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钢结构设计原理(高职高专教改系列教材)
原价:38.00元
作者:李有香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7011729
字数:448000
页码:2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有香主编的这本《钢结构设计原理》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作者本着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依据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的目标及要求,按照校企专家多次研究讨论后制定的课程标准进行编写。
全书共8个学习项目,内容包括:钢结构概论,钢结构的材料,钢结构的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钢粱,拉弯和压弯构件,钢屋盖,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
《钢结构设计原理》可作为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相关专业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学习项目1 钢结构概论 学习情境1.1 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学习情境1.2 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学习情境1.3 钢结构的发展 学习情境1.4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 项目小结 思考题学习项目2 钢结构的材料 学习情境2.1 建筑钢结构对钢材性能的要求 学习情境2.2 建筑钢材的破坏形式 学习情境2.3 建筑钢材的主要性能 学习情境2.4 影响建筑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学习情境2.5 建筑钢材的种类、规格及选用 项目小结 习题学习项目3 钢结构的连接 学习情境3.1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和特点 学习情境3.2 焊缝连接方法和焊接形式 学习情境3.3 对接焊缝连接 学习情境3.4 角焊缝连接 学习情境3.5 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 学习情境3.6 螺栓连接的排列与构造 学习情境3.7 普通螺栓连接 学习情境3.8 高强螺栓连接 项目小结 习题学习项目4 轴心受力构件 学习情境4.1 轴心受力构件的类型和应用 学习情境4.2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学习情境4.3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 学习情境4.4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学习情境4.5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 学习情境4.6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 学习情境4.7 梁与柱的连接 学习情境4.8 柱脚设计 项目小结 习题学习项目5 受弯构件——钢梁 学习情境5.1 受弯构件的类型及应用 学习情境5.2 梁的强度和刚度 学习情境5.3 梁的整体稳定 学习情境5.4 型钢粱截面设计 学习情境5.5 组合梁截面设计 学习情境5.6 组合粱的局部稳定和腹板加劲肋的设计 学习情境5.7 组合梁腹板的屈曲后强度 学习情境5.8 梁的拼接和连接 项目小结 习题学习项目6 拉弯和压弯构件 学习情境6.1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类型和应用 学习情境6.2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学习情境6.3 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学习情境6.4 实腹式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 学习情境6.5 压弯构件及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学习情境6.6 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截面设计 学习情境6.7 格构式压弯构件的设计 学习情境6.8 框架梁与柱的连接 学习情境6.9 柱脚设计 项目小结 习题学习项目7 钢屋盖 学习情境7 1 钢屋盖结构的型式、组成及布置 学习情境7.2 钢屋盖支撑 学习情境7.3 钢檩条 学习情境7.4 普通钢屋架设计 项目小结 习题学习项目8 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 学习情境8.1 刚架特点及适用范围 学习情境8.2 门式刚架结构形式 学习情境8.3 门武剐架的塑性设计与计算 学习情境8.4 节点设计 学习情境8.5 支撑布置 项目小结 习题附表 附表1 钢材和连接的强度设计值 附表2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附表3 各种截面回转半径的近似值 附表4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附表5 热轧等边角钢 附表6 热轧不等边角钢 附表7 热轧普通工字钢 附表8 热轧普通槽钢 附表9 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 附表10 锚栓规格 附表11 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清晰有力的白色字体,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专业与权威。我之所以选择它,纯粹是因为我最近在跟进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电力系统升级项目,涉及大量中高压电缆的敷设和保护,急需一本权威且与时俱进的技术参考书来指导实践。然而,当我翻开正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关于材料力学、电磁兼容性的复杂公式和详尽图表。这些内容无疑是工程学的基石,对于理解电缆在不同运行环境下的物理响应至关重要,但对于我目前急需解决的——比如如何在复杂的地下管廊中进行电缆路径优化,以及不同温度梯度下载流量的精确校核——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显得有些“高屋建瓴”了。它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电缆绝缘性能的长期老化模型,这固然重要,却让我感觉,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缺失了一些更为直观、更贴近现场经验的“操作手册式”指导。我期待的或许更多是关于防火封堵材料的选择标准、电缆接头附件的选型依据,以及在狭小空间内吊装作业的安全规程,这些实用性的细节,似乎在这本侧重于“规范”而非“指南”的著作中,需要我花费更多精力去从那些基础理论中反向推导出来。整体来看,它更像是一部为设计院总工程师准备的“理论基石”,而非项目经理手边即用的“现场宝典”。
评分我购买此书的初衷是想系统学习最新的防火设计标准。在建筑安全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如何有效隔离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通道,如何选择能够承受标准耐火时长的电缆井封堵材料,都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本书对电缆井、电缆沟的通风和泄压设计有详尽的章节,并且明确了不同防火分区之间的隔离要求,这些都是无可挑剔的知识点。但美中不足的是,当我开始着手进行实际的防火材料选型时,发现书中引用的标准可能与最新发布的某些消防器材国家标准存在时间差。例如,对于新型无卤低烟材料的烟密度指数和毒性指数的限制,书中的数据似乎偏向于早些年的通用标准,而没有充分体现出近两年来行业对“绿色施工”和“人员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需要同时翻阅最新的消防器材名录和这本规范,进行双重比对和确认。这本书奠定了基础理论,但要达到“最新”的要求,还需要读者自己去跟进那些快速迭代的、更具体的设备认证标准,它在“时间同步性”上略显滞后。
评分我最近在学习新的电力行业标准体系,希望能够快速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和安全要求,因此入手了这本书。初读之下,我立刻被它严谨的逻辑结构所震撼。条分缕析的章节划分,从电缆的分类、敷设方式的选择,到防火措施的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闭环。但是,当我尝试将书中的某个规范要求应用到我们实际正在评估的一个新建变电站项目中时,我发现了一些难以调和的现实矛盾。例如,规范中对于某些特定长度的直埋电缆最小埋深给出了明确的数值要求,这在平坦的开阔地带很容易满足。可是在我们这个位于城市边缘、地下管线密集、地质条件多变的区域,要严格按照这个数字执行,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复杂的协调工作,成本效益比急剧下降。这本书的论述,似乎更倾向于在“理想化”的、标准化的工程环境中进行推演。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针对“非标准”或“复杂环境”下的设计优化案例或折衷方案的讨论,比如,在有限空间内,如何通过优化电缆支撑结构来替代部分埋深要求,或者在不同土壤电阻率区域,如何根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动态调整电缆间距的实例分析。这本书提供的理论高度令人敬佩,但从工程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审视,它在“灵活性指导”方面略显保守。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结构工程师,我一直对电气设计规范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那些复杂的电气参数和计算对我来说门槛较高。这次挑战自己阅读这本规范,主要是想提升跨专业的沟通效率。这本书在电缆桥架的承载力计算、防腐涂层规范以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点的预埋件要求等方面,确实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框架。它的严谨性在于,它将电缆的荷载效应——包括电缆自重、电动力矩、以及热胀冷缩——都纳入了结构设计的考量范围,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然而,当我试图深入理解规范中关于“电缆敷设的动力学响应”部分时,我发现这部分内容与我熟悉的结构振动理论存在一定的知识断层。规范中可能更多地是基于电磁力引起的瞬时过载进行静态强度校核,而对于地震或外部冲击载荷下,电缆束的整体位移、张力变化以及绝缘层疲劳积累的分析模型,似乎并未给予足够的篇幅。这本书更像是一部聚焦于“静载与热载”的电缆设计圣经,对于动态环境下的系统韧性设计,留下了不少需要外部参考资料来填补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的清晰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在介绍电缆热平衡和散热计算的部分,那些剖面图展示了电缆层间距对散热效率的影响,直观明了。然而,在探讨电缆的经济性选型策略时,我发现书中似乎更侧重于技术参数的满足,而非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比如,对于如何权衡初始投资较高的耐火电缆与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的普通电缆,书中更多的是设定一个“必须使用耐火电缆”的场景,而没有提供一个深入的经济学分析模型,来指导用户在不同使用年限和风险等级下做出最优决策。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在电缆选型中的应用案例,例如,将电缆的预期寿命、维护频率、故障带来的停产损失等变量纳入优化函数。这本书无疑是技术参数的权威汇编,但对于项目业主方关心的“如何用最合理的钱办成最安全的事”这一决策支持层面,它的信息输出相对保守,更像是一个“技术合规”的指南,而不是一个“商业优化”的工具书。
评分1
评分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必备工具书
评分质量不错,物流太慢了
评分质量确实很不错,是正品,正在看,考试要用
评分非常好!好的!!!!
评分不错,绝对是正版书籍
评分跟练习题配合用的,不错,是正版。
评分正品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