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大地母亲》为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一部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作者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过程,系统介绍了上自50万年前下迄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类型。
如果上述两种可能性之中的第二种符合事实,那么,在苏美尔文明的影响传人埃及时,在苏埃陆路交通中,三角洲也许是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苏美尔文明对埃及发生影响的时间并不长,当埃及从政治上统一之后,苏美尔的影响几乎立刻就消失了。如果开发三角洲的工作完全是在接踵而来的古王国时期完成的,那么,苏美尔的影响便不可能取道三角洲从陆路到达上埃及;也许它直接取道海上。假如那样的话,苏美尔的海船多半曾抵达过上埃及在红海之滨的口岸,或者还有另一种可能,埃苏双方的水手在某个中途口岸相遇,也许是也门或索马里的香料出口口岸,或者是被苏美尔人称作马甘的地点不详的某铜矿出口口岸。我们已经知道,在铁路时代之前,长途海上旅行与路程相对短得多的陆路旅行相比,反而更便捷。不过,考古学在三角洲方面的空白也给另一种推测留下了余地,它同样具有合理性,但也同样无法证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设想,在法老埃及文明诞生之时,起主导作用的是三角洲,而不是上埃及。我们可以勾勒出这样一幅图画:在公元前第四千纪末叶,三角洲已与同时代的苏美尔达到同一发展水平,人们已征服了一部分冲积盆地,那里已出现了新生的城市。根据这一假设,苏美尔文明的影响很可能是在到达上埃及之前先到达三角洲,然后,它不是在海上绕航阿拉伯半岛,而是取道叙利亚从陆路抵达上埃及。无论如何,苏美尔对新生的法老埃及文明产生的作用,不仅转瞬即逝,而且仅只是影响而已。在埃及广为传播的并非是现成的、原装的苏美尔文明。例如,埃及文字虽然结构源于苏美尔,但其风格显然是埃及自身的,而象形文字干脆就是埃及人自己的发明,绝不是模仿苏美尔文字的。在埃及的视觉艺术领域,埃及人迥然不同于苏美尔人,他们并不善用泥砖作为修建纪念碑的原料,他们把纪念碑从泥砖建筑变成了石头建筑。他们的古典纪念碑是用大方石料造就的。气势恢宏、规模巨大的石头建筑也是埃及本土的发明,在这方面,埃及人从未受惠于苏美尔人或任何其他外人。仅从规模上看,苏美尔人的砖制古庙塔就无法与埃及人的金字塔相匹敌。埃及金字塔设计之完美,施工之精确,都是无与伦比的。
好,不错。书挺好的。大家没事看看
评分最开始看特别喜欢唐嫣比看到后来就觉得读不下去了,虽然他写的东西很多,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我觉得他有点太一味的强调西方的东西,而看不起东方的,同时,他以一种宗教观来看历史,我觉得本身就有些偏颇。
评分人类与大地母亲(套装共2册)还没看呢
评分帮同事买的,第三次买了,好坏就不用多说了。
评分对于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是作者对于技术革命的探讨。将旧石器时代同新时期时代对比,与现今社会类比,强有力地推导出“旧石器时代发明的速度跟不上传播的速度”这一结论,是读者能够理解远古社会的文明变迁,感慨人类祖先的智慧才能。
评分大师的经典作品,会认真阅读的!
评分凑单买的是价格划算,不错,包装也蛮厚实
评分书中对于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等古代文明均有提及;对于东汉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等古代强国也有详细描述;对于宗教、信仰方面的变化发展,作者也化枯燥为生动,为读者细细阐述。可以说,阅读汤翁的这本书,对于我们学习与了解世界历史是由极大帮助的。
评分本书的作者阿诺德·汤因比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写成了这本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书中文辞优美,生动展示了人类与大地母亲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全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