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

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辻元佳史 著,张永 译
图书标签:
  • 军服
  • 世界军事
  • 历史
  • 服饰
  • 文化
  • 图鉴
  • 军事史
  • 冷兵器
  • 热兵器
  • 战争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01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120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页数:32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看军服如何服从战争?如何带领时尚潮流?
  200多张考证图,复原世界军服五千年史。
  让我们跨越时空,领略“帝王将相”风采!
  军服是我们现在日常服装的起源,
  对夹克、裤子、帽子、领带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军服的变迁和传承,不仅反映了战争需求的变化,
  也反映了人们,尤其是男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弥足珍贵的世界服装通史。军服是我们现在日常服装的起源,对现在的夹克、裤子、帽子、鞋子以及领带,等等,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古代苏美尔开始探索军服的诞生以及变迁的5000年历史。军服是出于何种军事目的诞生?又如何带领时尚?与各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有着怎样的关联?作者从战史和服装史两个层面同时研究,打破国界和时代限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同时剖析,全面把握军服的变迁和传承。

作者简介

  [日] 辻元佳史
  战史、服饰史研究专家、诗人。1967年生于岐阜市。早稻田大学毕业。日本文艺家协会、日本笔会会员。
  著作有《西装=军服?!》(彩流社)、《毁灭全世界存活“自己”》(三一书房)、《赤坂江户城外濠迹》(思潮社)等。
  [日]辻元玲子
  插画家。辻元佳史之妻。1972年生于日本横滨。日本出版美术家联盟会员、日本理科美术协会会员。



精彩书评

  

  制服可以改变一个人。
  ——拿破仑
  “强烈推荐服装时尚业界的朋友们读读这本书。”
  ——泷泽滋(株式会社 style-creations董事长)
  强大的知识,强大的画功,以服装为线索看世界五千年史。
  ——读者评论

目录

001 前言 古典一词来源于海军

CHAPTER 1 夹克和裤子

1.1 罗马士兵和“蛮族”的服装
1.2 维京战士和最初的“西装”
1.3 “内裤走光”也不介意?
1.4 “护裆”和男性短裙的登场
1.5 “紧身棉衣”腹部越鼓越时髦?
1.6 兴起“碎布头时尚”的雇佣兵们
1.7 终于在瑞典军中出现了“军装”
1.8 波斯风格“西服”型军服的诞生
1.9 英国式西服诞生的瞬间
1.10 奥斯曼土耳其的影响及波兰翼骑兵
1.11 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燕尾服及双排扣外衣的登场
1.12 奥斯卡的肩章是“小肩膀”?
1.13 袖口纽扣是拿破仑发明的?
1.14 副官肩带来自马缰绳?
1.15 轻骑兵的肋骨服=匈奴王阿提拉的军服?
1.16 勋章其实诞生于教会?
1.17 腓特烈大帝的防寒服装
1.18 英国花花公子也喜爱的普鲁士风格
1.19 “西装”的诞生
1.20 克里米亚战争与男人的服装
1.21 何谓男子汉的裤子
1.22 海军制服的引进与纳尔逊提督
1.23 海军“Blazer”与军舰“Blazer”
1.24 维多利亚王朝的海军军官






CHAPTER 2 帽子、头盔、鞋类和领带

2.1 华而不实的头盔饰品
2.2 三角帽不是尖帽子
2.3 二角帽并非拿破仑专用
2.4 敬礼的礼节始于脱帽
2.5 各式各样的“土耳其风格”军帽
2.6 “警察叔叔的帽子”出现在德国
2.7 帝王穿红鞋?
2.8 在鞋史上留名的两个将军
2.9 从伊丽莎白女王的围脖领到“克拉瓦特”领
2.10 当今领带的原型是暴走族风格?
2.11 制服领带的意义

CHAPTER 3 非西欧文明的军装

3.1 北美、印加和阿兹特克的战士们
3.2 中国的盔甲与成吉思汗的军队
3.3 日本的盔甲史与洋装
3.4 日本人与洋装的接触始于“军服”

CHAPTER 4 军服的现代化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4.1 卡其色军服的时代
4.2 立领军服与西装款军服
4.3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市民的服装

CHAPTER 5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代

5.1 “制服帝国”纳粹德国
5.2 迷彩服与华丽风——德国将校军官的两个极端
5.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他国家的军服
5.4 实用型美军战斗服
5.5 轻便服装救了史蒂夫?麦奎因
5.6 现代军服与未来


作者后记


绘者后记


各国军衔对照表

精彩书摘

  1.4 “护裆”和男性短裙的登场
  随着上衣变短,长筒袜变得越来越长,最后发展为包住整个臀部的样式。写到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14—15世纪男性的服装基本是迷你短裙搭配连裤袜。所以如果现代的女性身穿连衣裙和连裤袜穿越到中世纪,她的装扮肯定会被认为过于男性化吧。并且为了方便军人穿戴甲胄,当时已出现了“男性用短裙”。英国国王亨利八世(1491-1547)的肖像画中就有他身穿军人专用的百褶裙的作品。也许在亨利八世这样的绅士看来,不把内裤遮盖起来确实有些不雅和不体面。但如此一来,中世纪男人的装束距离当今的女性时尚又近了一步。之后一些铠甲上也加装了金属制的裙甲,用以防护大腿和男性的要害[fig.1.4a]。
  尽管当时绅士的服装无限接近现代的女性时尚,但有一项设计是绝对不同的。随着长筒袜不断延长覆盖了臀部,连裤袜前部的“文明口”部位就有必要进行遮掩了。于是从14世纪开始,男装上增加了一个名为“股囊(Codpeace)”的部分[fig.1.4b]。当时的绅士们往股囊中塞入填充物,令其鼓起如男性的阳具一般,而后他们便穿着这样的紧身裤在大街上昂首阔步。16世纪,发明和推广这种紧身裤的就是亨利八世。这位国王是个十足的好色之徒,他一次又一次地不断结婚,并野蛮处死自己不再感兴趣的王妃。其结果是退出不认可离婚的天主教,为英国国教会*22的成立以及之后与旧教国西班牙的对立埋下了伏笔。另外,被处死的前王妃的女儿——伊丽莎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英国的女王。而她又尽力维护了父亲一时兴起所创立的国教会,可以说历史有时真的很讽刺。总之,由亨利八世这个好色国王发起的凸显男性生殖器的滑稽风尚持续了整个16世纪。
  1.14 副官肩带来自马缰绳?
  下面再介绍一项起源于法军的服饰。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位军事迷的帖子,主要评论了当时一部知名的战争题材连环画。军事迷批评道:“那位漫画家根本就没看过军装的实物嘛。”
  军事迷所指的是旧日军参谋军官右肩装饰的金色丝缎肩带。连环画中肩带随风飘舞,军事迷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这位军事迷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肩带的前端还装饰有金属,所以它只可能沉重地摇摆,不可能随风飘舞。这种肩带饰物在日军中只有参谋军官佩戴,所以也被称作“参谋肩带”或“参谋饰带”[fig.1.14a]。虽然当时也有副官专用的银色肩带,但“参谋肩带”的知名度显然更高。
  肩带这种装饰物本来起源于法国军队,在法军中被称为“Aiguillette”。其含义本是为了表明佩戴者的“副官”身份。因为古代军队中并没有参谋这一职务,副官除了负责秘书的工作外也兼任参谋的所有工作。“副官”在法语中写作“Aide de Camp”,直译的话就是“阵中帮手”的意思。而有些人根据字面意义把副官理解成了“副司令官”,每当看到如此曲解副官含义的漫画或游戏时,我都感到很无奈。但正如词典中所写的那样,副官的含义是“在军队中协助司令官或指挥官进行事务处理、命令执行的军官”。简要来讲副官就是司令官的秘书。但副官可绝不等于勤务兵,那些前途有望的年轻军官往往被安置在副官的位置上,这样他们协助司令官的同时还可以积累实务经验、为将来成为司令官而做准备。换作日本的武士社会来说,副官就相当于日本古代的“小姓”。例如织田信长的小姓森兰丸*50。森兰丸可以说是织田信长的秘书,但他本人的身份也是有封地的大名。
  那么作为小姓当然需要时不时地为主君牵马,于是ADC们(Aide de Camp的简称)便把司令官的马缰绳系在自己的肩膀上,因此便诞生了肩带。此外还有将火绳系在肩膀上的说法,但马缰绳应该是肩带来源的较有力说法。
  也许正因为肩带来源于马缰绳,所以路易十四设计法军制服时主要规定骑兵部队在右肩装饰肩带。所以肩带在当时也是“骑兵的象征”。因为肩带这种装饰物确实非常美观,所以它独立出来又逐渐成为ADC们身份的象征。
  ADC们往往由一些年轻、充满活力的军官组成,而且他们身兼秘书的职务,自然头脑灵活、善于随机应变。于是除了照顾司令官起居之外,ADC们被赋予了更多军事任务。首先便是传令,ADC们往返于战场、传达司令官的命令并带回前线指挥官的回复。当然这种任务十分危险。
  此外司令官的命令一下,少数ADC需要先一步去观察敌人的动静。一旦被敌人发现,ADC们自然凶多吉少。顺利地发现敌人并记下对方的兵力部署、沿途地形,才算合格完成任务。这种侦察兵军官在古斯塔夫二世之后的军队中格外受到重视。侦察敌情的任务固然非常危险,但却不能交给普通士兵。因为让有战略眼光的军官看到敌人的部署才有实际的战略意义。因此这种任务最适合那些既了解本方司令官意图又具有战略眼光的ADC们。
  因此ADC们身为副官,同时又充当传令和侦察的任务。渐渐地他们肩膀垂下的肩带前端配上了便于随时做记录的笔。至此,最早的马缰绳到了近代逐渐发展为便携式笔记用具。而到了现代,肩带的前端仍象征性地装饰着笔形的金属装饰物。因此肩带绝不可能轻飘飘地随风飞舞。
  ………………

前言/序言


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一部穿越时空的视觉史诗 这是一部融汇了历史、艺术、军事与文化的宏伟巨著,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长达五千年的壮丽征程,细致描摹人类文明史上令人瞩目的军事着装演变。从远古部落的简陋兽皮,到现代军队的精良制服,本书以极其详尽的图文并茂形式,全面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军事服饰的独特风貌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信息。 远古的回响:文明初期的军事象征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穿越回人类历史的黎明。在文字记录尚未普及的时代,考古发现成为我们窥探古人生活的重要窗口。本书将通过精心绘制的复原图,展现早期战士们如何利用自然材料,如兽皮、植物纤维,制作出既能抵御恶劣环境,又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的服饰。这些看似粗犷的衣物,却蕴含着原始的图腾崇拜、部落标识以及对力量的原始崇尚。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早期服饰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早期军事组织的形式。例如,某些特殊的装饰,如羽毛、骨饰、牙齿,可能象征着战士的地位、功勋,甚至是与神灵的联系。青铜器时代的到来,为军事服饰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金属铠甲的出现,如亚述的鳞甲、埃及的胸甲,不仅是军事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本书将通过对不同文化中发现的早期金属服饰的详细解读,揭示其制作工艺、设计理念以及在战场上的实际作用。同时,本书还会关注战车时代的军事着装,探讨马匹、战车以及车上士兵的服饰特点,展现早期骑兵和步兵在军事装备上的差异化。 帝国之辉煌:秩序、力量与身份的象征 随着早期文明的兴盛,帝国时代的军事服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象征意义。古希腊、古罗马、波斯、中国等伟大文明,在军事力量的支撑下,也孕育了极具代表性的军服。本书将逐一呈现这些文明的军事着装风貌。 在古希腊,我们将看到斯巴达勇士标志性的红色披风和青铜胸甲,以及雅典公民兵的皮甲和头盔,这些服饰不仅是战场上的防护,更是公民责任和荣誉的体现。本书将详细解析希腊方阵的战术要求如何影响了士兵的着装,以及不同城邦在军服设计上的细微差异。 古罗马军团的出现,是军事组织化和效率化的一个里程碑。本书将深入剖析罗马军团士兵标志性的锁子甲(lorica hamata)、板状甲(lorica segmentata)以及他们独特的头盔(galea)和盾牌(scutum)。这些装备的标准化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罗马军团的作战能力和集体认同感。本书还将探讨罗马军官、百夫长以及禁卫军等不同级别士兵的服饰差异,以及这些服饰如何清晰地标示出个人的等级和职责。 古波斯帝国,以其辽阔疆域和多元文化而闻名。本书将展现波斯弓箭手、长矛兵、甚至象兵等不同兵种的服饰特点,以及其融合了希腊、埃及、中亚等地风格的独特设计。波斯军队的华丽服饰,也反映了帝国的富饶和统治者的威严。 中国古代军事服饰同样光辉灿烂。从商周时期的青铜甲胄,到秦汉的铁质铠甲,再到唐宋时期更加精巧的盔甲和战袍,本书将系统梳理中国历代王朝的军事着装演变。本书将特别关注中国古代的“服章之制”,即不同等级、不同职业的服饰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渗透到军事领域,赋予军服以深刻的政治和文化内涵。例如,明朝的将军服饰,其威严的蟒袍、精美的铠甲,无不彰显着军人的英武和统帅的权威。 中世纪的骑士与兵士:荣耀、信仰与战争的融合 中世纪是欧洲军事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骑士的荣耀和圣战的信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军事着装文化。本书将重点描绘中世纪骑士的板甲(plate armor)的演变过程,从早期的链甲(mail armor)到后来覆盖全身的精美全覆式板甲。本书将详细解析板甲的结构、功能,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板甲的风格差异。这些盔甲不仅是致命的武器,更是骑士身份、地位和家族荣耀的象征。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中世纪时期普通士兵的着装。与骑士的昂贵装备不同,步兵、弓箭手等普通士兵的服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书将展现不同兵种,如长枪兵、弩兵、弓箭手的服装特点,以及这些服饰如何适应他们的作战方式。同时,本书还将关注十字军东征时期,不同国家士兵的军服差异,以及宗教符号如何在军服上得到体现。 在东方,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服饰同样独具特色。本书将详细介绍日本武士的“甲胄”(yoroi),从早期的“大铠”(ō-yoroi)到后来的“胴丸”(dōmaru)和“腹卷”(haramaki),以及其精致的漆器、丝绸和金属工艺。本书还将探讨日本武士的“阵羽织”(jinbaori)等外袍,以及这些服饰如何体现了武士的精神信仰和等级制度。 近代军事的变革:民族国家、工业化与统一的军服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进,军事着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书将系统梳理这一时期的变革。 18世纪,欧洲各国开始出现统一的军服,这标志着现代军队的雏形。本书将重点分析这一时期各国军服的特点,如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军的蓝白红三色制服,以及拿破仑时期法国军队的华丽军服,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军事功能,更承载着国家主义和民族情感。本书还将探讨普鲁士军队的严谨军服,以及其如何体现了普鲁士的军事纪律和效率。 19世纪,军事工业化进程加速,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运用使得军服更加实用和标准化。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一时期各国军队的着装,如英国红衫军的标志性红色上衣,以及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双方军服的差异。本书还将关注殖民地军事服饰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域气候和文化如何影响了殖民地军队的着装。 现代与未来:科技、功能与多样的挑战 进入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对军事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将详细展示战争期间各国军队的军服演变,从早期战争的色彩鲜艳到后期追求隐蔽的迷彩服。本书将重点分析迷彩服的出现及其设计理念,以及不同时期、不同作战环境下的迷彩图案演变。 战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军事服饰更加注重功能性和防护性。本书将深入探讨现代军服的材质,如阻燃面料、防弹纤维,以及其在伪装、通信、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创新。本书还将介绍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等特殊兵种的军服特点,以及军服在适应复杂地形和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演变。 展望未来,本书将探讨军事科技对未来军服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智能服装、环境适应性材料,以及对士兵生理和心理影响的考量。 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服装的书籍,它是一部视觉化的世界史,一部人类社会、科技、艺术与战争交织的历史画卷。通过精美的插图、详实的文字,读者将得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军事服饰的演变,感受不同文明的军事精神,洞察历史变迁的脉络,从而获得一次跨越时空、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本书将成为军事史爱好者、历史学者、服装设计师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充满好奇心的读者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购入的《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其愉悦且富有启发的阅读体验。作为一名对军事装备和历史文化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期待着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且直观地展现世界军服的发展脉络。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愿望,而且远超我的预期。它所涵盖的时间跨度之大,内容之详实,绝对令人惊叹。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各个历史时期标志性军服的描绘,不仅仅是停留在外观的展示,更深入地挖掘了军服背后的文化、科技和社会背景。例如,书中对古希腊城邦士兵的军服介绍,让我对斯巴达勇士的“肌情”和雅典士兵的“智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还有对于罗马军团军服的精细刻画,从头盔的样式到战靴的结构,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强大帝国的军事工业和组织能力。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也触及了许多我之前不太了解的领域,比如早期亚洲(如古印度和中东地区)的军事服饰,以及中世纪欧洲战场上那些繁复的骑士装备。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让我对世界军事史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对军事史稍有涉猎的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军服的书,更是一部宏大的视觉史诗。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些栩栩如生的插图所吸引。书中的图片不仅色彩鲜艳,而且细节描绘极其到位,仿佛能让你触摸到那些古老的布料和冰冷的金属。 从古代波斯帝国的精锐射手,到希腊城邦的重装步兵,再到罗马共和国的 legionaries,书中对这些早期军事力量的军服描绘,充满了力量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它对古埃及战士军服的解读,那些简洁而又充满宗教象征意义的服饰,让我对那个古老文明的军事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古代,它还详细地描绘了中世纪欧洲骑士的全身盔甲,以及东方古代军队(例如中国和日本)在不同时期的军服特色,这些都让我叹为观止。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略有研究的人,我一直觉得军服是解读历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而《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这本书,简直是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空白。它以其极为翔实和考究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书中的每一张插图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考证,从战袍的纹饰、材质,到武器的配置、佩戴方式,再到士兵的站姿、神态,都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中世纪欧洲骑士和东方古代军队(比如唐朝和蒙古)的服饰对比所吸引。 通过这些对比,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在军事发展上的差异和交流。比如,书中对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军服的描写,从秦汉时期的统一制式,到唐朝的丰富多彩,再到宋代的内敛实用,都展现了不同朝代独特的军事文化和审美取向。而对欧洲近代早期火器军队的军服演变,从最初的简便短衣到后来开始注重制式和装饰性的演变,也让我看到了军事技术革新对服饰的直接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图片,而是将服饰作为载体,深刻地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军事思想、社会风貌以及科技水平的演进。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和艺术都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这本书无疑是满足了我对两者结合的想象。它的内容之丰富,编排之精巧,绝对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精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拿破仑战争时期各国军队军服的详细介绍印象深刻。从法国的华丽制服,到英国的红色军装,再到普鲁士的严谨装束,每一套军服都凝聚了那个时代的风格和民族特色。 书中的插图极其精美,不仅色彩饱满,而且构图讲究,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军服的材质、剪裁和装饰细节。我甚至能从中感受到不同军队在战场上的气势和氛围。除了拿破仑时期,书中对于一战和二战时期各国军服的演变也做了深入的探讨。例如,从一战中开始出现的迷彩服,到二战中各国根据战场需要而设计的各种功能性军服,都一一呈现在眼前。这本书让我觉得,军服不仅仅是士兵的着装,更是那个时代军事思想、工业水平和社会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

评分

《图说世界军服历史5000年》这本书,我真的太爱了!作为一名资深的军事迷,我一直对军服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这本书简直就像打开了一个时空隧道,让我穿越回一个个历史的瞬间。从远古时期的原始部落战士身上简陋却实用的兽皮,到古埃及法老军队威严而又神秘的服饰,再到希腊城邦士兵闪耀着金属光泽的战袍,这本书都用精美的插图和详实的文字一一呈现。我尤其喜欢它对细节的描绘,比如不同时期战盔的形状演变,不同兵种徽章的含义,甚至连士兵缝制衣服的线迹都仿佛触手可及。 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堆军服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军服的变迁,讲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结构、军事科技、审美观念,甚至宗教信仰。读着那些精美的复原图,我仿佛能听到古战场上的喊杀声,感受到士兵们在严寒酷暑下的坚韧,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荣耀。书中关于罗马军团军服的描写,让我对那种严谨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还有中世纪骑士那华丽而厚重的盔甲,不仅仅是防护,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本书让我觉得,军服不仅仅是衣物,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评分

光是看插图就值了,可惜的是彩页比较少,但全彩页的话就不止这个价了。图说系列一贯都是些简单介绍,拿来当入门还是比较合适的,想要进一步了解还是去买教科书吧

评分

钉、铁片,有的里面还套一层锁子甲,没有成片的金属,一方面是其生产力水平不能提供实用的金属

评分

内容简介

评分

ADC们往往由一些年轻、充满活力的军官组成,而且他们身兼秘书的职务,自然头脑灵活、善于随机应变。于是除了照顾司令官起居之外,ADC们被赋予了更多军事任务。首先便是传令,ADC们往返于战场、传达司令官的命令并带回前线指挥官的回复。当然这种任务十分危险。

评分

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生产方式有关。甲衣不但保暖而且较为轻便,如皇太极的御用铠甲不过十几公

评分

流域普遍种植,使中国服装面料结构发生了重要变

评分

这本书很有意思,可以通过着装了解到历史名人的个性。看到怕冷的战神腓特烈大帝,如何穿衣防寒。为了温度,不要风度。“装扮得相当老气横秋,或者说土里土气。”“使人感觉很寒碜,衣服常被鼻烟弄脏。”“但他可能是故意保持那样的容姿,以强调自己与普通士兵之间的关系。”

评分

非常用心的作者,参考的资料很多,插图很精美.

评分

CHAPTER 1 夹克和裤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