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明)茅坤撰 张大芝 张梦新点校
出 版 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01
I S B N:9787807159025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浙江文丛(119-123):茅坤集》一是根据出版社意见新增了茅坤的制义九十五篇,其中《学庸》十四篇·《论语》四十二篇》《孟子》三十九篇。系据明嘉靖戊戌陈名夏石云居刻本《国朝大家制义·茅鹿门稿》补录。现题为《茅鹿门先生制义》。二是辑录了茅坤的诗文佚稿十六篇,其中诗歌有《初过湖上逢雨》等十四题十五首,系根据浙大图书馆藏「归安陆心源伯刚甫编太穰梨馆遇眼录》卷二十二《茅鹿门诗翰册》补录,这次再版时补人补遣。佚文二篇,其中《同野杨公行略》据湖州图书馆藏清代朱福增编《练溪文献。艺文》补;《中江先生文集序》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四册莫如忠昼《兰馆集》《齐鲁书社一九九七年七月版》补,二文均补人《白华楼文稿补录》。三是增加了明清时人对茅坤诗文的评论辑要,以帮助更准确全面地了解与评价茅坤诗文。这些评论现作为附录四。四是对一九九三版中的一些错讹之处进行了订正,并相应在卷末增补了一些校记,以便于广大读者对诗文内容的深入研究。五是为更符合茅坤著作的原貌,特将字体由初版时的简体改为繁体。这项工作由浙江古籍出版社负责完成。
虽然我本身并不是研究茅坤先生的专业学者,但作为一个对明代文学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这套《茅坤集》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那个时代文坛的重要窗口。书中所收录的文章,虽然篇幅各异,风格也或有不同,但整体上展现了明代中叶士人的一种精神风貌和思想脉络。我被其中一些文笔老辣、见解深刻的文章所折服,也对茅坤先生本人及其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阅读的过程,就像是穿越时空,与那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文人雅士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书中的一些论述,对于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思潮,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视角。我尤其关注那些涉及到文学评论和创作经验的部分,它们往往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写作和思考的新启发。有时候,读到一些感同身受的段落,会觉得心有戚戚焉,仿佛茅坤先生在诉说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
评分拿到这套《茅坤集》时,首先被它的装帧深深吸引。16开的尺寸,沉甸甸的分量,加上那素雅而又不失厚重的封面设计,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和收藏价值。拆开包装,指尖触碰到的是那种温润的纸张,不是那种光亮得刺眼的现代印刷纸,而是带有一定肌理感的,仿佛能嗅到一丝墨香。翻开第一卷,那排版印刷的精良,字迹的清晰,都让人赏心悦目,读起来格外顺畅,完全没有市面上一些粗制滥造书籍带来的阅读障碍。这样的版本,无疑是对茅坤先生及其作品的一种尊重,也让我在开始阅读之前,就对这次精神之旅充满了期待。浙江文丛这个系列,似乎一直以来都有着对文化经典的深入挖掘和精良制作,这次的《茅坤集》更是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内容上的分量,让人觉得拿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值得细细品味的精神财富。
评分我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一杯茶,然后翻开《茅坤集》的某一卷,沉浸在那些古老的文字里。这套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本身,更在于它所营造的一种阅读氛围。精装的设计,让我觉得无论放在书架上,还是在手中翻阅,都有一种仪式感。有时候,我会随手翻到一篇文章,读上几页,或许是关于人生的感慨,或许是对时事的针砭,又或许是朋友间的赠答酬酢,都能从中品味出独特的韵味。我发现,茅坤先生的文字,虽然是古代的,但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很多方面与当下的我们依然相通。这种跨越时代的共鸣,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套书不像是那种一次性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更像是可以常伴左右、时时翻阅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套《茅坤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16开的精装版本,让我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舒适,既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又不会过于庞大而显得笨拙。我喜欢它所传递出的那种低调的奢华感,不张扬,却处处透露着精致。在内容上,我发现茅坤先生的文章,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他对于社会现象的剖析,对于人情世故的洞达,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在读到一些精彩的段落时,会忍不住停下来,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思考它与当下社会生活的联系。这套书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学术研究层面,更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提供一种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
评分作为一名喜欢收集和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读者,这套《茅坤集》无疑是我的书架上的一颗明珠。它的装帧考究,内容详实,堪称一套值得珍藏的学术佳作。每次看到这五册书整齐地摆放在那里,我都会感到一种由衷的满足。我尤其欣赏它所呈现出的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无论是版本的选择,还是校勘的细致,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文化的敬畏之心。对于我来说,阅读《茅坤集》,不仅仅是了解茅坤先生的个人作品,更是借此机会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和社会风貌。书中的很多篇目,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能够看到明代文人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思考、创作和交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理想抱负,都跃然纸上,引人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