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3大教养方案,6堂生动讲解课,100多个实践细节,纠正教育误区,解决日常管教难题,以实例讲解不惩罚、不娇纵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总结起来,教育孩子无非是这三件事:言教、身教和境教。只要父母做好这三件事,知道该对孩子怎么说,该在孩子面前怎么做,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内外部环境,我们的孩子便可以成长得很好。
内容简介
《言教、身教、境教:孩子最想让爸妈说的话做的事》通过列举家庭教育的诸多细节,为父母们提供了非常直观且极具操作性的参考,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犯的错误,和如何避开一些长期以来自己想当然的教育误区。通过这些细节,父母们能够学到很多聪明而且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懂得与孩子如何共同成长。你会豁然开朗:原来,教育孩子,可以这么简单!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言教的要点与方法
第一章 这些话一定要对孩子说
你有属于你自己的优势
如果你有兴趣,当然可以尝试一下
孩子,请你再坚持一下
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宽容别人的同时,也善待了自己
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多交一些朋友吧,你会因此更加快乐
你可以做个“人来疯”
这是你自己的事情,需要你自己来完成
惊慌失措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输赢乃兵家常事,只要尽力就好
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断进步
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章 这些话一定不要对孩子说
你不能这样做,你也别那样做
做好眼前的事吧,别总是好高鹜远
你哪来那么多问题
这事不怪你,都是别人的错
什么都做不好,长大后有出息才怪
孩子,你可是全家的寄托啊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
对待别人,得学会藏着点“心眼”
我的宝贝,妈妈怎么忍心让你吃苦呢
运气太差了,遇到这样的挫折真是你的不幸
真是个胆小鬼,出了家门指定受人欺负
整天不知道好好学习,就知道胡思乱想
我们就要吃好的穿好的,这才叫“富养”
不用管别人,只要你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
中篇 身教的要点与方法
下篇 境教的要点与方法
精彩书摘
“再坚持一下!妈妈相信,这点困难肯定难不倒你的!”正是妈妈对韩刚说出的这句话,让韩刚重拾了学习英语单词和音标的信心。其实对孩子来讲,这种鼓励和支持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有力的告白:“孩子,坚持一下,你会做好的。”这样,孩子就能体会到“成功一定会实现”的暗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自然会迅速提升。
所以,当孩子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为此一蹶不振而不愿再坚持的时候,父母应当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多让他看一看成功的可能性。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离成功不远,那么就能从挫折中走出。即使孩子资质差些,过去的表现不够好,性格上有弱点,那也应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这样才能让孩子摆脱困境。
当然,除了鼓励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孩子坚持的毅力。
1.要让孩子知道坚持不懈是很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要时不时地告诉孩子,只有坚持才能取得胜利,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发现孩子有坚持做某件有意义的事的习惯,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并督促孩子把每一件事都做完、做好。只有让孩子对“坚持就是胜利”这样的语言有了深刻的印象,再遇到挫折时他才会爆发潜力,从而坚持到底。2.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意识父母需要认识到,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由于孩子还没有充分计划的意识,这时候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例如如何将卧室收拾干净,第一步该做什么;待孩子有了一定的计划意识后,父母轻易不用再提供帮助了,就可以逐渐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当然,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观察,倘若发现他有不适当的环节应及时提醒,以免孩子走了弯路导致心情浮躁,结果破罐子破摔。3.要提高完成某-任务的信心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孩子常常会在困难面前泄气,这就需要家长帮助他学会克服困难,提高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交给孩子一项任务时,要尽可能地将任务交代具体,并顺便提醒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这会让孩子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而且父母还可以再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使孩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孩子就会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
4.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
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同样如此。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切不可一时心软就对孩子轻易作出让步,要知道这种让步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长此以往,所谓坚持不懈就会变成一句空话。例如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对自行车的修理,那么就不能允许他在尚未完成时去嬉戏。父母可以明确告诉他:“你当然有玩耍的权利,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修理完自行车的基础上!”
教育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父母万万不可在这个过程中敷衍对待。也许你的敷衍,会导致一个总爱半途而废的孩子出现;但你的认真,就会造就一个永不言败的小勇士!
……
言传身教,无声胜有声:一场穿越时空的育儿智慧对话 亲爱的家长,当您翻开这本书,或许您正面临着育儿的困惑,或许您正渴望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又或许您只是单纯地想成为那个孩子心中“最想让爸妈说的话、做的事”的父母。这本书,并非一本冰冷的育儿指南,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关于爱与成长的深度探索。它将引导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渴望,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需求,最终,帮助您成为那个真正懂孩子、也让孩子深爱的父母。 第一部分:言教的艺术——那些说出口的爱,比沉默更有力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说”的力量不容小觑。它承载着期望,传递着价值观,更编织着亲子之间最真挚的情感纽带。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即使是用心良苦的话语,也可能适得其反,在孩子心中投下阴影。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深入剖析“言教”的艺术,教您如何让语言成为滋养孩子心灵的甘露,而不是刺伤他们的利刃。 看见孩子的“需要”而非“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源于我们看到了他们“有问题”,却忽略了他们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需要”。孩子发脾气,是因为感到被忽视;孩子撒谎,是因为害怕承担后果;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被肯定和掌控感。本书将引导您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识别孩子真实的需求,并以理解和接纳为基石,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们将探讨如何用“我”的感受来表达,而非用“你”来指责,例如,与其说“你怎么总是那么马虎!”不如说“我看到作业里有几处错误,我有点担心你会因为粗心而影响成绩。”这样的表达方式,更能让孩子愿意倾听,并思考如何改进。 倾听的“魔法”: 真正的倾听,不是等待对方说完自己再说,而是全身心地投入,理解对方的情感和立场。许多父母习惯于说教,却忘记了倾听。孩子渴望被理解,渴望自己的感受被看见。本书将提供实用的倾听技巧,例如,保持眼神交流,适时点头,用重复对方的话来确认理解,以及最关键的——不打断,不评价,不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您将学会如何在孩子倾诉时,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尊重的。 赞美的“魔力”与“陷阱”: 赞美是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但错误的赞美却可能扼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我们往往会赞美孩子的“结果”,例如“你真聪明,考试得了满分!”这会让孩子将自我价值与外界评价挂钩,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本书将引导您学会赞美孩子的“过程”和“努力”,例如“你为了准备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看到了你很努力。”这样的赞美,更能培养孩子的坚韧性和内在自信。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如何避免空洞的、程式化的赞美,让赞美更具真诚和个性化。 界限的“智慧”: 爱不是纵容。明确的界限是孩子安全感和责任感的基石。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用爱与智慧设定和执行规则,让孩子明白行为的界限和后果,同时又不感到被束缚和压抑。我们将学习如何清晰、坚定但又充满关怀地传达规则,以及如何在规则被打破时,以一致性、公平性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如果规定了睡前一小时不能使用电子产品,在执行时要温柔但坚定,并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明天的精力。 “一起”的力量: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陪伴和参与。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运动、一起完成家务、一起解决问题,这些“一起”的时刻,是言教最生动、最深刻的体现。本书将鼓励您将亲子互动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爱在共同的经历中悄然生长。您将发现,当您和孩子成为一个团队,共同面对挑战时,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第二部分:身教的榜样——沉默的行动,比千言万语更有说服力 “身教胜于言传”,这句古老的智慧在现代育儿中依然闪耀着光芒。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本书的第二部分,将带领您审视自身的行为,成为孩子最值得信赖和效仿的榜样。 情绪的“温度计”: 父母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家庭的氛围和孩子的心情。一个焦虑、易怒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本书将引导您学会自我情绪管理,识别并调整负面情绪,以平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您将学习到如何识别自己情绪的触发点,并在情绪失控前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深呼吸、短暂休息,或者向伴侣寻求支持。 行为的“教科书”: 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冲突、如何面对失败来学习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本书将鼓励您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正直、善良、诚实、尊重等优秀品质。例如,当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您是如何应对的?您是否向同事展示了坚持不懈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些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学习的“引擎”: 父母对学习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看法。如果您表现出对知识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新事物,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本书将强调父母作为终身学习者的角色,鼓励您与孩子一起探索世界,分享学习的乐趣。无论是一起阅读一本有趣的科普读物,还是一起学习一项新的技能,这些都将成为孩子宝贵的学习体验。 责任的“担当”: 父母如何承担责任,是孩子学习责任感的关键。从做好本职工作,到承担家庭义务,再到勇于承认错误,这些都是孩子能够直接学习的“责任教科书”。本书将强调父母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感,并鼓励您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责任的典范。 “自我关怀”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将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过度付出,反而会感到身心俱疲。本书将强调“自我关怀”的重要性,健康的父母才能养育出健康的孩子。您将学习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为自己充电,从而更有能量和耐心去陪伴孩子成长。 第三部分:境教的智慧——环境的熏陶,比刻意雕琢更显真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着眼于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其中自然而然地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家的“氛围”: 家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营造积极的家庭互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家成为孩子最温暖的港湾。这包括定期的家庭聚会,共同参与家庭活动,以及在遇到矛盾时,学会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阅读”的王国: 书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本书将鼓励您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阅读环境,让书籍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为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籍,到与孩子一起阅读,再到鼓励孩子独立阅读,这些都将为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想象力插上翅膀。 “玩耍”的天地: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本书将强调玩耍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有意义玩耍的建议,例如鼓励创造性游戏,支持孩子探索自然,以及提供开放式的玩具,让孩子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 “社交”的课堂: 孩子需要在与同龄人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互动中学习社交技能。本书将探讨如何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学会合作与分享。这包括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组织邻里间的玩伴聚会,以及引导孩子与长辈交流,学习尊重和包容。 “数字”的边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电子产品,是家长面临的挑战。本书将提供关于如何设定数字边界,培养孩子数字素养,以及平衡线上线下活动的建议,让科技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非阻碍。 结语:成为孩子心中“最想让爸妈说的话、做的事”的父母 这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您成为那个孩子心中最渴望的父母——那个他们愿意倾诉心声,愿意分享喜悦,愿意寻求支持的父母。当您能够用心倾听,用行动示范,用爱营造环境时,您便能自然而然地说出那些触动孩子心弦的话语,做出那些让孩子倍感温暖的举动。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照搬”指南,而是一次邀请您深入思考、真诚实践的旅程。它鼓励您回归育儿的初心,用爱与智慧,与孩子一同成长,共同书写属于你们的生命故事。愿这本书,成为您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您走向更加幸福、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