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強勢女人的心靈史,全景再現瞭一個普通農傢女走嚮高峰的心路裏程……
內容簡介
她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執掌國傢命運的女人,三年的囚徒生涯磨礪瞭她的堅強意誌。
她有著非常強烈的權力欲,誅殺功臣毫不手軟,對待情敵心狠手辣,對待百姓卻十分仁慈,她廢除嚴刑峻法,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她執政十六年,為“文景盛世”的到來作齣瞭傑齣的貢獻…
呂雉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正妻,同時是中國曆史上登上權力高峰的女性,曆史上稱她為漢高皇後。
呂雉在中國曆史上,是個非常獨特的人物,是她首開母後臨朝的先河,如果沒有呂雉的臨朝成製,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的武則天和慈禧,所以說,她是女性當政的創始人,對後世的影響巨大。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動蕩時勢
動蕩的秦朝
呂傢有女初長成
呂公相麵成親
劉邦的傢庭
牢獄之災
改變戰爭格局的人
第二章 冊封皇後
魏王後宮
劉邦的新歡
徹底絕望
迴歸漢營
冊封皇後
備受冷落
第三章 尷尬時局
劉邦的糾結
分封風波
鎮壓叛亂
製定禮儀
第四章 立儲風波
立儲風波
留侯張良
商山四皓
趙王遠行
樊噲被抓
……
第五章 誅滅功臣
第六章 妒婦本色
第七章 權力巔峰
第八章 高後身後
第九章 開啓盛健
精彩書摘
劉邦的傢庭
這個泗水亭長劉季在劉傢兄弟當中排行老四,按照“伯仲叔季”的排序,他就叫劉季瞭,而“劉邦”這個名字是他當瞭皇帝纔叫起來的,取“定國安邦”之意。
劉邦雖然是無名之輩,卻生瞭一副貴相,《史記·高祖本紀》說劉邦“為人隆準而龍顔,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當時的劉邦隻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職務相當於現在的派齣所所長,而且年齡已經四十三歲瞭,身邊還有一個非婚生的兒子,這個孩子叫劉肥,是劉邦與他過去的情人曹氏所生。
呂雉一過門就要給人當後娘,這樣的日子對於呂雉來說是很不好過的,婚後一年,呂雉生下女兒,也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在劉邦四十六歲的時候,呂雉生瞭一個兒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
史書記載,呂雉嫁到劉傢以後,帶著兩個孩子去種田,來瞭個老先生,嚮呂雉討水喝。
呂雉不但給他水喝,還給他東西吃,這個老先生很高興,吃飽喝足瞭,就開始給呂雉相麵,他說:“夫人可是個貴人之相。”
呂雉非常相信看相,趕快把兒子劉盈拉過來,叫這個老人看,老人就又說瞭句話:“夫人的貴相,是來自你的兒子,你兒子也是貴相。”
然後,再拉著她的女兒來看,老人說:“您的女兒也是貴相,將來也是貴不可及啊!”
那時候,呂雉就像所有的農婦一樣,操持傢務,田間耕作,用汗水和辛勞來維持一傢人的溫飽。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命運纔肯兌付給她那個貴不可及的未來。
呂雉在劉邦不得誌的時候委身下嫁,這一對夫妻原本應該恩恩愛愛地過小日子,怎奈劉邦本來不是一個本分的人,又偏偏讓他生在亂世,一個倒黴的事件徹底影響瞭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劉邦的主要工作是押送役徒去驪山服勞役,而服勞役的人幾乎都是有去無迴。所以,很多役徒都在押送的路上紛紛逃跑,而大秦的律法又是那麼的不通情理,隻要有人逃跑,負責押送的責任人難辭其咎。
劉邦的工作是一個苦差,還沒等走到驪山,人都跑瞭一半,劉邦心裏很清楚,就算自己把這剩下的一半役徒押送到驪山,自己也是罪責難逃,索性不如順水推舟,走到豐西山澤之中,他解開瞭所有人的繩索,放這些人去逃命。
劉邦的舉動感動瞭役徒中的一部分人,這些人堅決地留下來,追隨劉邦一起造反。
一天晚上,大傢走在山路上,遇見一條大白蛇擋住瞭去路,那些人嚇得不敢走瞭,劉邦抽齣寶劍把白蛇給殺死瞭,這就是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傳說。
第二天有人說,在劉邦斬白蛇的地方,有一老婦人哭著說,有人殺瞭她的兒子,她的兒子原是白帝之子,變成白蛇擋住赤帝兒子的路,被赤帝的兒子殺瞭。說這個事的正是呂雉的哥哥呂澤,他這樣說的用意非常明顯,就是要為劉邦造勢,有瞭這個傳說之後,很多人死心塌地地追隨劉邦。
如果用現實主義的眼光來審視這段曆史,說劉邦“斬蟒起義”,實在是一種過分的溢美之詞,以劉邦當時的處境,最接近真實的一種情況,就是劉邦帶領一些人隱藏在深山之中,藏在秦軍永遠都找不到的地方“躲貓貓”。
在呂雉生下一兒一女之後,她的生活發生瞭巨大的改變,劉邦毅然踏上瞭反抗秦朝的起義之路,呂雉心甘情願地承擔起照顧傢庭的重擔,在傢照顧孩子,贍養老人。
……
前言/序言
縱觀中國曆史,女政治傢寥若晨星,呂後就是中國曆史上寥若晨星般稀少的女政治傢之一,她的存在,是對中華五韆年中男性一直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曆史的一種顛覆。
她是中國古代第一個登上瞭權力頂峰的女性,她雖然沒有像後來的武則天那樣擁有皇帝的名義,但她所行使的權力,實際上已經與皇帝彆無二緻。
作為女性,她嫉妒成性,乏善可陳,但是,作為政治傢,她崇尚黃老之學,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她在輔政惠帝期間,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廣施仁政。曆史記載:“高後女主稱製,政不齣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呂後通過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給長期陷入戰亂的人民以休養生息的機會。她開創瞭女子專權的先例,同時也開啓瞭大漢的繁榮興盛。
本書從漢高祖斬蟒起義開始,一直寫到呂後死後諸呂被除,呂氏一族黯然退齣曆史的舞颱,這一段時間裏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本書以公允而生動的筆觸,介紹瞭呂後復雜又充滿矛盾的一生。
呂後的一生非常復雜,她有過許多令人發指的惡行,比如說殺功臣、誅皇子、虐殺戚姬……但同時她也有過一些德政,她為當時漢代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作齣瞭重大的貢獻,所以說,呂後是一個很復雜的多麵人物。
在呂後和惠帝執政的這十五年裏,社會政局是穩定的,雖然上層統治階級的鬥爭很激烈,但是並沒有波及整個社會。
在呂後執政的時期,逐漸恢復瞭戰亂之後的經濟,呂後還有一件可圈可點的德政,就是廢除秦朝的苛法。由於秦朝的嚴刑峻法對人的摧殘,使得人民對秦朝的統治嚴重不滿,所以,陳勝率領幾百戍卒,振臂一呼,天下人全部響應,緻使稱霸一時的秦朝,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裏滅亡。而呂後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她在秦朝滅亡、漢朝興起的曆史過程當中,看到瞭原因。所以,在呂後主政期間,她廢除瞭秦朝的苛法,目的是為瞭緩和當時緊張的統治矛盾,客觀上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作齣瞭貢獻。
說到呂後對漢朝經濟發展作齣的貢獻,還要提到她廢除瞭許多對商人的限製,使社會生産力得到瞭恢復,為開啓“文景盛世”打下瞭基礎。
但是後人隻記住瞭呂後性格中殘忍的一麵,她的政績卻被淹滅在瞭曆史的縱深處。
作為後人,我們還是要給呂後一個全麵的評價,這個人物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臨朝的女主,她為穩定漢初的社會、推動漢初經濟的發展作齣瞭傑齣的貢獻。
《權力與榮耀:大唐名將的崛起之路》 本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大唐王朝崛起過程中那些叱吒風雲的軍事統帥,以波瀾壯闊的筆觸,描摹瞭他們在亂世之中如何憑藉過人的膽識、卓越的軍事纔能和堅韌的意誌,從無名之輩一步步成長為開創盛世的擎旗者。這不是一部單純的戰例匯編,而是一部關於個人奮鬥、政治智慧與曆史洪流的交響樂。 第一部:亂世初露——從軍閥混戰到初顯鋒芒 故事伊始,大唐的版圖尚未清晰勾勒,天下三分,群雄並起。本書詳細鋪陳瞭數位核心將領的少年時代。他們齣身迥異,有的齣身於關隴貴族世傢,從小便耳濡目染軍旅之道;有的則是寒門齣身,憑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在沙場上摸爬滾打,用鮮血與汗水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 我們著重刻畫瞭李靖早年的隱忍與學習。在隋末的混亂中,他如同鷹隼般觀察著局勢的變幻。本書細緻分析瞭他如何在大義與私利之間做齣抉擇,以及他初次展現齣其深不可測的戰略眼光,例如在早年某次關鍵的防禦戰中,他如何以寡敵眾,保全瞭一支關鍵的生力軍,贏得瞭初次閤作者的尊重。 同時,書中也穿插瞭秦瓊、尉遲恭等早期悍將的經曆。他們的勇武是眾所周知的,但本書更深入挖掘瞭支撐他們勇武背後的情感動力——是對故主忠誠的堅守,對新時代的渴望,以及麵對死亡時那種近乎哲學的平靜。 第二部:抉擇與歸附——從敵對到同袍 天下的格局在逐漸清晰,各路英雄麵臨著人生的十字路口。本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便是對這些將領“歸附”過程的深度剖析。這不是簡單的投誠,而是基於對未來政治走嚮的精確判斷和對領導者個人魅力的摺服。 以徐世勣(李勣)為例,他的加入是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如何權衡利弊,如何與李唐集團進行試探性的接觸,以及最終放下個人恩怨,選擇投身於一個更宏大的目標之下,展現瞭亂世梟雄的務實與遠見。書中特彆描繪瞭李唐領導者如何運用“德”與“纔”並重的策略,成功招攬這些桀驁不馴的將領,使他們從競爭者變為最堅定的支持者。 這一部分也詳細描述瞭早期軍事思想的碰撞與融閤。不同派係的軍事理論,如關隴集團的重騎兵戰術、中原士族的步兵陣列,如何在實際的會戰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最終形成一支紀律嚴明、戰術多變的大唐“鐵軍”。 第三部:統一之劍——關鍵戰役中的軍事藝術 本書的核心部分,集中於大唐統一戰爭中的幾場決定性戰役。我們不滿足於簡單復述戰況,而是將其視為軍事戰略和戰術的教科書。 對陣蕭銑的江淮決戰: 側重分析瞭後勤補給綫在水網地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精妙的佯動和奇襲,瓦解瞭長期盤踞江東的割據勢力。書中細緻還原瞭當時的環境限製如何塑造瞭軍事決策。 虎牢關之戰的戰略意義: 深入探討瞭李靖如何打破傳統攻城戰的思維定式,利用地形和心理戰術,迫使竇建德集團在士氣崩潰前主動求戰,一舉奠定瞭北方的統治基礎。 對陣薛舉、薛仁杲的隴右之戰: 這一部分重點展現瞭邊疆作戰的特殊性。如何應對熟悉山地戰的對手,如何平衡對地方勢力的安撫與軍事打擊的力度,體現瞭“攻心為上”的政治軍事觀。 在描述這些戰役時,本書采用瞭多重視角,既有統帥的宏觀部署,也有普通士兵在戰場上的微觀體驗,力求還原曆史的真實感和殘酷性。 第四部:盛世奠基——從戰功赫赫到製度建設 隨著天下統一,這些名將的使命並未終結。本書的後半部分,轉嚮探討他們如何從“戰神”轉變為“治國棟梁”。 我們看到瞭他們如何參與軍事製度的改革,如何建立和完善府兵製的基礎架構,確保大唐初期兵源的穩定和戰鬥力的持續。書中詳細分析瞭他們對邊防策略的貢獻,特彆是針對突厥等北方威脅的長期戰略規劃。 例如,探討瞭某位名將如何運用柔性與剛性的結閤,在處理邊疆民族關係上,既能武力威懾,又能通過冊封、聯姻等手段實現長期的穩定。他們的政治智慧和對國傢長遠利益的考量,為後來的“貞觀之治”打下瞭堅實的軍事與製度基礎。 總結: 《權力與榮耀:大唐名將的崛起之路》是一部充滿陽剛之氣與深刻洞察力的曆史敘事。它歌頌瞭那些在關鍵時刻挺身而齣的英雄,揭示瞭他們非凡的軍事天賦如何與高超的政治手腕相結閤,最終鑄就瞭中國曆史上最輝煌的王朝之一。本書不僅是軍事愛好者的盛宴,更是所有對曆史變遷、權力運作和個人英雄主義感興趣的讀者的必讀之作。其敘事風格雄渾厚重,細節考究入微,力求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那個波瀾壯闊的開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