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模具設計師成纔係列:注塑模具設計基礎》是“模具設計師成纔係列”叢書的一本,重點介紹注塑模具設計的知識、方法和技巧。本書的大特色是精講理論、偏重實戰,有彆於傳統模具教材。學完本書後,對模具設計2D排位將不再陌生。本書內容直接服務於具體設計。
《模具設計師成纔係列:注塑模具設計基礎》從頭至尾、循序漸進地詳細介紹注塑模具設計的各項細節及具體操作方法,內容包括模仁結構、分型麵設計、模架結構、進膠係統設計、側抽芯係統設計(滑塊及行位)、頂齣係統設計、冷卻係統設計等,最後以一套模具實例來做總結。所講內容翔實可靠、簡明易懂。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引言
1.2 模具的分類
1.3 模具設計的概述
1.3.1 模具生産流程
1.3.2 學好模具設計的基本要求
思考題
第2章 注塑成型
2.1 塑料
2.1.1 塑料簡介
2.1.2 塑料的主要性能特點
2.1.3 塑料的分類
2.1.4 新型塑料材料
2.1.5 常見塑料標識
2.2 注塑機
2.2.1 注塑機簡介
2.2.2 注塑機與模具
2.3 注塑成型
2.4 注塑成型工藝條件
思考題
第3章 模架結構
3.1 模具外觀認識
3.2 標準模架
3.3 典型模具結構3D圖解
3.3.1 動模部分拆分
3.3.2 定模部分拆分
3.4 模具結構2D圖解
3.5 模仁
3.5.1 模仁尺寸的確定
3.5.2 模仁的固定
3.6 模架的選擇
思考題
第4章 分型麵設計
4.1 拔模
4.1.1 拔模的必要性
4.1.2 拔模角度的選取
4.2 分型麵
4.2.1 分型麵的位置
4.2.2 分型麵的選取原則
4.2.3 模具定位設計
4.3 鑲件
4.3.1 鑲件的做法
4.3.2 鑲件的意義
4.3.3 靠破、插破與枕位
4.3.4 鑲件的固定
思考題
第5章 澆注係統設計
5.1 澆注係統的構成
5.2 主流道設計
5.3 分流道設計
5.3.1 分流道的截麵
5.3.2 分流道的走嚮布置
5.4 冷料井設計
5.5 澆口設計
5.5.1 直接式澆口
5.5.2 側澆口
5.5.3 潛伏式澆口
5.6 澆口位置的確定
5.7 排氣係統的設計
思考題
第6章 頂齣係統設計
6.1 頂齣過程
6.2 常用頂齣結構
6.2.1 頂針頂齣
6.2.2 頂闆頂齣
6.2.3 司筒頂齣
6.3 頂齣行程的計算
6.4 復位機構
6.5 垃圾釘、中托司、支撐柱
思考題
第7章 側抽芯係統設計
7.1 滑塊的設計
7.1.1 滑塊動作原理
7.1.2 滑塊本體設計
7.1.3 斜導柱設計
7.1.4 鎖緊塊設計
7.1.5 滑塊壓闆設計
7.1.6 滑塊限位設計
7.1.7 典型滑塊圖例
7.2 斜頂的設計
7.2.1 斜頂動作原理
7.2.2 斜頂頭部設計
7.2.3 斜頂的避空
7.2.4 斜頂的導嚮
7.2.5 斜頂的連接方式
7.3 先復位機構設計
思考題
第8章 冷卻係統設計
8.1 常用冷卻方式介紹
8.1.1 直通式水路
8.1.2 階梯式水路
8.1.3 隔闆式水路
8.1.4 盤鏇式水路
8.2 設計細節要點
思考題
第9章 三闆模設計
9.1 兩闆模無法解決的問題
9.2 三闆模工作原理
9.3 三闆模標準模架
9.4 澆注係統設計
9.5 限位裝置設計
9.5.1 限位拉杆設計
9.5.2 尼龍扣塞設計
9.6 水口邊釘導嚮長度的計算
思考題
第10章 注塑模具實際案例
10.1 模具圖紙介紹
10.1.1 産品圖
10.1.2 組立圖
10.1.3 散件圖
10.1.4 綫割圖
10.1.5 冷卻水路圖
10.2 設計案例
10.2.1 産品分析
10.2.2 轉圖
10.2.3 製作産品圖及加工圖
10.2.4 鏡像、放縮水作排位所需用圖
10.2.5 定內模料
10.2.6 調模架
10.2.7 完善組立圖
10.2.8 分模
10.2.9 散件圖
10.3 小結
附錄A 常用模具標準件
附錄B 不同塑料所用鋼材參考
附錄C 常見製品缺陷及産生原因
附錄D 最常用熱塑性塑料的介紹
附錄E 常用模具名稱匯總
附錄F 我國模具發展現狀及趨勢
附錄G 國外模具的現狀和發展
附錄H 模具設計師考題試捲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本書是“模具設計師成纔係列”叢書的第一本,是專門講解注塑模具結構設計基礎理論與方法的一本書。讀者隻有掌握瞭本書內容,纔能為學習後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此書的最低限度知識要求:
懂機械製圖因為書中有些圖例,不懂機械圖紙,將看不懂圖;瞭解必要的機加工知識模具加工屬於機加工,設計方法取自於工程實踐,對機加工操作不熟悉,將難以理解書中所介紹的概念與方法,所以對車、銑、磨、電火花、綫切割、數控銑等基本操作要有所瞭解。
作者在長期的教學和工程實踐中,曾用過不少版本的模具設計教材,在受益於這些經典傳統教材的同時,也深深為傳統模具設計教材中齣現的一些不足之處感到遺憾。
未來承擔模具設計工作的大多是本、專科學生,也有不少是中專生,他們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實實在在的模具設計,由於一些傳統的模具設計教材太偏重理論性,學術性,而不重視實戰操作,設計方法也沒有具體化,這使得學生學過之後是一頭霧水,動手設計時不知從何下手。理論探討固然有益,然而如果過多過濫,把一些可能是研究生也未必能理清的內容給這些學生,那未必有些不切實際,不關疼癢。
另外,現今模具設計早已是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方式進行,模具CAD/CAE/CAM技術在業界使用已經很普遍,使用軟件自動化分模已是每個模具設計師的必修技能,那種手工畫圖的方式已經是上個時代很遙遠的事情瞭。模具設計教材必須要跟得上模具技術的發展,必須要反映現代模具生産情況,如果抱守殘缺,沿襲慣有思維,必將落後於工程實際。
有感於此,筆者在自己多年模廠實際設計經驗的基礎上,參閱藉鑒瞭大量模具設計圖紙資料,並根據長期的模具教學實踐所得,按照科學的學習順序,對各章內容做瞭精心的安排,編寫瞭這本模具設計的入門小書,以求拋磚引玉,促進模具設計教學的發展。
本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零開始,循序漸進。
本書是一本模具設計的入門書籍,力求具備基礎條件的讀者都能理解,我們從塑料産品開始講起,然後按模具設計的順序,一步步地細心講解具體的設計方法。
(2)圖文並茂,簡明扼要。
本書的一大特色是配有大量的圖片,並以簡明的語言來敘述設計要點,對過深過理論化的內容不予探討,輕裝前進,沒有廢話,一改傳統教科書式的那種長篇大論。
(3)貼近實戰,操作性強。
本書的設計方法與技巧均是實際模具設計過程中所采用的,筆者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諸多技術資料和圖紙,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本書編寫的目的是講求實戰,學完之後,就能夠動手去設計,能夠解決瞭空談理論,不會設計的尷尬情況。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類、材料工程類專業本科生及專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模具設計從業人員的培訓教材,還可供從事注塑模具設計與製造的技術人員使用。
本書編寫過程中引用瞭一些同類圖書的插圖、實例和錶述,在此深錶感謝!並在筆者的認知水平上,對所引內容進行瞭修改或補充。筆者希望給讀者奉獻一本好書,盡管我們小心謹慎、反復檢查,但由於水平有限,雖勉力為之,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請各位讀者和同仁海涵並不吝賜教!我們的郵件地址:528009396@qq.com。
王靜
2012年鞦於鄭州
模具設計師成纔係列:注塑模具設計基礎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沒認真看,不過粗看內容都很齊全,應該還不錯
評分
☆☆☆☆☆
內容一般一般
評分
☆☆☆☆☆
很好,簡單易懂。
評分
☆☆☆☆☆
身邊很多人在看這本書,現在買來瞭我也在看。評價真的是一片叫好,我認識的人當中,有自討腰包買瞭好幾本送朋友的,有看書從頭哭到尾的。 奇怪的是,很多人都說看完瞭,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作者柴靜本人,而是她所描寫的身邊的那些人。 有人喜歡陳虻,大約也希望生活中有這樣的長者指點一二。跟柴靜閤作的幾位男女攝影和導演更是各有粉絲。 這麼火紅的第一女主角不被喜歡,反而是配角們紛紛搶鏡,讓我想到的簡直就是《士兵突擊》中的那個許三多。 還有人看到的是大事件,是並不那麼遙遠,跟我們切身相關的大事件——SARS事件,汶川地震,山西煤礦塌陷|、華南虎造假,大事件像舞颱上的聚光燈,把主角照的熠熠生輝,這也就是對此書不那麼喜歡的人所說的—— 柴靜是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不是記者。 不知道為什麼,反正跟許三多不一樣,我看到的是一個人,一個人的成長。這跟CCAV的宏大背景無關,跟著名記者的光環無關,跟那些傳播率極高的新聞節目無關,我能看到的,是一位女性,從年輕氣盛,到平淡如水。 她說二十齣頭的時候,采訪黃永玉, 問他的人生哲學是什麼。 黃迴答“尋常”。 二十多歲的柴靜不明白,心想,這也叫哲學嗎?。老人傢說, “天上那麼多高乾子弟,七仙女為什麼要下凡嫁董永? 因為她什麼都有,隻缺尋常。” 二十幾歲,她聽不懂。 在最初的不適應之後,她在SARS的報道中找到瞭勇往直前的膽氣,也找到瞭記者引以為豪的“正義感”和“道德感”。 但是, 太用力瞭。 太用力並不是壞事,年輕的時候,自然是應該“跨馬提刀入東京”,應該“一日看遍長安花”, 年輕的時候,快意恩仇是對的,熱血沸騰是對的。 我想起自己十四五的時候,還拿刀割過手腕,呃- - - - 太痛,結果放棄瞭。但總覺得死是件詩意浪漫的事,活得窩窩囊囊纔糟糕呢。看到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簡直引為知己。 當然, 也並沒有成名。 還有虛榮心,心裏眼裏老看著那個誰。 比我漂亮瞭也不行,比我成績好瞭也不行。高中的時候強烈妒忌一個女生,人傢長得也不行,成績也普通,就語文特彆強,沒事作詩填個詞什麼的,讓我氣得牙癢癢,晚上打個手電也看全唐詩什麼的,但是沒那份文雅,一看就瞌睡,隻好換成武俠小說。後來進大學瞭,還跟裝沒事地跟老同學打聽她的近況。 好像都是這麼過來的。 用力,咬著牙地用力,拼著命地用力。看見菜場裏穿著睡衣,蓬亂著頭發,還有眼屎的大媽就害怕,生怕以後變成她們那樣。 太用力瞭,為賦新詞強說愁。 所以我纔喜歡這本書,喜歡中間往後的部分,喜歡那種慢慢鬆下來的活法。 SARS是2002年,柴靜26歲。 汶川地震是2008年,柴靜32歲。 汶川的報道是平靜的,他們跟隨普通的葉哥葉嫂迴傢,從廢墟裏挖齣鍋來,挖齣土豆和白菜,做飯。鏡頭裏幾分鍾都沒人說話。 她說“我不想提問,也不想勸誰不難過”。 也許,如果是26歲的柴靜,她會配上解說詞“汶川人民仍然堅強地生活著”。 那不行,32歲的她已經知道,那個,太用力瞭。 因為齣版社選的名字是《30歲前的每一天》,有朋友笑說你趕快寫《40歲前的每一天》吧。 如果是40歲前的每一天,我猜想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那麼用力地生活,但是認真地生活,每一天,每一天。做飯,吃飯,睡覺,起床。 天涼瞭加床被子,天熱瞭買個新扇子,不需過分強求,但也不一味退讓。 用點氣力生活,但如果太纍瞭就歇著。 市井人生,就過成那個樣子。 這也不完全算是書評,不過是一點感受罷瞭。還是強烈推薦此書的。
評分
☆☆☆☆☆
不錯,比想象的要說的詳細
評分
☆☆☆☆☆
感覺很難,看不懂啊。。
評分
☆☆☆☆☆
紙質不錯,配圖豐富生動,物美價廉,值得購買?
評分
☆☆☆☆☆
非常滿意
評分
☆☆☆☆☆
我很喜歡這個係列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