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理念》以清晰易懂、充满活力的散文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政治哲学,这种政治哲学致力于减少世界上的不公正,而不是凭空建立理想中的公正的空中楼阁。阿马蒂亚·森使政治哲学面对人类的渴望以及现实世界中人类受剥夺的状况,而他已经在为改变这种状况奉献其智慧人生。 ——G. A.科恩(G. A. Cohen),牛津大学
《正义的理念》……非常棒,探讨棘手的话题,尊重几个世纪以来的哲学辩论,同时又有创意地对这些话题重新思考,[它]无疑为日后的社会研究确定了议程表。《正义的理念》将经济和政治分析与道德的理性相结合,这是这本书重要的内容之一。 《正义的理念》全面而简练地跨越了政治传统。从前往后读,这本书是对经典的政治理论富于逻辑的再思考;从后往前读,它是对人们普遍迫切关注的事情的备忘录。不管以哪种方式读这本书,这都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鸿篇巨著。如今政治越来越引人争议、国家和社会面临暴力挑战、全球性政治参与的规则难以捉摸(而且常常被忽视),在这样一个时代《正义的理念》是对文明的呼唤,呼唤知识分子仁爱参与的模式。 ——葆拉·纽伯格(Paula Newberg),《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
在《正义的理念》中,森将他的许多贡献和成就转化为他对正义独特的看法——很难预测政治哲学目前的复兴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人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辩论对世界和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森关于正义、社会选择理论以及评估福利的可行能力方法的理念是对它们的重要贡献。 ——塞缪尔·弗里曼(Samuel Freeman),《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认识这个世界不能仅靠直觉。理性思考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解读”自己的所见所闻,探究这些感受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既考虑这些感受,又不为其所左右。这就涉及感受和印象的可靠性问题。对不公正的感受可以被视为触动我们的一个信号,但我们需要对该信号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审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亚当·斯密坚信道德情操的重要性,但这并未妨碍他构建起“道德情操论”(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也并未影响他坚持以下看法,即必须通过理智的审思来对负罪感进行批判性考察,如此才能确定它是否可以成为不断谴责的依据。当我们想称颂某人某事时,也同样需要进行类似的审思。
在本书的前十章中,我将探讨上述诸方面以及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理论性问题。然后我会谈到应用方面,包括批判地考察人们评价公正问题的依据(自由、可行能力、资源、幸福、福利等),以平等和自由的名义出现的各种考量的相关性,公正与民主之间的明显联系,即协商式治理(government by discussion),以及人权的本质、可行性及其可及的范围。
第三,可纠正的不公正的存在很可能是与行为上的僭越,而非制度缺陷相关(在《远大前程》中,皮普关于他蛮横的姐姐的回忆即是如此,那并不是对作为制度的家庭的控诉)。公正最终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关,而并非仅仅与周遭的制度有关。许多主流的公正理论却用大量笔墨关注如何建立“公正制度”(just institutions),而行为特征只是被赋予了派生和辅助的功能。比如,约翰·罗尔斯著名的“作为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理论产生出一套独特的“公正原则”(principles of justice),这些原则所关注的仅仅是建立“公正制度”,同时要求人们的行为完全符合这些制度的要求。3本书认为,过于关注制度方面(假定行为处于从属地位),而忽略人们的实际生活,是有严重缺陷的。研究公正问题时,关注实际的生活对理解公正理念的本质和影响范围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