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论中国文学

梁启超论中国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启超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06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047637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页数:36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梁启超论中国文学》中梁启超先生论述中国美文及其历史,包括古歌谣及乐府、特别是周秦时代、汉魏时代和唐宋时代的美文做了重点研究。另对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及陶渊明和杜甫的创作风格及生平做了单独论述。

目录

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古歌谣及乐府
序论
第一章 秦以前之歌谣及其真伪
第二章 两汉歌谣
第三章 汉魏乐府

周秦时代之美文
第一章 诗经之篇数及其结集
第二章 《诗经》的年代

汉魏时代之美文
第一章 建安以前汉诗
附 全汉诗种类篇数及其作者年代真伪表葛天民
汉魏乐府及其类似之作品
乐府之前驱
唐宋时代之美文
词之起源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陶渊明
自序
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陶渊明年谱
陶集考证
附陶集私定本
情圣杜甫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说梁启超是一代历史名流,谁都没有异议。但如何评定他的历史地位,却一直难有共识。因为他的一生,实在阅历丰富;他的贡献,实在建树太多;他的才能,实在光采纷呈;他的著述,实在涉及太广。不过,有一点公认无疑,那就是他对中国思想界的

评分

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评分

评分

评分

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评分

梁启超先生论述中国美文及其历史,包括古歌谣及乐府、特别是周秦时代、汉魏时代和唐宋时代的美文做了重点研究。另对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及陶渊明和杜甫的创作风格及生平做了单独论述。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领袖,学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8年,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梁启超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后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与诗歌、小说、戏曲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以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 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语言半文半白,“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