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腾冲之围 入选2014中国好书

1944:腾冲之围 入选2014中国好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余戈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16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74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7426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48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此书是作者滇西三部曲中继《1944:松山战役笔记》后的第二部。全书延续了《松山战役笔记》“微观战史”的写作方法,在尽可能占有相关资料(海峡两岸以及美、日)并进行仔细比对、甄别的基础上,详细地排比、描述了五个月时间里,围绕腾冲收复战而展开的几乎所有战役、战斗,以70余万字的篇幅,基本落实了每天的事件,有些段落甚至细化到小时。本书还搜集、整理、改善了不少历史地图,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场景,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读者这样的著作,可以作为国内罕见的抗战史研究,供今人用作较为坚实的基础,藉以了解、理解、揣摩、想象琐细而真实的历史进程,体味和生发各自的由这样的历史酝酿的情感和顿悟。

更多精彩,请直接进入三联书店品牌专区:

内容简介

  《1944:松山战役笔记》的后续之作。
  这又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
  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三亲者”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读者藉此可以了解“八年抗战”短短的四个字中所包蕴的一切,重新理解“艰苦卓绝”的血肉意义,明白无数前辈付出了怎样“轻易”而伟大的牺牲,才为中国“搏得”大国地位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余戈,1968年7月出生,在陕西、甘肃、云南等地乡村、军营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1985年考入军校从军,曾在部队任雷达技师、宣传干事。1994年调入解放军出版社,现为《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发表散文随笔、文化评论、报告文学类作品百余篇。2000年起,业余时间收藏抗战文物、研究抗战史。偏爱从技术、战术、军人生存方式等军事文化视角,进行“微观战史”的写作实践,已出版《1944:松山战役笔记》。

精彩书评

  ★据198师特务连连长曹英哲回忆:
  城外西北角突出的拐角楼,593团牺牲了200多条好汉的生命而未能攻占。我曾亲眼看到第2营姚家增营长额头上挂着大颗的汗珠,面色苍白,声音嘶哑,欲哭无泪的窘态。也曾在稍后方的野战医院门口,看到待救的无奈伤兵,成排的躺在担架上等待急救,或竟默默地就这样走了。院内更是一片凌乱,鬼哭狼嚎似的忍受着没有麻醉的手术痛苦。战争是太残酷了,硬生生地把生命夺走。
  关于入城后在巷战中遭遇的新情况,预2师第4团特务排长王希孔留下如此回忆:
  攻到女子学校北侧,挖过墙洞钻过去三个人,正在敌人碉堡边。五六个鬼子一拥而出,刺死我二人、伤一人;我刺死敌一人。像这样墙内墙外拼刺刀,日夜都有,因隔墙不易观察对方情况,处处遭遇肉搏。上高处,敌有房顶或楼上的机枪扫射;在低处,又有墙脚地堡的机枪突袭。每通过一家房院,都要过细搜索,注意隐蔽,稍微大意就会被敌人的刺刀穿身。敌在暗处躲着,有时我们几步跑到敌人枪口前,还未发现敌人,敌人刺刀就到身边。我第2班士兵挖开一个墙洞,未等我方射击,敌人就先投过一个手榴弹,炸伤我二人。我感到,这房前屋后的巷道战,比野外山地战还困难。所以多数时间是白天休息观察进路,夜间挖壕挖洞进攻。
  我父亲是明治时代一名态度严厉的近卫兵。10月7日的今天正是严父的忌日,也是我的生日。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恰恰也是我作为帝国军人无颜被俘的日子。屈辱和悔恨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从脸颊上滑落。自杀的念头一次次在脑海中浮现并一次次地涌上来。死吧,或许唯有设法早点死去,才能把自己从屈辱和悔恨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日】 吉野孝公:《腾越玉碎记》

目录

上 部 游击腾冲
第1章 腾冲陷寇
第2章 预2师挺进腾冲(1942年5月10日至25日)
第3章 围攻橄榄寨(5月25日至6月14日)
第4章 随军抗日县政府(6月5日至7月初)
第5章 腾南战事:土司区的抗战(7月7日至9月12日)
第6章 九一八反“扫荡”(9月13日至10月26日)
第7章 反第一至二期“讨伐”(1943年2月至3月15日)
超链接1:“茶里游击队”暨谢晋生事略
第8章 36师接替预2师游击(暨反第三期“讨伐”)(5月8日至8月)
第9章 田岛诱降张问德(暨日军酝酿“甲号讨伐”)(9月11日至10月13日)
超链接2:日军在腾冲的军政统治
——暨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事略
第10章 反“甲号讨伐”(10月13日至11月末)
第11章 全域沦陷后的腾冲敌情
超链接3:腾冲游击时期的情报战
第12章 大战来临直前的腾冲
中 部 海拔最高的战场
反攻战前绸缪
第13章 攻击命令下达(1944年4月19日至26日)
超链接4:54军与53军概况
第14章 同日,敌我两军召开战前会议(5月5日至10日)
超链接5:怒江与高黎贡山
第一阶段作战
第15章 渡河攻击(5月10日至11日)
第16章 198师攻击小横沟、灰坡(5月12日至20日)
第17章 36师出击大尖山、唐习山受挫(5月12日至14日)
第18章 593袭占桥头、马面关(5月13日至19日)
第19章 左翼军奉令出击,54军调整态势(5月16日至23日)
第20章 53军续攻大塘子(5月14日至22日)
第21章 松井部队反击红木树(5月11日至30日)
第22章 战场侧翼:片马(4月初至5月中旬)
第23章 第11集团军酝酿左翼攻势(5月16日至21日)

第二阶段作战
第24章 54军自南北隘路两翼推进(5月23日至27日)
第25章 藏重部队救援桥头、马面关(5月19日至29日)
超链接6:桥头、马面关之战评析
第26章 198师主力惨战北斋公房(5月28日至31日)
第27章 迟到的援军:预2师&桥头、36师&瓦甸(5月23日至6月2日)
第28章 53军攻占大塘子,两路西进(5月23日至6月初)
第29章 藏重、松井部队合击江苴(6月3日至9日)
超链接7:“委座”电头电报小析
第30章 战场侧翼:片马、红木树(5月末至6月上旬)
第31章 沉闷的后续战事:桥头、北斋公房、瓦甸(5月29日至6月7日)
第32章 54军调整部署,各部攻击再兴(6月5日至11日)
第三阶段作战
第33章 迫于第11集团军攻势,日军决定自腾北收缩
第34章 藏重再次北返接应日隈大队突围(6月9日至11日)
第35章 36师驰援桥头无果(6月11日至13日)
第36章 198师乘势收复北斋公房(6月10日至15日)
超链接8:日军倏忽进退为哪般?
——兼评日军“内线作战”
第37章 日军收缩后,我军追击收复失地(6月15日至22日)
超链接9:高黎贡山之战盘点


下 部 浴火之城
腾冲城外围战役
第38章 战前部署(6月23日至7月1日)
第39章 收缩腾冲后的日军(6月22日至27日)
第40章 130师沿龙川江南下扫荡,切断腾龙公路(6月24日至7月25日)
第41章 116师驱逐飞凤山之敌,进击城东南(6月26日至7月25日)
第42章 36师、198师会攻蜚凤山,进迫城北(6月30日至7月5日)
第43章 预2师自右翼迂回攻击,逼近来凤山(6月25日至7月5日)
第44章 54军自北、西、南三面合围腾城(7月6日至12日)
第45章 预2师攻克来凤山(上)(7月8日至25日)
第46章 随《扫荡报》记者潘世征巡察战场
第47章 预2师攻克来凤山(下)(7月26日至28日)
超链接10:来自地面和空中的有力支援
超链接11:来凤山之战小结
围攻腾冲城垣战役
第48章 腾冲日军城防及远征军攻城部署
第49章 47天围城作战日志(上)(7月29日至8月13日)
超链接12:军地因军粮供应问题引发矛盾
第50章 47天围城作战日志(下)(8月14日至9月14日)
超链接13:辻政信制定“断作战”计划
第51章 勋赏与罚罪
第52章 亡命与追剿
第53章 回家——中日士兵的最后归宿
腾冲战役大事记
腾冲战役远征军主要将领略历
附表
附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1章 腾冲陷寇
  2009年,拙作《1944:松山战役笔记》出版后,笔者即萌生了为滇西抗日反攻作战写三部曲:在松山之后,将是腾冲和龙陵。
  这三个地方,是1944年滇西反攻战场上日军防御体系的三个支撑点,也是远征军欲围歼日军的三大战场。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位在龙陵战场活下来的日军主计军官(后勤会计专业人员),曾在其战记中形象地绘图描述为“双头龙”:松山、腾冲是两个“龙头”,龙陵是“龙身”。“龙身”龙陵以西,沿滇缅公路还延伸到芒市、遮放、畹町,直至缅甸境内。
  借这位日军主计军官的比喻,远征军滇西反攻最后的战果,就是斩断了两个“龙头”,砸烂了一段“龙身”;最后,日军拖着血肉模糊的“龙尾”退缩到缅甸去了。战时,一直令日军讳莫如深的是,“龙陵”的含义为龙的坟墓,代号“龙兵团”的日军第56师团葬身于此,仿佛是命中注定。
  在本书中,要叙述的是远征军斩断第二个“龙头”的战事。
  但在叙述1944年5月开始的反攻战事之前,应该花点笔墨回溯一下始自1942年5月的滇西两年沦陷期,以便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
  话说,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作战失利,在败退途中于5日炸断惠通桥,赶来增援的第71军第36师与美国“飞虎队”空地协同,在怒江畔成功阻击日军第56师团前锋坂口支队,使其无法继续东进。
  这时,重庆军委会军令部对于敌情作了一个错误判断,认为沿滇缅公路追击的日军不过是临时编成的快速部队,最多不过二三千人,孤军深入必不能持久。因此,于5月13日下令第11集团军反攻腾冲、龙陵,想把滇西失地夺回来。第11集团军于22日渡江后打了五天,遭到日军猛烈反击,毫无进展。
  5月27日,第71军第36师第107团第1营在攻击松山5200高地战斗中,击毙日军官一名,从其图囊中缴获日军第56师团作战计划及地图一张,方才知悉第56师团全部进入滇西,分设腾北、腾冲、龙陵、拉孟(即松山)、芒市、滚弄6个守备区,师团司令部驻芒市,判断总兵力约为1.5至2万人。
  文件迅速上报,蒋介石遂于31日下令停止攻击,将主力部队撤回固守东岸,留少量兵力在西岸打游击。这样,在滇缅路上的战争,演变为隔怒江对峙的局面。
  后来,这段战事被称之为中国军队反攻的“试探战”,试探的结果是——虽然日军第56师团在滇西立足未稳,但仍是个难啃的硬果子,还是暂时隐忍待变。
  日本公刊战史对于这一段的记述,则显得有点轻描淡写:
  进入缅甸的重庆远征军第一路军主力,在第15军进行的进攻缅甸作战中,蒙受很大损失后,向怒江以东云南省败退。
  但是,蒋介石深恐日军乘势继续向怒江以东云南省进击,于缅甸作战末期(1942年5月末)命令以第71军主力(第88、第36及预备第2师)向我第56师团方面反击,猛攻平戛、龙陵地区。
  当时,第56师团主力正在伊洛瓦底江上游进行扫荡战,遂立即命其主力向龙陵方面转折,6月上旬将敌击退于怒江东岸。
  对于日军来说,这似乎不算一次硬仗。尽管有记载,在此战中日军至少损失了一位校官:5月24日,配属坂口支队作战的野炮第18联队长田村中佐,被击毙于松山东北部滇缅公路转弯处的西分哨阵地。他是被远征军的机枪在身上打了一串窟窿,当即毙命。作为日军任命的首任拉孟守备队队长,刚刚就任数日即遭此厄运,“拉孟”这个地名对日军从开始就带着几分不祥色彩。
  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1942年5月10日,292名日军兵不血刃即大摇大摆地占领了腾冲。这支日军从哪里来的?是从松山转过来的。
  当时,日军坂口支队是以汽车输送的摩托化部队,自然首先要依托滇缅公路追击到怒江。据日军战史,坂口支队以步兵第146联队(联队长山本恭平大佐)第2大队(大队长金氏坚少佐)、第3大队(大队长松本治中佐)为主力,配属炮兵一部。在追击途中,坂口静夫少将一直交替使用两个大队做前锋。当我军独立工兵第24营(营长张祖武少校)炸毁惠通桥,阻击部队第36师到达后,以橡皮艇渡越怒江与我军争夺江东孩婆山、大坪子等山头的,正是第146联队这两个大队。
  不久,日军第113联队(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也赶到松山,但这时日军已经对渡江继续东犯感到无望。于是,坂口静夫让第113联队接替松山守备,令第146联队转向腾冲实施占领。于是,日军返回龙陵,沿腾(冲)龙(陵)公路北进腾冲。
  据一位亲历者记述:1942年5月10日午后2时,腾冲城东南倪家铺金家牌坊外传来两三响枪声,接着东南、西南城墙角上护路营预设的哨兵也鸣枪报警。原来是经勐连入侵的日军先头部队穿过倪家铺,迫近城郊。据目击者“永利”富春店的老者李任卿说,“鬼子到万华馆时还是有警戒的,一起一伏,慢慢前进”;听到报警的枪声,以为有伏兵,即散开向公路两侧射击。看到我方没有回击,即向开枪的路边的一孔破砖窑内搜索。而我方哨兵在报警后,即从罗邑坪方向撤走了。敌人没有发现伏兵,即起身大摇大摆向县城挺进。敌军入城后,攀上原为警察局驻地的南城楼,将太阳旗插在楼顶上,部队分别驻在西门外英国领事馆和城内各机关内。
  此次侵腾日军兵力有多少,是一个有争议的细节。据张问德的记述,“当时来攻之敌仅292人,携有武器除步枪及轻机枪外,亦仅有重机枪两挺”。然据日军战史记载,这次派来占领腾冲的是146联队第2大队,而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兵力为千余人。因此,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大概有一种“悲情叙事”的色彩在里面。
  腾冲人有理由以怨愤的态度来控诉让家园轻易沦陷的责任者,因为时任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云之子龙绳武和腾冲县长邱天培未组织任何抵抗,丢下他们径自翻越高黎贡山渡过怒江跑掉了。当时,驻防腾冲的地方武装有滇黔绥靖公署步兵第6旅(即所谓“熄烽”部队)第2团第3营、滇黔绥靖公署特务大队第2营(营长张子英)、腾龙边区行政监督公署指挥的护路营(营长李崇善),加上县府之自卫队,总兵力也在千人以上。要是下决心抵抗,派一部到腾冲、龙陵交界的龙川江布防,炸毁腾龙桥切断腾龙公路,并动员民众协防,只要能阻敌一周,国军预备第2师也就赶到增援了。
  “云南王”龙云的滇黔绥靖公署保安部队竟以“熄烽”命名,这实在是令人想不通的倒霉名称。军队守土有责,即便不能打,何以连预警的“烽烟”都要“熄”掉?不独如此,龙绳武率部逃离腾冲前,预先将多年搜刮的几十匹马驮负的翡翠、珠宝、象牙、烟土等财物,让特务大队护送过怒江转往昆明。为了转运这些财物,龙绳武在几天前就派人在腾冲城区及各路口拉夫封马,只要是马驮、人挑的东西,都一律送到城内武皇殿交卸,留下骡马,青壮年即发给军装,拨归特务大队强迫当兵。一时间人不敢拉骡马上街,青壮年不敢进城,腾冲商家各商号的花纱、布匹、土产、百货物资堆积如山,无法转移,最终弃如敝屣。而龙绳武运走的个人财物,仅鸦片一项就装了70多驮。担负押运任务的特务大队一去,即黄鹤不返。
  ……

前言/序言

  后 记
  2009年8月《1944:松山战役笔记》出版后,笔者就开始了腾冲战事的研究和写作,如今四个年头过去,《1944:腾冲之围》终于得以付梓。按此进度计算,待完成计划中的龙陵会战的写作,笔者将会为这一题材投入十多年的精力。
  按国内抗战史学界的说法,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有22次大会战;由美英主导的中缅印战区的缅北、滇西会战,并未包括在内。而笔者拟以十余年时间聚焦于其中的滇西战场,以“三部曲”描绘出这个局部战场的“微观”全景图,这个事到底有多大价值?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至今未能予以自我确认。
  笔者曾经感慨中国缺少“微观战史”。这本是一时灵感冒出来的一个概念,自己并没有能力对此做理论上的诠释,但后来被评论家和媒体人引用并做价值分析,读后颇受启迪和滋养。理论素养不足如我者,在直觉上倒有一些敏感,毕竟为此青灯长卷地爬梳史料、做田野调查已逾八年。实践的经验和体会告诉我,对于战争的研究决不能止步于政治、战略层面,必须进行战役、战术乃至技术层面的考察。打个比方,多年以来在中国商界,做生意时最用心的是“签项目”,但后来出问题多半在“做项目”上。签了项目拿到了单子,意味着资金基本到账,盈利已经有相当把握,至于工程、产品做得如何,往往已经不是大老板们关心的事了,于是“豆腐渣工程”与“山寨货”迭出,经年之后“素质”和“信用”就成为本质问题被凸显出来。
  抗战无非就是这样一个“大项目”。自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卷入战争起,从中国一方来说,独立苦撑四年的这个项目终于有了可靠的合作伙伴和资金保证,最后赢得胜利已是可以预期的丰厚利润。然而,当这个合作项目的美国代理人史迪威来到中国,并主要是通过对滇缅战场这一具体项目的“实操”之后,双方在磨合中发生了严重问题。史迪威被迫离开了中国,并由此影响到整个合作项目的前景,从而相当程度地改变了历史进程。
  在“签项目”之初,当中国被热心而急切的罗斯福推到“四强”的阵容里,当宋美龄站在美国国会的演讲台上,当蒋介石出现在开罗的同盟国巨头会议上,人们看到的只是与西方列强别无二致的“大国”体面;一旦进入“做项目”的环节,史迪威立刻感知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习惯、素质、作风……诸因素汇聚而成的真正实力,这些“软条件”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所谓“地大物博”的“硬资源”。在滇西战场上,出现的是三国两方:中国、美国VS日本。若将目光聚焦于战场这一实操环节,你会时时感到,虽然美国与日本处于敌对阵营,但文化思维与做事风格却更为契合;他们对中国这个合作伙伴/敌人的看法,也惊人的一致。
  虽然笔者不尽同意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但承认做历史的人都有现实功利性的考虑。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写的是明朝的历史,但其落脚点却是中国现代化的转型。在研究滇西战事的过程中,最吸引笔者的也是“现代化”这个概念——最初是为这个战场上由美式装备所武装的中国军队外貌上的现代化所感奋,随后就在战事推演中被敌我双方在残酷拼杀中的悬殊“比分”所震惊,从而陷入对“人的现代化”的深深困惑和思考之中。
  “先进”与“落后”是贯穿始终的两个主题词。笔者不得不承认,落后的东西,即便临时给镀了金,也难以迅速华丽转身为先进。套用托尔斯泰名著中的著名论断:先进的东西总是相似的,落后的东西则各有各的面貌。中国的现代化仍处在艰难的进程之中,即便到今天也没有多少可资夸耀之处。实际上,先进者总是谦逊的,而落后者才屡屡自夸而不是反省;由是,先进者可能继续进步,落后者反而浅尝辄止……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很自然就能打通近70年的时空,使那段远去了的战争带出强烈的现实感。


1944:腾冲之围 入选2014中国好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1944:腾冲之围 入选2014中国好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44:腾冲之围 入选2014中国好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1944:腾冲之围 入选2014中国好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已经习惯了买书到东东 品类齐全 价格还便宜 就是书架不够用了

评分

用纸 胶版纸

评分

关注这本书好久了,拿到很激动。

评分

感人

评分

同一个单下了两本书 另一本质量不错 这本就差点 书页没有粘贴整齐 一棱一棱的 懒的换了

评分

赞赞赞,超棒

评分

还可以吧,打发时间无聊还可以吧,打发时间无聊

评分

垃圾玩意 全是次品 换了一边越换约次 懒得折腾了

评分

著名好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1944:腾冲之围 入选2014中国好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