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3
500句啓迪思想的建築箴言!
匯集眾多名傢學者研其一生的思想精華,以不同切入點引發你對建築的深層思考!
書中大量留白意在隨時記錄思想的火花!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寜、孟建民大師特彆作序!
“何為建築?”自古至今,有關建築的定義一直被眾多建築大師、專傢學者所爭論,他們留下瞭眾多的名言警句闡述對建築的認識。《論建築》正是一本匯集古今中外眾多大師建築名言的思想集。書中近500句的名言警句視角多樣、觀點各異,涉及建築中的形式、功能、秩序、光等最基本問題,或嚴謹理性、富於哲理,或飽含情感、意蘊深遠。該書原著由芬蘭建築大師埃薩·皮羅寜在其近50年的設計生涯中收錄而成,多為其與當今眾多建築大師直接對話的結晶,曾齣版的英文與芬蘭語版廣受贊譽,成為西方建築師的必備手冊。後經重新改編,增補內容、創新形式,形成最終的中英雙語版。這是一本積聚力量與啓迪的思想集,是當代中國建築師的明鏡,更是廣大學生思考的起點或思辨的支點。相信這本濃縮大師睿智的小手冊能成為真正的“他山之石”,為廣大建築設計者帶來更多的幫助,提供更多的靈感,引發更多的思考。《論建築》適閤建築、設計、藝術等相關專業師生藉鑒與參考,也適閤建築師、設計師、藝術研究學者閱讀與收藏。
埃薩.皮羅寜(Esa Piironen )為芬蘭當代著名建築師,赫爾辛基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埃薩.皮羅寜近年來在國際建築舞颱上較為活躍。其從事建築設計及建築設計教學工作40餘年,著作和論文頗豐,設計作品更是範圍極廣,從街道傢具設計到大型都市設計無所不包。其設計作品多次獲得國級奬項,多年來更被廣泛刊登在世界各地的多種建築雜誌上。
方海:中國當代建築傢,藝術設計博士,教授,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原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特聘教授、院長。自1981年在南京工學院(後更名東南大學)學習建築學並於1985年和1988年分獲建築學學士和碩士學位,自1996年方海開始在芬蘭、瑞典攻讀博士學位, 自2005年在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擔任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於2005年被芬蘭建築協會授予“文化成就奬”。方海的其他學術著作包括《約裏奧.庫卡波羅》、《艾洛.阿尼奧》、《感官性極少主義:建築大師帕拉斯瑪》、《海基寜—科莫寜建築師》、《埃薩.皮羅寜》以及《芬蘭現代傢具》、《芬蘭當代設計》、《芬蘭新建築》係列等等共20 餘部,以及譯著《瑞士20世紀室內與傢具設計史》等。
古往今來,曆代學者和建築大師們曾經留下瞭數不清的名言警句。隨著時光的流逝,其中有些已慢慢為人們所淡忘,而有些名言則曾經強烈地打動我們,且至今仍然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少就是多”、“功能決定形式”,高度概括瞭西方現代建築所秉持的簡潔、理性的建築精神,使人過目難忘;路易斯 康“建築是對空間苦心孤詣的製造”、賴特“局部必須整體關聯”的有機建築理念則幫助不少建築師,使其對創作有瞭一個全麵的把握;而勒 柯布西耶、以及路易斯 康等人關於“光”的獨特感受和精彩言論激發瞭更多人的創作靈感……這些名言警句,凝聚瞭曆代建築大師在建築創作中的探索和思想,是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以虔誠的態度去學習、去思考。
當然,正為我在多年前說過:“任何大師巨匠,都隻能從一個時期、一個側麵去認識
建築,以一隅之見擬萬端之變是不可能的,在建築中,沒有經典理論,沒有金科玉律”1。名人名言,有其獨特性,也必然會有局限性,這不僅是建築師個人對建築的理解有不同的切入點,而在於建築學所具有的多義性、模糊性和時間性的特徵,也將使我們一直處在對建築的探索和認識之中。因此我們說名人名句是“一隅之見”絲毫不是貶低其價值,恰恰相反,他們所闡發的獨到見解,能夠幫助我們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建築,把握建築。正如我們在本書中所看到的,這裏收錄的大量名人名句,其實對建築有著很不一樣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觀點。我猜想,本書編者正是想把這些“不同”呈現給廣大讀者,使我們能在反復比較、思考的基礎上,動態地、多側麵地認識建築,從而鼓勵人們建構自己的“一隅之見”。
可以看齣,本書編者為編寫本書付齣瞭很多時間和巨大的精力。他們避開喧囂,遠離
浮躁,從建築學的“基礎工程”做起,這對當代中國(其實也不僅是中國)的廣大建築師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幫助。
對此,錶示我深深的敬意。
——程泰寜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為建築專業的學生,我曾有幸多次聆聽中國老一代建築大師的淳淳教
誨。進入東南大學建築係不久,中國建築教育與實踐的*代大師楊廷寶教授就給我們多次講課,他的名言“處處留心皆學問”深深地印刻在我心中,並成為我們這代學子成長中的座右銘。
在之後多年的學習和工作中,各位前輩大師的“名言”成為我們進步的指路明燈。路斯的“裝飾就是罪惡”讓我所從任何設計一開始就堅持“功能主義”的齣發點;密斯的“少就是多”則教導我們摒棄多餘之物而專注設計的本質;阿爾托的“紙是為建築師畫圖而生的,可是多數人卻誤用瞭它”實際上是在建議我們不僅要勤於思考,更要苦練建築基本功!
隨後我們開始接觸文丘裏的“建築的矛盾性與復雜性”,接觸庫哈斯的“多纔是多”,
接觸福斯特的“科技纔是多”,接觸格林 默剋特的“建築師輕輕地觸摸這個地球”……
我們時常在內心深處自問:“建築”是什麼?“設計”是什麼?“多和少”的本質又是
什麼?
我們生逢中國的大建設時期,幸運的是我們有做不完的設計項目,不幸的是我們無暇
思考!在這個物欲橫流、信息爆炸與過剩的商品時代,我們情不自禁地追隨著經濟、
追隨著科技、追隨著膨脹的物欲……但又時常想念曆史、想念文脈、想念與大自然融
為一體充滿詩意的田園畫麵……迷失的感受由此而生!
學友方海教授日前寄來一部書稿《論建築》,令人在設計的忙亂中眼前一亮。該書*
早是由芬蘭建築大師埃薩 皮羅寜在其五十年的設計生涯中利用各種機會收錄而成的,大多數是他與當今世界各路*建築與設計大師直接對話的結晶。該書已在歐洲齣過英文及芬蘭語版,廣受好評,成為西方建築師手中的必備小冊,後經方海教授、東方檀與皮羅寜先生一道又增編部分內容,形成*的中文版。
書中的五百條建築名言與警句,正是當代中國建築師的鏡子,當我們為巨大的建築項
目而感覺迷茫時,這些名言或許會提供靈感;當我們為眾多的設計項目而疲於奔命
時,這些名言或許會讓我們平靜;而當我們意欲思考並進行研究時,這些名言能給我
們提供思維的綫索。我相信這本小冊子積聚力量與啓迪。
不禁又想起那句老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此共勉以為序!
——孟建民 中國建築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序一 立足於本土實踐的思考
序二 建築師的影子
前言
18世紀及之前
19世紀
20世紀
1900-1920
1921-1940
1941-1960
1961-
後記 名言的魅力
索引
rchitecture depends on order, arrangement, harmony, symmetry, propriety and economy.
建築依賴於秩序、布局、和諧、對稱、恰當和經濟。
——Vitruvius / 維特魯威
My house is not a roof, is not a wall, is not a ground. It is the void between all these elements because it is in this void that I live.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Lao Tse / 老子
All knowledge begins with perception.
所有的認知始於感覺。
——Leonardo da Vinci / 列奧納多·達·芬奇
As you are, so are your buildings.
As your buildings, so are you.
人如建築,建築如人。
——Louis Sullivan / 路易斯·沙利文
Art is a lie that makes us realize the truth.
藝術是一種謊言,卻使我們認識真理。
——Pablo Picasso / 巴勃羅·畢加索
In architecture, not dimensions but interrelations are most important.
在建築中,最重要的並非尺度,而是相互之間的關係。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 密斯·凡·德羅
《論建築》一書的主要編者埃薩皮羅寜是一位典型的芬蘭現代建築師,除瞭職業上的成就之外,皮羅寜在五十餘年的設計與研究生涯中,利用各種機會與當時行業內先鋒名流廣泛交流並隨時記錄,逐漸收集並整理齣這本《論建築》,從一個側麵反映齣芬蘭當代建築師勤勉而內斂的性格特點。在20世紀世界現代建築的發展中,芬蘭被公認為最成功的範例之一,其總體建築水平之高世所公認,並被看做是成功和諧社會的典範,而皮羅寜就是使芬蘭建築成為最優的那批芬蘭優秀建築師之一。不論在芬蘭還是其他建築發達國傢,優秀建築師勤勉好學的錶率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芬蘭中部的子瓦斯屈拉這座被稱作阿爾托城的美麗城市,由市政府與芬蘭建築學會、阿爾托學會主辦,每年召開“阿爾托國際建築、設計與研究高峰論壇”。2012年的主題是“建築與工藝”。與往年一樣,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高手都以學術報告及展覽的方式展示瞭各自的專業成就,而此次論壇的一個特點是:主題發言者中並沒有諸如普利茲剋獲得主之類的大牌建築明星,但發言者所展示著同樣的甚至更加具有衝擊力的設計活動,吸引著四百多位與會者。盡管如此,當我在觀眾席的人群中看見普利茲剋奬評委會主席帕拉斯瑪教授和前普利茲剋奬得主格林默科特教授時,我依然問瞭他們那個愚蠢的問題:“你們講演嗎’好像論壇節目錶中沒看到你們’”
帕拉斯瑪教授以其一貫的謙遜告訴我,他喜歡參加有思想性的各種論壇活動,主要目的是會見新老朋友並吸收學術養分。帕拉斯瑪教授不僅是成就卓著的當代建築大師,也是著作等身的專傢學者,同時也是影響全球的建築評論傢之一。他曾擔任過大學校長、國傢博物館館長、芬蘭及歐美日各國的全職及座客教授,因此,常人難以想象他是如何安排時間寫齣40多本學術專著和500多篇學術文章的,對此,帕拉斯瑪教授給齣的答案是:全靠朋友多,並時常用心用眼,用手去記錄朋友們的“名人名言”。
論壇的第二天,住同一酒店的筆者與默科特教授共進早餐時又聊起同類話題。筆者盡管已在歐洲生活及工作多年,但仍多少做齣些驚訝默科特這樣名揚四海的建築大師居然自費從遙遠的澳大利亞趕來聽論壇的講座。業內人士都知道默科特教授非常鍾情於芬蘭設計並在其建築設計中隻使用兩位芬蘭大師的傢具燈具産品一一即阿爾托和庫卡波羅的設計産品,並多年擔任庫卡波羅産品在澳大利亞的首席代理商。
盡管具有這些諸如此類的商務背景,默科特教授依然認真而誠懇地告訴我,他非常希望能時常聽到更時尚更年輕的聲音,因為時代的發展必然淘汰老的一代,同時催生新的一代大師。而老的一代推遲衰老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時刻關注並盡可能跟上年輕一代的探索步伐。也許是這種強烈的勤勉與求知欲使默科特心態年輕,並有超強的記憶力,因為他竟提起近十年前他來芬蘭參加筆者的博士論文答辯時與我討論的“中國主義設計”與“工藝精神”問題,讓我想起他的一句名言,“建築應該適應環境。我們應該能夠像操作一艘船一樣操作房子。”這句話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強調人類設計發展中的“工藝精神”。而默科特更著名的一句名言就是“輕輕地觸摸這個地球”。
《論建築》匯集瞭古今中外各類大師的建築名言,盡管它們並不能真正定義任何一種實踐或觀念,但卻能為人們尤其是業內青年所提供思考的起點或思辨的支點。如皮羅寜教授在本書的前言中所介紹,阿爾托也“不知道…‘什麼是建築”,盡管阿爾托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大師。定義建築的確是非常睏難的,但《論建築》中仍能提供多種“定義”,供讀者從多方麵瞭解建築。如歌德認為“建築是固體的音樂”;賴特認為“建築是生活的框架”;陶特認為“建築的目的是創造盡善盡美’’;德國現代建築大師雨果.哈林說“建築是一種語言,它必經被所有的人理解”;法國當代哲學傢加斯東.巴什拉說“建築是一種麵對宇宙演奏的樂器”;瑞士的建築史論傢希格弗菜德吉迪恩則說“建築是對我們時代的生活風格的詮釋”;柯布西耶認為“建築是關於相互聯係的一種事物,是心靈的一種純粹創造”;密斯認為“建築是轉化為空間的一個時代的願望”;梅洛一龐蒂認為“建築的任務是將這個世界如何觸摸我們展現齣來”。而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傢維持根斯坦則認為“建築是一種姿態”,並進而強調“建築是贊美某物並使之永存不朽。但如果值得贊美的事物下再存在,建築也不再存在”。關於建築的定義還有很多,它們都不栢同,但卻都有道理,由此也反映瞭建築的復雜性與多樣性。
……
論建築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論建築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論建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