適閤在全光照的空曠地生長,而在光照不足的半陰地或庇蔭地,則錶現為觀賞性下降、生長不良甚至死亡。主要為一些觀花類的草本植物和彩葉類地被植物,如常夏石竹、火星花、百裏香、野茉莉、金葉女貞、紅葉石楠等。
……

前言/序言


繁茂的綠色地毯:野地草木的生命密碼與無限可能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我們總是被高大挺拔的樹木、色彩斑斕的花朵所吸引,它們的壯麗與嬌艷輕易 capture 我們的目光。然而,在宏偉的森林之下,在廣闊的田野邊緣,在陡峭的山坡之上,一片片生機勃勃的野生地被植物,它們以沉默而堅韌的姿態,默默地鋪展著大地的綠色地毯,構築著生態係統的基石,隱藏著無數等待被發掘的寶藏。 《繁茂的綠色地毯:野地草木的生命密碼與無限可能》並非一部簡單的圖鑒,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對那些常被忽視的地麵覆蓋者的緻敬。本書旨在打破我們固有的認知,帶領讀者穿越層層綠意,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之下的非凡生命,去解讀它們蘊含的獨特生命密碼,並進一步揭示它們在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中所能扮演的豐富角色與無限應用潛力。 第一篇:大地脈搏——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態維度 我們首先將目光投嚮野生地被植物在自然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它們並非僅僅是“填充物”,而是構成整個生態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土壤的守護者與建造者: 想象一下,當風吹過裸露的土地,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當暴雨傾瀉而下,土壤被無情地衝刷殆盡。而有瞭野生地被植物,情況則截然不同。它們的根係如同無數細密的網,牢牢抓住土壤顆粒,極大地增強瞭土壤的穩定性,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它們在根係生長和腐爛過程中,不斷地為土壤添加有機質,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提升土壤的肥力與透氣性,為更復雜的植被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書將深入剖析不同類型的地被植物(如匍匐型、叢生型、墊狀型等)在固土防蝕方麵的獨特機製,並列舉一些在極端環境中錶現卓越的地被植物案例。 生物多樣性的溫床: 廣闊而密集的地被植物群落,為無數微小生命提供瞭庇護所和食物源。昆蟲、兩棲爬行動物、小型哺乳動物,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真菌和微生物,都在這片綠色的王國裏繁衍生息。它們構成瞭復雜的食物網,維持著生態係統的平衡。本書將詳細介紹地被植物群落如何吸引和支持特定的昆蟲傳粉者、土壤生物以及小型野生動物,並探討這些聯係對整個生態健康的意義。我們將特彆關注那些具有特定花期、果期或為特定動物提供棲息地的地被植物,展現其在維持生物多樣性中的“樞紐”作用。 微氣候的調節者: 在炎熱的夏季,城市的水泥森林讓人窒息。而在自然界,厚厚的地被植物層如同天然的“綠色空調”。它們通過蒸騰作用吸收熱量,釋放水分,有效降低地錶溫度,增加空氣濕度,形成一個更加涼爽濕潤的微氣候。在鼕季,它們又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減少地溫的劇烈波動。本書將通過實際測量數據和理論模型,量化不同地被植物覆蓋區域的溫度和濕度變化,解釋其在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改善人居環境方麵的潛力。 養分循環的參與者: 野生地被植物在植物殘體分解、養分釋放和再利用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死亡後,其有機質被分解,釋放齣的氮、磷、鉀等元素又被其他植物吸收利用,形成一個高效的自然養分循環係統。本書將深入探討地被植物的分解速率、有機質貢獻以及其在營養元素循環中的具體作用,並分析不同地被植物在改善土壤養分狀況方麵的差異。 第二篇:生命密碼——野生地被植物的內在價值 在瞭解瞭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態價值之後,本書將進一步挖掘它們隱藏在基因深處的內在價值,這些價值同樣令人驚嘆。 藥用與保健的寶庫: 許多看似普通的野生地被植物,其實是曆史悠久的草藥,它們蘊含著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能夠治療疾病,強身健體。從古老的民間驗方到現代的藥理研究,它們的故事充滿瞭傳奇色彩。本書將精選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具有顯著藥用價值的野生地被植物,例如那些富含抗氧化劑、消炎成分、甚至具有抗癌潛力的植物,詳細介紹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傳統的應用方法以及現代科學對其藥用價值的最新研究進展。我們將強調科學研究的重要性,避免過度宣傳和迷信。 食用與營養的饋贈: 在食物匱乏的年代,野生地被植物是許多人的生命之源。即使在今天,許多野菜依然因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而受到青睞。它們不僅能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縴維,還能為我們的餐桌帶來彆樣的驚喜。本書將介紹一些可食用野生地被植物的辨識方法、采摘季節、食用方式以及營養成分分析,並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安全、可持續地利用這些天然食物的建議。我們將特彆關注那些口感獨特、營養價值高、且易於識彆的品種。 工業與技術的潛力: 野生地被植物不僅僅是自然界的“有機體”,它們還能成為工業生産和技術創新的寶貴資源。其縴維、色素、油脂等天然成分,在紡織、染料、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等領域展現齣巨大的應用前景。本書將探討野生地被植物在生物能源開發、天然染料提取、環保型生物基材料製備等方麵的最新研究和應用案例,揭示它們在推動綠色産業發展中的巨大潛力。 審美與文化的情感紐帶: 那些在山野間、路邊旁靜靜綻放的野花野草,同樣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它們是田園牧歌的象徵,是童年迴憶的載體,是連接人與自然的文化符號。本書將從美學角度,賞析野生地被植物的形態之美、色彩之韻,並探討它們在文學、藝術、民俗文化中的意象與象徵意義,喚醒讀者對自然之美的感知與共鳴。 第三篇:綠意新生——野生地被植物的開發與應用 在充分認識到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態價值和內在價值後,本書將聚焦於如何科學、閤理地對其進行開發與應用,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同時確保生態的可持續性。 生態修復與景觀營造: 曾經被破壞的土地,可以通過種植適宜的野生地被植物來恢復生機,重建生態係統。同時,它們也是打造自然、野趣、低維護景觀的理想選擇,為城市公園、道路綠化、屋頂花園等空間注入自然的活力。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土壤類型、氣候、光照等),選擇閤適的野生地被植物進行生態修復和景觀設計,並提供具體的種植、養護技術指南。我們將重點探討其在邊坡綠化、荒漠化治理、礦山復墾等方麵的成功實踐。 可持續農業與有機種植: 在有機農業和可持續農業的理念下,野生地被植物可以發揮多重作用,例如作為綠肥、覆蓋作物、生物防治的輔助資源,甚至可以開發成經濟作物。本書將探討野生地被植物在改善土壤健康、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提高作物産量和品質方麵的應用潛力,並介紹一些將野生地被植物融入農業生産係統的具體模式,例如間作套種、種植護田林帶等。 創意産品與文化産業: 將野生地被植物的藥用、食用、觀賞等價值,通過創意設計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産品,例如天然護膚品、健康食品、手工製品、藝術衍生品等,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並促進地方文化産業的發展。本書將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開發野生地被植物相關文創産品的思路和案例,以及在産品開發中需要注意的知識産權、食品安全等問題。 保護與永續: 然而,在追求開發與應用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忘記保護。許多野生地被植物正麵臨棲息地喪失、過度采摘等威脅。因此,本書將著重強調科學的調查、監測與保護策略,鼓勵可持續的利用方式,確保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能夠世代相傳。我們將討論建立種質資源庫、開展野外監測、推行可持續采摘規範等措施的重要性,並呼籲公眾提高對野生地被植物保護的意識。 《繁茂的綠色地毯:野地草木的生命密碼與無限可能》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份對大自然的敬畏,是對生命力量的贊美,更是一份對未來的期許。它邀請您放慢腳步,低下頭,去重新認識那些默默無聞的生命,去發現它們隱藏的無窮魅力,並思考如何與它們和諧共處,共同開創一個更加綠色、健康、美好的未來。這片繁茂的綠色地毯,將帶領您走嚮一個充滿驚喜的全新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提供瞭一堆植物的名字和用途清單。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本土生態智慧的田野筆記和理論總結的完美結閤體。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植物的耐踐踏性和耐修剪性時,所采用的量化指標和對照實驗數據。這些數據不是憑空得來的,明顯是經過瞭長期的田間試驗和監測。對於景觀設計師而言,這本書提供的不再是模糊的建議,而是可以被納入設計規範的可靠數據支撐。它幫助我徹底轉變瞭對“野生”的刻闆印象——野生不等於粗獷或低劣,而是蘊含著極高的適應性和美學潛力。這種對本土資源的重估和再認識,是這本書最核心的貢獻。如果能附贈一個配套的數字化資源庫,比如包含植物識彆APP鏈接或在綫數據庫,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真正實現“資源”到“應用”的無縫對接。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教科書那樣死闆,也不像科普讀物那樣過於淺顯,它找到瞭一種絕佳的平衡點。作者的敘述充滿瞭對自然的敬畏和一種近乎“匠人”般的細緻。比如在描述一種生長在岩石縫隙中的低矮地被植物時,它不僅描述瞭它的形態特徵,還穿插瞭作者親身觀察到的它如何與昆蟲互作的微觀生態場景,讀起來簡直就像在讀一篇優美的自然散文,但同時又提供瞭堅實的科學支撐。對於我這樣的非科班齣身的園藝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門檻掌握得很好,既能讓我理解其背後的生態學原理,又不會被過多的專業術語勸退。它激發瞭我去戶外尋找和認識身邊那些“被遺忘的植物”的興趣。如果要提建議,我希望書中的數據圖錶排版能更現代化一些,現在的圖錶風格略顯陳舊,與內容的高級感不太匹配。

評分

這本《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書,實在讓人耳目一新。我本以為這種偏技術性的書籍會枯燥乏味,沒想到作者在介紹植物分類和生態習性的同時,竟然融入瞭大量實際應用的案例。特彆是關於如何根據不同土壤條件和光照強度來選擇閤適的本地被植物,書中給齣的建議非常具體且具有可操作性。我記得其中有一章專門講瞭如何利用本地被植物進行邊坡防護,不僅效果好,而且成本遠低於傳統的人工綠化,這對於工程領域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寶藏信息。書中對植物的生長周期、抗逆性(比如耐旱、耐寒能力)的描述也相當深入,讓我對如何維護這些植物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不過,如果能再增加一些高清的彩圖,把書中提到的那些不常見的本地被植物展示齣來,那就更完美瞭,畢竟文字描述有時候難以完全捕捉到植物的形態美感。總的來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我的預期,值得園林設計、生態修復領域的專業人士和愛好者細細品讀。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購買這本書是帶著一種尋找“速成秘籍”的心態,希望能快速掌握如何利用本地被植物來打造低維護成本的景觀。然而,這本書給我的卻是更深層次的啓示:真正的“開發與應用”是一個漫長且需要耐心的過程。書中反復強調,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野生植物“搬運”到園林中,而是要理解其原始的生存哲學。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討論瞭遺傳多樣性的保護在人工應用中的重要性,這部分內容非常深刻,讓我意識到“應用”的背後,首先是“責任”。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有層次感,從宏觀的區域植被概況,到微觀的單種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最後落腳到具體的工程應用案例,邏輯清晰得讓人嘆服。唯一的遺憾是,書中對跨境引進的本地植物資源保護和法律規範的討論略顯不足,這是一個在資源開發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倫理和法律問題,期待作者能在後續的研究中有所涉及。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本地”這兩個字的執著和深入挖掘。這本書並沒有流於錶麵地介紹那些大傢耳熟能詳的觀賞植物,而是真正紮根於特定地域的野生資源,探討它們的生態價值和潛在的經濟效益。書中詳細分析瞭某些在普通人眼中可能被忽略的野草,如何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轉變為具有觀賞價值或藥用潛力的物種。我特彆欣賞它在“資源開發”部分的處理方式,那種嚴謹的邏輯鏈條,從野生種質資源的普查,到人工繁育試驗,再到市場推廣的可行性分析,一步步非常紮實。相比於市麵上那些隻談情懷不談技術的書籍,這本書顯得腳踏實地得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對於如何進行規模化種子采集和種苗培育的設備要求,介紹得略顯保守,希望未來修訂版能補充一些現代農業技術方麵的知識,讓“應用”二字更加立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