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菊花全书》系统介绍了中国菊花的历史文化和中国菊花界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中国菊花发展历史、菊花文化和艺术、中国菊属植物资源、菊花起源和品种群形成的过程、菊花品种分类研究、菊花育种研究和栽培技术,以及经过精心挑选的中国传统菊花品种和新育菊花品种800余个。
《中国菊花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供园艺学、园林学、植物学、育种学和花文化等相关学科从事研究和生产的有关人员参阅。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菊花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1.1.1 发展初期
1.1.2 园林栽培初期
1.1.3 全面发展时期
1.1.4 快速发展时期
1.1.5 近、现代发展时期
1.1.6 全面大发展时期
1.2 当代中国菊花研究概况
1.2.1 当代菊花研究主要成果
1.2.2 各类菊花品种群的形成
1.3 中国菊花文化和艺术
1.3.1 中国古代菊花诗词
1.3.2 菊花绘画作品
1.3.3 菊花在其他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1.3.4 中国菊花展览概况
1.4 中外菊花交流
1.4.1 中国菊花走向世界的历史
1.4.2 世界菊花回流中国的历史
1.4.3 当代中国菊花界国际交流概况
1.5 中国菊花的发展前景
1.5.1 强化菊花的育种工作
1.5.2 加大科技含量,建立新型的生产模式
1.5.3 加大科研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
1.5.4 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第二章 国的菊属植物及分布
2.1 中国菊属植物主要种类
2.2 中国菊属植物染色体倍性研究
2.3 中国菊属植物分布状况
2.3.1 中国菊属植物二倍体种及其分布
2.3.2 中国菊属植物四倍体种及其分布
2.3.3 中国菊属植物六倍体种及其分布
2.3.4 中国菊属植物八倍体种及其分布
2.4 中国菊属植物系统分类
2.5 中国菊属植物资源利用
第三章 菊花品种起源及品种演进
3.1 菊花品种起源及品种发展的历程
3.1.1 园艺化栽培的开始
3.1.2 “原菊”的出现
3.1.3 菊花品种群的形成
3.1.4 当代菊花品种群的发展
3.2 关于菊花品种起源的重要线索
3.2.1 菊花起源的时期
3.2.2 早期菊花品种形态
3.2.3 菊花品种形成的方式
3.2.4 菊花品种群发展的过程
3.3 比较形态学研究
3.3.1 主要形态学性状分析
3.3.2 数量分类学研究
3.3.3 分支分类学研究
3.4 实验生物学研究
3.4.1 有性杂交试验
3.4.2 细胞学研究
3.4.3 分子标记辅助的研究
3.4.4 DNA序列分析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解析
3.5 主要研究结果
3.5.1 关于起源时间和起源地
3.5.2 关于参与起源的野生种
3.5.3 关于起源方式
3.5.4 关于菊属植物的进化式样
3.6 展望
3.6.1 研究样本及其选择
3.6.2 遗传信息的获取
第四章 菊花品种分类研究
4.1 菊花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
4.1.1 自然花期
4.1.2 花径
4.1.3 瓣型和花型
4.1.4 叶形
4.2 中外菊花品种分类系统的对比分析
4.2.1 中国古代菊花品种分类系统
4.2.2 当代国际菊花品种分类系统简介
4.2.3 当代中国菊花品种分类系统
4.2.4 当代中外菊花品种分类系统中花型的对应关系
4.2.5 菊花品种花色分类系统
4.3 菊花品种分类的实骏生物学研究
4.3.1 数量分类学研究
4.3.2 细胞分类学研究
4.3.3 同工酶分析
4.3.4 分子标记研究
4.4 菊花品种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五章 中国菊花育种研究
5.1 菊花遗传研究概况
5.1.1 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研究
5.1.2 主要的育种技术
5.1.3 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5.2 大菊育种
5.2.1 大菊育种概述
5.2.2 大菊新品种选择的原则
5.2.3 近现代大菊育种成果
5.3 小菊育种研究
5.3.1 小菊主要类群
5.3.2 小菊观赏应用价值
5.3.3 小菊主要品种特性
……
第六章 中国菊花栽培技术
第七章 中国菊花品种图谱
精彩书摘
诸多研究结果获得的结论虽然在许多关键点上有一些支持证据,但这仅是对目前我们所获得的信息的分析结果。由于许多进化过程的再现是复杂和困难的,因此对结论的验证工作只能是各种研究结果相互印证。
3.6.1研究样本及其选择
菊属植物各种具有极大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一方面显示了其遗传组成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表明这些种是较为活跃的进化中的物种。这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变异材料,同时也使问题的研究更为困难。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试验材料的选择具有什么程度上的代表性。
相对于栽培品种来说,野生菊具有更高程度的遗传上的稳定性,但近年来的研究有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各野生种均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异。这些变异既包括地理分布和生境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包括种群内的自然变异。随着物种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居群(Population)的概念逐渐被引入进化分类学的研究中。目前正有学者对传统分类学上的菊属植物做更为深入的居群研究,对于种的界定和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仍在继续。菊属植物种间变异的式样及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将会使菊花起源的研究进一步发展。栽培菊花品种丰富的多样性使得各研究中选择的有限的样本相形见绌。因此,研究者只能在掌握部分资料的基础上就一些极为特殊的、易于捕捉的进化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3.6.2遗传信息的获取
从信息量来看,今后的研究仍然需要补充更多的信息。研究中很多学者也看到各种方法提供的分类信息有很大差异。有研究者曾就若干种菊属植物进行了核型观察和分析,由于信息量不足,故未列入本书加以分析。我们认为:若将细胞学证据作为菊属植物分类与进化研究的指标,还必须从解剖学(带型)和分子水平(核酸染色体原位杂交)上进行研究。
随着基因组时代和后基因组的到来,获取生物学海量数据的手段不断完善,菊科和菊属植物形态学、细胞学、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在不断丰富。非编码区序列的进化生物学分析、单拷贝基因的进化、基因组倍增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发展。这些信息无疑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线索。随着数据量的扩大,以往的聚类分析方法便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更多的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研究,将会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从上述分析看,各种研究方法取得了相对一致的研究结果,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但也能明显看到许多不一致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如各野生菊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阐明,野生种中小红菊与栽培菊的关系也不尽明确。
最后,由于菊花是多起源物种,有着复杂的遗传背景、丰富的种下变异和网状的系统进化机制,这就导致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因此,我们不能企图仅从某一方面得到正确的结果,而是应当在尽量扩大样本量、广泛涵盖各种表型性状、优化样本选择策略的前提下,综合各种信息,对不同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得到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
……
前言/序言
中国菊花全书 [Chinese Chrysanthemum Book]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