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捲(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

張之洞捲(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吳劍傑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7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185927
版次:1
商品編碼:1149308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6-01
頁數:53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趙德馨主編《張之洞全集》(2008年武漢齣版社齣版)為底本,精選張之洞所撰《輶軒語》、《書目問答》、《勸學篇》等論著和反映其思想主張的奏疏、谘劄、電牘、書信計66篇,大體上反映瞭張之洞的重要思想及其變化軌跡,如采漢宋、經世緻用的學術思想,直言急諫的清流派思想,最具時代影響力的中體西用思想,新舊兼學,育纔強國的教育思想等。此外,他在外交、軍事、司法、理財、實業、幣製、鐵路諸方麵的思想主張,本書也都有所體現。

作者簡介

張之洞(1837-1909),早年由科舉入仕,居京官幾二十年。1882年後曆任山西巡撫、兩廣、湖廣總督。晚年以體仁閣大學士入值軍機處。他任湖廣總督長達18年,因其創辦近代企業和新式學堂以及編練新軍而影響當時,享譽後世。此外,他還是中國近代鐵路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是當時主持規劃和興建鐵路最多的人;他主持製訂的“癸卯學製”開始瞭傳統教育的近代化;主稿的“江楚變法三摺”成為清末新政改革的藍圖。他在《輶軒語》、《書目問答》中為士子指明嚮學的門徑,在《勸學篇》中,則首次對時人認知和融通中西文化的“中體西用”理念作齣完整係統的理論概括。

編者簡介
吳劍傑,湖北漢陽人。1930年生。1965年武漢大學曆史係中國近代史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後迴母校武漢大學任教,1989年晉升教授。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編著有《中國近代八十年史》(閤著)、《中國近代思想史及其演變》、《武昌首義——辛亥革命在湖北》、《孫中山及其思想》、《新編綱鑒》(主編)及《張之洞的升遷之路》、《張之洞年譜長編》、《張之洞全集》(副主編)等十餘種圖書,並在《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期刊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導言

軒語(1875)
書目答問(1875)
整頓川省試場積弊摺(1876)
四川東鄉一案定擬未協摺(1879)
熟權俄約利害摺(1880)
詳籌邊計摺(1880)
日本商務可允球案宜緩摺(1880)
整飭治理山西摺(1882)
劄山西司局設局講習洋務附單(1883)
法釁已成敬陳戰守事宜摺(1883)
籌議海防要策摺(1885)
請催設香港領事摺(1886)
瀝陳在美華僑被害粵省辦理情形並請敕催懲辦摺(1886)
詳陳澳界利害立約尚宜緩定摺(1887)
全瓊肅清分彆裁留營勇通籌善後事宜摺(1887)
派員周曆南洋各埠籌議保護華民摺(1887)
請緩造津通鐵路改建腹省乾路摺(1889)
遵旨籌辦鐵路謹陳管見摺(1889)
電陳鐵路之利首在利民(1889)
勘定煉鐵廠基籌辦廠工暨開采煤鐵事宜摺(1890)
就北洋鐵路經費可否預支軌價事函商李鴻章(1892)
設立自強學堂片(1893)
倭約意在吞噬中國寜割邊壤以聯英俄敵日(1895)
籲請修備儲纔摺(1895)
修造盧漢鐵路宜統籌全局(1895)
查復煤鐵槍炮各節並通盤籌劃摺(1895)
選募新軍創練洋操摺(1895)
限製上海租界嚴禁侵占摺(1896)
蘇滬鐵路籌議官商閤辦摺(1896)
緻函李鴻藻言鐵廠遵旨招商種種苦衷(1896)
鐵廠招商承辦議定章程摺並清單(1896)
盧漢鐵路商辦難成另籌辦法摺(1896)
就湘紳請行小輪事函商湘撫陳寶箴(1897)
籌辦盧漢鐵路情形並議藉比國洋款摺(1897)
會同核議銀行利弊擬請仍歸商辦摺(1897)
劄委姚锡光等前往日本遊曆詳考各種學校章程(1898)
緻電盛宣懷等謂練兵修路為救亡急著(1898)
勸學篇(1898)
妥議科舉新章摺(1898)
劄湖北司道通飭屬吏崇尚節儉(1898)
漢口請設專官摺(1899)
會銜電奏拳會不可恃北事已決裂東南宜力保(1900)
勸戒上海國會及齣洋學生文(1900)
遵旨籌議變通政治人纔為先摺(1901)
遵旨籌議變法謹擬整頓中法十二條摺(1901)
遵旨籌議變法謹擬采用西法十一條摺(1901)
俄約要盟貽害請將東三省開門通商摺(1901)
緻電劉坤一盛宣懷提齣免厘加稅十八條大綱(1901)
籌定學堂規模次第興辦摺(1902)
籌辦練兵事宜酌議營製餉章摺(1902)
籌議約束鼓勵遊學生章程摺並清單(1903)
厘訂學堂章程摺(1904)
請奬勵職官遊曆遊學片(1904)
函復商部論商部下手應辦事宜(1904)
赫德按畝計賦以籌兵餉辦法窒礙難行摺(1904)
虛定金價改用金幣不閤情勢摺(1904)
劄湖北學務處發學堂歌軍歌附學黨歌軍歌(1905)
陳日俄議和中國因應善後之策(1905)
會奏請立停科舉推廣學校摺(1905)
收迴粵漢鐵路瀝陳辦理情形摺(1906)
就改定地方官製電復軍機處等(1907)
請將商辦鐵路定章三十年後由官收買一半片(1907)
緻電軍機處等力言司法獨立不閤中國情形(1907)
創立存古學堂摺(1907)
遵旨核議新編刑事民事訴訟法摺(1907)

張之洞年譜簡編

精彩書摘

導言
張之洞,字孝達、香濤,號壼公、抱冰。直隸(今河北)南皮人。1837年9月(清道光十七年八月)生。 14歲入學,16歲中舉。 1863年(清同治二年)27歲時,以進士第三名(探花)入翰林院,授編修。居京二十年,其間曾按試浙江,典學湖北、四川,纍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1882年初(清光緒七年底)補授山西巡撫。 1884—1889年(清光緒十年至十五年)任兩廣總督。 1889年底至1907年9月(光緒十五年十一月至光緒三十三年八月)任湖廣總督,其間於1894—1896年和1903年兩次短期署理兩江總督。 1907年9月離鄂進京,以體仁閣大學士入值軍機處。 1909年9月(宣統元年八月)病歿,終年73歲,謚號文襄。

張之洞齣身於普通仕宦傢庭。曾祖和祖父都做過知縣一類的地方官。其父鍈早年中舉,後以大挑試令貴州,由知縣、知州升興義府知府。 1837年,張之洞便齣生於興義府官捨,是張鍈的第四個兒子。張鍈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視,花巨資從外省購迴經、史、子、集等多類書籍數十櫥,供諸子瀏覽學習。張之洞幼年稟賦聰慧。5歲入傢塾,13歲以前,已學完四書五經等儒傢經典,兼習史學、小學(文字學)、文學及經濟之學,又自學瞭《孫子兵法》、《六韜》等多篇兵學名著,打下日後從政和治學的初步基礎,並在12歲那年刊刻瞭名為《天香閣十二齡草》的詩文集。少年張之洞有夜讀靜思的習慣,“嘗篝燈思索,每至夜分,必得其解乃已”。他迴憶說:“後服官治文書往往達旦,乃幼時好夜坐讀書故。”這種夜間工作的習慣,曾被人指為“興居無節”,影響瞭會見僚屬。
1850年,不滿14歲的張之洞迴原籍南皮應縣試,得中第一名秀纔,進入縣學。兩年後,又以順天府鄉試第一名中舉,取得參加會試得中進士的資格。以當時張之洞的學養實力,他應當能夠一氣嗬成,早日金榜題名,進士及第,但他直到27歲那年纔得中進士。這十一年中,他前幾年的時間耗在幫父親辦理軍務,應付貴州苗民起義,以及結婚生子,為父親治喪守製,自然無暇無心於應試。到23歲那年將應會試,因族兄張之萬為同考官,循例迴避。第二年應恩科會試,因為同樣的原因,又沒有考成。 1863年,他如願以償,得中第三名進士及第,進入翰林院,被授予七品銜編修,正式步入仕途,成為官僚階層中的一員。
但張之洞的仕途並不平坦,而是布滿坎坷。從1863年進入翰林院直到1882年初齣任山西巡撫的將近二十年裏,他的職銜由編修擢升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始終隻是一名並無實權的閑散京官,但卻是他人生中的重要階段。頭幾年,他利用翰林院寬鬆的環境和優越的條件,查閱瞭庫藏的大量曆朝文牘案捲,藉以熟悉有清一代的史實典故,也熟練地掌握瞭各類文書的寫作技巧和程式,偶爾還代人草擬奏疏,練就從政言事的文字功夫。他的奏章主題鮮明,構思奇特,行文起伏跌宕,用詞華美瑰麗,極具說服力和欣賞性,往往為士人傳誦。1867年5月,張之洞得到按試浙江,為朝廷選拔人纔的機會。他選纔的標準是專看學問根柢和性情纔識,不太拘於文字格式。這一年鄉試,浙江共錄取正副榜共62名舉人,其中50餘人成為日後學術、政壇的著名人物,如袁昶、許景澄、陶模、孫詒讓、譚廷獻、瀋登善、錢雨奎、王棻等。人纔之盛,為前後各科所不及。同年鼕月,張之洞被朝廷簡放為湖北學政,任期三年。三年中,除瞭兩次按臨各府生童歲試和主持1869年的全省鄉試,還對科舉考試的內容進行瞭某些改革。如新科生員復試,例考經文一篇,有固定的格式限製,曆來從五經中摘取一句或一段話,限考生用經書中的語言作答。張之洞認為通經在於緻用,這種經文考試為格式所拘,未能樸實說理,束縛瞭考生思想,便將經文改作經解,允許考生用自己的語言詮釋解讀自己熟悉的經典,闡發大意,於是人纔蔚起。又創辦經心書院,弱化八股製藝等應試科目的學習,強化經解、史論、詩賦雜著的教育,著重培養人纔的學術素質。三年期滿,使他贏得瞭宏奬士類、惜纔重教的好名聲,被曾國藩譽為自道鹹以來“頗愜眾望”的好學政。
1870年11月,聲名漸起的張之洞任滿交卸迴京,又過起清秘無事的悠閑生活,直至三年後再次齣任四川學政。這期間,他廣交京中名流顯宦如李鴻藻、潘祖蔭、王懿榮、吳大澂、陳寶琛、李慈銘、王闓運等。他們過從甚密,或相約登高野炊,探幽覓古,訪賢問佛;或泛舟賞荷花,憩飲漁傢園;或雅集賦詩,唱和聯句;或品茗對弈,或相與考識金石文字。正當盛年的張之洞意氣風發,往往成為上述活動的主角,並留下大量的詩詞歌賦和學術文字。這時他更像一位詩人和學者,較少錶現齣對時政的關心。
1873年11月,張之洞再次齣京,就任四川學政。四川偏處西隅,人文未盛,讀書人平日所學不外帖括章句之類,以應試為鵠的,孜孜以求通過科舉考試躋身仕途,學術空疏。他於省城成都倡設尊經書院,選拔楊銳等高纔百餘人肆業其中,聘名儒王闓運等分科講授經史等古學,又捐廉購置經、史、子、集數韆捲,建尊經閣庋藏,供學子閱覽研習。公務之餘,還親臨書院為諸生講經論史。為使青年學子麵對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不緻迷惘眩惑,畏難思遁,又親撰《車酋軒語》和《書目答問》兩篇,為士子指示治學門經。張之洞認為,學問的門類很多,任何人都不可能無所不通。應各就自己情之所近,誌之所存,有選擇地研習一二門。治經學則貴通大義,治史學則須讀正史、通考和錶誌,引為鑒戒,不要妄議古人賢否與古事得失,治諸子學則須知體要。又主張博讀以廣基礎,專攻以得要領。讀書的目的在於明理,由明理歸於緻用;認為治學忌分立門派,相互醜詆攻訐,主張調和漢宋之學,兼取所長。
四川幅員廣大,轄十五府和十五直隸廳(州),多為山區,少數偏遠府州為崇山急流所隔,曆任學政鮮有親曆。張之洞不畏險阻,走遍三十個府、廳(州),巡視按臨。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描述路途的艱險說:所經之地,大率荒山絕壁,盤路一綫,險不可言。加之高原氣候嚴寒,往往大雪迷路,不敢投足。水路則處處皆灘,驚心動魄,沒有一段路程可以讓人從容怡曠。他對四川科場積弊之甚於他省早有耳聞,經過遍曆各府、廳(州)的實地考察,更具體掌握瞭科場作弊的種種伎倆內幕。他認為考風直接影響到士風。士為四民之首。士風不正,居鄉則為害鄉裏,為官則魚肉百姓,必然導緻民風浮囂,引起社會動蕩。因此欲治川省之民,必先治川省之士;引導士人入前途正道,必須從整治科場積弊下手。 1876年4月,張之洞奏報朝廷整飭川省科場積弊的八條措施,即懲鬻販、禁訛詐、禁拉搕、拿包攬、責廩保、禁滋事、杜規避、防鄉試頂替,請求朝廷允許將以上八條著為定章,永遠遵行。經過張之洞這番整頓,昔日“弊竇日巧,盤結日深”的四川科場積弊,得以“漸覺廓清”,“士風始為一變”。
張之洞三度齣任考官學官的特殊經曆,使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人纔培養製度的利病有瞭較他人更為全麵、深切的瞭解,為其日後推行相關製度的改革多瞭一層思考。

1877年3月,張之洞任滿迴京,充翰林院教習庶吉士,官階六品。雖然繼續做一名無實權實責的閑散京官,卻因更多地介入朝政而引起最高當局的注目。
原來從同治初年起,清朝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雙重打擊,統治階級中的一部分人開始倡導以自強求富為標榜的洋務運動,這些人被稱為洋務派。洋務派主張學習和引進某些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創辦近代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並采用先進的武器裝備,改造舊式軍隊,以維護和增強國力。在對外方麵,主張“麯全鄰好”,嚴格遵守已經簽訂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以求保持相對穩定的中外和好局麵。洋務派使早年林則徐等人提齣的“師夷之長技”即嚮西方學習的主張變為現實,這是曆史的進步,並且勢必對傳統思想和社會帶來巨大衝擊。但他們拋棄瞭師夷長技的目的在於“製夷”的重要思想,實行為保和局而對外一味妥協退讓的政策,自然備受責難。在不滿和非議洋務派和洋務運動的人們中,有一部分人被稱為清流派。他們大都有聲望地位而無實權實責,自恃清高博雅,廉介耿直,以指彈時政為己任,思想上傾嚮於傳統、保守,尤其憂慮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視洋務派為名教罪人、士林敗類,對洋務派的對外妥協退讓更是抨擊不遺餘力,形成一股頗能影響朝局的輿論力量。當時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後既要藉重洋務派搞求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來穩固自己的統治,又擔心洋務派權勢過重,尾大不掉,便利用清流派來牽製炙手可熱的李鴻章等洋務大吏,以求得政治上的平衡。而此時的張之洞,因其敢言直諫,漸成清流派中的要角,越來越受到太後的青睞。
張之洞的敢言直諫,有三件事值得一書。一是平反四川東鄉冤案。鹹同以來,四川農民負擔往往高於法定負擔的五六倍甚至上十倍,而東鄉縣(今宣漢縣)知縣孫定揚又追加五百文,藉以肥己。 1875年,東鄉百姓相約進城鬧糧,要求知縣減徵稅負。孫定揚誣稱百姓聚眾謀反,報請總督文格派提督李有恒率兵鎮壓,半年之內,屠戮四百餘人。百姓不服,於次年推舉代錶袁廷蛟進京控告,反被刑部押解迴籍,後被處斬,鑄成冤案。此案發生時,張之洞正值四川學政任內,有所見聞,迴京後不忍坐視,遂為民請命昭雪。 1879年5月,他連上三疏,請求朝廷以“誣民為叛”罪,將貪官孫定揚治以死罪,平反冤抑,否則,無以慰東鄉韆百之冤魂,無以對四川全省之士民。太後見三疏言之鑿鑿,情切意篤,立即諭令刑部重新審理。刑部改定原判,承認東鄉百姓進城“鬧糧”並非叛逆,孫定揚、李有恒誣民妄殺,判處死刑,包括前四川總督文格在內與此案相關的文武官員數十人分彆給以革職議處等重懲。沉冤四年之久的東鄉一案被張之洞翻過來,聲動朝野。二是裁抑閹宦。 1880年中鞦節前夕,年幼的光緒帝派太監李三順送八盒點心給自己的生母(太後的胞妹)。行至宮門,被門衛軍士玉林、祥福盤詰。李三順自恃小皇上差使,強行齣宮門,雙方發生爭執,推搡中碰翻食盒。太後聞之盛怒,著刑部嚴訊,將兩名軍士革去旗籍,發往黑龍江充苦役,護軍首領也嚴加議處。廷臣聞之,怒不敢言。獨張之洞仗義執言,犯顔急諫,奏陳閹宦宜加裁抑,說閹宦恣橫,為禍最烈,並列舉成例,說明太監未必皆誠實可信,設太監動托上命,私自齣入,妄作威福,宮門護軍又不能盤詰,“充其流弊所至,豈不可為寒心”,建議完善內監齣入宮門的勘驗製度,以便門衛有所遵循。奏摺就嚴門禁立論,不明言門衛軍士和太監孰是孰非,但太後心知肚明,立即下令將李三順杖三十,同時輕減對兩名軍士的處罰。張之洞此奏讓金口玉言的慈禧太後多少改變自己的決定,意義非同一般,被同僚譽為“諍言迴天”,而與太後有隙的恭親王奕則逢人便稱贊張之洞此奏為“真奏疏”。最能感動太後的是第三件事,即參劾崇厚,修改伊犁條約。 1871年,新疆發生動亂,沙俄乘勢齣兵,侵占我國伊犁地區。左宗棠率兵平定動亂後,朝廷派崇厚齣使俄國,談判收迴伊犁地區。 1879年,崇厚在沙俄的脅迫下,擅自與俄國簽訂裏瓦幾亞條約,僅收迴伊犁一座孤城,卻又割讓伊犁以西大片領土,俄國還取得中國賠款、陸路通商和免稅等利權。消息傳齣,朝野嘩然。主持清朝外交的李鴻章卻齣來為崇厚辯護,說他既奉有便宜行事的全權,不能說他無權定約,如果事後反悔,其麯在我,後患更大。清流黨人一嚮反對李鴻章的妥協外交,此事豈能放過。張之洞率先發難,首呈《熟權俄約利害摺》,縷析條約中喪權辱國之害,陳述“十不可許”的理由,認為“必改此議,不能無事;不改此議,不可為國”。為瞭維護國傢的領土主權,即使冒戰爭的危險也在所不惜,要求將崇厚治罪,以顯示朝廷廢約的決心。此摺上呈,太後肅然動容,決定單獨召見張之洞,麵詢對策,又特許其隨時可到總理衙門獻議,以備谘詢,並將崇厚交刑部議處,判處斬監候,另派曾紀澤赴俄重議條約。 1880年3月,中俄簽署《中俄改定條約》,爭迴原約中被割讓的部分領土,挽迴某些利權。在一年多的中俄伊犁交涉期間,張之洞先後上疏二十餘次,指陳利害得失,權衡輕重緩急,建言獻策,雖不免有書生之見,但他堅持認為在強鄰虎視的危急情勢下,中國必須急修武備,以備為戰,以備為講,“我多一分兵威,則敵人少一分要挾”。其憂時愛國之情,耿耿可鑒,並且貫穿其一生。
張之洞居京最後四年的清流生涯,收獲頗豐。他的直言急諫博得朝野的廣泛贊譽。他對國傢和朝廷的忠誠受到太後的賞拔,由六品教習庶吉士很快擢升至二品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躋身官僚集團的高層。四年中,他還結識瞭一批聲氣相投的朋僚,也熟悉瞭官僚高層的內幕和官場遊戲規則。當然,作為清流健將、被時人稱為“青牛(清流)角”的張之洞也牴傷瞭某些人。他那鋒芒畢露“遇事敢為大言”的性情,也曾被人譏為“空談高論”而不著實際的書生意氣,以至二十年後李鴻章還揶揄他此習一點未改。
1882年初(光緒七年底),張之洞外放山西巡撫,從此結束近二十年的京官生涯,開始長達二十餘年的封疆大吏生涯。事實錶明,他不光會說,也會做,是晚清屈指可數的實乾政治傢。

張之洞到任以前,山西曾連續兩年遭遇大旱,赤地韆裏,民生凋敝,元氣大傷,“堂堂晉陽,一派陰慘敗落氣象,有如鬼國”。加上吏治渾濁,民習頹惰,士氣衰微,完全是一個爛攤子。麵對此情此景,他沒有沮喪退縮,反而激發起激濁揚清、革弊興利的決心,錶示隻要朝廷信任,求無不允,晉事大有可為。雖不能使晉省變為強省,但可使之成為治省,斷不至如從前頹牆倒壁,烏煙瘴氣。他認為民之元氣在官,隻要各級官吏奉公守法,自然民氣振作昂揚,百姓安居樂業。故治晉之道,首在整肅吏治,正官風以培民氣。上任不久,便參革瞭九名貪縱擾民、昏惰無能的州縣官和違例經商、欺行霸市的綠營遊擊,引起官場震動。他從前任巡撫衛榮光那裏瞭解到,山西吏治敗壞,積重難返,全由布政使葆亨、道員王定安等壞法亂紀而起。此兩人曾代理巡撫和布政使,在晉為官最久,權勢大,而且朝中有人,晉省地方官大都趨附其門,因緣為奸,盤根錯節。張之洞敢於碰硬,據實以玩視民瘼、虛糜庫款、貽纍屬吏及公款私存以謀利等項罪名,奏準朝廷將兩人革職拿辦,發往軍颱效力贖罪。此舉影響所及,使全省官風士氣為之一變。
在整肅官風吏治的同時,張之洞著手復蘇山西經濟,務本養民。一是奬勵墾荒。山西經連年大旱,人口逃亡,土地大量拋荒。前任巡撫曾明令各地招人墾荒,但急於升科開徵,應者寥寥,成效甚微。張之洞奏準朝廷,今後無論有主無主荒地,自認墾之日起三年內概不徵糧派差,對無力開墾者,官府酌發牛具種子。政策的優惠,帶來瞭“聞風爭奪,惟恐不及”的認墾潮,農業生産得以恢復。二是裁減差徭。張之洞瞭解到,山西各屬虐民之政,不僅在賦斂,尤在差徭。晉省差徭並非無償役使民力,而是攤派差錢,官吏朋分。又於交通要口設置車櫃、騾櫃,稽查收費,對過往客戶動索數百數韆,商旅腳戶視為畏途。他飭令各州縣必大力裁減差攤,撤除車櫃騾櫃,不準強索民間一錢,不準騷擾過客一車。經過整治,很快齣現眾情歡欣,四鄉車騾聯鑣接軫,南北商旅漸有坦途之樂的繁榮局麵。三是禁種罌粟。山西全省幾乎所有州縣都種植罌粟,熬製鴉片,曠地傷農,危及民食。全省官吏士民、兵弁胥役乃至婦人女子,類皆沾染吸食鴉片的惡習。官不修其職,民不勤其業,遺害無窮。張之洞決心力除此弊,嚴厲禁種禁食鴉片。他認為以往禁而不止,一是官方態度不堅決,朝令夕改;二是地方官視為利源,奉行不力。他奏陳鴉片不可不禁的四大理由,錶示嚴禁的決心,同時告誡各級官員:本官“惟以能禁與否定地方官之功過,禁絕者優奬,不禁者嚴參”。在禁煙措施上,先禁膏腴肥沃之地和腹心之地,漸及貧瘠磽薄之地和邊廳之地,將禁煙責任落實到基層的鄉保社首,不假手胥吏,要求禁之於罌粟播種之前,毋毀之於罌粟揚花之後,免生阻力,激成事端,並要求地方官密訪親巡,竭誠勸導,將查勘情形隨時稟報。他相信,如此循序漸進,數年後雖難言務絕根株,但少一畦罌粟,即多一口餘糧。對染有嗜好的官弁士子,則多方勸誡,並設戒煙局延醫送藥,促其戒斷,否則宦弁撤差嚴懲,士子不準赴試。如此恩威並用,雷厲風行,禁煙第一年,全省大部分地區已少種植,過去種植最盛的代州和交城,甚至“一律禁絕”。吸食者也紛紛赴省城戒煙局就醫領藥,絡繹不絕。禁煙取得初步成效,使他深信山西“三年以後,可期此毒永除”。張之洞在山西巡撫任內禁煙的成功是一個奇跡,沒有先例。既然煙毒之害甲於各省的山西能夠做到,其他省份更應該能夠做到 張之洞捲(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張之洞捲(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張之洞捲(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張之洞捲(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張之洞捲(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