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繁体竖排版)

新编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繁体竖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王先慎 著
图书标签:
  • 韩非子
  • 诸子百家
  • 先秦
  • 哲学
  • 法家
  • 古籍
  • 繁体
  • 竖排
  • 注译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2646
版次:2
商品编码:1128422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编诸子集成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4
字数:2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编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繁体竖排版)》以宋干道本为主,参考了藏本、张本、凌本、赵本等多种版本,利用了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群书治要、事类赋、白孔六帖等类书和老子、荀子、战国策、史记、淮南子、文选等著作的有关资料,吸取了卢文弨群书拾补、顾广圻韩非子识误、王念孙读书杂志、俞樾诸子平议、孙诰让札迻等著作的校释成果,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内页插图

目录

点校说明

弁言
孜证
佚文
韩非子序

卷第一
初见秦第一
存韩第二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主道第五

卷第二
有度第六
二柄第七
扬权第八
八奸第九

卷第三
十过第十

卷第四
孤愤第十一
说难第十二
和氏第十三
奸劫弑臣第十四。先慎曰:赵本“弑”作“杀”

卷第五
……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前言/序言

  韩非处弱韩危极之时,以宗属疏远,不得进用。目击游说纵横之徒,颠倒人主以取利,而奸猾贼民,恣为暴乱,莫可救止,因痛嫉夫操国柄者,不能伸其自有之权力,斩割禁断,肃朝野而谋治安。其身与国为体,又烛弊深切,无繇见之行事,为书以着明之。故其情迫,其言窍,不与战国文学诸子等。迄今览其遗文,推迹当日国势,苟不先以非之言,殆亦无可为治者。仁惠者,临民之要道,然非以待奸暴也。孟子导时王以仁义,而恶言利,今非之言曰:「世之学术者说人主,不日乘威严以困奸衰,而皆曰仁义惠爱。世主亦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盖世主所美,非孟子所谓仁义;说士所言,非仁义即利耳。至劝人主用威,唯非宗属乃敢言之。非论说固有偏激,然其云明法严刑,救羣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此则重典之用而张弛之宜,与孟子所称及闲暇明政刑,用意岂异也!既不能行之于韩,而秦法合与之同,遂以钮羣雄,有天下。而董子乃曰,秦行韩非之说。孜非奉使时,秦政立势成,非往即见杀,何谓行其说哉!书都二十卷,旧注罕所挥发。从弟先慎为之集解,订补阙讹,推究义蕴,然后是书厘然可诵。主道以下,盖非平日所为书;初见秦诸篇,则后来附人者。非劝秦不举韩,为宗社图存,画至无俚,君子于此,尤悲其志焉!光绪二十二年冬十二月葵园老人王先谦序。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华书局的这套诸子集成已经买了不少了,想收藏全,无奈囊中羞涩,只好先挑最想读的来买。很喜欢这个版本,封面很有古意,排版不错,字体大小也适合阅读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评分

诸子之一,研究法家必读之作。

评分

1950年至2005年《荀子》的注释、翻译本中国大陆至少出版了41部,其中选译、选注的有17部,全文注释、注译有24部。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梁启雄的《荀子简释》(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章诗同的《荀子简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的《荀子新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杨柳桥的《荀子诂译》(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张觉的《荀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董治安和郑杰文的《荀子汇校汇注》(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其中以学术价值著名的当数梁启雄的《荀子简释》、张觉的《荀子译注》、董治安和郑杰文的《荀子汇校汇注》。

评分

很不错,品相什么的都还可以,屯着慢慢看。巴拉巴拉巴拉。

评分

  近代以来的《荀子》注本,基本上袭自清末王先谦的《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光绪十七年[1891]初刊)。百十余年来,全面超越其校释成果的荀学著作尚未出现。梁启雄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有《荀子柬释》一书。1956年,经修订后,更名为《荀子简释》而再版。江心力《20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一书页163至165对其有详细的评论,可以参看。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江书并非公论。所谓梁书的三大优点,基本上取自杨树达和高亨先生之《序》以及梁启雄的《自叙》、《述例》,至于它们是否符合事实,江书并没有深究。对于梁书的问题,江认为是“个别字句的解释并非尽善尽美,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燕京学报》第20期对该书的介绍一文中就指出了这点”。然后引用了其对梁书两处字句解释的批评。其实,梁书远不是“个别字句的解释并非尽善尽美”的问题。梁启雄在19955年的《重印叙言》中已经检讨:“《柬释》之缺点甚多,而以改易正文为尤甚……此次修正,已多所复原而未能徧。”这并非自谦之语,李中生《〈荀子简释〉注释中校改意见的疏失》一文从“不明词例而改”、“不明词义而改”、“不明通假而改”、“不明语法而改”、“不明修辞而改”、“不明文意而改”、“文本易明而改”、“标注‘阙疑’而改”八个方面列举梁书24条改易原文的错误(李中生:《〈荀子简释〉注释中校改意见的疏失》,《文献》,1994年第4期;李中生:《荀子校诂丛稿》,第28~39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其说基本上能成立的。如果说1994年刊发的李文只是就“疏失”而言的话,此前3年张觉的《〈荀子简释〉校勘真相管窥》(《学术研究》,1991年第1期)一文则对梁书的校勘基本进行了否定。张文说:梁书132处有关订正文字的校语表明取自等杨倞各家之说,其实皆取自王先谦《集解》一书。有17处校语表面上是作者“据群书”而校改《荀子》,“其实,这些校勘成果皆取自《集解》”。其中“转引《集解》校语时,有时还有错误”。梁书又有6处校语表面上是“据群书”而校改《荀子》,“实皆取自”久保爱《荀子增注》,其中一处,“竟连抄《增注》也抄误了”。梁书校勘所据“群书”其实不过8种,如果去掉“宋、明、日《荀子》善本”3种,就只有5种。张文又指出:梁书在使用“宋、明、日《荀子》善本”3种校勘时并不很详,而是“颇多疏漏与失误”。《简释》凭台州本校改文字共10处,其中有7处出自王先谦《集解》、久保爱《荀子增注》,真正的订正只有3处。许多地方本可据“宋台州本”校改的,反而据后世第二手资料校改了。从梁书校语可以看到,梁竟不知久保爱所谓“宋本”即“宋台州本”。如果梁真正“取宋台州本……及日本《荀子增注》各详校一过”,那会不明了其间的关系呢?所以,梁即使用古逸丛书本作了校对,其工作也是很粗疏的。《简释》据明世德堂本校改文字仅3处,却有1处误校。有许多可以据世德堂本校改的,也反而据后世第二手数据进行校改。梁之校改,除利用《集解》外,以利用《增注》最力。但却对《增注》与世德堂本、台州本之间的关系不甚了了,而且也有漫不经心之处。张文还指出了梁书校改文字的若干“疏漏”:一是“仅注明‘《荀子》原文如何’而不注明‘何所根据’,这不免有臆改之嫌”;二是“既不注明‘何所根据’,亦不注明‘原文如何’”,其属于梁校对失误的有68处。其中有的是改用了异体字、古今字或通用字,有滥改古书之弊。有的是校对不慎而新增加的错误等等。由“该书之校勘,其虚假粗疏便可见一斑”。因此,“高亨先生说‘梁氏此书,固初学之所棘求,亦鸿彦之所必取’,并盛誉‘梁氏著书之忠实谨慎云云’,实为溢美之词”。张文对梁书校勘的评价,基本上是以完全归纳法得出的,当属实事求是之作。可以说,揭破了梁启雄《荀子简释》校勘的真相,得出了与学术界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应视为20世纪《荀子》文献学研究的一大成绩。江心力的评论对此视而不见,是应该检讨的。

评分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评分

书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