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学泰斗饶宗颐主编。饶宗颐先生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史贯通中国文化的一代宗师。他垂暮之年领衔香港、台湾、大陆、海外7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5年编写、导读、注释,倾力打造“中信国学大典”这套值得信赖的经典国学读本,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绝唱”。
2、丛书编写阵容强大。除饶宗颐主编,还包括陈万雄、陈耀南、陈鼓应、单周尧、李焯芬、郑培凯等组成强大的学术主创团队,以及香港、台湾、大陆、海外70余位专家学者。编写队伍既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具国际视野及现代眼光,保证了整套书的编写质量,深化和提升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完整性强。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55种,分50册出版,是一套囊括国学完整主题的国学读本,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4、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有影响、具代表性、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精选较有阅读价值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读者可以买得起、读得起。
5、注重导读功能。每一部经典都有一篇总体导读,同时还有对所选分篇(节)的导读。除了介绍相关作品、内容等基本情况,注重将中国经典放置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和思想的普世价值,以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人的距离。
6、通俗易懂。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帮助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思想,并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生活启示。
7、帮助青少年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积极应对高考语文改革。2018年教育部发布新课标,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并加强中华传统教育;古诗文背诵篇目数量增加,“课内外读物建议” 古典文化经典著作阅读要求增加,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中信国学大典”这套书所选书目包含“读物建议”涉及的所有内容,且编写质量高、导读注释知识含量大、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使用。
8、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具收藏价值。是一套可以赠送亲朋好友,也可传世收藏的国学典藏;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中国家庭,都需要有这样的一套藏书。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
(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 心经 坛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会精选其中最值得阅读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都能买得起、读得起。
(二)尤重导读的功能。导读包括对每一部经典的总体导读、对所选篇章的分篇(节)导读,以及对名段、金句的赏析与点评。导读除介绍相关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外,尤其强调取用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当代眼光,将这些经典放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与思想的普世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真正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的距离。
(三)通俗易读的原则。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更多的生活启示。
(四)方便实用的原则。关注当下、贴近现实的导读与赏析,相信有助于读者“古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录“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读者检索、重温及随时引用。
(五)立体互动,无限延伸。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同时增强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随性的交流互动,在使经典阅读更具立体感、时代感之余,亦能通过读编互动,推动经典阅读的深化与提升。
这些原则可以说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贯彻的,希望这一良苦用心最终亦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达到经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慨然应允担任本套丛书的名誉主编,除表明先生对出版工作的一贯支持外,更显示出先生对倡导经典阅读、关心文化传承的一片至诚。在此,我们要向饶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诚挚的感谢。
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
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时其实是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的,毕竟名字听起来过于宏大,总担心内容会流于表面。但实际使用下来,我发现它在“实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我并非专业研究人员,主要目的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因此,那些过于枯燥的考据文字对我来说反而是负担。这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在提供足够深度的同时,极好地控制了学术的密度。例如,对于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的篇章,书中提供的“图注”非常到位——不是那种生硬的地图标注,而是结合了古代绘画的意境,让我能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诗人所见之景。我甚至把它带去郊外旅行时作为随身参考,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去实地感受古人的心境,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它让你觉得,古典文学不是高高在上的古董,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精神食粮。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注释和赏析部分,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文青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一直对古典诗词怀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很多典故和用词常常一知半解,读起来总觉得隔着一层纱。然而,在这本厚厚的典籍中,每一个重要的篇目后面,都有详尽的背景介绍和深入浅出的文字解析。比如,书中对一些描绘边塞风光的作品进行解读时,不仅解释了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还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让我清晰地理解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背后所蕴含的壮阔与苍凉。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生僻的学术名词,而是采用了非常贴近现代读者的语言去阐释古人的情怀,使得那些深奥的文学技巧变得触手可及。我最近正在研究李清照的作品,书中对她后期词作中流露出的那种国破家亡的悲恸,分析得极为到位,甚至连词牌名本身的音韵特点也一并考量进去了,让人读后豁然开朗,对这位“千古第一才女”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评分这本精装书的质感实在太棒了!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细腻的封面触感所吸引。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堪称一绝,米白色的纸张既保护了眼睛,又完美衬托了典雅的古籍排版。装帧设计上,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之处下了大功夫,书脊的烫金工艺在光线下熠熠生辉,透着一股沉稳的历史厚重感。我特意翻阅了其中关于宋词精选的部分——那些婉约与豪放交织的篇章,在这样的载体中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尤其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印刷的字体清晰、大小适中,让人阅读起来毫无压力,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同饮那杯中之酒。虽然我更偏爱婉约派的词风,但书中对豪放派作品的收录和排版也处理得极为得当,对比阅读之下,更能体会到词坛百家的风采。这不仅仅是一本可以阅读的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房还是客厅,都能瞬间提升整体的书卷气。对于真心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并且注重阅读体验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选。
评分我是一个极度注重书籍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读者。市面上关于古代文学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不成体系,要么只侧重于某个朝代,要么就是选篇过于随意,缺乏必要的学术参考价值。而我手中这本《国学大典》系列中的这一册,在选篇的广度和深度上,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它并非仅仅收录了那些流传最广的“必背篇目”,而是精心挑选了一些兼具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佳作,并且按照一定的逻辑脉络进行了编排,方便读者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阅读。例如,书中将描写“送别”主题的篇章进行了集中梳理,从初唐的意境,到盛唐的开阔,再到晚唐的凄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送别诗词汇集一堂,读起来有一种强烈的对比美感。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也让我得以更全面地掌握不同时代文人表达共同主题时的细微差异。对于希望系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精髓的爱好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页设计,体现了一种低调的奢华感,非常符合我个人对传统文化载体的审美偏好。我注意到,书中的字体设计也经过了精心的考量,似乎是借鉴了某种魏碑或唐楷的风格,笔画的起承转合都带着一种古朴的书卷气,即便是现代印刷技术,也完美地还原了那种手工刻版的韵味。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对传统美学的潜移默化的熏陶。特别是那些篇幅较长的叙事性作品,原本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但得益于这种优美的字体和恰到好处的行距,阅读体验反而变得非常流畅和愉悦。它没有使用那种亮眼的彩色插图,而是以素雅的墨色和留白来构建意境,这种克制的美学处理,反而更能凸显文本本身的艺术力量。这本书摆在那里,就像一件沉默的、充满智慧的装饰品,每一次不经意的翻阅,都能带来新的感悟和宁静。
评分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评分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书
评分文白对译不错,看上去很舒服。
评分本书根据推销与谈判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在阐述了推销与谈 判的基本理论、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推销与谈判的技巧,以期能给 读者一定的帮助。本书既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同 时也适合作为一般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还可用作企业界 人士自学和培训的学习材料。本书主要讲述了推销与谈判各方面的技巧。为便于阅读学习,在每一童中都结合推销与谈判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导入案例和具体实例,帮助读者思考理解。 本书以推销与谈判的实务程序为线索设计内容体系,力求直截了当、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推销与谈判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技巧。 本书在体例编排上,安排了学习目标、导入案例、实例、补充知识、案例分析、实训练习等内容,以突出实务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按照书中所提示的策略、方法有效地学习推销与谈判的技巧。
评分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评分“唐人选唐诗”选集,为唐诗发展与唐代诗人生平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到了宋代,开始出现唐代诗歌总集。宋人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收录唐人绝句逾万首,赵孟奎的《分门纂类唐歌诗》收诗达四万余首。
评分另有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分成十签,分门别类地汇辑唐代诗歌。其他有影响的明代选本尚有唐汝询的《唐诗解》、陆时雍的《唐诗镜》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