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树木彩色图鉴 [Coloured Illustrations of the Trees in Fujian Province]

福建树木彩色图鉴 [Coloured Illustrations of the Trees in Fujian Provinc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国生 著
图书标签:
  • 福建植物
  • 树木
  • 彩色图鉴
  • 植物图鉴
  • 福建
  • 植物学
  • 园艺
  • 生物多样性
  • 植物识别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463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6494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Coloured Illustrations of the Trees in Fujian Provinc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1
字数:820000
正文语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福建树木彩色图鉴》系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何国生集三十余年针对福建省树木的了解和研究,在收集大量树种图片的基础上,精选编写的福建省目前最新、最全的树木彩色图鉴。全书共收录福建省境内野生及栽培的森林树种、园林树种1355种(含亚变种),每种均附有分类科属、简要形态特征描述、省内外分布、主要习性用途及彩色图片,特点突出,形象直观,是广大林业、园林、生物工作者及生态资源保护爱好者直观鉴定对照树种的重要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何国生,福建省平和县人,生于1954年10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曾任JICA中日林业生态培训项目中方对口专家,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联盟(IUCN)中国专家组成员,福建省第五届高校教学名师。
  长期从事森林植物学、树木学、福建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福建省植物类群和区系分布有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发现过福建报春花等一些植物新种和新分布,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主参编过《森林植物》、《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学》、《森林景观植物》、《树木学》等多部全国教材。主持或参加过省部级多项教学、科研课题。主编的《森林植物》教材获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农林类优秀教材二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1.裸子植物
1 苏铁科
2 泽米铁科
3 银杏科
4 南洋杉科
5 松科
6 杉科
7 柏科
8 罗汉松科
9 三尖杉科
10 红豆杉科
11 买麻藤科

2.被子植物
2.1 双子叶植物
1 木麻黄科
2 胡椒科
3 杨柳科
4 杨梅科
5 胡桃科
6 桦木科
7 壳斗科
8 榆科
9 桑科
10 荨麻科
11 山龙眼科
12 铁青树科
13 檀香科
14 桑寄生科
15 蓼科
16 紫茉莉科
17 马齿苋科
18 毛莨科
19 木通科
20 小檗科
21 防己科
22 木兰科
23 蜡梅科
24 番荔枝科
25 樟科
26 山柑科
27 辣木科
28 钟萼木科
29 景天科
30 虎耳草科
31 海桐花科
32 金缕梅科
33 杜仲科
34 悬铃木科
35 蔷薇科
36 牛栓藤科
37 豆科
38 酢浆草科
39 古柯科
40 芸香科
41 苦木科
42 橄榄科
43 楝科
44 金虎尾科
45 远志科
46 大戟科
47 交让木科
48 黄杨科
49 漆树科
50 五列木科
51 冬青科
52 卫矛科
53 省沽油科
54 茶茱萸科
55 槭树科
56 七叶树科
57 无患子科
58 清风藤科
59 鼠李科
60 葡萄科
61 杜英科
62 椴树科
63 锦葵科
64 时钟花科
65 木棉科
66 梧桐科
67 五桠果科
68 猕猴桃科
69 山茶科
70 藤黄科
71 柽柳科
72 红木科
73 大风子科
74 旌节花科
75 番木瓜科
76 仙人掌科
77 瑞香科
78 胡颓子科
79 千屈菜科
80 石榴科
81 红树科
82 蓝果树科
83 八角枫科
84 使君子科
85 桃金娘科
86 野牡丹科
87 五加科
88 山茱萸科
89 桤叶树科
90 杜鹃花科
91 紫金牛科
92 山榄科
93 柿树科
94 山矾科
95 安息香科
96 木樨科
97 马钱科
98 夹竹桃科
99 萝摩科
100 紫草科
101 马鞭草科
102 茄科
103 玄参科
104 紫葳科
105 苦苣苔科
106 爵床科
107 苦槛蓝科
108 茜草科
109 忍冬科
110 草海桐科
111 菊科
2.2 单子叶植物
112 露兜树科
113 禾本科
114 棕榈科
115 百合科

附录:树木识别常用形态术语
中名音序检索
拉丁学名索引

前言/序言


福建树木彩色图鉴:一卷绘制山海之间的生命画卷 引言 福建,这片被誉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土地,孕育了极其丰富而多样的植物资源。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多样的气候条件,共同造就了这片土地上蓬勃的生命力,尤以其种类繁多的树木群落最为令人瞩目。从蜿蜒起伏的武夷山脉到碧波万顷的海岸线,从潮湿温热的南部低地到凉爽湿润的山地,福建的森林覆盖着广袤的区域,栖息着无数的树木物种。它们或挺拔巍峨,直入云霄;或低矮灌木,匍匐于地;或生命力顽强,扎根于岩石缝隙;或枝繁叶茂,为无数生灵提供庇护。这些树木不仅是福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这片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承载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科研价值。 本书,《福建树木彩色图鉴》,正是为了系统地呈现福建地区树木的非凡之美与科学价值而倾力打造。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图谱,而是一次深入福建自然肌理的探索,一次对这片土地上生命之树的细致描摹。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包括林业工作者、植物爱好者、学生、研究人员乃至所有对自然充满好奇的人们,提供一个全面、准确、生动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工具。通过精美的彩色插图和详实的文字描述,我们将共同揭开福建树木的神秘面纱,感受它们在不同生境中的独特魅力。 本书的价值与特色 1. 科学性与系统性: 本书严格遵循植物分类学的规范,对福建省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树木种类进行了系统性的收录与阐述。我们力求做到物种的准确鉴定,每一个物种的描述都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实地考察。本书涵盖的物种范围广泛,既包括了广为人知的乔木和灌木,也收录了一些珍稀、濒危的物种,展现了福建树木多样性的深度和广度。 2. 精美的视觉呈现: “彩色图鉴”之名,即寓意着本书对视觉呈现的高度重视。我们深知,对于植物而言,直观的图像是理解其形态特征的最佳途径。本书精心绘制或拍摄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彩色插图,力求精准地捕捉每一个物种的关键识别特征,包括其叶片、花朵、果实、树皮、枝条等形态。这些图片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更是科学鉴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每一幅插图都经过细致的校对,确保其与文字描述相符,为读者提供清晰、准确的视觉信息。 3. 详实深入的文字描述: 除了精美的图片,本书的文字描述同样是其核心价值所在。每一个物种的条目都包含了一系列详尽的信息,旨在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些信息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中文名与拉丁学名: 提供规范的科学命名,确保物种的准确性和国际通用性。 俗名与地方名: 收集并列出在当地广泛使用的俗名和地方名称,方便普通读者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反映了地方文化与植物的联系。 形态特征: 对物种的整体形态、树高、树冠形状、枝条分布等进行概括性描述。 叶: 详细描述叶的形状、大小、边缘、质地、排列方式、颜色等关键特征,这是识别许多树木的重要依据。 花: 描述花的颜色、大小、花瓣数、花序类型、花期等,对于理解植物的繁殖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果: 描述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成熟期、种子类型等,果实往往是重要的鉴定标志。 树皮: 详细描述树皮的颜色、质地、裂纹、鳞片等特征,随着树木的生长,树皮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是识别成熟树木的重要线索。 生境与分布: 详细阐述该物种在福建省内的自然分布范围、适宜生长的生境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溪边、岩石缝隙等,以及其对土壤、光照、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 生态习性: 描述物种的生长速度、寿命、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与其他植物的竞争关系等,揭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经济与用途: 探讨该物种的经济价值,如木材的用途(建筑、家具、工艺品等)、药用价值(传统医学中的应用)、食用价值(果实、树叶等)、观赏价值(园林绿化)以及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等。 濒危状况与保护: 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将特别说明其濒危等级、受威胁原因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鉴别要点: 提炼出该物种与其他相似物种的关键鉴别特征,帮助读者进行区分。 4. 实用性与易用性: 本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实际使用需求。清晰的排版、易于检索的索引(包括中文名索引、拉丁学名索引等),都将极大地提高读者查阅信息的效率。无论是林业技术人员在野外进行调查,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亦或是普通爱好者想要了解家乡的树木,本书都能提供便捷的帮助。 本书将带给读者的丰富体验 踏上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 翻开本书,您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进行一场视觉的旅行。每一幅精心呈现的插图,都将把您带到福建的青山绿水之间,让您近距离观察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树木。您会惊叹于某些树木花朵的精致,惊叹于另一些树木果实的奇特,也会被某些树木古朴沧桑的树皮所吸引。 解锁自然界的奥秘: 通过本书的详实描述,您将学会如何细致地观察和辨识这些沉默的生命。您会了解到,原来一片小小的叶片,就隐藏着如此丰富的识别信息;原来一圈圈的年轮,诉说着一段段关于生长与时间的传奇;原来不同的树皮纹理,是不同物种的独特签名。您将不仅仅看到树木的“形”,更能理解它们的“神”,感受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繁衍生息,又是如何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深化对福建的理解与热爱: 福建的树木是这片土地生命力的最直接体现。本书的阅读过程,也将成为一次深入了解福建自然地理、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的过程。您会发现,许多珍贵的树木种类,都与福建独特的山川地貌和气候条件息息相关。了解这些树木,就是更深刻地理解福建这片土地的生态肌理,从而萌生出更深厚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成为自然探索的可靠伙伴: 对于热爱户外活动、热衷于自然科普的读者而言,本书将是您探索福建大地的最佳伴侣。无论您是在山间徒步、乡村漫步,还是在公园休憩,都可以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查阅,识别身边的树木,解答心中的疑问。它将帮助您将模糊的印象转化为清晰的认知,让每一次与树木的相遇,都充满惊喜和收获。 对未来的展望 《福建树木彩色图鉴》的出版,不仅是对福建丰富树木资源的梳理与呈现,更是对推动福建省乃至全国植物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自然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贡献。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现,能够激发更多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升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为福建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相信,通过本书,读者们将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福建的树木,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从而更加自觉地去热爱、去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承载的勃勃生机。愿这本图鉴,能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引领每一位读者,踏上探索福建树木、拥抱自然奇迹的精彩旅程。 结语 福建的树木,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它们默默地生长,默默地奉献,构成了福建壮丽的自然画卷。翻阅《福建树木彩色图鉴》,您将不仅仅是获得一本图谱,更是一次与自然对话的机会,一次对生命之美的深度体悟。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绿色的海洋,去发现、去认识、去热爱,那些扎根于福建大地上的,形形色色的,生命的奇迹。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尝试着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评估这本书,虽然我尚未深入到树种识别的具体步骤,但可以预见,这本图鉴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会非常出色。首先,它的图片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是决定性因素,如果只是模糊的插图,再详细的文字描述也无济于事。从我快速翻阅的几页来看,那些特写镜头,比如树皮的纹理、叶片的脉络甚至是花序的细节,都捕捉得非常到位,这对于现场比对至关重要。其次,我非常期待它在信息结构上的布局。一个优秀的图鉴应该有一套逻辑清晰的检索系统,比如是否按照科属分类,或者是否有按照形态特征(如叶形、果实)的快速索引。我推测这本书在这方面应该做得非常成熟,能够让一个初学者快速定位到可能的目标树种,然后再通过详细的描述进行确认。这种系统性的设计,是衡量一本工具书专业程度的关键标准,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图片和文字。我希望它的描述语言既要保证科学的准确性,又要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让普通读者也能读懂。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广博性,虽然我们知道它专注于福建省的树木,但能将一个特定区域的植物种类做到如此详尽的收录,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尤其关注的是,它是否涵盖了那些相对稀有或者只在特定微气候下生长的物种。通常,地方性的图鉴容易遗漏那些分布不广的“边缘物种”。如果这本书能够详尽地描述这些特殊的树木,那么它的价值将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公园或林地考察,而是能成为生态研究者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我设想,在未来进行区域植被普查时,手边有这样一本覆盖全面的参考书,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这种对“全”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团队对福建省林业生态系统的敬畏和深入了解。我也期待,在描述每个物种时,除了形态特征,还能适当加入一些生态习性或分布海拔范围的信息,这样更能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植物世界。

评分

从一名园艺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在于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我们常常在园林或私人花园中遇到一些不知名的树木,希望能了解它们的养护需求,比如它们偏爱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对光照的需求是全日照还是耐阴。我期望这本书能在形态描述之外,为这些树木提供一些基础的园艺或栽培信息。当然,我明白图鉴的首要任务是“识别”,但如果能提供一点点关于它们在人工环境下表现的线索,那就更完美了。比如,它们是否容易遭受某些特定病虫害?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如秋叶变色、花期)是否具有观赏价值?如果这些信息能够巧妙地融入到描述中,那么这本书的受众群体将从纯粹的植物学家扩展到更广大的园艺爱好者和景观设计师。这种跨界的应用性,是优秀图鉴所应具备的附加价值,能让书中的知识真正“活”起来,与读者的生活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似乎在努力平衡“信息密度”和“阅读舒适度”这两个相互制约的要素。很多技术性图鉴为了塞进更多内容,会使用极小的字体和拥挤的版面,结果就是阅读体验极差,眼睛很容易疲劳。然而,我注意到这本书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得体,每一页的内容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版面,主图、次图与文字说明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张弛有度。这种设计上的“呼吸感”,使得即便是需要长时间查阅,也不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此外,图文的对应关系似乎也经过了细致的考量,例如,如果一个树种有多个重要特征点需要展示,它们很可能被安排在同一跨页上,让读者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记忆。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精细化打磨,显示了出版方对“深度阅读”的尊重,他们明白,一本好的工具书,不仅要知识准确,更要让人愿意去使用、去翻阅,而不是束之高阁。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厚实的封面带着一种典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是一部真正用心制作的工具书。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那种微微泛着哑光的质感,让印刷出来的图片色彩既饱和又不失真实感。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扉页上的那句引言,字体设计就很有韵味,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每一种树木的形态描述,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编著者在资料搜集和整理上所花费的心血。特别是那种对植物分类的严谨态度,让作为普通爱好者的我都能感受到其学术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件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而且,它的开本设计也很适中,既能保证图片的清晰度,又方便携带,无论是放在办公室还是带到野外考察时查阅,都显得恰到好处。这种对产品整体体验的重视,让阅读过程成为了一种愉悦的享受,而不是枯燥的任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