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評分魏瞭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學者稱鶴山先生。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寜宗慶元五年(1199)進士第二及第,曆官簽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廳公事,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知嘉定府、漢州、眉州、濾州、潼川府,權工部侍郎。理宗寶慶元年(1225),史彌遠當政,以“封章謗訕”、“朋邪謗國”、“欺世盜名”罪名,落職奪三秩,謫居靖州,紹定四年(1231)復原職,進寶章閣待製,為潼川路安撫使、知濾州、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土院、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兼江淮督府、知福州,終福建安撫使。年六十卒,謚文靖。此書很好,趁活動購入。
評分魏瞭翁是南宋時期的重要學者,《宋史·儒林傳》和《宋元學案》有傳.理宗寶慶元年(1225),史彌遠當政,魏瞭翁以“封章謗訕”、“朋邪謗國”罪名,貶謫靖州,今湖南懷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前後七年,著成《九經要義》,詩文編為《渠陽集》.《湖湘文庫》規劃中的《渠陽集》,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鶴山集》為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宋開慶本《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核校,比較接近《渠陽集》的全貌.
評分該書校點者為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黃尚明先生,通審人為上海古籍齣版社編審丁如明先生。
評分該書校點者為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黃尚明先生,通審人為上海古籍齣版社編審丁如明先生。
評分《渭南文集》在陸遊生前並未刻印,直至寜宗嘉定十三年(1220),始由其子陸子遹在溧陽學宮將其刊刻問世。嘉定十三年刻本現隻存殘本,藏國傢圖書館,缺捲三、捲四、捲十一、捲十二四捲。此後比較有代錶性的是幾個明本,一是明弘治十五年(1502)锡山華珵銅活字本。此本依據嘉定刊本描摹、擺印而成。二是明正德八年(1513)梁喬刻本。此本與嘉定刊本不盡相同,捲數為五十二捲,內容上亦有差彆。但從其語涉宋廷處皆空一格來看,亦應齣於宋刻。三是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該本在華氏活字本基礎上重加校訂而成。毛氏還在嘉定刊本五十捲的基礎上補遺二捲,但所補文章恐不閤陸遊本意。
評分薛氏文集《浪語集》三十五捲,由其侄孫薛旦編次,於寶慶二年(1226)刊行。宋本惜已不存,明代以來,刻本絕少,常見者為幾種抄本。明祁承?《澹生堂藏書目》捲十三《續收》著錄《艮齋浪語集》十冊,為現存最早的抄本,藏南京圖書館。清代又有康熙貢生硃霞抄本(鐵琴銅劍樓舊藏)及《四庫全書》本。同治十年(1871),金陵書局據丁丙藏明抄殘本及硃學勤藏舊抄本,刊刻於世。光緒八年(1882),瑞安孫氏詒善祠塾匯刻《永嘉叢書》時,孫詒讓又對金陵書局本做瞭校核,為現存校核較為精審的刻本。此次整理,即以光緒間瑞安孫氏詒善祠塾刻、孫詒讓校核的《永嘉叢書》本為底本,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及《宋集珍本叢刊》影印清硃霞抄本為校本。
評分陸遊是南宋著名詩人,今存詩作九韆多首。另在文賦、詞作上亦自成一傢,有其獨特風格。其詩集《劍南詩稿》由陸遊自己編訂,並在生前就已印行。此外的作品則全部編入《渭南文集》之中,亦由陸遊本人生前編定。《渭南文集》凡五十捲,收錄瞭陸遊錶、奏、序、記、銘、傳、跋、祭文等二十多種文體的作品,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又有長篇遊記《入蜀記》這樣的重要文獻資料。最後附其詞作。
評分魏瞭翁是南宋時期的重要學者,《宋史·儒林傳》和《宋元學案》有傳.理宗寶慶元年(1225),史彌遠當政,魏瞭翁以“封章謗訕”、“朋邪謗國”罪名,貶謫靖州,今湖南懷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前後七年,著成《九經要義》,詩文編為《渠陽集》.《湖湘文庫》規劃中的《渠陽集》,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鶴山集》為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宋開慶本《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核校,比較接近《渠陽集》的全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