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质量欠佳,活动买的,虽然是提了价参与活动
评分传统中医学根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它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切实的防治疾病功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清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云:“学医始基于入门,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入门错则始终皆错。”
评分郭振球,男,192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自1947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医学教学、医疗与科研工作。出版《郭振球临床经验辑要》、《内科证治学新诠》、《妇科证治学新诠》、《儿科证治学新诠》、《中国现代科学全书·中医儿科学》等专著18部,培养博士、硕士及高校师资101名,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8项,其中《微观辨证学之研究》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抗纤灵治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对胶原代谢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2002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21世纪自然医学优秀成果奖。系世界传统医学诊断学学科奠基人,微观证治学开创者。临床精于妇科、儿科、内科及老年人疾病证治,特别擅长于心、脑、肾及呼吸系统诸病辨证论治。
评分传统中医学根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它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切实的防治疾病功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清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云:“学医始基于入门,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入门错则始终皆错。”
评分较全面适用
评分较全面适用
评分较全面适用
评分评分
脏腑经络的临证基础,三因极一的病机变化,伤寒、温病、杂病的药证系统,内、妇、儿科的三科鼎立,衷中参西的司揣内外、见微知著,抓住了临证这一主体中心,则可促进基础与临床两翼,比翼齐飞,和谐发展。所以阅读本书时,必须全书通阅,六第十一章同熟悉,口诵心维,并结合临床实践,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贯通一气,左右逢源”的妙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