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从而出现较大的偏差。彭文生编写的这本《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力图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相应地、分主题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若干重要议题;最终,带领读者去探索中国经济新平衡的路径。
遵循制度变革和人口结构这两条主线,《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的基本结论有三点。
一,经济增长进入趋势性放缓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传统意义的人口红利消退,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制度变革尤其是参加世贸组织以来带来的红利的释放,以及高地价/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挤压。
第二,结构不平衡有多方面,但根本的失衡是贫富差距。后者降低了消费率,提高了储蓄率和投资率;消费弱/投资强的需求结构导致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工业占比高、服务业落后;工业过重的产业结构进而带来环境污染与资源压力。财富差距扩大有人口结构的原因,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压低了工资;更有政策扭曲的因素,包括行业垄断、不合理的财税机制(税收过度依赖流转税、财产税比重低以及政府支出重投资、轻公共服务和转移支付)、金融压抑(存款利率管制和资本账户管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等。
第三,高储蓄、房地产泡沫和信用扩张联系在一起,形成我国的货币信用周期,是未来5~10年大的宏观风险。高储蓄率意味着很强的投资需求,货币扩张受CPI通胀的限制较小;而信用扩张和房地产纠结在一起,有着很强的顺周期特征。其他国家的经验显示在货币信用周期的上半场,房地产泡沫吹得越大,信用(包括影子银行)扩张越快,下半场的调整就越痛苦。
经济转型需要平衡公平和效率、政府和市场、上一代与下一代、金融与实体、需求与供给。随着人们禀赋差异的扩大,公平问题凸现,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需要同时纠正“越位”与“缺位”,转变政府职能,进行深度的财税改革,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在放松金融管制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同时,更要控制房地产泡沫,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作者简介
彭文生,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1986年获得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3午分别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午曾就读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10年9月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此前,2008年加入巴克采资本,任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1998年至2008午,任职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先后担任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1993午至1998午,在华盛顿担任国际贵干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主要负责亚洲新共市场经济研究、政策分析和咨询。2012午受聘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和金融。在《银行和金融期刊》《牛津经济与统计评论》《太平洋经济评论》《中国经济评论》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英文著作“Business Cycles: Theory and Evidence”, co-authored with Andy Mullineux and David Dickinson, Blackwell Publishers,1993(《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合著);”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 Experi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Renminbi“, co-edited with Chang Shu,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制度变革的红利在中国仍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制度变革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在同一语境体系中,难以真正实现集思广益。此书有助于我们用同一语境思考制度的变革问题。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我们总说人口是大的国情,人口因素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增长也刚刚在破题,现在,彭文生又提出新的智力挑战——人口结构如何塑造宏观经济格局。
——蔡昉 全国人大常委,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长
彭文生博士受过系统严谨的现代经济学训练,多年来从事宏观经济研究,面对国内外机构投资者,近距离解读分析中国经济,心得良多,今天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幅系统而客观的中国经济全景图,极富启发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货币信用扩张后果的深刻思考。
——李稻葵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就经济增长、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的相互关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彭文生博士在本书中以其严谨的逻辑和细致的观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表现了一个睿智的中国学者在这一国际前沿领域中卓有成效的努力。
——张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分析新思路
一 分析框架的重要性
二 需求和供给
三 长期和短期
四 两大主流学派的盛衰
五 主流分析框架
六 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二章 人口结构的宏观经济含义
一 人口结构的主要特
二 人多人少的争议
三 放松计划生育的影响
四 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
五 人口结构和通货膨胀
六 人口结构和资产价格
七 前车之鉴
第三章 增长的长周期和短周期
一 过去三十年的三次增长上升期
二 长周期放缓已经开始
三 改革决定未来的增长趋势
四 短周期波动:中国版“大缓和”
五 案例分析:2013年的温和反弹
六 供给与需求的双面性
第四章 结构的失衡与再平衡
一 结构失衡的表象:消费弱
二 失衡的症结:收入差距扩大
三 人口结构是基本因素
四 企业对居民部门的挤压
五 政府对居民部门的挤压
六 居民部门内部贫富差距拉大
七 结构再平衡的路径
八 “中国消费”的宏观含义
第五章 货币信用周期
一 房地产交易吸收了“超发”货币?
二 准确理解货币的储值功能
三 货币是如何创造的?
四 上半场的繁荣
五 信用扩张的暗影——影子银行
六 下半场的挑战
第六章 通胀谜思
一 通胀短周期:总需求波动
二 货币“超发”的影响:先通胀,后通缩
三 发展直接融资降低通胀吗?
四 劳动力短缺推升通胀吗?
五 食品价格的特殊性
六 过剩型经济难以逆转
七 政策的通胀容忍度难以上升
第七章 房地产泡沫
一 泡沫的争议
二 房地产价格严重偏离基本面
三 泡沫的宏观驱动因素
四 高房价的长期危害性
五 房价下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六 房价下跌会带来金融危机吗?
第八章 人民币的再平衡之路
一 不平衡的体现
二 汇率的三个形式
三 准确理解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关系
四 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之辩
五 外汇资产的再平衡之路
六 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灵活性
七 再平衡的影响
第九章 城镇化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 旧模式难以持续
三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下降
四 新型城镇化需要多方面改革
五 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转型
第十章 “新中间路线”——转型的政策路径
一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 公平和效率
三 政府与市场
四 上一代与下一代
五 金融与实体
六 供给与需求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简介
精彩书摘
确实,从长远来看,有了这些条件,将有助于趋开放的资本账户之利而避其害。但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过程,与经济其他方面的改革和发展相辅相成,是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和走向成熟的一部分。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体现为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直接融资的比重近几年增加较快,银行贷款利率也已经有了较大的浮动空间,主要的限制是存款利率。目前的状况是否是进一步推动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障碍?从理论和其他经济体的经验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就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管制的关系来讲,有两个层面。一是效率层面,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本身是经济结构改革、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正因为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加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导致国内储蓄率过高。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应该是促进利率市场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部分。
另一个是宏观稳定的层面,回到前面提到的“三元悖论”,假设在开放的资本账户的条件下,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将对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灵活性的要求产生什么影响?首先,受管制的利率并不意味着其不能变动,也不意味着其变动对经济活动没有影响。利率调整色括存款利率的调整,在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中一直发挥着作用。
当然利率的作用还不够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但就与资本流动的关系而言,主要是汇率不够灵活。国内外利差如果没有汇率的变动来抵消就会形成套利的机会,加剧资金流入或流出的波动,影响货币政策执行的效率。没有汇率灵活性,即使在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如果因国内政策的需要把利率水平调整到与美元利率有较大的差距,仍然会导致套利空间。
其他经济体的经验也显示了利率市场化不一定发生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前。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动更为灵活的利率制度,到1994年实现完全市场化,花了近20年时间,在此期间伴随着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日本放松利率管制的过程也是非常谨慎的,最后才涉及存款利率,并且遵循先大额存款后小额存款,先定期存款,后活期存款的路径。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这个是给家长看的,全是文字。
评分
☆☆☆☆☆
物流快,一如既往的好,支持,价格实惠
评分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
评分
☆☆☆☆☆
慢慢研读 慢慢研读
评分
☆☆☆☆☆
速度快、质量好、服务周到。
评分
☆☆☆☆☆
很好,618促销,多买点书,回家慢慢看,京东物流就是快,而且还不贵,非常赞!
评分
☆☆☆☆☆
看懂经济周期的一本书,大牛推荐好物分享
评分
☆☆☆☆☆
关于中国改革发展的内动力的分析有种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
☆☆☆☆☆
第一,经济增长进入趋势性放缓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传统意义的人口红利消退,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制度变革尤其是参加世贸组织以来带来的红利的释放,以及高地价/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