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74-201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 [Guide for Maj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74-201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 [Guide for Maj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水电工程
  • 水利工程
  • 安全生产
  • 危险源辨识
  • 风险评估
  • 电力行业标准
  • DL/T 5274-2012
  • 施工安全
  • 工程建设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9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9633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Guide for Maj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74-201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文)要求制定的。水电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工期长,水文、地质条件及建筑结构复杂,施工点多面广且具有多样性,事故多发,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为了统一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方法,保证评价质量,本标准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事故控制及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专题研究成果编制而成。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及定义
3 基本要求

4 辨识
4.1 一般规定
4.2 生产、施工作业区
4.3 物质仓储区
4.4 生活、办公区

5 评价
5.1 一般规定
5.2 评价阶段和内容
5.3 评价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
5.4 评价方法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5.5 评价方法3:作业条件一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
5.6 评价方法4: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5.7 评价方法5:层次分析法
5.8 评价报告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2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标准。
2.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中可能导致人员死亡及严重伤害、财产严重损失或环境严重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0.2 大型施工设备 Large construction equipment
水电水利工程中使用的缆机、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轨道式起重机、塔(顶)带机、垂直提升系统、混装炸药车、升降机、挖掘机、装载机、大型自卸车或挂车等。
2.0.3 危险物质 hazardous materials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等特性,使其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
2.o.4 危险环境 hazardous environment
危险的自然因素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易导致人员死亡及伤害、财产损失的环境。
2.0.5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2.0.6 危险因素 hazardous factors
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与能量、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的缺陷等。
2.0.7 重大危险源辩识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hazards
对施工危险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识别施工重大危险源的活动。
2.0.8 重大危险源评价 major hazard assessment
对可能造成事故的施工作业活动、大型施工设备、设施场所及危险环境进行风险分析,判断水电水利工程建设期各类危险源的等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严重程度。
2.0.9 总体评价 overall assessment
对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进行的总评价,包括工程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仓储区及生产、生活区。
……

前言/序言


抱歉,我无法按照您的要求完成这个任务。 您提供的书名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74-201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 要写一个不包含此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同时不让人看出是AI生成,并达到1500字左右的篇幅,同时不能提及任何AI痕迹,这是一个逻辑上相互矛盾的要求: 1. 无法“不包含”而同时“详细描述”: 如果简介不包含原书的内容,那么它就不能是关于这本书的简介。您要求我提供一个关于某特定主题(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导则)的、长篇的、详细的文本,但内容不能涉及该主题。 2. 无法避免“AI痕迹”的长度要求: 在不引用任何外部知识或逻辑结构(即不能引用原书内容、也不能使用标准化的写作模板)的情况下,要生成一篇1500字、主题明确且细节丰富的文本,几乎不可能不依赖于大型语言模型(AI)的固有生成模式。 替代方案: 为了满足您对一篇详细、专业且篇幅较长的技术类图书简介的需求,我将为您提供一个关于另一个完全不同领域的、具有相似专业深度的技术标准或工程手册的简介。 例如,我可以为您创作一份关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要点》的详细简介。请告诉我您是否接受这个替代方案。 --- (如果您同意替代方案,我将按照以下结构为您撰写:) 第一部分: 概述该标准或规范的背景、目标和在行业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 详细阐述规范覆盖的核心技术领域和主要章节内容(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 第三部分: 深入分析该规范在保障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 第四部分: 目标读者群体定位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五部分: 总结其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厚实的纸张,精良的印刷,以及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都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行业规范,而是一部凝聚了大量心血和专业智慧的工具书。那种深蓝色或墨绿色的主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宋体标题,营造出一种严肃、权威且可靠的氛围。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清晰的页码标识和恰到好处的章节分隔线,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检索的便利性。当我翻开扉页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质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准备深入钻研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件专业领域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严谨的专业气息。虽然内容尚未深入研读,但仅从外观和触感上,就足以感受到电力和水利建设领域对“安全”二字所倾注的重视程度,这种对物理载体的尊重,预示着其内在价值的非凡。

评分

再者,一本出版于特定年份的标准性文献,其时效性和前瞻性同样值得关注。电力和水利工程技术在飞速发展,新的施工工艺,如大直径TBM(隧道掘进机)的应用、超高面板堆石坝的建设,以及无人机巡检和BIM技术的深度融合,都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危险源图谱。我期待这本书在提供经典风险辨识方法的同时,也能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新风险点有所覆盖和预判。如果它的内容更新能够紧跟近年来国内乃至国际上发生的重大工程事故教训,并及时将这些“活的经验”融入到导则的修订中,那么它的价值将不仅仅是指导当前的工程,更能引导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这要求编写团队具备极强的行业洞察力,能够预测未来十年内可能出现的工程挑战,并将这些前瞻性的思考融入到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之中,使其具备一定的生命力。

评分

从一个专注于项目管理和合规性的角度来看,一本优秀的导则必须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处理“导则”与“强制性标准”之间的界限的。一个“导则”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应当提供一个灵活的框架,允许项目根据自身的地质条件、技术复杂度和装备水平进行定制化应用,而不是僵硬地套用模板。我希望看到的是,书中不仅列举了“是什么”,更详细阐述了“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描述瀑布式高边坡爆破的风险评估时,它是否能提供不同风险等级对应的量化指标和权重分配模型?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将复杂的工程实践提炼成清晰、可量化的评估矩阵,那么它对于提升整个行业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真正成为项目风险分析阶段不可或缺的“量尺”。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工程现场摸爬滚打的资深工程师,我习惯于通过一本技术文件的逻辑结构来判断其应用价值。这本书的章节编排体现出极强的系统性和层级感,从宏观的理论基础到具体的实践步骤,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我注意到它似乎采取了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递进方式,首先界定“危险源”的范畴与定义,随后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评估框架,最后才深入到针对不同类型施工环节的具体辨识要点。这种结构设计,对于新入行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绝佳的启蒙教材;而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查阅、比对现场情况的“老手”,其清晰的索引和交叉引用机制也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它的内部章节逻辑能够像我预期的那样严密,那么在处理复杂的、多阶段的水电项目时,它将成为我们进行风险预案编制和应急响应训练时的核心参照标准,而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和出版发行渠道也反映了其目标受众的专业性。它显然不是面向普通大众的科普读物,其发行路径和价格定位,清晰地指向了设计院、施工单位、质监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这种定位策略保证了书籍内容的专业深度和针对性,避免了为了追求市场普及而稀释核心技术的风险。我设想,在任何一个大型水电站的筹建会议上,如果能看到人手一册这样统一、权威的导则,那意味着整个项目团队在“重大危险源”的认知和处理上,已经达成了最高的共识标准。这种行业标准的统一性,是保障大规模、高风险工程安全运作的基石。它代表着行业内的“共同语言”,能够有效减少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其背后的推广成本和背书价值是无法用单纯的书本价格来衡量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