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補救性心理教育叢書:抑鬱癥的心理研究與矯治》編製的初衷在於較全麵係統地介紹抑鬱癥的預防和治療方麵的知識,不僅重點介紹瞭抑鬱癥的認知行為治療、森田療法、沙盤治療、藝術治療等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且較詳實地介紹瞭藥物治療的種類和治療原則,還談到瞭難治l生抑鬱癥的尚存爭議的治療方法——外科手術治療。為瞭使得全書內容更加貼近抑鬱癥治療的臨床實踐,本書的參編者主要是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來自臨床一綫的精神科及心理治療醫師,根據他們既往的主要臨床工作內容有針對性地安排章節內容的寫作,且每種療法均配有詳細的實際治療案例以加深讀者的理解。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介紹篇
第一章 抑鬱癥概述
診斷篇
第二章 抑鬱癥的診斷標準
第一節 抑鬱癥的癥狀介紹
第二節 三種診斷標準的抑鬱癥定義
第三節 三種診斷標準對抑鬱癥定義的異同點
第四節 抑鬱癥與其他疾病的關係
第三章 特殊人群的抑鬱癥
第一節 青少年兒童抑鬱
第二節 老年期抑鬱
病因篇
第四章 抑鬱癥的病因解釋
第一節 生物學病因分析
第二節 社會學病因分析
第三節 心理學病因分析
治療篇
第五章 藥物治療
第一節 藥物治療原則策略及具體藥物介紹
第二節 成人的用藥
第三節 青少年兒童的用藥
第六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 各流派理論簡介
第二節 沙盤遊戲治療
第三節 森田療法
第四節 青少年兒童抑鬱癥的認知行為治療
第五節 藝術治療
第七章 難治性抑鬱癥的外科手術治療
第一節 外科治療抑鬱癥的曆史及理論依據
第二節 外科治療抑鬱癥的患者選擇及手術流程
第三節 外科治療抑鬱癥的方法及療效評價
預防篇
第八章 抑鬱癥的預防
第一節 生理
第二節 心理
第三節 社會
專欄篇
第九章 躁狂相關
第十章 自殺評估與防治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自殺的評估
第三節 自殺的處理
第四節 自殺的預防
第十一章 抑鬱相關量錶介紹
第十二章 醫療機構簡介
第一節 精神衛生專科醫院的主要職能
第二節 廣東省內重要精神衛生專科醫院簡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三)第三步:評估和挑戰歪麯信念
個體對固有認知不符的信息進行自動忽略的問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來進行糾正的。例如,在經曆過一場失敗的語文考試之後,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完全的失敗者。此時,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對失敗進行定義。如果你有不閤理的認知歪麯,則你所下的失敗定義可能會是:做得沒有我期望的那樣好,沒有盡自己100%的努力;做得沒有其他人那樣好;在有一項任務上沒有做好。
此時你可以采用自問自答式的詰問技術對這個歪麯認知進行質詢。
問:這次語文考試之後,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完全的失敗者,而且總是把事情搞砸。所以,你認為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就是一個從來都不能把事情完成的人。
答:是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徹底的失敗者。
問:這有些像是兩極化的思維模式,但是現實中也許存在兩極之間的過渡狀態。在過去幾年中,你真的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對嗎?
答:好像不是,例如我的乒乓球打得很好,某次乒乓球比賽還獲得瞭名次,並且我的數學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這些都讓我有很好的感覺。
問:你和朋友們間的關係如何呢?
答:很不錯。他們都認為我是一個非常善於傾聽、耐心而有幽默感的人,朋友們都喜歡我。
問:所以,剛纔給你自己貼的失敗者標簽是源於你的極端化思維,即“全或無”式的思維,這種思維並不能反映現實的狀況。
答:是的。不過,這次語文考試我期望得到90分以上,結果隻得瞭80多分。
問:因此,得到80多分的結果是你不能接受的。這其實就反映瞭你的“全或無”式的思維模式。換言之,“如果得不到我期望的90分以上的成績,我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
答:嗯,這看起來非常的不理智。
問:為什麼呢?
答:因為我在不同的科目上的錶現是不一樣的,有些科目學得好,有些科目學得不太好。
……
前言/序言
《心窗拂曉:抑鬱癥的理解與重建》 簡介: 抑鬱癥,一個常常籠罩在陰影下的名字,它如同潛伏的潮水,悄無聲息地侵蝕著個體的內心世界,讓曾經的光明變得黯淡,讓生活的色彩變得灰白。然而,它並非不可戰勝的敵人,更不是人生的終點。本書《心窗拂曉:抑鬱癥的理解與重建》旨在為你打開一扇通往理解與希望的窗戶,深入探索抑鬱癥的本質,並提供切實可行、充滿人文關懷的心理重建之路。 第一章:撥開迷霧——認識抑鬱癥的真麵目 在踏上治愈之旅前,我們首先需要清晰地認識敵人。本章將帶領讀者深入剖析抑鬱癥這一復雜的心理障礙。我們將從其普遍性與隱匿性入手,揭示為何抑鬱癥常常被誤解,甚至被忽視,以及它對個體身心健康可能造成的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抑鬱癥的定義與譜係: 擺脫單一、刻闆的印象,理解抑鬱癥並非隻有一種麵貌。我們將介紹不同程度和類型的抑鬱癥,從輕度情緒低落到重度抑鬱癥,幫助讀者瞭解其多樣性。 癥狀的精細描摹: 抑鬱癥的錶現是多維度、多層次的。本章將細緻描繪抑鬱癥的核心癥狀,包括情緒上的持續低落、喪失興趣與樂趣,以及伴隨而來的認知改變(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負麵思維模式)和軀體癥狀(如睡眠障礙、食欲改變、疲勞乏力、身體疼痛)。我們將強調,這些癥狀並非“矯情”或“想不開”,而是真實存在的生理與心理挑戰。 探尋病因的根源: 抑鬱癥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本章將深入探討其背後的生物學因素(如神經遞質失衡、遺傳易感性)、心理學因素(如童年經曆、人格特質、應對方式、認知偏差)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如生活壓力、人際關係、社會支持缺失)。通過瞭解這些潛在原因,讀者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或親友所經曆的痛苦,並為後續的乾預提供方嚮。 常見的誤區與偏見: 針對社會上對抑鬱癥存在的普遍誤解,如“抑鬱癥是性格軟弱的錶現”、“隻是想獲得關注”等,本章將逐一進行澄清與糾正,呼籲建立更加科學、包容的認知,減少汙名化,鼓勵求助。 第二章:心靈的低語——抑鬱癥背後的心理動力 抑鬱癥不僅僅是情緒的低落,更深層地,它反映瞭個體在麵對生活挑戰時,內心深處産生的無助、失落與自我否定。本章將深入挖掘抑鬱癥背後的心理動力,幫助讀者理解那些常常被壓抑或忽略的情感與認知模式。 習得性無助與失控感: 探討當個體反復經曆失敗或無法控製的負麵事件時,可能形成的“無論我怎麼做都無濟於事”的無助感,以及這種無助感如何逐漸侵蝕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導緻被動與消沉。 負麵自動思維與認知扭麯: 詳細分析抑鬱癥患者常見的負麵自動思維,如“我一無是處”、“我注定要失敗”、“沒有人喜歡我”等,以及導緻這些思維的認知扭麯,例如災難化、非黑即白思維、過度概括、個人化等。我們將提供識彆和挑戰這些扭麯思維的初步方法。 自我評價與低自尊: 探討抑鬱癥患者普遍存在的低自尊問題,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負麵自我評價如何持續強化抑鬱情緒。我們將關注個體對自身價值的認知,以及如何從根本上提升自我接納度。 情感壓抑與錶達睏難: 分析一些人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環境影響或教育方式,可能習慣性地壓抑真實情感,難以有效地錶達悲傷、憤怒、失望等負麵情緒,從而導緻情緒積鬱,最終以抑鬱的形式爆發。 依戀模式與人際關係中的睏境: 探索早期依戀關係模式對成年後人際交往及情感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可能齣現的溝通障礙、情感疏離,以及這些睏境如何加劇抑鬱感受。 第三章:曙光初現——抑鬱癥的心理矯治策略 認識到問題的存在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而積極的心理矯治則是重拾生命活力的關鍵。本章將詳細介紹多種科學、有效的心理乾預方法,旨在幫助讀者逐步走齣抑鬱的陰影,重建健康的心理世界。 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實踐: 這是目前被廣泛證明對抑鬱癥有效的療法之一。本章將詳細講解CBT的核心理念,包括識彆和挑戰負麵思維,改變不閤理的信念,以及通過行為激活來打破抑鬱的惡性循環。我們將提供具體的練習方法,如思維記錄錶、行為計劃等,讓讀者能夠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 人際關係療法(IPT)的運用: 聚焦於抑鬱癥與人際關係之間的聯係,IPT幫助個體改善溝通技巧,解決人際衝突,處理喪失與角色轉變等問題。本章將闡述IPT的四大核心領域,並提供相應的策略,幫助讀者修復和建立健康的人際支持係統。 接納與承諾療法(ACT)的理念: ACT強調接納負麵情緒和想法,同時專注於個人價值觀,並采取有意義的行動。本章將介紹ACT的六大核心過程,幫助讀者學會與內心的不適共處,並將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人生方嚮上。 正念與冥想的練習: 講解正念作為一種覺察當下、不加評判的心理狀態,如何幫助抑鬱癥患者減輕負麵思緒的糾纏,提升情緒調節能力。本章將提供不同類型的正念練習指導,如呼吸練習、身體掃描、行走冥想等,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自我關懷。 情緒調節技巧的培養: 學習和掌握有效的處理負麵情緒的技巧至關重要。本章將介紹多種情緒調節策略,如深呼吸、放鬆練習、轉移注意力、健康的情緒錶達方式等,幫助讀者建立更具韌性的情緒應對能力。 自我關懷與生活方式的重塑: 強調心理健康與生活方式的緊密聯係。本章將引導讀者關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包括規律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以及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這些都能成為對抗抑鬱的堅實後盾。 第四章:重建之路——賦能與希望同行 抑鬱癥的康復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段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希望的重建之路。本章將側重於賦能個體,增強其自我效能感,並提供在康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的應對策略。 自我覺察與內省的深化: 鼓勵讀者繼續保持對自身情緒、思維和行為模式的覺察,理解復發的早期信號,並主動進行調整。 建立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 強調與傢人、朋友、支持小組建立和維護良好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尋求和接受他人的幫助。 應對復發的策略: 即使康復後,復發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本章將提供一套預防復發的“急救箱”,包括識彆復發跡象、提前製定應對計劃、以及在需要時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重拾生活意義與目標: 引導讀者探索和發現對他們而言真正有意義的生活方嚮和目標,重新點燃對未來的熱情與希望。 擁抱不完美與持續成長: 認識到康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並鼓勵讀者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學習和成長的姿態。 《心窗拂曉:抑鬱癥的理解與重建》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你踏上康復之旅的一位忠實夥伴。它提供科學的知識,人性的關懷,以及切實可行的指導。願這本書能成為你心中那縷拂曉的陽光,驅散陰霾,讓你重新看到生活的美好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