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书法好入门 书法 书籍 |
| 作者: | [中国]入青 |
| 定价: | 29.8 |
| 出版社: | 大连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ISBN: | 9787550510890 |
| 印次: | 3 |
| 版次: | 2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本书结合多年书法教学经验,将汉字内在审美规律客观化,删繁就简,由技进道。具体来说,提出了五种笔势和三种笔锋理论,使笔画的书法特征易于快速掌握;提出了三种主笔和“三宁三勿”理论,使任何汉字结体的描述都十分清晰;提出了偏旁八系列理论,使所有汉字偏旁的书法特点一目了然;提出了以右偏旁为核心的练字方法,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行元素和篆隶古法,剖析楷书与其他四种书体的内在联系;此外,还从微观视角,详细描述了抑左扬右、黄金分割、空灵与饱满、笔势与提按等问题,对书法的初学以及深入审美均将大有帮助。 |
| 目录 | |
绪论 书法美的千古不传之秘/ 001 一、书法美很重要/ 001 二、练的不是字/ 002 三、书法美的玄妙难名/ 003 四、被忽略的内在规律/ 004 五、用数学描述书法美/ 006 六、习字法/ 008 章 永字八法与三种笔锋/ 011 一、汉字二十八种笔画/ 011 二、二十种分解笔画/ 012 三、永字八法/ 014 四、五种笔势/ 015 五、笔画的具体形态/ 019 六、三组起笔与用笔三要领/ 022 七、用笔的灵魂/ 023 二章 主笔与结体规律/ 025 一、结构的二维/ 025 二、宁上勿下/ 026 三、宁左勿右/ 028 四、四至与主笔的界定/ 030五、横主笔/ 033 六、两翼主笔/ 034 七、张力与无主笔/ 036 八、合体字的三种主笔/ 038 九、格式塔现象与宁紧勿松/ 042 十、结体“三宁三勿”及其运用/ 044 三章 偏旁八系列/ 047 一、偏旁与部首/ 047 二、偏旁的简化/ 048 三、易思维与偏旁八系列/ 049 四、点系列偏旁/ 051 五、人系列偏旁/ 055 六、木系列偏旁/ 058 七、提系列偏旁/ 061 八、口系列偏旁/ 064 九、系列偏旁/ 068 十、撇系列偏旁/ 071 十一、框系列偏旁/ 074 十二、 小结/ 077 四章 偏旁习字法/ 079 一、偏旁习字法的含义/ 079 二、偏旁四重点/ 080 三、偏旁四难点/ 082 四、八系列偏旁的掌握/ 085五、所有独体字及部件/ 088 六、合体字的编排/ 089 五章 抑左扬右/ 101 一、抑左扬右的含义/ 101 二、抑左扬右的文化内涵/ 102 三、笔画中的抑左扬右/ 103 四、偏旁中的抑左扬右/ 106 五、结体中的抑左扬右/ 110 六、不同书体的抑左扬右/ 111 六章 黄金分割/ 116 一、黄金分割的定义/ 116 二、笔画中的黄金分割/ 117 三、习字格理论与八分格/ 119 四、八分格对主笔的描述/ 125 五、独体字的黄金分割/ 128 六、特殊黄金分割/ 131 七、合体字的黄金分割区/ 132 七章 空灵与饱满/ 137 一、空灵与饱满的含义/ 137 二、四种空灵形态/ 138 三、笔画均匀穿插/ 142 四、对称与平衡/ 146 五、饱满与方正/ 150八章 笔势与提按/ 157 一、楷书的笔势/ 157 二、笔势决定笔顺/ 159 三、提按与行的笔势/ 164 四、书的连带/ 168 五、提按与节奏/ 170 九章 行元素/ 175 一、从楷书到行书/ 175 二、行书元素之一 —— 使/ 178 三、行书元素之二 —— 转/ 182 四、行书元素之三 —— 简/ 185 五、行书元素之四 —— 连/ 188 六、行书元素的简化/ 190 七、书的类别/ 192 八、法的识别/ 196 十章 篆隶古法/ 199 一、八分书及其特征/ 199 二、隶书风格的审美/ 205 三、早期隶书的特点/ 209 四、篆书的种类与特征/ 212 五、篆隶书的字外之美/ 220 六、篆法的识记/ 223 结语/ 228 附录:图表索引/ 229 |
| 编辑推荐 | |
★引导书法初学者入门的参考书! ★国家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精彩讲授! ★方法独到,另辟蹊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丛文俊 鼎力推荐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韩天雍 鼎力推荐 |
| 媒体评论 | |
力春学弟从余攻习书学有年,毕业后于学术研究之馀,旁骛习字教学,发蒙启智。既为正字,亦为艺术,以便我书法传统后继有人。书法蒙学,古来自成统绪,而小学筑基,关乎久远,诚属百年之大计也。力春潜心肆力于此,颇有体味。本书所见诸说,皆取自古代技法书论精华,旁搜远绍,自成体系,于蒙学之研究与实践,多有创新指导意义。若循此思路,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其泽及后进,前途当可期也。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丛文俊 学书有法,意在笔先。初学书法,要抓住书法用笔和结体的内在规律,同时要建立一个审美高度。力春学棣具有良好的学术积淀,并且多年来从事书法启蒙教学与研究,其原创的《书法好入门》一书,删繁就简,条分缕析,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引导书法初学者入门的一本参考书。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韩天雍 |
我一直觉得,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在教授技法的同时,也在引导我去体会书法的“道”。它没有上来就讲一些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语言,让我感受到汉字的演变,感受到古人是如何将情感和哲学融入笔墨之中。比如,它在讲解楷书的结构时,会提到“间架结构,疏密得当”,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字的“美”不仅仅在于笔画本身,更在于字形整体的和谐。它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墨色的知识,比如“浓墨、淡墨、宿墨”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墨色来表现出字体的生命力。这些内容,让我觉得书法不再是一门死板的技艺,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艺术。而且,书中鼓励读者多观察、多思考,不要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而是要尝试去理解每一个字的“骨骼”和“血肉”。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习工具,更是一本引导我进入书法世界的“哲学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站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拿起笔,如何落笔,如何写出第一个完整的字。我之前尝试过几次书法,都是看了网上的视频,感觉很迷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也不知道自己写得对不对。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从最最基础的握笔姿势讲起,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虎口张开如含苞待放的花朵”,“五指并拢如挺立的山峰”,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然后是关于坐姿的讲解,强调了“头正、身直、足安”,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写好字,身体姿态也很重要。最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是它对基本笔画的讲解,比如“横”,它会详细地告诉你起笔、行笔、收笔的三个阶段,以及在行笔过程中如何做到“中锋行笔”,如何通过提按来表现出笔画的力度。而且,书中还配了很多动态的笔画示范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笔画的走向和变化。这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书法背后精妙的技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典雅的气息,米白色的底色搭配着行云流水般的隶书标题,仿佛一下子就将我拉入了一个古朴的书法世界。翻开扉页,装帧精美,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不失细腻,带着淡淡的墨香,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拿起毛笔,在这样的纸上挥洒一番。我一直对书法心向往之,总觉得那是一种将文字的美学发挥到极致的艺术,但又苦于无从下手,网上零散的资料看了不少,总觉得不成体系,难以深入。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名字就写着“好入门”,让我眼前一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拿到手后,第一感觉就是它真的做到了“入门”的承诺。书中的讲解清晰易懂,从最基础的执笔、坐姿,到笔画的分解、结构的讲解,都循序渐进,没有丝毫的跳跃感。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一个基本笔画的详细拆解,比如横画,会讲解到起笔、行笔、收笔的细微差别,以及不同字体中横画的不同形态,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日常书写的简单一笔,在书法里竟然有如此多的讲究。而且,书中还配有很多高清的范字图片,放大到足够大的尺寸,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笔的走向、墨色的浓淡变化,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参考。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最直观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书法的魅力,激发我想要去尝试的冲动。
评分购买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本身是一个对艺术毫无天赋的人,但一直对书法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那是一种特别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它的排版和设计吸引了,整体风格大气而又不失细腻,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心情愉悦。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充斥着很多晦涩难懂的术语,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样。它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开始,讲到如何控制力度,如何调整呼吸,每一个细节都讲得非常清楚。我尤其喜欢它对笔画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笔画名称,而是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图示,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笔画的形态和变化。比如,写一个“捺”,它会让你体会到从轻到重,再到收笔时的提拉感,这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顿笔”和“提笔”的区别。而且,书中提供了很多不同体裁的范字,让我能够感受到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流畅,以及隶书的古朴,这让我对书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将书法这项古老的艺术,用一种非常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它并没有一味地照搬古代的字帖,而是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讲解和演示。比如,它在讲解笔画时,会采用很多动态的图示,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笔画的走向和力度变化。这比传统的静态字帖要直观得多,也更容易理解。而且,它在讲解结构时,会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比如将字拆解成不同的部分,告诉你如何去把握字形的重心、比例和疏密关系。这让我觉得,书法不仅仅是凭感觉,也是有章可循的。书中的语言也十分风趣幽默,一点也不枯燥乏味,它会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书法的某些要点,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我尤其喜欢它关于“书写节奏”的讲解,它让我意识到,写字的速度和力度,都会影响到字体的美感,这就像是在弹奏一首乐曲,需要有轻重缓急,有抑扬顿挫。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书法一窍不通的“小白”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书法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技能,是那些有天赋、有耐心的人才能掌握的。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从最最基础的握笔方式开始,详细讲解了手指的力度、手腕的灵活度,以及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这些细节,是我之前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看到过的。而且,它还非常贴心地提供了不同大小的练习格子,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书中的范字选择也很有代表性,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字帖,但它并没有直接让你去临摹,而是将每一个字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拆解,比如笔顺、结构、笔画的特点等等。这让我知道,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字,背后也有如此多的学问。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了一章来讲解“如何看帖”,教我如何去观察范字的结构、笔画的粗细、墨色的变化,以及如何从中汲取养分。这让我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有了更清晰的学习思路。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不仅仅是教授技法,更是在引导我感受书法的“神韵”。我之前以为书法就是把字写得好看,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写”,更是“写心”。它在讲解笔画和结构的同时,也会穿插一些关于书法史、书法美学的小故事和理论,让我了解到,为什么古人会写出那样苍劲有力、或温婉秀丽的字来。比如,它会讲到颜真卿的雄浑大气,王羲之的飘逸洒脱,是如何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相结合的。这让我不再觉得书法是一门枯燥的技艺,而是变成了一种可以沟通古人、表达情感的桥梁。书中对“墨韵”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以为书法就是黑色的墨迹,但这本书告诉我,墨色的浓淡、干湿、枯润,都能在纸上产生丰富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比如,它会介绍如何通过控制笔尖的水分来表现“飞白”,如何通过笔画的粗细变化来制造“筋骨”。这些都让我觉得,书法是一门极其精妙的艺术,值得我去深入探索。我不再仅仅满足于写出一个“像”的字,而是开始追求字里行间的“气韵生动”。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没有把书法描绘成高不可攀的艺术,而是用一种极其亲切和鼓励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书法的大门。作为一名非常普通的上班族,我每天的生活被工作和琐事填满,总觉得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学习一门“高雅”的艺术。但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合理,它将内容分解得很细致,即使是每天只抽出十几二十分钟,也能有所收获。它没有一开始就要求我写楷书、行书、草书,而是从最基础的楷书入手,并且选取了最容易入门的字帖作为范例。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偏旁部首,都拆解得非常清晰,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页,让我可以反复模仿。更重要的是,书中非常注重“感受”的过程。比如,它会引导我体会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感觉,墨汁如何在纸上晕开的轨迹,以及用力的大小对笔画粗细的影响。这些细微的感受,让我觉得书法不再是枯燥的模仿,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体验。而且,书中的语言非常平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让我能够直接理解其中的意思,并且能够立刻运用到实践中。
评分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把“门槛”降得很低,但又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浅尝辄止。我是一个完全没有书法基础的人,之前尝试过几次,总是抓不住要领,写出来的东西歪歪扭扭,毫无美感,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练字。但这本书不同,它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讲起,详细到手的各个手指如何发力,手腕如何转动,甚至是坐姿的要点都一一列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是我之前从未注意过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书中对“用笔”的讲解也特别细致,不是简单地说“下笔要稳”,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你如何通过手腕的轻重、笔尖的侧锋、提按的变化来表现出不同的笔画质感,比如写一个“点”,有长点、短点、斜点,甚至还有“垂露点”和“盖印点”的区分,让我大开眼界。而且,它还专门辟出一章来讲解“结构”,如何让字看起来端正、匀称,讲解了字形的重心、大小、长短的协调关系,这对我来说是解决了很大的困惑。以往我写字,总觉得东倒西歪,不成体统,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是结构出了问题。书中的范字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字迹清晰,结构严谨,让我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我不再害怕拿起毛笔。我之前总觉得书法是一种需要天赋才能掌握的技能,自己肯定不行。但这本书让我觉得,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尝试。它从最基础的执笔开始,详细讲解了手指的力度、角度,以及如何让笔杆保持稳定。这些细节,是我之前在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看到过的。然后是关于笔画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笔画是什么,而是通过分解、演示,让你能够理解每一个笔画的“筋骨”。比如,写一个“撇”,它会让你感受到由轻到重的力量转换,以及笔尖在纸上的滑动轨迹。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专门讲到了“用墨”,告诉我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字体的不同情感,这让我觉得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表达。书中的范字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不仅字形优美,而且结构清晰,让我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它让我觉得,书法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它就在我的指尖,只要我愿意去尝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