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花鳥畫是我國繪畫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當時畫院和民間名傢眾多,錶現形式多種多樣,畫法畫風不拘一格,或雙勾、或沒骨、或點染、或重彩、或淡彩、或水墨、或工筆、或寫意,各逞所能。存世名傢珍本可謂法度大備,氣完神足,對後世影響甚大。
包括一張高清放大圖和一張原大復製品。即可通過原大、原色的復製品體會原作的麵貌,又可通過高清放大圖細緻觀察局部,體會原作的敷色及用筆、造型技法。
采用瞭散頁裝幀形式,是為瞭方便鑒賞者臨摹。
其高清放大部分可用作教學掛圖,作為美院或者畫院的教材使用。
《中國曆代繪畫珍本》第一輯40種之一。
海報:
原大尺寸:25.2*26.0cm 高清放大:400%
《中國曆代繪畫珍本:白芙蓉圖》所選皆為中國曆代名畫,原作仿真,高清放大,或遒勁流暢,或粗細頓挫,隨心流轉,圓潤飄逸,節奏鮮明,落筆精道,形神兼備,是學習中國畫的臨摹經典範本。《中國曆代繪畫珍本:白芙蓉圖》可供中國畫學習者臨摹欣賞。
白芙蓉圖被認為是南宋院體花鳥畫的高水平之作。畫麵色彩較厚,暈染采用齣沒骨畫的技巧,過渡自然,錶現齣芙蓉花瓣形態及色彩細微的變化特徵。細膩而透明的色彩,體現齣富麗、鮮潤的特點。綫描的技法也細緻入微,葉脈上那種毛茸茸的樣子都錶現齣來瞭。綫描具有五代黃筌一派畫風的精神。
李迪,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傢,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北宋宣和時為畫院成忠郎,南宋紹興時復職為畫院副使,曆事孝宗、光宗、寜宗三朝(1162年—1224年),活躍於宮廷畫院幾十年,畫多藝精,頗負盛名。工花鳥竹石、鷹鶻犬貓、耕牛山雞,長於寫生,間作山水小景。構思精妙,功力深湛,雄偉處動人心魄。所作《楓鷹雉雞圖》溫柔嬌嫩可愛,《雞雛圖》形象生動超拔,刻畫細緻入微,各具神態。山水師李唐法,亦多佳作。論者謂其畫鳩“作寒冷狀,精俊如生”;畫鶺鴒“翹翹欲起”。
據史書記載,到六朝時期,已齣現不少獨立形態的花鳥繪畫作品,如顧愷之的《鳬雀圖》、史道碩的《鵝圖》、顧景秀的《蜂雀圖》、蕭繹的《鹿圖》等,雖然已看不到這些原作,但著錄資料已錶明當時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瞭。
評分果熟來禽圖頁,宋,林椿繪
評分、蟲、魚、禽獸”等動植物形象為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
評分所作《楓鷹雉雞圖》溫柔嬌嫩可愛,《雞雛圖》形象生動,刻畫細緻,各具神態。山水師法李唐,也多又佳作。李迪《楓鷹雉雞圖》,絹本設色,縱189.4厘米,橫210厘米,是宋畫中罕見的巨幅作品,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此圖繪坡石花竹中,一棵古楓拔地而起,枯枝上一對凶猛的蒼鷹正嚮下怒視著一對慌忙逃竄的雉雞。畫麵上的山石樹斡用筆粗重,輔以水墨破染,其陰陽嚮背,都交代得十分清楚。樹上的枝葉疏密有緻,層次鮮明。鷹、雉的羽毛精細,神態生動。整幅畫麵給人以嚴謹結實,氣魄宏壯之感。畫麵左上方款署“慶元丙辰歲李迪畫”,可知。這幅作品繪於南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本幅有“怡親王寶”等藏印兩方。
評分特點編輯
評分 評分1. 花與鳥的閤稱。 唐 杜審言 《渡湘江》詩:“遲日園林悲昔
評分所作《楓鷹雉雞圖》溫柔嬌嫩可愛,《雞雛圖》形象生動,刻畫細緻,各具神態。山水師法李唐,也多又佳作。李迪《楓鷹雉雞圖》,絹本設色,縱189.4厘米,橫210厘米,是宋畫中罕見的巨幅作品,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此圖繪坡石花竹中,一棵古楓拔地而起,枯枝上一對凶猛的蒼鷹正嚮下怒視著一對慌忙逃竄的雉雞。畫麵上的山石樹斡用筆粗重,輔以水墨破染,其陰陽嚮背,都交代得十分清楚。樹上的枝葉疏密有緻,層次鮮明。鷹、雉的羽毛精細,神態生動。整幅畫麵給人以嚴謹結實,氣魄宏壯之感。畫麵左上方款署“慶元丙辰歲李迪畫”,可知。這幅作品繪於南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本幅有“怡親王寶”等藏印兩方。
評分至唐代,花鳥畫業已獨立成科,著錄中計有花鳥畫傢80多人。如薛稷畫鶴,曹霸、韓乾畫馬,韋偃畫牛,李泓畫虎,盧弁畫貓,張旻畫雞,齊旻畫犬,李逖畫昆蟲,張立畫竹等等,已能注意到動物的體態結構,形式技法上也比較完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