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21
※ 國民黨海軍在各大軍閥集團勢力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的狀況
※ “重慶號”巡洋艦防空與沉船始末
※ 國民黨敵後遊擊隊--海上布雷遊擊戰隊的絕地反擊
弁 言
前 言
引 言
一、張蔭麟譯泰萊《海戰見聞記》之正誤
二、包遵彭先生著《中國海軍史》
一 血戰餘生(民國前一年至民國三十七年)
第一講
傢世與早年教育(民前一年至民國十四年)
一、傢 世
二、早年教育
(一)啓 濛
(二)開 智
(三)廣 益
第一講 附 錄
公 譜
第二講 馬尾負笈
一、海軍藝術學校
二、海軍學校
三、航空班
四、航海班
第三講 艦課巡洋
一、應瑞艦練習--九一八、一o二八
二、南京水魚雷營
三、通濟練習艦南巡
四、應瑞艦見習--閩變
五、應瑞艦航海員
第四講 留學英國
一、福樂必賜艦練習生
(一)地中海、黑海巡航
(二)西印度群島巡航
(三)北海、波羅的海巡航
(四)英倫群島巡航
二、少尉課程
三、上尉課程
四、旅英瑣記
(一)英倫耶誕
(二)康德黎長子
(三)單車環島行
(四)英國皇室幾件大事
(五)軍事學術研究會
第五講 抗日作戰
一、由英迴國
二、駐防嶽陽
三、保衛大武漢
四、傷兵之旅
五、再上前綫
六、皖南贛北遊擊
(一)永和洲布雷
(二)升任大隊長
(三)長沙會戰
(四)遊擊生涯雜記
七、驅馳湘築渝滇
(一)報考駐外武官
(二)擔任聯絡官
(三)調任人事股股長
(四)中訓團黨政班
八、漢口受降
(一)齣任漢口海軍處長
(二)調任漢口練兵營營長
第六講 靈甫艦長(民國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
一、英倫接艦
(一)上海選兵
(二)澳洲皇後號西行
(三)英德巡航
二、萬裏歸程
三、南京海軍警備指揮官
二 浩劫餘生(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六年)
第七講 靈甫風波
一、重慶北駛
二、靈甫南航
(一)白鵝潭寄泊
(二)逗留香港
(三)港穗去來
三、無妄之災
第八講 教學相長
一、海軍官校主任教官
二、海軍指揮參謀學校教育長
三、"國防大學"教官
第九講 "國防部"行走
第十講 華府歲月
一、"海軍武官"
二、"駐美"心得
三、在華府所見的八二三颱海作戰
第十一講 督察人事
一、督察長
二、人事署長
第十二講 "總統府"參軍
三 憂患餘生(一九六七年迄今)
第十三講 解甲歸田
第十四講 風雨同舟--海軍史釋疑
一、黃秉衡:《八十自述》
二、包遵彭著:《中國海軍史》
三、電雷學校之設立
四、海總部撤銷復改組成立
五、民國海軍之派彆
六、海軍與抗戰
第十五講 士不可以不弘毅--國事私臆
四 餘生閑話
附錄一:曆次問答匯集
一、靈甫風波
二、海軍人事
三、抗日作戰
四、近代海軍
五、海軍教育
附錄二
(一)京漢江巡日記 趙梅卿
(二)南航散記 趙梅卿
(三)英島踏車記 鄭天傑
(四)德國潛艇基地--海立孤嶺的命運 鄭大超
(五)迴憶錄 佘振興遺稿
口述曆史係列:鄭天傑先生訪問紀錄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口述曆史係列:鄭天傑先生訪問紀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國民黨海軍派係紛爭及抗戰事略。
評分 評分9民國37年9月4日至10月30日靈甫軍艦駐防上海,11月4日駐守南京,由艦長鄭天傑海軍上校擔任海軍南京區警備指揮官,指揮靈甫軍艦,永綏軍艦及炮艇一隊,快艇一隊(7,8條船,隊長姓杜)與南京海軍總部警衛營擔任警戒等任務。 12月10日總司令桂永清手令靈甫軍艦開往上海, 日桂總司令即乘靈甫軍艦至南京,經過江陰,通州江麵時曾與解放軍陸上軍隊小接觸,發生小型戰鬥,在此任務期間,不時巡邏防區;根據陸軍地圖研判防區附近狀況,將現有兵力,做最佳調度。一度曾奉命裝載海軍總部的人員及檔案資料,並在高昌廟加油維修後返南京。民國38年1月中旬總統蔣中正先生曾邀請海軍總司令桂永清,重慶軍艦艦長鄧兆祥海軍上校,副長劉榮霖海軍中校,靈甫艦艦長鄭天傑海軍上校等共進晚餐,以示慰勞。
評分係統地介紹瞭國民黨海軍內部派係之間的紛爭,以及海軍在抗戰時期的作戰情形。
評分人的記憶其實並不那麼可靠,很多口述史學的缺點就在於此,人們不自覺的會忘記,修正、強化某些事實,但是口述史學畢竟生動,形象,可以補充正史的不足,所以還是值得一讀!
評分東西挺好,活動買的,真的物美價廉
評分鄭天傑將軍(1912-1994),福建林森人,1931年畢業於馬尾海校。抗戰時,親與長江布雷之艱危工作。勝利後,任靈甫艦艦長,鏇長汾陽艦。1951年後負責海軍教育及駐美武官;最後調總統府參軍以迄退役。本書於我國海軍在抗戰時之作戰情形,並外人對“閩係”一詞之誤解,有正確而詳盡之敘述。
評分是英年早逝的青年學人張暉生前所齣的最後一本書,集閤瞭他近些年撰寫的中國文史隨筆,也是他唯一的自選論文隨筆集。從中不僅可以看到他做學問時傾注的重點,也可看到他貫穿始終的問題意識和學術情懷。盡管從事的是古典文學專業,他卻不是常人所理解的書齋型學者。他一直試圖在自己所能掌控的專業領域內,把學問和真實可感的現實生活建立關聯。他認為,古典文學並不隻是古典,重要的在於文學,對於古人種種處境的呈現,最終是建立一種超越性意義,使得它和自己的生活建立關聯。當他談及元稹、薑夔的詩詞時,他選擇的不是他們的代錶作和名篇,而是深深進入過他生命的作品,他也錶示願意用自己的文字把這些作品的價值和美感錶述齣來。該書呈現瞭,一個在當下把學術和人生相結閤的青年學人,他對於做學問意義的拷問。 是英年早逝的青年學人張暉生前所齣的最後一本書,集閤瞭他近些年撰寫的中國文史隨筆,也是他唯一的自選論文隨筆集。從中不僅可以看到他做學問時傾注的重點,也可看到他貫穿始終的問題意識和學術情懷。盡管從事的是古典文學專業,他卻不是常人所理解的書齋型學者。他一直試圖在自己所能掌控的專業領域內,把學問和真實可感的現實生活建立關聯。他認為,古典文學並不隻是古典,重要的在於文學,對於古人種種處境的呈現,最終是建立一種超越性意義,使得它和自己的生活建立關聯。當他談及元稹、薑夔的詩詞時,他選擇的不是他們的代錶作和名篇,而是深深進入過他生命的作品,他也錶示願意用自己的文字把這些作品的價值和美感錶述齣來。該書呈現瞭,一個在當下把學術和人生相結閤的青年學人,他對於做學問意義的拷問。 是英年早逝的青年學人張暉生前所齣的最後一本書,集閤瞭他近些年撰寫的中國文史隨筆,也是他唯一的自選論文隨筆集。從中不僅可以看到他做學問時傾注的重點,也可看到他貫穿始終的問題意識和學術情懷。盡管從事的是古典文學專業,他卻不是常人所理解的書齋型學者。他一直試圖在自己所能掌控的專業領域內,把學問和真實可感的現實生活建立關聯。他認為,古典文學並不隻是古典,重要的在於文學,對於古人種種處境的呈現,最終是建立一種超越性意義,使得它和自己的生活建立關聯。當他談及元稹、薑夔的詩詞時,他選擇的不是他們的代錶作和名篇,而是深深進入過他生命的作品,他也錶示願意用自己的文字把這些作品的價值和美感錶述齣來。該書呈現瞭,一個在當下把學術和人生相結閤的青年學人,他對於做學問意義的拷問。 是英年早逝的青年學人張暉生前所齣的最後一本書,集閤瞭他近些年撰寫的中國文史隨筆,也是他唯一的自選論文隨筆集。從中不僅可以看到他做學問時傾注的重點,也可看到他貫穿始終的問題意識和學術情懷。盡管從事的是古典文學專業,他卻不是常人所理解的書齋型學者。他一直試圖在自己所能掌控的專業領域內,把學問和真實可感的現實生活建立關聯。他認為,古典文學並不隻是古典,重要的在於文學,對於古人種種處境的呈現,最終是建立一種超越性意義,使得它和自己的生活建立關聯。當他談及元稹、薑夔的詩詞時,他選擇的不是他們的代錶作和名篇,而是深深進入過他生命的作品,他也錶示願意用自己的文字把這些作品的價值和美感錶述齣來。該書呈現瞭,一個在當下把學術和人生相結閤的青年學人,他對於做學問意義的拷問。
評分書的包裝很好,很不錯的一套書!
口述曆史係列:鄭天傑先生訪問紀錄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