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繁荣反而加速了法国革命的到来?
为什么美国革命带来了一个自由的民主社会?
各国元首必读的政治学经典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沦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两部传世名著,虽然内容上各有所表,但政治思想上却有着高度的内在关联性。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托克维尔所要探讨的问题是:“阐明这场在几乎整个欧洲同时酝酿的大革命在法国爆发而不在他国爆发的缘由,缘何它好像自发产生于它即将捣毁的社会,最终旧君主制缘何会这么彻底而又冷不防地倒塌。”
大革命前的法国究竟处于怎样的社会状态中?许多中国读者往往根据教科书,笼统地认为此时法国还处于那种标准的“封建社会”。托克维尔澄清了这样一个史实:法国的“中央集权制并非如人们所言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业绩,而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这也是欧洲史学界的惯常认识。
托克维尔,一位诺曼底地主贵族的富二代,一位地方法院的实习文官,一位律师,一位国民议会议员,用他传奇的经历和敏锐的观察,写出了两本世界性政治学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
一位历经五个“朝代”(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人生大起大落,前期热衷于政治,后期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携妻隐居,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的传奇人物,写出了两本世界性政治学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
他,就是19世纪的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托克维尔(Tocqueville,A.1805-1859年),出生于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他的数位近亲或死于法国大革命或被革命政府处死,但在20岁之前他就超过了自己家庭以及自己所属社会阶层的狭隘视野和立场,以他的一生来思考民主问题,思考如何看待法国大革命全面摧毁欧洲贵族体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近20年来,托克维尔在西方学界越来越受重视,一些学者甚至将托克维尔与马克思和穆勒并列,三者分别被冠以民主时代预言家、资本主义批判家与自由主义辩护人的称号。其主要作品有:《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回忆录》等。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前言
第一编
第1章 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人们对它的评论不
第2章 人们曾认为,大革命的根本与最终目的在于摧毁宗教权力与削弱政治权力,实则不然
第3章 大革命这场政治革命缘何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展开,其原因是什么
第4章 为什么几乎全欧洲都有完全相同的制度,它们怎样到处陷入崩溃
第5章 法国大革命有何独有的功绩
第二编
第1章 相较于其他任何国家,为何封建权利在法国更令人民深恶痛绝
第2章 中央集权制并非如人们所言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业绩,而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3章 今日所谓的政府管理监督实则为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4章 行政法院和官员保证制是旧制度的体制
第5章 中央集权制如何进入旧政治权力并取而代之,而不被摧毁
第6章 旧制度下的行政风尚
第7章 在欧洲各国里,法国怎样变成这样的国家,其首都已获得压倒外省的重要位置,并汲取了全帝国的精粹
第8章 在法国这个国度,人们彼此之间变得颇为相似
第9章 这些如此相像的人怎么比往昔更加割裂为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互相漠视
第10章 政治自由的摧毁与各阶级的分离怎样催生了几乎全部令旧制度消亡的弊病
第11章 旧制度下自由的类型及其对大革命的影响
第12章 既然文明有了种种进步,为何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居然比13世纪还要糟糕
……
论美国的民主
上卷
下卷
第1章
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人们对它的评论不一
在提醒哲学家、政治家们要谦逊谨慎方面,恐怕没有哪件事比法国大革命史更有效了,因为从来都没有过一个历史事件,能比它更伟大、更悠远、酝酿得更成熟却更无法预料的了。
即便是伟人弗里德里希这种天纵之才,也未能预感到这场革命的到来。虽然他对此有所接触,却置若罔闻。非但这样,其实他早已遵循着大革命精神在行事。他不仅是大革命的先行者,甚至堪称大革命的代理人。然而,当大革命临近时,他却未能辨认出来。而在革命终于爆发的时刻,它表现得迥异于历史上的众多革命,独具特殊的新面貌,因而一开始末被人们觉察到。
在国外,法国大革命成为闻名遐迩的事件。它几乎在各国人民心中滋生出一种模模糊糊的新时代即将到来的观念,一种变革与改良的朦胧希望,但无人猜得出法国大革命到底是种什么模样。各国君主和大臣居然缺乏这种隐约的预感,这种预感使人民一遭逢大革命便“骚动”起来。刚开始,各国君主和大距认为革命只不过是一场周期性疾病,各个民族的体质都很难规避,它只是为邻国的政治开拓新的领域,没有什么别的后果。倘若他们偶然说出了法国大革命的真谛,那也是不经意中说出的。1791年,德意志各国君主在匹尔尼茨聚会,确实宣称法国君主制所面临的威胁乃是欧洲所有旧的政权的共同威胁,它们同法国一样正面临危机,然而实际上,他们一点也不相信这番话,当时的秘密文件反映出,这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巧立借口,以遮蔽他们的意图,或者在大庭广众下对这些意图予以粉饰罢了。
在他们眼中,法国大革命是一次稍纵即逝的地方性事件。对他们而言,他们只需要从中坐收渔翁之利即可。鉴于这种观念,他们密谋策划,多方准备,组织成秘密联盟。猎物既然近在咫尺,他们便彼此争抢起来,既彼此分裂,又相互亲近。他们的准备称得上是照顾到了各个方面,偏偏未能预料到即将发牛的事件。
……
这本书的另一层价值,在于托克维尔对“自由”的深刻反思。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他并没有将法国大革命视为对自由的最终实现,反而认为革命在追求平等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自由。他指出,旧制度下的中央集权,在革命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反而限制了个体的自由。而他对“政治自由”的珍视,超越了单纯的个人解放,他认为真正的自由,需要建立在参与公共事务、监督政府权力、维护公民权利的基础上。 在《论美国的民主》中,他更是将“政治参与”视为民主的基石。他观察到,美国人热衷于参与各种形式的政治活动,这不仅是对政府的监督,更是公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体现。他认为,正是这种积极的政治参与,能够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个体的自由。这本书让我体会到,自由并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需要不断争取和维护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是免于外界干预的权利,更是参与公共生活、塑造自身命运的能力。托克维尔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复杂性,也让我们对自身的社会和政治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早已是我的枕边书,但这次偶然翻开这本《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文集》,却是一次全新的、令人振奋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历史的宏观走向和制度的演变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托克维尔的文字,恰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将他深邃的洞察力与精妙的笔触融于一体,勾勒出两个时代、两个世界的壮丽图景。 《旧制度与大革命》部分,我最震撼的是他对革命前法国社会肌理的剖析。他笔下的“旧制度”并非是简单粗暴的君主专制,而是一种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贵族的特权、教会的影响、中央集权的扩张,以及法律和习俗的惯性,共同织就了一张看似牢不可破的网。而正是这种“压迫的非对称性”,即表面上看似温和,实则无处不在的社会控制,反而成为了引爆革命的火药桶。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中产阶级”在革命前后的角色转变的分析,他们既是旧制度下利益的既得者,又是新思想的孕育者,这种复杂性与矛盾性,是许多简单化的历史叙事所忽略的。托克维尔的文字,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深处的涌流,理解革命并非是突然爆发的野火,而是长期积淀的能量的释放。他对于“平等”与“自由”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至今仍具有警示意义,提醒我们警惕以平等之名行专制之实,或者以自由之名忽视社会公正的风险。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托克维尔对“历史宿命论”的有力挑战。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他没有将革命的爆发仅仅归咎于偶然的事件或个人的罪责,而是深入挖掘了导致革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深层原因。他反复强调,旧制度的种种弊端,如封建残余、行政集权、财政不公等,都在为革命的到来埋下伏笔。然而,他同时也指出,历史的走向并非完全由这些因素决定,在特定的历史关头,人的选择和行动仍然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历史的偶然性”的认识。他并未否认偶然因素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比如某些人物的出现、某些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加速或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是,他认为这些偶然因素必须在特定的历史土壤上才能生根发芽。换句话说,革命的发生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但具体的爆发时间和形式,则可能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这种辩证的视角,使得他对历史的解读更加 nuanced,避免了简单化的因果推论。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丰富,不再是僵硬的线性叙事,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的变数和选择。
评分《论美国的民主》中,我对“舆论”在美国社会中的强大作用印象深刻。托克维尔认为,在美国,舆论几乎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具有强制性的力量,它不像欧洲的舆论那样,受到贵族、教会等传统权威的制约,而是更加直接和普遍。他认为,正是由于“平等的精神”在美国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同等重要,因此,公众舆论就具有了更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种强大的舆论力量,既有其积极的一面,能够促使政府回应民意,推动社会进步,但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托克维尔对此深表忧虑,他提出了“多数人的暴政”的概念,认为当占人口多数的观点过于强大时,少数人的思想和行为就可能受到压制,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就可能被扼杀。他描述了美国人为了避免被孤立而倾向于迎合多数人意见的现象,这种“沉默的多数”和“公开的少数”之间的张力,让我对民主社会中个体自由与群体认同的平衡有了更深的思考。他对于舆论的分析,对于当下信息爆炸、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警惕网络上的“多数人的暴政”,保护个体发声的空间。
评分翻到《论美国的民主》部分,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新鲜而充满活力的国度,托克维尔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冷静的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与欧洲截然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生态。他对于美国社会“平等的精神”的深入解读,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他看到了这种平等精神如何渗透到政治、法律、经济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塑造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他并非盲目赞美,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这种平等可能带来的弊端,比如“多数人的暴政”,以及个体在强大的群体压力下可能丧失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我特别喜欢他关于“结社自由”的论述。在美国,人们热衷于组成各种各样的社团,无论是政治的、商业的还是慈善的,这不仅是一种社会活力的体现,更是一种消解贵族权力、强化公民意识的重要手段。他认为,结社是抵御政府过度干预、维护个人自由的重要屏障。读到这里,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一个看似松散的社会,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托克维尔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民主并非只是简单的投票,而是一种融入社会肌理、塑造公民品格的动态过程。他对美国社会的热情与审慎并存的态度,使得他的分析更加客观和富有启发性,即便是在今天,对于理解现代民主国家的运作机制,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非常非常棒非常非常棒非常非常棒
评分冲着这几字看看希望别让自己失望
评分物流给力,服务可以,整体满意。书蕴含深刻道理,值得推荐。
评分买了好多书,送货员不辞辛苦上门,赞一个!
评分王岐山推荐的,读了确实很有收获,能理解美国式的民主!
评分给家人买的,是他想看的。
评分很好的书,包装很好,价格便宜
评分很好,很厚实
评分买的很好,挺满意的,长期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