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为我自己争权夺利过,我能给国家,给人民贡献,我尽我力量。我个人地位,我随便怎样,我就走开,就完了。”
——张学良
千秋功过,自有定评。
斯人已逝,光影永存。 张学良的一生有太多的称谓:少帅、花花公子、军阀、不抵抗将军、爱国将领、千古功臣……他的一生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他的几次抉择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西安事变,促成了联合抗日。
西安事变后,他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数十载幽禁岁月,研史究佛,仍存“为生民立命、继往开来”之志,生命之光从未暗淡。待到重获自由,虽漂泊异域,仍心系祖国一统。
《张学良身影集》图文并茂,真实记录了张学良将军的世纪人生。选用图片都异常珍贵,其中有多幅图片为首次披露。
张友坤,1938年4月生于河南洛阳。196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政治系,退休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研究员。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将军专职秘书。
转业后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法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保卫局局长;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副会长;西安事变研究中心顾问、张氏帅府张学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大型文献片《千古功臣张学良》顾问等。
主要著作有:《缄默五十余年张学良开口说话》(与管宁译著)、《张学良年谱》(与钱进、李学群合著)、《张学良世纪风采》(大型影集)、《张学良画传》、《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等。
1998年赴夏威夷拜见张学良,赠送《张学良年谱》和本人编拍的《张学良在大陆的幽居历程》录像带。
2000年6月3日,到夏威夷祝贺张学良百岁华诞,赠送60套《张学良世纪风采》,并与徐文惠(徐海东大将的女儿)一起,向张学良将军面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抗日名将吕正操祝贺张将军百岁华诞的亲笔函,同时代为敬献祝寿花篮。
★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
——唐德刚
★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中正从38岁关到83岁。
——李敖
★评价张汉卿先生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我们是把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失放在第1位,还是把国民党、共产党的利益得失放在第1位?二,推动蒋中正参加抗日战争,是抬高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贬低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三,“西安兵谏”,是只有张、杨能够起这种作用,或者还有别人能起这种作用?“西安兵谏”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行为,还是代表了全民族的意愿?根据以上三条原则去衡量,我们讲历史的人,只要不是负鼓盲翁,就很容易对张学良的是非功过做出判断。学术讨论可以各说各的,但像张汉卿这样的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从民族大义去考虑问题,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
——刘大年
[第一章] 先祖逃荒闯关东 “六子”乱世车上生
一、祖籍·身世
二、墓地“龙脉”
三、“小六子”
四、资聪顽童
[第二章] 恩师启蒙少帅心 四弟学思将军魂
一、二张师生缘 伯苓点明灯
二、张氏兄弟好 学良重学思
[第三章] 一夫当关二妻随 冰霜爱情日月垂
一、结发凤至
二、终身赵四
[第四章] 从军露角敢易帜 调停大战忆伤痕
一、为学医“误”入军途
二、直奉战争露头角
三、首战告败欲报仇
四、张作霖大骂“小六子”
五、息争御侮
六、东北易帜
七、奥运情结
八、入关息战
九、伤痕苦忆
[第五章] 兵谏长安转乾坤 身陷囹圄终不悔
一、兵谏挽狂澜
二、被扣无怨悔
[第六章] 迁徙两岸岁月幽 安居异邦思乡愁
一、迁徙幽居
二、两岸庆华诞
三、他乡自由身
四、乡情思绪
[第七章] 墨宝兰花冶性情 心醉国粹京戏迷
一、墨宝刚劲秀
二、将军兰花缘
三、尚国粹 迷京剧
[第八章] 师生将帅重会晤 张吕学良连正操
一、忝列门生 情同袍泽
二、赵一荻八十寿宴
三、久别重逢 三次密晤
[第九章] 南开门徒领风骚 学良恩来芳万古
一、“同乡同师”同爱国 各为中华做贡献
二、“患难”之中结友谊 周为救张竭全力
三、党和人民常思念 期盼将军归故里
[第十章] 寿比南山百春度 星陨长河千秋憾
一、何以高寿
二、魂落异邦
世纪之星 光耀千秋--张学良生平年表
[后 记]
[再版后记]
1990年8月,张学良对日本记者谈及此事时再次表明,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发动西安事变没有错,也许方法欠妥,如此而已,别无他说。
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在谈到大家最关心,也最敏感的西安事变时说:“西安事变,我当时就说过,委员长就好像是盏灯泡,我暂时把它关一下,我把它擦一擦,我再把它开开,让它更亮。”“不客气地说,那是泥菩萨,首领就是泥菩萨,我把这泥菩萨已经搬倒了,我再自行把它扶起来,它有灵,他要我脑袋疼,不能不给它磕头。在西安,蒋先生既然答应了,那你是权威,我拥护你,我陪你去南京,去请罪。蒋先生也真是,他没有说假话,他后来也真是这样做了。他对我说:‘我不剿共,我不剿共了,我跟共产党合作!’”
“我是坚决反对内战的,假如我不这样做,恐内战更扩大。”张学良曾对宋美龄说:“耿耿此心,可质天日,敬请夫人放心。”“我们这次举动,把个人荣辱生死完全抛开,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他还对周恩来说:“我张学良对你和毛先生的意见一向是很尊重的,既然中共都主张和平解决,那我还有什么话说。”张对美籍华人唐德刚教授说:“我没有搞《忏悔录》那玩意儿,我也没有去发表那个东西。”“如果重走一遍人生,我还会那样干。”“我问心无愧,我没有私心。我敢给你说,我做那件事(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没有做过与我私人地位、利益有关系的东西,我没有。假使我自个有地位利益,就没有西安事变。我跟你说,我大权在握,富贵在手,我什么都不要。所以,蒋先生也能原谅我。我跟蒋先生是要钱,还是管他要地盘?我没有。牺牲我自己。牺牲我自己为什么?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打了,我说我们与共产党打什么呢?都是中国人,打什么呢?都是政治问题,不是不可谈的嘛,所以后来谈是我的主张。而且我对介公讲,我说共产党你也剿不了。他说为什么?我说共产党有人心,我们没人心。”可见,后悔之说,纯系捏造。
……
本书于2005年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详见原书后记)。因为它是国内外唯一一部图文并茂的普及型张学良传记,在颂扬张学良将军丰功伟绩的同时,对张学良坎坷、曲折而又极富传奇的爱国人生、家庭生活、个人魅力、将军兰花缘、一生京戏谜、张学良与周恩来、张学良与吕正操在美国三次密晤,以及张学良何以长寿?张学良为什么生前未回大陆?等等,书中均有详尽的阐述。因此,受到众多读者欢迎。虽有两次印刷,但已绝版多年。
今承蒙当代出版社周五一社长大力支持,再版此书,对于加强、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都有现实意义。
在此,特别感谢王忍之同志为本书题写书名。对出版社的领导以及田雪鹰、任小平、李森、许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卢云、辽宁阜新的王云鹏同志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深表谢意!
鉴于一些读者和朋友们的建议,特将书名改为《张学良身影集》。此次再版,新增加的一些图片,均出自张闾蘅、张闾芝、陈海滨编著的《张学良、赵一荻私人相册:温泉幽禁岁月(一九四六——一九六〇)》;彩插中的几张照片是笔者今年3月赴台期间拍摄的;对于原书中的个别错字也都一一改正,并填补了原书“张学良生平年表”中的一些空白。即:1948—1953年、1957—1958年、1960年、1962年、1970—1974年,1976、1981、1985、1987、1997年张学良的行迹。尽管如此,因水平所限,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
张友坤 2014年4月10日于北京
刚看到《张学良身影集》这个名字,我就觉得它一定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我总觉得,“身影”这个词,带着一种时间沉淀后的厚重感,似乎能捕捉到一个人的神韵和过往。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张学良先生的想象,他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他的经历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我期待这本“身影集”能像一位耐心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他人生中的关键“身影”,这些“身影”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更可能蕴含着流动的历史和鲜活的故事。 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更加写意的方式,来呈现张学良先生的形象,或许会侧重于表现他人生不同阶段的神态和气质。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收录一些不为人知的照片,能够让我们窥见他内心深处的世界?比如,他在西安事变前后,眼神中是怎样的坚定与彷徨?他在晚年,又是如何看待往昔岁月? 我相信,这本书不会仅仅止步于图片的展示,更会有 S_I_H_U_ 的文字解读,将那些“身影”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关系、情感纠葛一一呈现。我渴望从中读出历史的沧桑,读出人性的光辉,读出一位伟大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担当。这本“身影集”,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张学良先生的传奇人生。
评分这本《张学良身影集》,虽然我还没能拜读,但单凭书名,便已经让我心潮澎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位传奇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无数身影。他是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关键人物,他的每一次出现,都仿佛带着一种历史的重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身影集”究竟收录了哪些珍贵的影像?是他在东北军校的英姿勃发?还是他在西安事变前后,眼神中流露出的深邃与决绝?亦或是他晚年,在台湾海峡边,饱经沧桑却依然眼神坚毅的模样?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片的点缀,更可能是文字的串联,是对那些“身影”背后故事的深度挖掘。那些文字,或许能带我穿越时空,亲历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去理解张学良先生的每一个选择,他的每一次呼吸,甚至他每一次凝视背后,所蕴藏的复杂情感与深远意义。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更像是一扇窗,一扇能够让我窥探历史深处,理解一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磨难与辉煌的窗口。我渴望从那些“身影”中,读出历史的脉络,读出人性的光辉,读出一位伟人的复杂与伟大。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叫做《张学良身影集》的书,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勾起了我对民国时期那位传奇人物的浓厚兴趣。坦白说,我对张学良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教科书和一些零散的史料片段中,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够真切。这本书的名字“身影集”,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历史论述,而是更侧重于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张学良的人生轨迹。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出现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那些泛黄的、带着岁月痕迹的影像,一定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张学良的形象变化,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中年时的深沉内敛,再到晚年的平和淡然。每一张照片背后,我相信都承载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一段历史的印记。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忠实的记录者,用镜头捕捉下张学良的关键时刻,比如他指挥军队的场景,与各界人士会晤的情景,甚至是他在私人生活中的点滴流露。通过这些“身影”,我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历史转折点上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历史体验,让张学良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评分《张学良身影集》这个书名,总是能引发我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我感觉,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传记,而更像是一本通过“影像”为线索,串联起张学良传奇一生的“档案”。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我能穿越回那个年代,亲眼“目睹”张学良先生的人生片段。 我猜想,这本书里的“身影”二字,可能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下张学良先生的真实面貌。也许有他在戎装检阅军队时的英武,也许有他在政治场合深思熟虑的沉静,也许还有他在个人生活中的温情与从容。我渴望通过这些“身影”,去感受他眼神里的故事,去体会他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去揣摩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这些“身影”的背后,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历史信息。比如,某个特定场合的“身影”,可能意味着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某张照片里的对话人物,可能揭示着当时复杂的政治博弈。我期待这本书不仅能提供视觉上的冲击,更能通过丰富的史料解读,帮助我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张学良这位历史人物,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提起《张学良身影集》,我脑海里首先跳出来的是一种凝固了的历史感。我猜想,这本书的“身影”二字,绝非是简单的图片堆砌,而更像是一种艺术化的呈现。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极为考究的方式,将张学良先生一生中那些极具代表性的“瞬间”定格下来,并且,这些“瞬间”背后,必然会伴随着深度的解读和 S_I_H_U_ 的历史背景梳理。我设想着,书中或许会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照片,一些从未公开过的影像资料,它们将带领我们“亲眼”见证张学良先生的成长、蜕变,以及他作为一位东北少帅,如何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尤其好奇那些“身影”背后所蕴含的叙事张力,是怎样的一段段往事,造就了张学良的传奇?是怎样的心路历程,让他做出了那些影响深远的决定?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不仅仅看到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更能读懂他所处的时代,他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和家国情怀。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度回溯,一次对一位伟人人格魅力的致敬,它将以独特的方式,唤醒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并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很好!!!!
评分照片不少,意义不大,观点不新。
评分快递太慢了,
评分还行
评分非常好的图书,真是物有所值!
评分纵观张学良一生,不管当今人如何另眼评价,他对于中华民族是有贡献的。
评分帮别人买的,很满意
评分不错好东西学习历史的好书
评分我觉得是很不错的,真的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