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混凝土攪拌站實用技術》一書內容豐富實用性強,適閤於混凝土攪拌站的技術和質量管理人員作為培訓、學習材料,也可供建設工程材料員、施工技術及管理人員、工程監理和質量監督人員參考。
內容簡介
《混凝土攪拌站實用技術》從介紹混凝土的基本常識入手,主要結閤混凝土攪拌站的工作實際,說明原材料的來源、性能、現狀及其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提齣生産過程中的質量控製措施,對於一些質量問題,有針對性地告知讀者解決問題的途徑。典型的案例及實踐積纍的數據和經驗、教訓,多以第一手圖片的形式展現,具體形象,指導性強;從原材料進場,到混凝土的質量售後服務,闡述清晰,可藉鑒性強;部分特殊性能的混凝土介紹也是作者的經驗總結;此外,對混凝土生産和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認識誤區也進行瞭討論。
作者簡介
戴會生,男,河北承德人,1976年齣生,高級工程師。作者畢業於山東建材工業學院(現更名為濟南大學)矽酸鹽工程專業,2010年獲長沙理工大學工程碩士學位,現任天津港保稅區航保商品砼供應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主要從事預拌混凝土的技術及質量管理工作。
近年來,作者作為負責人主持技術開發項目十餘項,承擔天津市濱海新區“十大戰役”重大科技支撐項目1項,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項目1項;在新材料的開發應用、新型混凝土的研製、管理標準化以及節能減排等方麵做瞭一些工作;獲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進步三等奬1項,中交股份節能減排示範項目1項,財政部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循環經濟資助項目1項,已獲專利授權8項;公開發錶學術論文十餘篇,參編天津市混凝土行業協會《天津市混凝土生産企業綜閤評價標準》、建築工程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配閤比設計規程》(JGJ55—2011)、《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産及管理技術規程》(JGJ/T328—2014)及國傢標準《預拌混凝土》(GB/T14902—2012)等多部標準,並參與審查標準多部。
社會任職:
天津市混凝土行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
國傢職業資格鑒定考評員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混凝土的基本知識
1.1 相關的名詞和術語
1.2 有關標準的知識
1.3 有關計量的知識
第2章 混凝土原材料
2.1 水泥
2.2 粉煤灰
2.3 磨細礦渣粉
2.4 矽灰
2.5 外加劑
2.6 骨料
2.7 水
第3章 混凝土配閤比設計
3.1 普通混凝土配閤比設計
3.2 特殊混凝土配閤比設計
第4章 試驗和檢驗
4.1 原材料檢驗
4.2 混凝土試驗和檢驗
4.3 數據處理
4.4 資料管理
第5章 生産過程質量控製
5.1 材料入庫
5.2 配閤比選用
5.3 開盤鑒定和過程控製
5.4 配閤比調整
5.5 鼕季生産
5.6 齣廠檢驗
5.7 運輸環節質量控製
5.8 交貨環節質量控製
第6章 綠色生産及輔助技術
6.1 電伴熱
6.2 節電器
6.3 電機變頻
6.4 砂石分離和漿水迴收應用
6.5 小型構件製作
6.6 地壟結構骨料倉
6.7 預濕骨料
6.8 鐵尾礦應用
6.9 再生骨料應用
6.10 集中除塵
6.11 罐車安裝收集袋
6.12 地源熱泵中央空調係統
第7章 生産設備技術
7.1 設備的保養
7.2 常見故障及排除
7.3 計量
7.4 生産設備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7.5 日常保養維護巡檢項目
第8章 質量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
8.1 裂縫
8.2 坍落度/擴展度
8.3 虧方
8.4 錶麵硬殼
8.5 起砂
8.6 凝時異常
8.7 錶麵長白毛
8.8 錶麵綠斑
8.9 砂綫
8.10 氣泡多
8.11 泵送混凝土堵管
8.12 膠凝材料與外加劑的適應性
8.13 空鼓
8.14 水波紋
第9章 混凝土質量教訓案例分析
9.1 要點:混凝土分離機分離齣的材料應分類存放
9.2 要點:地麵混凝土摻加的外加劑中緩凝組分應盡量減少
9.3 要點:外加劑與膠凝材料適應性試驗很重要
9.4 要點: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上嚴禁攜帶外加劑
9.5 要點:低溫季節,注意提醒施工方對混凝土及時苫蓋和保溫
9.6 要點:磨細礦粉不宜用於地麵或麵層混凝土中
9.7 要點:監測混凝土含氣量,隨時調整外加劑配方
9.8 要點:操作平颱上標誌應清晰、明確
9.9 要點:鼕期施工的實體檢測應在滿足600℃·d條件後進行
9.10 要點:外加劑經常成為凝時延長異常的主要因素
9.11 要點:溫度影響成為混凝土泵損的主要原因
9.12 要點:混凝土滯後泌水問題産生原因及解決辦法
9.13 要點:外加劑緩凝組分造成混凝土硬殼
9.14 要點:材料中的雜物造成混凝土缺陷
9.15 要點:摻閤料成為混凝土質量事故的根源
第10章 實用工具
10.1 計算器
10.2 Excel
10.3 ERP
10.4 BDS或GPS車輛定位係統
第11章 有必要探討的幾個問題
11.1 水泥用量該怎麼定?
11.2 海砂不能用於混凝土嗎?
11.3 外加劑的減水率越高越好,摻量越低越好嗎?
11.4 聚羧酸係外加劑的性能一定優於萘係嗎?
11.5 摻加防凍劑的混凝土一定不會受凍嗎?
11.6 普遍采用後摻外加劑的方法來流化混凝土,正常嗎?
11.7 膨脹劑到底有沒有用?
11.8 在外加劑的應用方麵,攪拌站與供貨商存在哪些認識誤區?
11.9 什麼是高性能混凝土?
11.10 混凝土的凝結時間該怎麼理解?
11.11 大坍落度就便於泵送嗎?
11.12 不閤格品如何處理?
11.13 試件不閤格是否代錶混凝土質量不閤格?
11.14 混凝土評定閤格代錶什麼?
11.15 迴彈法引起質疑的原因是什麼?
11.16 預拌混凝土質量責任如何劃分?
11.17 異常數據不應被忽視
附錄1 攪拌站采用標準、規範一覽錶
附錄2 混凝土膨脹劑和摻膨脹劑的混凝土膨脹性能快速試驗方法
附錄3 圖解說明現場檢測補償收縮混凝土限製膨脹率的方法和儀器
附錄4 天津航保混凝土公司碎卵石混凝土係列配閤比試驗數據
附錄5 攪拌站試驗器具自檢規程
附錄6 攪拌站鼕期生産方案
附錄7 天津市混凝土生産企業綜閤評價標準 (節選)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近幾年,由於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對混凝土的需求形成瞭一定的規模,混凝土攪拌站在各大城市獲得瞭迅猛發展,同時也成為建築施工企業和部分投資者趨之若鶩的行業,這些攪拌站大多為預拌混凝土,俗稱商品混凝土或商混站。攪拌站的興起帶動瞭散裝水泥的發展和工業廢棄物的應用,集中、現代化的生産模式對提高混凝土工程質量和建築施工效率大有裨益,值得推廣,同時有必要進一步規範行業的健康發展。
我從2000年開始接觸混凝土,2003年初,因為工作調動,進入攪拌站工作至今。在這十餘年的工作當中,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曆瞭混凝土從原材料采購、進場檢驗、配閤比設計、生産組織、開盤鑒定、齣廠檢驗、運送、澆築、售後跟蹤的全過程,其中也不乏處理質量問題和糾紛。在攪拌站和混凝土施工現場度過瞭多少個不眠之夜已無從計算。深夜,電話鈴聲響起,驅車進站並往返於攪拌站與工地之間,切身感受披星戴月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慘痛,可能這就是有些砼人們戲稱“商品混凝土”為“傷心混凝土”的緣由吧。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由於頻繁的員工入職和離職,就需要不斷對新員工進行培訓,但沒有閤適的教材,於是我開始著手編寫。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加入瞭QQ 群———混凝土論壇,在那裏,我聽到瞭網友創作的一首名為《一路砼行》的群歌,樸實的歌詞道齣瞭攪拌站兄弟姐妹那份飽含辛酸的自豪之情。看著每天群中的新人谘詢有關混凝土的問題,有棘手的,也有入門級的,更有反復詢問一個問題的,我覺得應該有人寫點東西給朋友們看。
作為天津市混凝土行業協會技術委員會的成員,我參與瞭混凝土行業的調研、評優活動和編寫評價標準。有時也隨天津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總隊檢查攪拌站的質量管理情況,看著越來越多的新人進入我們的砼人行列,他們渴望的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份說得過去的薪水,但苦於沒有師傅來“傳道、授業、解惑”,之所以這樣,不光是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顧慮,其實還有個原因是“師傅也沒有師傅”。我感到,真的應該寫點東西瞭。
這幾年,我在混凝土相關的期刊上發錶瞭幾篇論文,有關於混凝土技術的,也有混凝土攪拌站企業管理方麵的,這些都是我的工作經曆或者切身感受,可能有些同行們看瞭之後會有同感。這次在寫書稿時,也收錄瞭部分文章的內容。
我覺得我有十餘年的混凝土從業經曆是一筆財富,其中包括成功的經典案例和失敗的教訓。對於成功的案例,大傢在什麼場閤都願意拿齣來炫耀一番,而對於失敗的教訓呢?恐怕也刻骨銘心吧,諱疾忌醫不僅僅是當病人走進醫院的時候。搞技術,管質量,需要的是腳能夠踩到地的真實。我希望我成功的經驗能夠被朋友們分享,也希望那些失敗的教訓不要在朋友們身上重演, “沉舟側畔韆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還需要有更多的砼人走進我們的行列,推動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本書共包括11章內容,介紹瞭混凝土的組成材料、配閤比設計、質量控製和質量缺陷的分析與預防、實用工具和質量教訓實例,除瞭提供簡單便捷的辨彆、檢驗和解決方法之外,也摘選瞭200多幅圖片,這些照片都是我在實際工作中積纍下來的,方便新砼人有直觀的認識,同時也可以讓讀者像看圖畫書一樣接受我傳遞齣的知識點。在當前大力提倡綠色環保,力推節能減排的大形勢下,我也介紹瞭幾種綠色生産和輔助技術。在附錄中也補充瞭一些我做過的試驗數據和編製的方案,還摘錄瞭部分自認為對大傢有幫助的參考資料,以便需要時看一看。
參與本書編寫工作的人員包括:第2章第1節由冀東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葛印軍供稿,第2章第2節由田大萍編寫,第2章第5節由天津宏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張恒誌供稿,第3章由王博編寫。
齣版在即,首先要感謝的是多年來對我關愛有加的張鋒總經理,在他的鼎力支持之下我纔能完成書稿。利勃海爾機械(徐州)有限公司的邱鬆經理和杜非工程師,福建南方路麵機械有限公司的郭新科經理,阜新市正和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付鬆傑總經理和玄立東工程師,天津思齊軟件有限公司的年四輝經理,深圳同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李浩、羅鈞耀,以及天津的劉亞柱、田鎮、張洪濤、硃建忠、範國榮、吳長毅,成都的劉迎兵工程師,甘肅三遠矽材料有限公司,天津正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瞭部分技術資料,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毛良喜學長和張小鼕經理,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的洪錦祥博士,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的周永祥和韋慶東副研究員,中交一航局四公司的常紹傑經理,濟南大學的劉世權老師和劉福田老師給予瞭幫助,航保混凝土公司的多名同事幫我摘錄參考文獻,她們是李雅芳、程青、王維、吳玉蘭、陸佳、楊森,中交一航局四公司的領導以及天津市混凝土行業協會的領導也給予瞭大力支持,中國建築業協會混凝土分會顧問聞德榮高工對書稿提齣瞭修改意見和建議,在此一並緻謝。
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參考和引用瞭混凝土界前輩們以及部分單位、專傢學者和砼人們的著作或論文,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趙順增教授和北京靈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硃效榮高工給予指導和支持,張哲明、吳學安和黃振興總工都是在我一個求援電話之後馬上e-mail給我一手資料的,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引文齣處在書後的參考文獻中列舉不一定齊全,還請見諒。
另外需要特彆鳴謝的是祁翠薇女士,她為我完成書稿創造瞭諸多的便利條件,愛女戴祁傲然小朋友也是我起早貪晚撰寫書稿的動力源泉,謝謝瞭!
由於我的水平有限,個人經曆不足,掌握的資料不全,書中的錯誤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行業專傢和砼學們給予批評指正,並希望提齣寶貴意見,幫助我改進。個人郵箱:sirdongli@126.com。
謹以此書獻給熱愛混凝土事業的同誌們!
戴會生
2014年6月於天津濱海
《精耕細作:現代農業機械與技術革新》 內容簡介 《精耕細作:現代農業機械與技術革新》是一部全麵探討現代農業生産中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應用的書籍。本書深入剖析瞭農業機械的發展曆程、關鍵技術、應用現狀以及未來趨勢,旨在為廣大農業從業者、科研人員、技術推廣者以及關心農業發展的讀者提供一份詳實、前瞻的參考。 本書並非聚焦於單一的建材生産環節,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廣袤的農田,緻力於揭示如何通過先進的機械裝備和創新的技術手段,提升農業生産的效率、質量和可持續性。我們相信,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農業的現代化轉型是必然趨勢,而機械化與技術革新正是推動這一轉型的核心動力。 第一部分:農業機械的演進與基礎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迴顧農業機械從最初的簡單工具到如今復雜精密裝備的發展曆程。我們將探討不同曆史時期具有代錶性的農業機械,分析其設計理念、技術突破及其對農業生産模式産生的深遠影響。 早期農業機械的萌芽與發展: 從人力和畜力驅動的犁、耙、耬車,到蒸汽動力和內燃機驅動的拖拉機、收割機,詳細介紹這些裏程碑式的發明如何逐步解放瞭農村勞動力,提高瞭生産能力。 現代農業機械的分類與功能: 詳細介紹當前主流農業機械的種類,包括耕作機械(拖拉機、鏇耕機、整地機)、種植機械(播種機、插秧機)、植保機械(噴霧機、無人機)、收獲機械(聯閤收割機、采摘機)、以及其他輔助機械(運輸車輛、灌溉設備)等。重點闡述各類機械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及適用範圍。 機械設計的關鍵要素與材料科學: 探討農業機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力學、人機工程學、可靠性等關鍵要素。同時,介紹現代農業機械在材料選擇上的進步,如高強度鋼、復閤材料的應用如何提升瞭機械的耐用性和效率。 第二部分:核心農業機械的技術解析 這一部分將深入到各項關鍵農業機械的具體技術層麵,剖析其精密之處和創新亮點。 耕作與整地技術: 拖拉機技術: 詳細介紹現代拖拉機的動力係統(發動機技術、傳動係統)、轉嚮係統、液壓係統以及智能化控製係統(GPS導航、自動駕駛)。分析不同類型拖拉機(輪式、履帶式)的優劣及適用場景。 免耕與少耕技術裝備: 探討免耕播種機、淺鏇耕機等技術,分析其在節水、保墒、減少土壤破壞方麵的優勢,以及配套機械的設計要點。 精準播種與植保技術: 精準播種機: 深入解析變量施肥、精量播種、株距控製等核心技術,介紹其傳感器、控製算法以及與農業大數據平颱的聯動。 植保機械的革新: 重點介紹現代植保機械(如變量噴霧拖拉機、高杆作物噴霧機)的工作原理、霧滴控製技術、以及智能化噴灑技術。 農業無人機在植保領域的應用: 詳細闡述農業無人機的飛行控製係統、載荷係統(噴灑、監測)、任務規劃軟件,以及其在高效、精準、環保植保方麵的突齣錶現。 高效收獲機械: 聯閤收割機: 剖析聯閤收割機的割颱、脫粒分離係統、清選係統的工作原理。介紹其對不同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的適應性技術,以及智能監測與控製係統。 特種作物采摘機械: 針對果蔬、茶葉等特種作物,介紹其定製化的采摘機械,如采摘機器人的技術原理、視覺識彆技術、柔性抓取技術等。 灌溉與施肥機械: 節水灌溉裝備: 介紹噴灌、滴灌、微噴灌等節水灌溉係統的技術特點,以及配套的自動控製係統和傳感器技術。 變量施肥裝備: 探討如何通過機械的精準施肥,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生長需求,實現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第三部分:農業機械的智能化與自動化 本部分將聚焦於當前農業機械發展最前沿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技術,以及它們如何重塑農業生産方式。 傳感器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 環境監測傳感器: 土壤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CO2傳感器等,如何為農機作業提供實時環境數據。 作物生長監測傳感器: 葉綠素儀、光譜儀、作物高度傳感器等,如何評估作物長勢,指導精準作業。 作業狀態監測傳感器: 速度傳感器、載荷傳感器、角度傳感器等,如何實時監控機械的工作狀態,確保作業精度。 全球定位係統(GPS)與導航技術: RTK-GPS技術: 詳細介紹其高精度定位原理,以及在精準耕作、自動駕駛中的關鍵作用。 路徑規劃與避障技術: 探討農機在復雜農田環境中的智能路徑規劃算法、以及避障係統的設計與實現。 自動駕駛技術與機器人化: 農機自動駕駛的實現路徑: 從半自動駕駛到全自動駕駛,介紹其關鍵技術和發展階段。 農業機器人: 重點介紹在播種、植保、采摘、除草等環節應用的各類農業機器人,分析其執行機構、感知係統和控製算法。 物聯網(IoT)與大數據在農業機械管理中的應用: 農機遠程監控與診斷: 通過IoT技術,實現對農機的位置、狀態、油耗、故障的遠程實時監控與預警。 農機作業數據分析: 收集、存儲和分析農機作業數據,為農場管理、精準農業決策提供支持。 農機調度與優化: 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農機進行閤理調度,提高作業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第四部分:可持續農業與綠色農機技術 本書還將關注農業機械在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方麵的作用,以及綠色農機技術的最新進展。 節能減排農機技術: 新能源農機: 探討電動農機、混閤動力農機、氫燃料電池農機等的發展前景,以及其技術挑戰。 提高燃油效率的發動機技術: 介紹先進的發動機管理係統和尾氣處理技術。 減少農藥化肥使用的技術裝備: 精準施肥與植保: 重申前文提到的精準技術,強調其在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環境方麵的意義。 機械化除草技術: 介紹物理除草、誘捕除草等機械化除草方式。 保護土壤與水資源的技術裝備: 保護性耕作機械: 再次強調免耕、少耕機械對土壤結構和水分保持的積極作用。 節水灌溉技術: 強調精準灌溉對水資源的節約。 生物防治與綠色植保機械: 介紹利用天敵、生物製劑等進行植保,以及配套的專用機械。 第五部分:未來展望與發展趨勢 最後,本書將對農業機械與技術革新的未來進行展望,勾勒齣下一代農業生産的麵貌。 人工智能(AI)在農業機械中的深度融閤: AI如何賦能農機決策、學習能力和自主性。 農業機械的集群化與協同作業: 探討多颱農機之間的協同工作,實現更高級彆的自動化生産。 農業機械與生物技術的結閤: 例如,基因編輯技術與精準播種、植保機械的聯動。 智慧農場與無人化農業的實現: 展望一個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甚至可能實現無人化作業的未來農業生産模式。 政策支持與人纔培養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 分析政府政策、科研投入以及人纔培養如何共同推動農業機械行業的進步。 《精耕細作:現代農業機械與技術革新》通過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力圖為讀者構建一個關於現代農業機械化與技術革新的完整圖景。本書內容豐富,技術講解深入淺齣,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是理解和把握現代農業發展脈搏的重要參考。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激發更多人對農業科技的關注,共同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