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国,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西方学术界把六祖惠能大师与孔子、老子并誉为“东方三大圣人”。
惠能,俗姓卢,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生于岭南新州夏卢村。惠能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以卖柴为生,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在佛教盛行的唐代,惠能师从黄梅东山寺住持五祖弘忍大师。在拜谒五祖弘忍大师时的一番问答,使五祖弘忍大师对惠能刮目相看。惠能做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受到五祖弘忍大师的特别赏识,并密授衣法给惠能,使其成为禅宗六祖。
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初八,惠能出山来到南海法性寺。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师主持仪式,为惠能剃度受戒,使其“禅宗六祖”地位得到正式确立。从此六祖惠能大师开始了弘法利生的宏图伟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弟子。
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六祖惠能大师返回故居国恩寺,于八月初三圆寂,其真身回归曹溪宝林寺。其后,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神会北上收徒授法,并把南宗“顿悟”禅法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一华五叶”的禅宗流派,最终成为中国佛教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主流。六祖惠能大师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卢琰源,又名江安,毕业于江西大学(今为南昌大学)新闻系,随后进入新华社工作至今。撰写的新闻作品和创作的文学作品逾500万字,发表照片上万幅,并多次获奖。作者集记者、主编、作家、摄影家和广告人于一身。
熊正耕,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种过田,务过工,当过民办教师和中学校长,也任过市委、市府办主任及市教育局长等职。业余时间爱好文学创作,有多篇作品获奖。尤其对佛教禅宗六祖《法宝坛经》有精深研究,见解独到。
第 一 回 天降神龙佛出世 宇腾祥光香遍地
第 二 回 慈母育儿饥寒苦 樵夫卖柴艰辛度
第 三 回 历尽周折求佛路 初到黄梅谒五祖
第 四 回 坠石舂米磨意志 劈柴担水悟禅机
第 五 回 神秀做偈未见性 惠能悟道得真经
第 六 回 五祖识才传衣法 六祖嗣位朝南跋
第 七 回 南行路上遇追僧 大庾山头度慧明
第 八 回 惠能得法回曹溪 尼师执卷问经义
第 九 回 惠能避难遁山林 恶僧穷追纵火焚
第 十 回 躲进深山再逢凶 幸遇救星又化吉
第 十一 回 隐藏四会做农夫 蛰居岩洞伴猎户
第 十 二回 采药治病救村民 守网放生扬善行
第 十三 回 菩提悟彻源流出 心性修成佛道生
第 十四 回 惠能出山法性寺 印宗闻道拜佛祖
第 十五 回 菩提树下开法门 大梵寺里弘佛经
第 十六 回 大师开启般若智 众徒悟道至佛地
第 十七 回 无相颂偈佛理深 顿教之法悟彻行
第 十八 回 福德功德辨分明 东方西方在心净
第 十九 回 常行十善天堂至 依偈修行佛道成
第 二十 回 四方士庶骈宝林 六祖化缘扩道场
第二十一回 定慧如灯是一体 一行三昧蕴新意
第二十二回 无住无念为根本 真如自性离万境
第二十三回 坐禅勿看心和净 离相才见性与真
第二十四回 忏悔能灭三世罪 修行须持五分香
第二十五回 发四弘愿度众生 授三皈依净凡尘
第二十六回 自性佛除千年暗 无相颂灭万年愚
第二十七回 度法海成就功业 教法达悟彻佛经
第二十八回 智通礼师解经义 智常谒祖求佛法
第二十九回 志道求解涅 经 行思悟道成法主
第 三十 回 怀让叩祖得契会 玄觉求法留宿觉
第三十一回 六祖植柏敬祖庭 怀让受命返少林
第三十二回 智隍开悟归河北 方辩拜师驻福田
第三十三回 南能北秀成两宗 顿教渐修悟不同
第三十四回 行昌刺师剑不邪 侠客感悟求出家
第三十五回 灵童参师悟大道 神会设坛显南宗
第三十六回 女皇虔诚拜国师 神秀谦恭荐六祖
第三十七回 二帝下诏请大师 六祖辞疾终山麓
第三十八回 薛简蒙教悟心法 皇上诏奖赐寺名
第三十九回 三科法门三六对 互为因果明宗旨
第 四十 回 坦然面对生殁别 殷切嘱咐正法承
第四十一回 途经端州亲插梅 回归故里再植荔
第四十二回 临终托付身后事 殁后真身赴曹溪
第四十三回 一华五叶播四海 千秋万载颂坛经
《禅宗六祖惠能演义》给我带来的震撼,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宁静与启发。我一向对历史人物的传记颇感兴趣,而这本书将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事,讲述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作者的笔法非常细腻,他没有夸大其词,而是用一种平和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惠能大师从不识字到成为一代禅宗巨匠的非凡历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惠能大师“顿教”思想的阐述,那种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法门,让我对佛法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中的许多情节,例如惠能大师如何凭借智慧化解危机,如何在逆境中弘扬佛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智慧,往往蕴含在最朴素的生活之中。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了解一段历史,更是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它引导我反思生命的意义,去追寻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体验是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的。
评分读罢《禅宗六祖惠能演义》,一股难以言喻的宁静与豁达油然而生。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传记,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并非对佛教史有过深入研究的学者,但作者的笔触却能轻易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书中的叙事语言流畅而富有诗意,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惠能大师从一个凡夫俗子,成长为一代宗师的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被书中描写的他如何历经磨难,却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所打动。特别是当他面对误解与打压时,那种内心的坚韧与智慧,仿佛穿越时空,给予我深刻的启示。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他初闻佛法时的震撼,到他领悟“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惠能大师“不二法门”的阐释,那种将一切对立消融,回归到自性清净的境界,让我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新的思考。这本书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浮躁的心灵,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评分这本《禅宗六祖惠能演义》着实让人惊喜,虽然我并非禅宗研究的专家,但书中的文字却有一种特别的魔力,仿佛能将我带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亲历六祖惠能大师传奇的一生。作者在叙述上颇具匠心,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将佛法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之中。从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到因一首偈语而得法,再到他隐忍蛰伏,最后登上讲坛,开创顿悟法门,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绘声绘色,细节之处令人动容。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惠能大师内心世界的刻画,他如何克服内心的疑虑,如何在逆境中坚定信念,以及他那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是如何在他心中逐渐清晰,最终成为普传天下的至理名言。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惠能大师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文字的力量,在这种历史人物的传记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仿佛与大师隔着千山万水,进行了一次灵魂的对话。
评分《禅宗六祖惠能演义》给我的感觉,就像是邂逅了一位久违的智者,他在静默中诉说着万古的真理。我原本对禅宗知之甚少,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印象,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为亲切和震撼的方式,将六祖惠能大师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似乎拥有洞悉人心的能力,将惠能大师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内心挣扎、领悟与抉择,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看到一个年轻的惠能,在困境中不卑不亢,在求法路上坚定不移。书中的许多段落,尤其是关于惠能大师开示弟子,阐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等偈语时的情景,都让我反复品味,受益匪浅。它并非是教条式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人物的经历,去引导读者体悟禅法的精髓。这种“以身说法”的方式,比任何空泛的说教都更具力量。读这本书,我不仅在了解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更是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探寻生命的真谛。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仿佛带着一股洗涤心灵的力量,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禅宗六祖惠能演义》并没有刻意去营造一种高高在上的宗教氛围,而是将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事,讲得如同发生在身边一般亲切。我并非对佛教有深入研究的人,但作者的叙事方式却让我感到异常容易理解和接受。他以一种朴实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惠能大师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砍柴人,成长为禅宗一代宗师的传奇。书中对惠能大师在遭受迫害时表现出的胸怀与智慧的描写,尤其令我印象深刻,那是一种超越个体得失的境界,令人叹服。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惠能大师在听闻《金刚经》而开悟的那个瞬间,那种醍醐灌顶的喜悦,通过文字传递出来,仿佛我也一同经历了一番。它让我意识到,佛法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在每一个觉醒的瞬间。这本书让我对“顿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是一种内在的觉醒,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回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