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

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信纔 著
圖書標籤:
  • 地理信息係統
  • GIS
  • 遙感
  • 地圖學
  • 空間分析
  • 空間數據
  • 第三版
  • 地理信息技術
  • 測繪科學
  • 計算機地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33982
版次:01
商品編碼:1148972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高等學校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針對近年來GIS的發展,新增瞭“空間數據倉庫”、“數據中心”、“三維GIS”、“移動GIS”、“雲GIS”、“物聯網GIS”等內容。
本書提供電子課件。

內容簡介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詳細介紹瞭地理信息係統的原理與方法。全書共分13章,重點介紹瞭空間數據結構、GIS的地理數學基礎、GIS數據輸入、GIS數據處理、空間數據管理、空間分析、數字高程模型、網絡GIS、三維GIS、空間數據挖掘與空間決策支持係統、GIS的輸齣與地圖可視化、GIS發展趨勢等內容。本書提供電子課件,請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注冊後免費下載。

作者簡介

吳信纔,男,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十屆民盟中央委員,國傢GIS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國傢GIS工程中心首席科學傢,教育部GIS工程中心主任,湖北省GIS工程中心主任。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GIS基本概念 1
1.1.1 信息與數據 1
1.1.2 空間數據與地圖 2
1.1.3 地理信息與地學信息 2
1.1.4 信息係統和GIS 3
1.2 GIS的發展過程 4
1.2.1 GIS在國外的發展 4
1.2.2 GIS在我國的發展 5
1.3 地球信息科學與GIS 6
1.3.1 地球信息科學 6
1.3.2 GIS軟件 7
1.3.3 GIS類型 7
1.4 GIS與其他相關學科間的關係 9
1.4.1 GIS與地圖學 9
1.4.2 GIS與一般事務數據庫 10
1.4.3 GIS與計算機地圖製圖 10
1.4.4 GIS與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10
1.4.5 GIS與測繪學 11
1.4.6 GIS與地理學 11
1.5 GIS組成 12
1.5.1 計算機硬件係統 12
1.5.2 計算機軟件係統 14
1.5.3 地理空間數據 16
1.5.4 應用分析模型 17
1.5.5 係統開發、管理和使用人員 17
1.6 GIS功能和應用 17
1.6.1 地理信息係統功能 17
1.6.2 地理信息係統應用 19
習題1 23
第2章 空間數據結構 24
2.1 空間認知模型 24
2.1.1 現實世界的認知過程 24
2.1.2 空間認知三層模型 25
2.2 空間實體模型 26
2.2.1 麵嚮對象實體模型 26
2.2.2 MapGIS空間實體模型 27
2.3 柵格數據結構 43
2.3.1 柵格數據的基本概念 43
2.3.2 柵格數據層的概念 44
2.3.3 柵格數據結構的錶示 45
2.3.4 柵格數據的組織方法 46
2.3.5 柵格數據取值方法 46
2.3.6 柵格數據存儲的壓縮編碼 47
2.4 矢量數據結構 52
2.4.1 實體式數據結構 52
2.4.2 拓撲數據結構 54
2.5 矢量與柵格數據結構的比較和選擇 57
2.5.1 矢量與柵格數據結構的比較 58
2.5.2 矢量、柵格一體化數據結構 58
2.5.3 矢量和柵格數據結構的選擇 59
2.6 三維空間數據模型及結構 59
2.6.1 三維矢量模型及結構 59
2.6.2 三維體元模型及結構 61
2.6.3 三維混閤數據模型及結構 65
習題2 67
第3章 GIS的地理數學基礎 68
3.1 幾何空間 68
3.1.1 距離空間(度量空間) 68
3.1.2 歐氏空間 69
3.1.3 基於集閤的幾何空間 72
3.1.4 拓撲空間 76
3.2 地球橢球體與大地控製 78
3.2.1 地球橢球體 78
3.2.2 大地控製 79
3.3 地圖投影 82
3.3.1 地圖投影的概念 82
3.3.2 地圖投影的變形 83
3.3.3 地圖投影的分類 84
3.3.4 GIS中的地圖投影 86
3.4 空間坐標轉換 92
3.4.1 坐標係轉換 92
3.4.2 投影轉換 93
習題3 97
第4章 GIS數據輸入 98
4.1 GIS數據來源 98
4.2 數據規範化和標準化 100
4.3 數據輸入 101
4.3.1 野外數據采集 101
4.3.2 地圖數字化 103
4.3.3 數字攝影測量 105
4.3.4 遙感影像處理 106
4.3.5 現有數據轉換 107
4.4 數據質量 107
4.4.1 數據質量問題 107
4.4.2 誤差來源 110
習題4 110
第5章 GIS數據處理 111
5.1 數據編輯 111
5.1.1 窗口操作 111
5.1.2 圖形數據編輯 114
5.1.3 屬性數據編輯 117
5.2 拓撲關係的建立 118
5.3 空間數據的誤差分析和校正? 120
5.3.1 空間數據的誤差分析 120
5.3.2 空間數據的誤差校正 122
5.4 空間數據的壓縮與光滑 123
5.4.1 數據壓縮 124
5.4.2 麯綫光滑(麯綫擬閤) 125
5.5 圖形變換 125
5.5.1 幾何變換 125
5.5.2 投影變換 128
5.6 圖幅拼接處理 129
5.7 柵格數據與矢量數據的互相轉換 131
5.7.1 矢量數據轉換成柵格數據 131
5.7.2 柵格數據轉換成矢量數據 133
習題5 134
第6章 空間數據管理 135
6.1 概述 135
6.1.1 空間數據管理方式 135
6.1.2 數據庫管理係統 136
6.1.3 空間數據庫係統 136
6.2 空間數據模型 137
6.2.1 傳統數據模型 137
6.2.2 麵嚮對象模型 139
6.3 空間數據組織 143
6.3.1 地圖數據的基本組成 143
6.3.2 圖形數據模型 144
6.3.3 專題屬性數據模型 145
6.3.4 圖形數據與專題屬性數據的連接 145
6.3.5 地理實體信息框架 146
6.4 空間索引和空間查詢 147
6.4.1 空間索引 147
6.4.2 空間查詢 152
6.4.3 空間查詢處理 155
6.4.4 查詢優化 157
6.5 空間數據引擎 158
6.5.1 空間數據引擎的概念 158
6.5.2 空間數據引擎工作原理 159
6.5.3 空間數據引擎實例 160
6.6 元數據 162
6.6.1 元數據的定義及其作用 162
6.6.2 元數據的分類 163
6.6.3 元數據的內容 164
6.7 空間數據庫設計 166
6.7.1 空間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166
6.7.2 空間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 169
6.7.3 空間數據庫物理結構設計 175
6.8 空間數據管理技術新發展 176
6.8.1 空間數據倉庫 176
6.8.2 數據中心 178
6.8.3 NoSQL非關係數據庫 181
習題6 184
第7章 空間分析 185
7.1 空間分析的內容與步驟 185
7.2 空間度量算法 187
7.2.1 長度量算 187
7.2.2 角度量算 191
7.2.3 任意多邊形麵積量算 192
7.2.4 分布中心的計算 192
7.3 數據檢索及錶格分析 193
7.3.1 屬性統計分析 193
7.3.2 布爾邏輯查詢 194
7.3.3 空間數據庫查詢語言 194
7.3.4 重分類、邊界消除與閤並 195
7.4 疊置分析 195
7.4.1 柵格係統的疊加分析 196
7.4.2 矢量係統的疊加分析(拓撲疊加) 199
7.5 緩衝分析 203
7.5.1 緩衝分析的概念 203
7.5.2 建立緩衝區的算法 204
7.6 網絡分析 204
7.6.1 網絡數據模型――幾個基本概念 204
7.6.2 常規的網絡分析功能 205
7.7 地理信息係統的數學模型 210
7.7.1 建立數學模型的一般過程 210
7.7.2 數理統計分析模型 211
7.7.3 迴歸分析模型 214
7.7.4 綫性規劃模型 218
7.8 空間自相關分析 220
7.9 空間聚類分析 222
7.9.1 劃分空間聚類方法 223
7.9.2 層次空間聚類方法 223
7.9.3 基於密度的空間聚類方法 223
7.9.4 基於網格的空間聚類方法 224
習題7 224
第8章 數字高程模型 226
8.1 概述 226
8.1.1 數字高程模型的概念 226
8.1.2 數字高程模型的特點 226
8.2 DEM數據分布特徵 227
8.2.1 格網狀數據 227
8.2.2 離散數據 227
8.3 DEM的錶示方法 227
8.3.1 數學方法 228
8.3.2 圖形方法 228
8.3.3 DEM三維錶達方法 232
8.4 TIN的生成方法 233
8.4.1 人工方法 233
8.4.2 程序自動建立方法 233
8.5 Grid的生成 236
8.5.1 網格化插值計算 236
8.5.2 網格尺寸的確定 237
8.5.3 空間插值方法 238
8.5.4 幾種典型數據網格化插值方法選擇 243
8.6 DEM的數據源和采樣方法 243
8.7 DEM的應用 244
8.7.1 DEM的主要用途 244
8.7.2 DEM的應用 244
8.8 DEM分析的誤差與精度 250
8.8.1 DEM的誤差研究概況 250
8.8.2 DEM的誤差來源 250
8.8.3 DEM的誤差分析 251
8.8.4 DEM的誤差評價模型 252
習題8 253
第9章 網絡GIS 254
9.1 概述 254
9.1.1 網絡GIS概念 254
9.1.2 網絡GIS體係結構 255
9.1.3 網絡GIS內容體係 257
9.2 分布式網絡GIS 257
9.2.1 分布式網絡GIS概念 258
9.2.2 分布式主要技術 259
9.3 WebGIS 260
9.3.1 WebGIS的概念 260
9.3.2 WebGIS分類與特點 261
9.3.3 WebGIS技術框架 263
9.3.4 WebGIS實現技術 266
9.4 網絡GIS發展趨勢 270
9.4.1 處理海量數據的功能 271
9.4.2 空間分析功能 271
9.4.3 網絡三維可視化 271
9.5 MapGIS IGSS簡介 271
習題9 273
第10章 三維GIS 274
10.1 概述 274
10.2 三維GIS數據管理 275
10.2.1 三維空間數據模型 275
10.2.2 三維空間數據組織 276
10.2.3 三維空間數據管理 278
10.3 三維GIS模型構建 279
10.3.1 基於二維GIS數據的三維建模 279
10.3.2 基於遙感影像的三維建模 279
10.3.3 基於激光掃描係統的三維建模 280
10.3.4 基於CAD模型的三維建模 280
10.4 三維GIS可視化 281
10.4.1 三維空間數據可視化的基本流程 281
10.4.2 三維場景管理與可視化策略 281
10.4.3 基於體素地理數據的可視化 282
10.4.4 虛擬現實展示技術 284
10.5 三維GIS空間分析 285
10.5.1 數字地形分析 285
10.5.2 三維交互分析 286
10.5.3 數學量算 287
10.5.4 基於Web的三維分析 287
10.6 三維GIS平颱應用及發展趨勢 288
10.6.1 應用現狀 288
10.6.2 發展趨勢 291
10.7 MapGIS 三維開發平颱簡介 293
習題10 295
第11章 空間數據挖掘與空間決策
支持係統 296
11.1 空間數據挖掘 296
11.1.1 概述 296
11.1.2 空間數據挖掘的方法與過程 298
11.1.3 空間數據挖掘的應用 301
11.2 空間決策支持係統 302
11.2.1 空間決策支持係統的概念 302
11.2.2 空間決策支持係統的結構 304
11.2.3 空間決策支持係統的功能與應用 305
11.3 智能GIS 306
11.3.1 智能GIS概述 306
11.3.2 智能GIS關鍵技術 307
習題11 309
第12章 GIS的輸齣與地圖可視化 310
12.1 GIS的輸齣 310
12.1.1 輸齣方式 310
12.1.2 GIS的圖形輸齣設備 310
12.2 地圖符號 311
12.2.1 地圖符號的實質 311
12.2.2 地圖符號的分類 312
12.2.3 地圖符號的設計要求 313
12.3 專題信息錶達 314
12.3.1 專題地圖的基本概念 314
12.3.2 專題地圖的錶示方法 315
12.3.3 專題地圖的設計 320
12.4 電子地圖 324
12.4.1 電子地圖的定義 324
12.4.2 電子地圖的種類 324
12.4.3 電子地圖的特點 324
12.4.4 電子地圖的設計 325
12.5 空間信息可視化 326
12.5.1 地圖可視化 326
12.5.2 多媒體地學信息可視化 326
12.5.3 三維仿真地圖可視化 326
12.5.4 虛擬環境 327
12.6 計算機地圖齣版係統 328
12.6.1 計算機齣版係統的過程與工藝流程 328
12.6.2 計算機齣版係統的優越性 329
習題12 329
第13章 GIS發展趨勢 330
13.1 互操作GIS 330
13.1.1 傳統GIS在數據標準化上的缺陷和麵臨的新課題 330
13.1.2 GIS互操作的概念 332
13.1.3 開放式地理信息係統(OGIS)及其特點 333
13.1.4 OGIS的組成部分 334
13.1.5 OGIS的實現技術 335
13.2 集成化GIS 336
13.2.1 GPS、RS與GIS的集成 337
13.2.2 GIS多源空間數據集成 339
13.2.3 GIS與應用模型集成 342
13.2.4 GIS與專傢係統的集成 343
13.2.5 GIS應用平颱集成 344
13.2.6 GIS與多媒體技術集成 346
13.3 移動GIS 346
13.3.1 移動GIS概述 346
13.3.2 移動GIS的關鍵技術 348
13.3.3 移動GIS的應用 349
13.4 網格GIS 349
13.4.1 網格GIS概述 349
13.4.2 網格GIS體係結構 350
13.4.3 網格GIS實現技術 351
13.5 雲GIS 353
13.5.1 雲GIS概述 353
13.5.2 雲GIS的應用模式 354
13.6 物聯網GIS 355
習題13 356
參考文獻 357

前言/序言


全球視野下的空間智慧:地理信息係統(GIS)的奧秘與實踐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所處的世界變得日益復雜且 interconnected。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律,洞察其變化的驅動力,並在此基礎上做齣明智的決策,已經成為個人、組織乃至國傢發展的關鍵。而地理信息係統(GIS),作為一種強大的空間分析工具和信息管理平颱,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幫助我們解讀和利用地理空間數據,揭示隱藏在數據背後的模式與聯係,從而賦予我們“全球視野下的空間智慧”。 地理信息係統,簡而言之,是一種能夠捕獲、存儲、檢查、管理、分析和呈現所有類型地理參考信息的計算機係統。它將地圖學的可視化能力與數據庫技術的強大功能相結閤,將現實世界的各種要素——從山脈河流、城市建築到人口流動、環境汙染——轉化為可被計算機識彆和處理的數據,並賦予它們特定的地理位置信息。通過對這些空間數據的多維度整閤與深度分析,GIS能夠幫助我們迴答“在哪裏”、“是什麼”、“為什麼”以及“怎麼辦”等一係列與地理空間相關的問題。 GIS的核心基石:數據與技術 GIS的強大之處,首先體現在其豐富的數據源和精湛的技術支持。地理空間數據是GIS的血肉,它們形態各異,來源廣泛。遙感技術,通過衛星、無人機等平颱從空中或太空獲取地錶信息,為我們提供瞭宏觀、動態的地理視圖,是監測地錶變化、評估自然資源、研究氣候變化不可或缺的工具。全球導航衛星係統(GNSS),如GPS,則賦予瞭我們精確到米甚至厘米級彆的定位能力,使得任何物體、任何地點都能被準確地“錨定”在地球錶麵,為精細化地理空間分析奠定瞭基礎。傳統測量技術,雖然成本較高,但在特定場景下仍然是獲取高精度地理信息的關鍵。互聯網與物聯網(IoT)的興起,更是催生瞭海量的實時地理位置數據,從智能手機的齣行軌跡到環境監測傳感器的讀數,都在不斷豐富著GIS的數據內涵。 除瞭豐富的數據,GIS技術本身也在不斷進化。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包括地理坐標係轉換、數據投影、誤差糾正等,確保瞭地理數據的準確性和一緻性。空間數據庫技術,能夠高效地存儲、檢索和管理海量的地理空間數據,滿足復雜查詢和數據分析的需求。空間分析技術,是GIS的核心價值所在。這包括但不限於: 空間查詢與空間統計:例如,查找某個區域內的所有學校、計算某個地點的平均降雨量等。 疊置分析:將不同圖層的地理要素進行疊加,識彆它們之間的重疊區域和相互關係,如查找適閤建廠的土地(需要靠近水源、遠離居民區且地勢平坦)。 緩衝區分析:以特定要素為中心,生成一定範圍的區域,用於分析影響範圍或服務半徑,如確定某學校的安全警戒區域。 網絡分析:在道路、管綫等網絡模型上進行路徑查找、服務區域分析等,廣泛應用於交通規劃、物流配送、應急響應等領域。 地形分析:分析坡度、坡嚮、匯水區、視綫等地形特徵,對於地質災害評估、流域管理、景觀規劃至關重要。 密度分析:分析某一要素在空間上的分布密度,如人口密度、犯罪事件密度等,有助於識彆熱點區域。 GIS的應用圖景:無處不在的空間智慧 GIS的應用領域幾乎覆蓋瞭人類活動的方方麵麵,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在城市規劃與管理領域,GIS是城市發展的“智慧大腦”。它能夠整閤人口、交通、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等數據,輔助規劃部門進行城市擴張模擬、交通流量預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優化、應急避難場所選址等。通過GIS,城市管理者可以更直觀地瞭解城市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問題並製定解決方案,提升城市宜居性和運行效率。例如,在製定交通管理策略時,GIS可以分析不同路段的車流量、事故發生率,從而優化信號燈配時、規劃新的公交綫路,甚至預測未來交通擁堵點。 在環境保護與資源管理領域,GIS是守護地球的“科技之眼”。它可以用於監測森林火災、評估土地退化、追蹤汙染物擴散、分析水資源分布、規劃自然保護區等。通過對遙感影像、環境監測數據進行疊加分析,GIS能夠幫助我們瞭解生態係統的健康狀況,評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並為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例如,在處理石油泄漏事故時,GIS可以快速模擬油汙的擴散路徑,為救援隊伍提供最有效的清理方案。 在農業生産領域,GIS正在引領“精準農業”的革命。通過對土壤類型、氣候條件、作物生長狀況等數據的空間分析,GIS可以指導農民進行精細化耕作,例如,根據土壤養分分布差異,對不同地塊施用不同量的肥料,減少浪費,提高産量。同時,GIS也為病蟲害監測、灌溉管理、産量預測提供瞭有力支持。 在應急管理與災害響應方麵,GIS是贏得與時間賽跑的“關鍵助手”。在地震、洪水、颱風等自然災害發生時,GIS能夠快速整閤災情數據、人口分布、交通網絡、資源點等信息,生成災害影響範圍圖,為救援人員繪製最優的通行路綫,評估受災人口數量,並閤理調配救援物資和人力,極大地提高瞭應急響應的速度和效率。 在商業與市場營銷領域,GIS幫助企業洞察“消費者的地理足跡”。通過分析客戶的地理分布、消費習慣、競爭對手的網點布局等數據,GIS可以幫助企業進行選址分析(如新設門店的最佳位置)、客戶細分、市場潛力評估、物流配送路綫優化等,從而提升營銷效果和運營效率。 GIS的未來展望:智能化與普惠化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飛速發展,GIS正邁嚮更加智能化和普惠化的新時代。 智能化體現在GIS將更加深入地融閤AI技術,實現更高級的自動分析和預測。例如,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對遙感影像進行自動解譯,識彆地物類型;通過深度學習模型預測城市交通擁堵的發生;構建智能化的風險評估模型,提前預警潛在的自然災害。 普惠化則意味著GIS將不再是少數專業人士的工具,而是能夠被更多人便捷地使用。通過Web GIS、移動GIS等技術,普通用戶也能通過瀏覽器或手機,訪問和使用地理空間信息,參與到空間數據的創建和分析中來。這將極大地拓展GIS的應用場景,催生更多創新性的應用。 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正是引領我們探索這一廣闊領域的指南。它不僅梳理瞭GIS的基礎原理和核心技術,更重要的是,它通過深入淺齣的闡述和豐富的案例,展示瞭GIS如何在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各行各業發揮其獨特的價值。學習GIS,就是學習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利用空間信息來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這個日益強調數據驅動和空間思維的時代,掌握GIS,無疑是為自己插上瞭一雙“飛越地平綫”的翅膀,去發現更廣闊的世界,去擁抱更智慧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地理信息係統(GIS)這個領域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我開始接觸一些與地圖製作和空間分析相關的項目後,更是覺得有必要係統地學習一下。在眾多GIS相關的書籍中,《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以其詳實的目錄和良好的口碑吸引瞭我。拿到書後,我首先瀏覽瞭“空間數據采集與轉換”這一章節。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數據采集的方式,從傳統的航空攝影、地麵測量,到新興的遙感技術和移動定位技術,都進行瞭深入的講解。更重要的是,它還闡述瞭不同數據格式之間的轉換原理和常用的轉換工具,這對於我整閤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關於數據質量控製和誤差傳播的討論,也讓我對數據的可靠性有瞭更深的認識,這對於保證GIS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這本書讓我明白,GIS不僅僅是簡單的繪圖工具,它背後有著嚴謹的科學原理和復雜的技術支撐。

評分

自從畢業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測繪相關的工作,雖然日常會用到一些GIS軟件,但總覺得對GIS的理論基礎把握不夠紮實,尤其是在麵對一些復雜的空間分析問題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這本書,從書名就點明瞭其核心價值,既有原理的深度,又有方法的廣度,這正是我所需要的。第三版意味著它應該包含瞭最新的技術發展和行業標準。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空間分析方法的部分,它不僅僅介紹瞭諸如緩衝區分析、疊加分析、網絡分析等常用方法,還深入剖析瞭它們背後的數學模型和算法實現。例如,在講解網絡分析時,書中對最短路徑算法、旅行商問題等進行瞭詳盡的介紹,並提供瞭多種算法的比較和應用場景分析。這種深入的講解,讓我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能夠根據實際問題選擇最適閤的分析方法,並對其結果進行準確的解讀。

評分

我是一名在環保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近年來,利用GIS技術進行環境監測、汙染源分析和環境影響評估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選擇瞭《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嚴謹性,尤其是在講解一些復雜的空間分析方法時,作者通過大量的圖例和實際案例,將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環境模擬和預測的應用部分,它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GIS技術構建環境模型,進行汙染物擴散模擬、水文分析等,並提供瞭具體的軟件操作思路和方法。這對於我開展實際工作非常有幫助,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工具。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瞭GIS在環境保護領域的重要性,並且為我提供瞭更加專業和係統化的學習路徑,相信能極大地提升我在工作中運用GIS的能力。

評分

拿到《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這本書,首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內容的全麵性和係統性。作為一本“原理與方法”並重的書籍,它不僅僅停留在概念的描述,更注重實際操作中的技術路徑和解決方案。我之前在學習GIS時,常常遇到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很多教程隻講解瞭“是什麼”,但沒有深入分析“怎麼做”以及“為什麼這麼做”。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例如在講解數據庫管理時,它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空間數據庫,以及它們在數據組織、存儲和查詢方麵的特點,並且給齣瞭具體的SQL語句示例。在空間分析部分,書中對各種空間分析方法的數學原理和算法邏輯進行瞭詳細闡述,同時結閤瞭豐富的應用案例,讓我能夠理解這些方法在解決實際地理問題中的作用。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非常適閤我這種希望將GIS理論融會貫通、並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的學習者。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學術界進行地理學研究的學者,對GIS理論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我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選擇《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是基於其在學術界廣泛的認可度和權威性。第三版必然包含瞭近年來GIS領域最新的理論突破和技術進展。我首先仔細閱讀瞭關於空間數據模型和數據結構的部分,書中對關係型空間數據庫、非關係型空間數據庫以及麵嚮對象的數據模型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並且對它們在數據存儲、管理和檢索方麵的優劣進行瞭深入的比較。這對於我選擇閤適的數據庫來存儲和管理大量的研究數據非常有指導意義。此外,書中關於時空數據模型和分析的章節,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對於我研究動態地理過程和變化趨勢至關重要。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讓我能夠更自信地探索GIS在地理學研究中的應用。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清晰明瞭,章節之間的邏輯過渡自然流暢,閱讀起來非常順暢。我購買《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主要是齣於對GIS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的興趣。現代城市發展越來越依賴於數據驅動的決策,而GIS正是整閤和分析城市各類空間數據的核心技術。書中關於城市基礎設施管理、交通流量分析、應急響應規劃等應用章節,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三維GIS和傾斜攝影技術的介紹,這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能夠更直觀地展示和分析城市空間信息。此外,書中關於GIS與其他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融閤應用,也讓我看到瞭GIS未來的發展方嚮,為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指明瞭方嚮。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探索GIS在現代社會中的廣闊應用前景。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潔而富有科技感,啞光紙質的印刷使得內頁非常舒適,閱讀體驗極佳。我之所以選擇《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是因為我所處的行業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轉型,而GIS作為其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GIS的底層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不僅僅是停留在“點、綫、麵”的數據錶示,而是能夠理解其背後的數據模型、拓撲關係以及空間關係運算的機製。書中關於數據精度、誤差分析以及質量控製的部分,對於我這種需要處理和分析大量地理數據的用戶來說,尤為重要。它讓我意識到,在GIS應用中,數據的質量直接決定瞭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同時,書中關於多源異構地理信息融閤的內容,也為我提供瞭解決現實世界中信息不一緻、不完整問題的思路,讓我能夠更有效地整閤各種地理數據資源,從而做齣更科學的決策。

評分

我是一名長期從事城市規劃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士,一直以來,GIS都隻是我工作中的一個輔助工具,但隨著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我意識到僅僅停留在錶麵使用是不夠的,必須掌握其核心原理和方法論纔能更好地發揮其潛力。選擇《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正是齣於這種深層次的學習需求。《第三版》這個字眼,讓我看到瞭更新的視角和更貼近現實應用的內容。翻閱書中關於空間統計和空間決策支持係統的內容,我發現這部分講解非常深入,不僅僅是羅列各種方法,而是詳細闡述瞭每種方法的適用條件、優缺點以及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書中引用的案例也都具有很強的代錶性,涵蓋瞭城市規劃、環境保護、交通管理等多個領域,這讓我能夠將書中的知識與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聯係起來,找到解決方案的思路。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大數據在GIS中的應用部分,相信這能為我解決城市發展中麵臨的復雜問題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和理論指導。

評分

作為一名剛剛接觸GIS不久的學生,選擇一本可靠的教材來入門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在我的幾位老師的推薦下,成為瞭我的首選。它的內容組織方式,從宏觀的GIS概述,到微觀的數據結構和處理算法,循序漸進,非常適閤初學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在講解抽象概念時,會輔以大量的圖示和案例,這大大降低瞭理解的難度。例如,在解釋柵格數據模型和矢量數據模型的時候,書中給齣的對比圖就非常直觀,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它們的區彆和適用場景。還有關於坐標係統和投影的章節,這部分內容常常讓初學者感到睏惑,但這本書通過詳細的圖解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數學原理講解得清晰明瞭,我甚至可以自己動手推導一些簡單的投影轉換公式。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下瞭堅實的GIS理論基礎,讓我對這個領域充滿瞭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相信後續的學習和實踐也會更加順利。

評分

這本《地理信息係統原理與方法(第三版)》的封麵設計相當大氣,厚實的紙張印刷質感很好,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我選擇購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工作上需要深入瞭解GIS技術,而網上流傳的各種零散信息總是碎片化,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識。第三版這個標識也讓我覺得它應該包含瞭最新的行業發展和技術更新,這對於我這種需要緊跟時代步伐的人來說至關重要。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目錄,發現章節劃分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解,到數據模型、空間分析、數據采集與處理,再到應用實踐,幾乎涵蓋瞭GIS領域的方方麵麵。每個章節的標題都準確地指齣瞭其內容核心,讓我能夠快速定位到自己最感興趣或者最需要掌握的部分。初步瀏覽瞭一下一些章節的開頭,語言風格比較嚴謹,但又不失邏輯性和條理性,不像有些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似乎作者在努力讓復雜的概念變得更容易理解。我對書中關於空間分析方法的介紹尤其期待,因為這部分往往是GIS的精髓所在,也是決定GIS應用效果的關鍵。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真正做到學以緻用。

評分

不錯

評分

書的紙張很好,很喜歡

評分

還不錯 字數補丁架子書

評分

不錯

評分

非常好的寶貝,下次還買

評分

推薦給大傢

評分

推薦給大傢

評分

不錯

評分

書的紙張很好,很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