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灯(附精美书签)

大地之灯(附精美书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七堇年 著
图书标签:
  • 文学
  • 小说
  • 成长
  • 女性
  • 乡村
  • 情感
  • 治愈
  • 现实主义
  • 家庭
  • 书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30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222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七堇年作品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4
附件:书签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海报:

内容简介

  七堇年首部长篇小说全新修订,重装归来。
  《大地之灯》,讲述了两代人的成长故事。简生与卡桑,两个出身迥异却命运相通的人,一个是藏地的幼小孤儿,一个是北大荒插队知青的弃儿,卡桑被简生收养并抚养长大,简生也在卡桑的祝福中逐渐成熟,完成了自我的心灵救赎。本书写出了青春的疼与痛,花样年华的愁与怨,更饱含深情地描述了简生与淮的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读之令人动容。



作者简介

  七堇年,女,1986年10月生。出版作品:《大地之灯》《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澜本嫁衣》《尘曲》《平生欢》等。七堇年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等。

目录

新版序言

——时间的桥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代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旦夕之间,情知对于生命的千般流转,尽须付与无尽的忍爱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 必得以死来句读
  你真是一个令人欢喜的人,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简媜《四月裂帛》
  1
  她记忆中的冬天,雪是大地唯一的盛装。天寒地冻。散落在雪原上的黑帐篷是避难之地。煮茶的残火在昏暗的帐篷里闪烁微光,浓香随之弥漫开来,带来由食物所构成的最朴素而原始的抚慰。外面是迷境一般的寒冷,黑帐篷的毡片因为雪积三尺而无法拉开。
  卡桑。爷爷躺在卡垫上轻声唤她。
  她在幼年时代,四季都能见到雪。即便六月,遇到天气突变,烈风也会裹挟着薄薄雪花四散而去。到了寒冬,一场大雪过后,望眼便是一片银白的天地。天地显得蛮荒,草场的冻土层很快就僵硬了,从地底渗出寒气。
  大雪来临的短短瞬间,疾风开始肆虐,气温骤降。牧羊人忧心忡忡地赶着羊群回家。羊羔紧闭着双眼,咩咩嗔唤着,瑟瑟索索地挤成一团,靠得紧紧的,任凭呼啸的风雪把它们推推搡搡。羊羔们拥成一堆,倒来倒去,远看像是一滴水银在光洁的平面上粘滞地移动,在牧人焦急的鞭策和藏獒的狂吠下,依然迟迟不得前进。
  那样的夜里不知有多少羊羔不能幸免于难,有的还来不及倒下就已经冻成了僵硬的冰雕,然后很快被埋在了雪下,在来年夏天的时候又沉进了沼化的冻土层里。不少牧羊人好不容易将它们赶回帐篷后面的羊圈,稍稍一清点,便知道少了羔崽。叹口气,牧羊人拍拍藏獒的脑袋——它已经浑身落满了雪花,在寒风中为了驱赶羊群奔跑了太久。主人将把它带进帐篷去,给它喂食。
  卡桑八岁那年冬天,又是一场暴雪降临。一个年轻力壮的牧羊人回来之后清点羊羔的数目,结果竟然发现丢了不少。他不甘心,于是第二天天亮之后,牧羊人带上两只藏獒,咬咬牙又冲进大雪,出去寻找丢失的羊羔。即使羊死了,他也要把它们都带回来。
  一夜的风雪过去,白昼来临,眼前还飘些雪片。牧羊人越走越远,直到走上了山坡,发现一个黑点静止在天葬台上。他走近一看,发现那是一只秃鹫的尸体,躺在他们世代举行葬礼的天葬台上面。
  秃鹫的黑色羽毛在风中像经幡一样轻轻颤抖。牧人惊恐不已。因为他们的祖祖辈辈流传着这样的神话——秃鹫从来就没有遗体存在于大地上。他们的祖先相信每一只快要死去的秃鹫都会离开群体,腾空万里,往太阳的深处飞去,直到融进太阳的光辉之中。从来没有人看到它留在人间的尸体,因为秃鹫的尸体是被太阳的光芒所吞灭的——如同我们让自己的身体被秃鹫吞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将它作为比丘的化身。所谓的六道轮回,就是在它们的身上得到了印证。”爷爷曾经这样对卡桑说起。
  然而现在,就在这个不祥的冬天,一只死去的秃鹫躺在了天葬台上。牧羊人惊恐着马上返回,他绕了很远的路气喘吁吁地跑来找卡桑的爷爷,在帐篷外面惊慌地呼喊。爷爷把冻得发硬的毡帘使劲拨开一道口子,霎时风雪劈门而入。帐篷里面煮着酥油茶的微火颤抖着瞬间熄灭。卡桑没有听清楚年轻人说了什么。只是望见爷爷立刻把毡帘旁边的皮帽摘下来戴上,然后转身过来牵她的手。
  卡桑,卡桑,过来。爷爷轻轻喊。
  卡桑被爷爷带出帐篷的时候,只觉得外面雪光太明亮,以至于有些睁不开眼睛。走出不远,她的膝盖就没在雪地里,寸步难行。爷爷见拖她不动,便索性把她背起来,往前迈着大步走。卡桑在爷爷的背上看见素白的雪地,像那些不善言谈的牧民一样沉默厚实。风刮过她的脸。她觉得非常疼,可是不叫唤,只是埋下头,紧紧贴在爷爷的背上。爷爷袈裟上有浓重的香柏桑烟的气味。
  爷爷把她放下来的时候,她看到了一只秃鹫的尸体,僵卧在天葬台上面,就如同那些等待天葬的遗体一样没有丝毫活气。人们惊慌地围着秃鹫祷告。因为寒冷和惴惴不安,他们的身体轻轻颤抖。
  他们认识,这是那群天葬食客的首领,是领头的秃鹫。
  祷告一直持续到天黑。细雪渐渐停了,人群随之散去,可是始终没有人敢挪动秃鹫的尸体。卡桑觉得自己已经快要冻得失去知觉,雪已经渐渐从她的膝盖没到大腿。但令她惊奇的是,秃鹫的尸体始终没有被大雪掩埋,无意飘落在黑色翎羽上的雪花,随风簌簌抖落。
  卡桑,我们回去吧。快要天黑的时候,爷爷对她说。
  大地已经被深沉的夜色笼罩。不见星光的夜幕像是爷爷的赤玄色袈裟一样厚重难抵。是个难得的晴夜,月光映得无边的雪地呈蓝色。在黑帐篷里,卡桑摸索着点上油灯。她看见爷爷一言不发地坐在榻上,像一尊佛像。她忽然想起什么,起身出去,从羊圈里面把藏獒晋美带进来。晋美低沉地叫着,顺从地在爷爷旁边趴下。卡桑抚摸晋美的长鬈毛,抹掉它身上的厚厚积雪。它安然趴在那里,眼睛微闭。
  她把重新热好的酥油茶端给爷爷的时候,爷爷挂在颧骨上的泪珠陡然滚下来。她不说话。只是轻轻伸过手去握住爷爷的手。晋美非常通人性地轻轻用背蹭着爷爷的腿。爷爷嘴角微微颤抖,却没有任何言语。
  卡桑觉得突然非常想念阿爸阿妈。
  夜里异常寒冷。她一直紧紧抱着晋美健壮温暖的身体,不知不觉睡了过去。不知是几时,她觉得怀里的晋美轻微躁动起来,喉咙里面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将她吵醒。卡桑模模糊糊睁开眼睛,看见爷爷扎好火把要出门。爷爷,您要干吗……她声音颤抖地追问。
  爷爷仿佛没有听见,只是用一只大的牛皮囊盛了一袋羊脂,便站起身来,取过火把,走出帐篷。
  卡桑顾不得太多,爬起来立刻紧随爷爷出去,踉踉跄跄地踏着雪往前走,回头看见晋美已经跑出来守在羊圈外面,远远地传来它低沉的吠声。她不知道爷爷想去哪里,那么长的一段路,她只能跟在爷爷后面盲目地追赶。
  夜色雪原广袤无边,某种幻觉般的境界,严丝合缝的寂静与黑暗。没有路。没有尽头。寒冷的空气像一块固体,呼吸起来格外困难。脚踩在雪地上发出清晰的吱吱声响,她觉得自己的脚、手、脸、鼻子都已经失去知觉……她喘得喊不出声,就这么失声一般,茫然无助地跟随一个人深入莽莽荒原,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和恐惧。那个夜晚的路途,成为她此生命运的一则谶语。她因此深刻记得,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亡更为恐怖的事情。
  爷爷一直走到天葬台上,才停下来。那只秃鹫的身体被四周深深的积雪遮住了很多,露出来的部分看起来简直小得像一只雏隼。她看到爷爷将火把凑近那一大袋羊脂,烤了烤。僵硬的羊脂融化了一点,爷爷把袋子解开,将羊脂倒在秃鹫的身上。然后他放下火把。往后退。
  野火燎烈地跳动起来,迅速包裹了秃鹫的身体。黑色的巨大翎羽随热气腾起来,随之又在烈焰的尖端被吸入一样迅速着火,然后瞬间卷曲并且消失。她亲身感到火焰的力量。在这无尽的寒夜,带来生命的尊严感。雪在不断的融化,露出一小块裸露的地表。
  羊脂耗尽,火很快就熄灭,留下一大块的炭黑,仿佛光滑的脊背上一块来历不明的伤疤。爷爷说,只有火,才能祛除这里的不祥与秽气。
  从此,再也没有人来过这座天葬台。被烈火灼伤的土地,带着一块伤疤,仿佛一句无从理解的咒语,烙烫在故乡的大地上。
  爷爷因为那个夜晚的受寒而一病不起,看起来又苍老憔悴了很多。一双瘦骨嶙峋的手包裹在棕黑老皮下,睹之不忍。与此同时再也没有人愿意找他主持天葬,所有人都认为,他与这起骇人的事件有所牵连……爷爷的天葬生涯,随那只秃鹫首领的死一起结束。
  在黑帐篷里,爷爷日渐体虚,行动迟滞,像一盏憔悴的油灯。他终日模模糊糊地念叨着经文,穿着那件被桑烟熏黑的袈裟,躺在榻上。面孔上的皱纹犹如这高原上的山川那样纵横交错。
  而卡桑的梦境里,一再出现那个夜晚,月色弥漫的雪原。
  爷爷从很久以前起就成为了天葬师。他曾经是个僧人,也就是寺庙里那位师父,将天葬师的工作传承给了爷爷。爷爷接替他,披着那身绛红色的袈裟,走上了天葬台。四十年绵延不绝的桑烟将这件袈裟熏成了玄黑的颜色。
  印度教金刚乘的经书以及教义在民间经过反复嬗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每一具人身血肉中都有数个“轮室”,以莲花为形沿着椎骨排列,从尾处一直抵达头顶。一旦花瓣被砍碎,花根被劈开,整个莲花便分崩离析,失去精血与生命。也就是说,灵魂所依托的肉体宣告破碎消亡的时候,灵魂就需要寻找新的载体。
  “所以,卡桑,你要记住,”在某个天色昏黄的牧归之后,爷爷就这样对她说起,“我们的肉体永远都只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才能在佛的抚度之下,获得永生。”
  这是卡桑所获得的关乎世事万象的启蒙。自彼时起,她将长久记得这样一帧画面——爷爷站在湛蓝的苍穹之下,当香柏桑烟袅袅升起,成群的秃鹫盘旋而来。
  爷爷轻声地念叨着她的名字,卡桑,卡桑……
  卡桑低头应着,继续捏着糌粑。那只叫做晋美的藏獒,安静趴在旁边。晋美壮实得跟小牦牛似的,通体黑色的长毛。单单从那壮汉拳头大小的爪子就可以知道这是血统纯正的神勇大獒。
  外面是越来越深的冬天。白雪铺展在柔和起伏的无垠大地上,如同一条巨大的洁白哈达。黑暗的帐篷里面,煮着酥油茶的炉火之光,带来饥馑的安全感,并由此构成生存的原始内容。
  爷爷像一尊铜像一样,在卡垫上端坐整宿。天明时分,他像只明白自己即将死去的秃鹫,竭尽全力想要接近太阳和光芒。爷爷开始挪动身体,他想要走出这黑帐篷,想要看看远处的皑皑雪峰之上那些壮丽的金色旗云。然而就在他试图站起来的那一刹那,他突然倒下去。他最终没有能够接近外面炫目而肃静的白色世界。他的一生,伴随着天葬台上的黑色桑烟以及那些盘旋的秃鹫,终止在一个沉默而平静的梦魇里面。
  卡桑因为惊骇而瘫坐在地上,打翻了靠在一旁的雪董和甲董。她挪不动身体。只觉得太安静,唯听见这冬日荒原上的烈风拍打着黑帐篷,一直猎猎作响。
  被猛烈的风撩起来的毡帘,撕裂一道炫目的雪光。卡桑的眼睛被刺得生疼。爷爷静静地躺在她的身边,如同一条涉过了万重山水最终接近干涸的河流。晋美站起来,焦躁地低声吠着,围着爷爷转来转去。
  2
  天对于祖先的古藏人来说是无上圣洁的存在。他们在离天最近的地方,骄傲地歆享着日光在他们皮肤上留下的红色印记。那脸膛上红得发紫的颜色,是日光的亲吻。他们拥有最为稀薄而洁净的空气,最为燎烈的阳光,最蓝的苍穹,还有最广袤的大地。他们是原始并且血统高贵的生灵,在离太阳的最近的地方,生息了世世代代。
  卡桑在出生之前便获得了她的名字。意思是,昨天。她成长在那片广袤的土地。山峦亘古地盘踞在目极之处。大群的牛羊,云朵一般漂浮在大地上。
  每隔一两年,人们要赶着牛马翻越层峦叠嶂,用羊皮和牦牛去换取青稞面以及盐。卡桑六岁那年深秋,阿爸阿妈和村寨里的几个壮年人一起,赶着马队,又踏上了路途。爷爷带着卡桑给阿爸阿妈送行,她眺望着马队逐渐走远,消失在山脊上,觉得他们仿佛是从山脊上一直走进了太阳里面去。
  他们一路迢迢,在马背上度过许多的日夜。经过无数嘛尼堆,七色的风马旗随风抖动,把燎烈的光线搅动得灵动斑斓;路遇孤独的朝圣者,磕着等身长头,一步一个吻,吻着土地淳厚无尽的芳香,和虔诚所向的信仰。
  路途因为坎坷艰险而变得漫长无比。他们的脚步像是神的双手,细细抚摸山峦漫长的轮廓。
  途经高山上的喇嘛寺,白色的高墙衬着斑斓的藏饰窗绘,在天空湛蓝的背景下切出线条分明的轮廓。寺庙里面弥漫着酥油香,烟火袅袅。喇嘛唱经的声音低沉浑厚。又高又深的窄窄走道里,光线昏暗。人们沉默地轻轻拨着金色的转经筒,徐徐走过。他们额头上大都有着一块黑色的瘤——那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藏族人磕完一生十万个等身长头之后留下的光荣勋章。偶尔有双手合十低头穿过的年轻喇嘛,头顶上映着隐隐金光。暗红的袈裟隐没在逼仄的拐角,一排排转经筒如生命的轮回那样有条不紊地轻轻旋转。
  ……

前言/序言

  新版序言
  ——时间的桥梁
  我是从一个摄影家的短文里读到的——阿根廷作家安东尼奥·波契亚在他一生唯一的一部文学著作《遗忘的声音》中写道:
  我差不多到达了这里,时间犹如一座桥梁,无论如何都要通过。
  那日与一个老朋友聊起,如今最怕的事情大概就是回头看。过去写的东西,做过的事情,遇过的人……我点了头。时间的新陈代谢,早已将我们改造为全然不同的自我,但作品犹如一具考古发掘的骨骸,不可更改地陈列着个体历史。过去的记忆——流连异乡的夜晚,浓淡各异的酒,深浅不同的海,晨光中醒来时,从百叶窗帘透进来的,仿佛信笺纸那样一行一行的阳光……搜集过的落日黄昏,雾色弥漫的深山,直布罗陀海峡的桥,某一双雾色一样的眼睛,燃烧殆尽之后灰烬般的诺言。记忆的分子,构成了我们的今天,像皮屑角质一般不断生成又不断脱落,几乎无从察觉。
  从前我也是热爱驰骋的,信仰远方,纵情飞掠过大地,往事也就洒了漫山遍野。某个时刻发现无限的,无限的,孤独,与不能承受之轻。于是停下来,往回看,就此或许成为了拾荒者,想要一一捡回那些遗落在山野间的东西,终于都是徒劳。岁月是水,捞不起来的。如博尔赫斯写的,像水消失在水中。所以现在,我只想变为草原本身: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人间四季,再怎么的事,不过如此。我希望从今往后的自己,渐渐变得无限的广大,宽阔,无垠,承接苍虹与惊雷,骤雨或疾雪,清风或雾霜,明昼与黑夜。
  这是大地的气质。
  依稀仍记得聂鲁达的诗中这样写道:
  牧人兄弟们,生命没有消逝。
  但是像一朵野玫瑰
  在繁茂中落下一点红
  并熄灭大地的一盏灯。
  这是本书书名的由来。
  这本书,写于很多年前,那时候我还没满20岁,一切按照自己所“以为”的,想当然地写作,生活。那种年轻肆意,像一朵刚刚盛放的野栀子,那种带着夜露的,可以闻得到的青翠;而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最深最动容的意象,是在阳光烂醉的,杳无人烟的荒野间,一朵火焰般的山茶,兀自绽放。
  谨以这样的一朵栀子及一朵山茶,敬献给岁月。感谢它赐予我的种种晶莹剔透的感怀——其中最美的,是无论遥望梅花落满南山,空睹漫山遍野的草枯叶败,或者独自登高至绝顶,怅对雪原云海,都不能足以抒怀的孤哀。



《星尘的回响》 第一章:迷雾中的低语 夜色如墨,笼罩着卡兰多大陆的古老森林。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和腐烂树叶的气息,只有偶尔穿透密林缝隙的月光,勉强照亮脚下的苔藓和盘错的树根。在这片被世人遗忘的“低语之森”深处,隐藏着一个被历史尘封的秘密。 艾尔莎,一位年轻的草药师,提着一盏摇曳的油灯,小心翼翼地拨开缠绕的藤蔓。她的目标,是传说中能治愈“灰色枯萎病”的月光花。这种病症正在缓慢而无声地吞噬着边境村庄的生命,而王国的主流医师们束手无策。 艾尔莎的祖父,一位隐居的智者,在临终前留给她一张残缺的羊皮卷轴,上面绘着星象图和一些晦涩难懂的符号。卷轴的边缘写着一行模糊的字:“光芒并非来自太阳,而是回响于尘埃。” 当她终于在一块被藤壶覆盖的巨石旁找到了那几株泛着微弱蓝光的月光花时,她并未察觉到,自己已经踏入了另一个维度的边缘。花朵散发出的冷光,与她腰间佩戴的一枚祖传的青铜吊坠产生了奇异的共鸣。吊坠,一个她从未深究过的物件,此刻正发出微弱的嗡鸣。 突然,地面开始颤抖。不是地震,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仿佛大地骨骼在移动的震动。一棵古老的橡树轰然倒塌,露出了隐藏在树根下的石质阶梯,阶梯蜿蜒向下,通往黑暗的深渊。 “这是……”艾尔莎屏住呼吸,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油灯。她知道,一旦下去,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但身后是等待她拯救的乡亲们。她深吸一口气,踏上了冰冷的石阶。 第二章:失落文明的残骸 阶梯的尽头,是一个广阔的地下空间,空气干燥而静止。这里没有自然光,但空气中漂浮着无数微小的、如同萤火虫般的颗粒,将整个空间映照成一片星空。艾尔莎这才明白,那些颗粒并非昆虫,而是某种失控的能量残留。 她发现自己身处一座宏伟的废墟之中。高耸的石柱上雕刻着她从未见过的文字和奇异的生物图腾——它们拥有四翼和光滑的鳞片。这些建筑的风格与卡兰多大陆现有的任何已知文明都大相径庭。 这似乎是一个比人类历史更为古老的文明遗迹,一个在神话中被称为“亚斯”的国度。 在中央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水晶祭坛。祭坛的能量已经衰竭,但隐约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艾尔莎走近,发现祭坛中央有一个凹槽,形状与她腰间的青铜吊坠完美契合。 当她取出吊坠放入凹槽时,祭坛骤然亮起。那些漂浮的“星尘”开始汇聚,在祭坛上方投射出一幅三维的全息影像。 影像中,是亚斯文明的巅峰景象:城市漂浮在云端,人们与光影共舞,他们似乎掌握了控制自然法则的力量。但很快,影像变得混乱、血腥。巨大的裂隙出现在天空,不是自然的闪电,而是某种内爆的能量释放。 “他们触碰了不该触碰的东西。”一个苍老而空灵的声音在艾尔莎的脑海中响起。 艾尔莎猛地转身,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声音似乎直接源于这个空间本身。 “你是谁?”她问道,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显得格外微弱。 “我是‘守望者’,亚斯文明最后的残骸。我们因贪婪而毁灭,将力量引入了错误的通道,打开了连接‘虚空’的门。” 守望者告诉艾尔莎,月光花并非治病之物,而是亚斯文明用来稳定空间裂缝的“钥匙”。而那枚青铜吊坠,则是启动亚斯文明核心能源——“谐振石”的引子。 第三章:双重追逐 就在艾尔莎试图理解这一切时,祭坛的能量波动引来了不速之客。 地面上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这不是自然界的生物,而是“阴影行者”——一种被虚空能量扭曲、专门追逐强大能量源的生物。它们如同流动的焦油,身形模糊,却散发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意。 艾尔莎迅速取出祭坛上的一块碎片——一块被雕刻成鸟类翅膀形状的黑色矿石。守望者警告她:“这是‘回音石’,能短暂吸收周围的能量。快走!核心控制室在最高层。” 她转身逃跑,穿梭在坍塌的廊道中。身后,阴影行者发出了刺耳的嘶鸣,它们的速度比想象中快得多。 与此同时,在卡兰多大陆的王城,宫廷秘术师塞勒斯正焦躁不安。他一直在寻找关于亚斯文明的记载,他相信其中蕴含着足以颠覆王国现有秩序的力量。他截获了关于月光花的消息,并派遣了他最精锐的追猎小队——“鸦羽骑士团”前往低语之森。 鸦羽骑士团的领队,冷酷的指挥官维克托,通过特殊的“灵力感应器”锁定了艾尔莎散发出的能量波动。 “目标已经激活了遗迹。加快速度,在那个乡巴佬毁掉任何东西之前,夺取核心。”维克托在通讯水晶中冷冷地下达命令。 艾尔莎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机械迷宫中。墙壁上的符文不断变化,开启和关闭着通道。她依靠着本能和祖父卷轴上残存的星象图示,勉强辨认出正确的路径。 她手中的回音石开始发热,它吸收了周围机械运转产生的微弱能量,让她得以洞悉下一秒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她利用这短暂的优势,躲开了几次致命的碾压。 第四章:谐振与抉择 在历经九死一生后,艾尔莎终于抵达了控制室。这是一个圆形的房间,中心悬浮着一颗脉动着的巨大晶体——谐振石。它正剧烈地闪烁着,说明虚空裂缝正在迅速扩大。 守望者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谐振石的能量正在失控。如果它完全崩溃,虚空将吞噬整片大陆。你必须使用吊坠,重新校准它的频率。” 然而,就在她准备行动时,鸦羽骑士团的维克托和几名骑士破墙而入。 “停下,草药师。”维克托抽出他的暗钢长剑,剑刃上附着着幽蓝色的魔力。“你不知道你在玩弄什么。将那枚吊坠交出来,它属于王室的财产。” 艾尔莎没有退缩,她知道一旦这些人掌握了这种力量,世界将会陷入比虚空更可怕的暴政。 “你们想要力量,却不明白代价!” 战斗爆发了。艾尔莎虽然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但她对草药的了解让她能迅速调配出具有强烈腐蚀性和麻痹效果的烟雾弹。骑士们被突如其来的绿色烟雾干扰了视线和呼吸。 艾尔莎趁机跃起,紧紧抱住了悬浮的谐振石。青铜吊坠在她的手中变得炽热无比。 “守望者,告诉我怎么做!” “将你的生命力……与它的频率同步!记住,光芒并非来自太阳,而是回响于尘埃!” 艾尔莎闭上眼睛,将所有对家乡、对生命的渴望,灌注到吊坠中。她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吸力,她的身体仿佛被拉伸、被分解。 谐振石发出了刺眼的白光,所有的“星尘”如同被磁铁吸引般向内坍缩。天空中的裂缝开始收缩,亚斯的遗迹停止了摇晃。 维克托感到一股强大的排斥力,他的武器和护甲都在这股能量面前变得松动。他发出一声不甘的怒吼,试图冲上前。 就在这最后的瞬间,艾尔莎完成了同步。她没有摧毁谐振石,而是用吊坠的力量,将其频率调回了稳定的“休眠”状态。 巨大的能量洪流在控制室中循环了一圈,将所有外来的入侵者——阴影行者和鸦羽骑士团的成员——同时推出了遗迹之外。 尾声:回归大地 当艾尔莎再次睁开眼睛时,她正躺在低语之森的入口处,月光温柔地洒在她的脸上。油灯早已熄灭,青铜吊坠变得冰冷而黯淡,仿佛失去了所有光泽。 她站起身,感到身体异常虚弱,但内心却无比平静。月光花依旧盛开,它们不再散发着蓝光,而是回归了普通的、带着露珠的白色。 她带回了一些月光花的叶子,并用祖父教导的古老熬制方法,成功地研制出了可以遏制“灰色枯萎病”的药剂。村庄得救了。 然而,关于亚斯文明的地下世界,关于谐振石和虚空,艾尔莎再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她知道,有些秘密,应当永远沉睡在大地的深处。 她成了受人尊敬的草药师,但她时常会抬头望向星空。她知道,在那浩瀚的星辰之中,那些失落的文明留下的回响,从未真正消散。她,就是那个将回响带回尘埃的人。她成为了大地之上,一个低调而坚定的守护者。她的故事,只是一个关于发现、责任与沉默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深度阅读的哲学随笔集,它的文字密度极高,需要读者放慢脚步,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中三味。作者的行文风格极其冷静克制,却又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他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出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引导我们审视现代社会中“效率至上”的弊端,以及个体在被技术洪流裹挟时所面临的异化困境。其中关于“数字时代的孤独”那一章,简直是为我们这一代人量身定制的剖析。我喜欢作者那种不媚俗、不煽情的姿态,他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用精确的词汇搭建起一个思考的迷宫。这本书更像是一剂良药,虽然入口微苦,但对清醒头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

这本关于星际旅行的科幻小说简直是场视觉盛宴!作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宇宙图景,从遥远的类地行星到充满奇异生命的星云,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充满了想象力,却又在科学逻辑上站得住脚。我尤其喜欢主角团在探索一颗被冰封的卫星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既专业又带着敬畏的探险精神。他们面对未知的威胁,没有盲目逃避,而是运用智慧和团队合作去解开古老文明留下的谜团。情节推进得张弛有度,高潮迭起,那种在无垠黑暗中寻找微弱亮光的挣扎与希望,让人读来热血沸腾。书中的哲学思辨也十分引人入胜,关于“什么是生命”、“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探讨,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硬科幻佳作,它成功地将冰冷的科学概念包裹在了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之中。

评分

谁能想到一本关于园艺和植物学的书籍可以写得如此富有诗意和人文关怀?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工具书”的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种植某种花卉,而是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界之间古老而微妙的连接。作者对每一种植物的习性和生长周期,都赋予了近乎人格化的描述,比如对兰花“傲慢的沉默”的赞美,或是对苔藓“谦卑的坚韧”的歌颂。阅读过程让人心神宁静,仿佛真的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和清晨的露水。书中穿插的园艺大师的轶事和他们与植物共处的哲学,为冰冷的科学知识增添了温暖的人性光辉。这是一本可以随时翻开,随机阅读,每一次都能获得慰藉和启发的宝典。

评分

天呐,这本历史悬疑小说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叙事范本!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某小国,宫廷的阴谋、贵族的秘密交易、地下反抗组织的活动,所有元素都被作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悬念的设置非常高明,每一次揭开一角面纱,都会引出更深层的谜团。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那个特定时代氛围的还原,从服装的质感到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味,都写得栩栩如生。侦探角色的塑造也十分出彩,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神探,而是一个充满缺陷、依赖直觉和过往创伤的普通人,这种真实感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性。一口气读完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我迫不及待想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去确认那些虚构的精彩背后,是否真的隐藏着一丝真实的历史碎片。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深刻的情感冲击,它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部纯粹的家族史诗,讲述几个世代的兴衰荣辱,但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细腻到令人心碎。特别是那位在战火中坚守家园的老妇人,她每一次沉默的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代的重量和人性的韧性。故事线索繁复交织,仿佛一张巨大的网,将亲情、背叛、救赎和无法弥补的遗憾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书中关于“记忆的重量”和“时间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探讨,让我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产生了新的认识。它不追求快速的叙事节奏,而是用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缓缓地铺陈着生活的真相——那些最动人的瞬间往往藏在最平淡的日子里。

评分

从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支持到现在,没什么好说的,一如既往的支持!

评分

看着很舒服,是正版的吧,很喜欢在京东买书,虽然自营有些贵了,但是用大额优惠券还是很爽的,京东自己的镖局还是很快的,虽然没有之前快了,但是比一般快,顺便再啰嗦说几句哈,每次写评价都像写小作文啦,真是醉了,不知道字数多少,没有的话我再啰嗦几句,不过这样就差不多了吧。总之京东的购物还是挺满意的。

评分

搞清这个道理,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搞清这个道理,你会想清楚,你的时间精力该花在哪里。

评分

期待已久的新书,不过缺货了半个月很难受,快递倒是挺快的,

评分

第一次买七堇年的作品,以前喜欢那个谁?

评分

快递送货速度很快,内容也挺好的,孩子几天就看完了,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快递送货速度很快,内容也挺好的,孩子几天就看完了,

评分

提前预约的,五一假期因为放假没有拿到,一直放在朋友那,现在终于拿到手,很开心,会一直支持七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