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作品系列·为什么读书:胡适演讲集(3)

胡适作品系列·为什么读书:胡适演讲集(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适 著
图书标签:
  • 胡适
  • 读书
  • 演讲
  • 文化
  • 教育
  • 思想
  • 现代史
  • 中国现代文学
  • 学术著作
  • 散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19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564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胡适作品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1
字数:1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文、史、哲等学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五四”以来影响中国文化学术最深的历史人物。他活跃于社会政治领域,是中国自由主义最具诠释力的思想家。胡适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工作长达十八年,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校长等职。他对北大情有独钟,遗嘱中交代将他留在大陆的书籍和文件捐赠给北大图书馆。为反映这位文化巨人一生博大精深的文化建树,本社在北大百年校庆的1998年曾隆重推出一套大型胡适作品集——《胡适文集》(12册),对所收作品均作了文字订正和校勘,其中有一部分作品,采用了胡适本人后来的校订本或北大的收藏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受到学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胡适(适之,1891-1962)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也始终坚持弘扬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辍,影响深远。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大校长及中研院院长。

内页插图

目录

为什么读书
治学方法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智识的准备
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考试与教育
选科与择业
教育学生培养兴趣
回忆中国公学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谈谈大学
找书的快乐
教师的模范
中国教育史的资料
谈谈实验主义
中国哲学的线索
从历史上看哲学是什么
思想的方法
哲学的将来(提要)
儒教的使命
颜习斋哲学及其与程朱陆王之异同
谈谈中国思想史
杜威哲学
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
提高与普及
学生与社会
在北大学潮平定后之师生大会上的讲话
书院制史略
学术救国
中国书的收集法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
在北大开学典礼会上的讲话
在北大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北大开学典礼上的致词
在北大工学院四十四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北京大学六十二周年校庆纪念会上的演说词

精彩书摘

  为什么读书
  青年会叫我在未离南方赴北方之前在这里谈谈,我很高兴,题目是为什么读书。现在读书运动大会开始,青年会拣定了三个演讲题目。我看第二题目怎样读书很有兴味,第三题目读什么书更有兴味,第一题目无法讲,为什么读书,连小孩子都知道,讲起来很难为情,而且也讲不好。所以我今天讲这个题目,不免要侵犯其余两个题目的范围,不过我仍旧要为其余两位演讲的人留一些余地。现在我就把这个题目来试一下看。我从前也有过一次关于读书的演讲,后来我把那篇演讲录略事修改,编入三集《文存》里面,那篇文章题目叫做《读书》,其内容性质较近于第二题目,诸位可以拿来参考。今天我就来试试为什么读书这个题目。
  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做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轻的漂亮太太(台下哄笑)。诸位听了笑起来,足见诸位对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话不十分满意,现在我就讲所以要读书的别的原因。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我一踏进青年会的大门,就看见许多关于读书的标语。为什么读书?大概诸位看了这些标语就都已知道了,现在我就把以上三点更详细的说一说。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没想到是精装本,印刷纸张质量很好,今生值得收藏。一代大师,不但书法隽秀,八九十年前的文章到今天都没有过时,适之,赞之,叹之,念之!

评分

这本书很好,放在收藏里很久了,终于拿下。

评分

一个结论,就被不假思索地引为定论了。 自由主义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观念,它会随着时代的进展而被赋予新的意义。18世纪的自由主义不同于19世纪的自由主义,胡适所处时代的自由主义也不同于21世纪的自由主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的使命也必然要与时俱进。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问:胡适是在什么意义下的自由主义者?我们更必须要问:以杜威弟子自居的胡适,究竟是如何诠释、挪用或误用杜威的自由主义的? 同样的,胡适那篇脍炙人口的《易卜生主义》已经是将近一个世纪以前所写的文章了。《易卜生主义》不但使“娜拉”、“斯铎曼医生”成为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阶层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影响到近代中国对易卜生戏剧艺术的了解与接受。可是,有谁好好地去读过易卜生的剧作,看看胡适最爱征引的《娜拉》、《国民公敌》、《群鬼》、《雁》、《社会的栋梁》以及《我们死人再生时》到底写的是什么?胡适究竟是选了易卜生戏剧的什么部分来诠释易卜生呢?为什么胡适会做那样的选择呢?胡适把易卜生引进中国,诚然有功,然而,他的诠释是否把易卜生的戏剧艺术贫瘠化了,从而局限了中国人对易卜生戏剧艺术的理解呢? 我们该如何研究一个在长相上是中国人,但在思维方式上是西方人,写起英文来,行文立论根本就像是美国人的胡适呢?如果我们对杜威、赫胥黎、易卜生的了解,不能超过胡适,甚至不能够跟他平起平坐,那我们就没有资格研究胡适;如果我们对胡适深爱的美国的历史、社会、政治与文化的了解,不能超过胡适,不能跟他相侔,那我们就没有资格研究胡适;如果我们对胡适读过的重要著作,没有尝试着去阅读,或至少是涉猎,那我们就没有资格研究胡适。 我在《舍我其谁》里批判历来研究胡适的错误,不是在跟研究胡适的学者比学问的高下。学术的进步,端赖于学者之间的脑力激荡。学者脑力激荡的场所无他,就在学术著作里。现代学术研究的规范为什么有引注的规定呢?这个最低的要求,自然是规定学者必须有引必注。更重要的——这也是学术研究赖以进步的引擎——就是要求学者必须参考历来研究的成果。做研究如果不征不引、不去检视既有的研究成果、不与其他研究者进行问难,那就只是闭门造车,仿佛自己是开天辟地第一个研究的人。这种学风不但不负责任,而且有碍于知识的积累、创新与突破。研究者必须参引既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什么赞同?为什么质疑?有什么更好、更合理的诠释?只有在这种脑力激荡之下,学术研究才可能日新月异,精益求精。 胡适是一个天才。然而,说他是天才,只是一个事实的陈述,并不意味着褒或捧。同样的,即使我在本传里对胡适批判的地方所在多有,那也不意味着贬或抑。研究胡适的目的不在于褒贬胡适,更不在于把胡适拿来作为针砭或借

评分

为什么读书,胡先生的文章虽已距今几十年,却仍旧闪耀光芒。

评分

胡适作品系列·为什么读书:胡适演讲集(3)

评分

从来没看过胡适的书,恶补

评分

不错不错,正好赶上活动。

评分

没想到是精装本,印刷纸张质量很好,今生值得收藏。一代大师,不但书法隽秀,八九十年前的文章到今天都没有过时,适之,赞之,叹之,念之!

评分

书中内容精彩!虽为民国时的思想文字,但在今时及以后都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