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新研究法

中国历史新研究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尚思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80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982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历史与思想的互相关系极为密切。顾颉刚诸先生由“哲学”而“史学”,才能富有怀疑的精神。《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与《中国思想研究法》为姊妹作,详略互见,有无相通,关系至为密切。对于像梁任公师的《中国历史研究洼》及《补编》,颇寓“纠正”、“补偏”与“避复”之意。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一书,为《中国思想研究法》的姊妹作,书中对中国史书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研究所用的搜集方法,阐述了作者对新史观和中国史期划分的看法,作者还对读史的要诀进行了简介,此书与钱穆、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以及严耕望的《治史三书》对读,尤适合读史者参考。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历史的关系一切
一 历史的非常重要
二 治史的必需博学
三 历史的辅助学问
附录 历史与思想的密切关系
第二章 史实的成分与中国历史的特色
一 史实的成分——时空人物
二 中国历史的特色——六点
第三章 中国史书的分类
一 性质的分类法
二 时间的分类法
三 空间的分类法
四 阶层的分类法
五 史体的分类法
六 史文的分类法
七 史家的分类法
八 史观的分类法
第四章 科学的新史观
一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异点
二 社会与自然界的异点
三 基础与上层建筑
四 原因与结果
五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六 人类社会的五个阶段
第五章 新史观的应用与中国史的分期
一 采用新史观与我见——采用新史观应注意的四点
二 新旧各派分期与我见——划分中国史期须知的五点
第六章 归纳、比较两种鉴别方法
一 归纳法的考据学
二 多方面的比较法
三 归纳、比较诸法与科学化的材料
第七章 书本内外两种搜集方法
一 研究与时间
二 研究与人数
三 研究与图书馆
四 研究与札记
五 研究与书籍种类
附录 文集中的中国史学批评史料简目
六 研究与“器物”、“调查”——书本以外的材料
第八章 选择、分配与社会眼光
一选 择材料的各种宗旨
二 中国两大模范史家的社会眼光——司马迁与李贽
三 新中国通史应侧重的方面
第九章 批评、叙述与客观态度
一 研究历史应有的态度
二 过去一切的重新估价——理由与原则
三 史统观念的急需打破——春秋笔法的真面目
第十章 作史的条件
第十一章 读史的要诀
一 古今的互察
二 中外的互察
三 名实的互察
四 成败的互察
五 人己的互察
附录 文哲学化的中国史书之审读法
第十二章 历史的创造
一 历史与三种人的关系
二 创造历史的重要
三 创造历史的等差
四 创造历史的根据
五 创造历史的标准——趋势与归宿
附录一 顾颉刚先生来书
附录二 中国历史用书选要
附录三 对于中国通史与历史学系科目表草案之意见(上教育部书)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一书,为《中国思想研究法》的姊妹作,书中对中国史书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研究所用的搜集方法,阐述了作者对新史观和中国史期划分的看法,作者还对读史的要诀进行了简介,此书与钱穆、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以及严耕望的《治史三书》对读,尤适合读史者参考。

评分

评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处在剧变的前夜。中国封建主义史学,同样孕育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社会的巨变,还是史学的变革,从本质上说,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都是时代的呼唤。然而,这一切又都不是自发进行的,首先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以进化史观为核心的史学发展的直接成果。正是进化论、进化史观的广泛传播,才为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的问世开辟了现实道路。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一书,为《中国思想研究法》的姊妹作,书中对中国史书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研究所用的搜集方法,阐述了作者对新史观和中国史期划分的看法,作者还对读史的要诀进行了简介,此书与钱穆、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以及严耕望的《治史三书》对读,尤适合读史者参考。

评分

周汝昌(一九一八年出生):天津人。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著名红学家,中华文化研究专家,书法家和诗人。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美国鲁斯学人,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有七十多部著作问世,分别为《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恭王府考》、《石头记会真》、《周汝昌校订评点石头记》、(我与胡适先生》、《千秋一寸心》、《永字八法》等。《曹雪芹传》由美国、日本分別翻译出版。我怎么会和《红楼梦》缔结了文缘?不可思议。也许这并非"文"缘,而是"灵性已通"的感悟之缘,亦未可知。因为在中华文化上讲,聪颖智慧之更高层,还有精神交流的天人合一之事理,这在我们叫做感悟,曹雪芹采纳了晋代艺术大师顾恺之的用语,叫做"通灵",也即是交感而悟知的意思。人的精神活动,有此一义,并不玄虚,更非神秘。人之所以与其他动物有别,最要者就是赋有一种灵性--就是能感能悟的能力。此能力与智与慧不无关联,但不等同;比如有人"智商"很高,记忆力特强,推理逻辑极周密……他会成为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但不一定都能有"灵性",感悟性较差,这种例子所在皆有,普通现象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